資源簡介 第4章 第2節 脊椎動物第1課時 魚類和兩棲類一、設計思路本課通過對鯽魚在水中運動和呼吸的觀察,對青蛙生長繁殖過程的介紹,學生基本了解魚類與兩棲類的特點,并與對環境的適應有機聯系起來,明白生物對環境適應的重要性,了解人類活動對動物資源的影響,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是每個公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和探究活動的開展,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對動物的感情。二、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理解魚類和兩棲類的基本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2.過程與方法觀察鯽魚在水中的運動,理解魚類適應水生生活的特征,比較魚類和兩棲類對環境的適應。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懂得動物與人類的關系,領略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科學觀念,關愛珍稀保護動物。三、重點和難點重點:魚類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兩棲類的特征難點:魚類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兩棲類的特征四、教學準備學習活動單、魚類骨骼標本、青蛙骨骼標本、ppt、多媒體。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說明回顧舊知 植物的類群有哪些,它們的代表性植物分別是什么? 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制作有機物維持自身生長和繁殖,這種營養方式叫做自養。 相對應的另一種營養方式——異養,即生物必須依靠外界現成的有機物維持生命的營養方式,則是大多數動物的營養方式。 動物一般分為兩大類群——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 今天我們來學習一下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體內具有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常見的脊椎動物類群有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 圖示不同脊椎動物的骨骼標本,展示脊椎。 魚和蛙骨骼標本的展示。 回顧,思考 猜動物,觀察分析它們的脊椎結構。 歸納脊椎動物的相同點。一、 魚 類 實物投影儀演示+PPT 問題互動:下面這些俗名中帶有“魚”字的動物,有哪些不是真正的魚,它們分別屬于哪一類?為什么?請說出你的分類依據。 鱷魚、 鯰魚、 鯊魚、 鯨魚、娃娃魚 教師:這其中只有鯰魚和鯊魚屬于魚類,我們一起來分析魚類的基本特征。 以鯽魚為例。 外部形態特征: 生活環境:水生 體形:梭形、鱗片、黏液 為什么? (減少運動時水的阻力) 運動器官:(觀看鯽魚的運動視頻) 分析鰭的作用:偶鰭和奇鰭 運動和維持身體平衡 呼吸器官:(觀看鯽魚的呼吸視頻) 鰓的結構分析 與人類肺的比較 魚類與人類的關系 人類活動對魚類資源的破壞 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 觀察,思考,回答問題 互動 觀察 思考 總結 表達 對比記憶 情感的共鳴 培養觀察,思考能力。 培養分析能力。二、 兩 棲 類 問題互動:那些屬于兩棲類?為什么? 下面看青蛙是怎樣生殖,發育的 PPT 青蛙在水中產卵,幼體形體近于魚類,水中生活,變態發育后,體形發生很大變化,成體在結構上,生理功能上都適應陸地生活。 對比幼體和成體對不同環境的適應性 因此,兩棲動物是從水生過渡到陸生的類群。 小結: 幼體用鰓呼吸,成體一般用肺呼吸 體表皮膚裸露,富黏液,有輔助呼吸的功能。 體溫不穩定。生殖為卵生。 青蛙與蟾蜍能消滅莊稼害蟲,蟾蜍皮膚毒腺所分泌的漿液可加工成抗感染,抗腫瘤的中藥蟾酥。大鯢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思考并回答: 1 .體表覆蓋角質鱗片或骨板, 2. 用肺呼吸, 3. 頭比較大 4. 體溫不穩定 5. 身體呈長條形,都很靈活。 冬眠。 培養分析,比較能力。小結 問題思考: 魚類適應水生環境的形態特征有哪些? 為什么把生活在水田、沼澤、小溪中的青蛙、蟾蜍叫做兩棲類? 嘗試對魚類、兩棲類作對比記憶。 理解不同生物對環境的適應性形態特征。 歸納六、板書脊椎動物:體內具有脊椎骨構成的脊柱。包括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魚類 兩棲類生活環境體表特征呼吸器官運動器官體溫生殖方式七、教學后記:對比記憶可以提高課堂效率。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