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表教材分析:動物這一節是繼植物類群以后學習的第二大生物類群。動物區別于植物的一個很重要之處,就是它們的營養方式都是異養的,即必須攝取現成的有機養料,屬于生態系統中的消費者。本節內容的學習將為后面第三節“微生物”,第四節“生物的分類”以及第五章“生態系統”等內容的學習奠定基礎。學情分析:學生開始系統學習動物類群前,在6年級科學學過部分的生物分類,已經知道動物能分為有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在學習有脊椎動物的五個類群上,可以都從思考與討論開始,討論核心的問題。如魚類適合水中生活的特征,鳥類適合飛翔的特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物學基礎知識,,從科學方法層面上讓學生對有脊椎動物有更深入的認識。學 科 生命科學 年 級 八年級 日 期課 題 解剖鯽魚實驗 執教者教學目標 通過鯽魚內臟器官的解剖觀察,學習魚類的解剖方法,了解硬骨魚的適應水中生活的形態結構特點教學重點 鯽魚內臟器官的解剖觀察,魚類的解剖方法教學難點 鯽魚內臟器官的解剖觀察,魚類的解剖方法實驗的方法步驟與觀察思考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一、實驗前準備 實驗課前請同學思考用一條鯽魚可以做哪些實驗?在教師指導下按實驗小組自己設計實驗的順序與方法。 明確實驗內容和實驗目的二、 學生實驗 演示解剖鯽魚方法,學生實驗過程中進行指導 觀察魚類外形,完成練習冊相關題目。記錄體表,鰭的數目,觀察側線等用解剖剪從鯽魚肛門處剪到側線上方,沿著側線上方剪到鰓蓋,剪下鰓蓋。解剖剪使用時注意剪刀頭略向上翹,避免戳破內臟觀察鯽魚的內藏,按照老師的要求用標簽分別貼出膘,肝胰臟 腸 腎 膽囊 生殖腺 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通過實驗進一步感受魚類結構特點和生活環境相統一 三、實驗后整理 組織學生完成實驗后清潔整理,安排值日生 實驗后清潔整理,安排值日生。記錄實驗結構,完成練習 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教學反思: 這是本學期第一次解剖實驗。因為鯽魚是活的,學生難免大呼小叫,在實驗前事先做好預備工作。實驗室,3班有一組學生無人動手,有畏懼和怕臟心理,最后在其他組同學的幫助下完成實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