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基本信息課題 生態系統教學目標知識目標: 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舉例說明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是生態系統的三大功能類群;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識別有關池塘、草原生態系統的圖解、以及食物鏈和食物網。能力目標:設計構建簡單的生態系統模型,提高合作學習能力,提升構建模型的思維能力,增進觀察、分類、推理、制作和交流等技能??破罩R的閱讀,增進信息處理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解答問題的抽象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認識我們周圍自然環境中的各種生物在特定生態系統內的作用,增強對一草一木的珍愛和自覺維護生態平衡的良好意識。教學流重難點重點: 概述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和功能,理解生態系統概念難點:生態系統中各組成成分的關系和作用教學過程(文字描述)時間 教學內容及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創設情境 4分鐘溫故知新 環節一:導入新課(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了解我們身邊、密云、北京以及國內的生態系統。地域環境不同,所棲息的生物也就不同。聯系初一學習的生態系統內容,在一定區域內,由各種生物與非生物環境互相作用而組成的統一整體,就是生態系統。我國地大物博,生態系統也是豐富多彩。提問:請同學們區別以下生態系統。 傾聽回答問題新課講授 12分鐘 環節二:生態系統的組成 今天我們一起以古北口中學的小池塘為例,具體了解一下生態系統的相關知識。展示池塘生態系統的模式圖。提問:說出池塘生態系統中各種成分的名稱?引導學生按照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進行分類區別池塘中的各成分。提問:生物部分是否也可以進行分類?(提示:界門綱目科屬種)展示圖表,具體生物與非生物成分填入表格。 提問:植物由小長大,累積營養物質來自于?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并儲存能量,才是植物由小長大的根本原因。生產者的概念。提問:池塘中的最大的黃魚由小長大,累積營養物質來自于?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圖。大黃魚的營養來小紅魚,而最底層的蝦,它的營養物質來自植物。植物在生態系統稱之什么?生產者。角色扮演:教師生產者,學生A小蝦,B小紅魚,C大黃魚。理解在生態系統中的動物,直接或者間接的依靠生產者而獲得營養物質。消費者的概念。提問:生態系統遺體排泄物去哪了?細菌等分解了。分解者視頻枯木上長出蘑菇,過一段時間,內部空了。植物的遺體被蘑菇分解利用了。出了細菌、真菌、還有一些食腐生物如:蚯蚓和蜣螂都可以分解生態系統中產生的遺體和遺物。分解者的概念。認識生態系統各部分的功能:(根據學生情況,部分提問)非生物:生物活動的條件生產者:無機物制造成有機物,并儲存消費者:利用和傳遞營養物質分解者:分解遺體和遺物歸還于非生物環境,以便再次被生產者利用。 傾聽思考回答問題思考回答問題思考回答問題角色扮演回答問題觀看視頻加深理解展示生物圖片理解分解者的概念教師引導,學生回答。新課教授 10分鐘 歸納總結 2分鐘 環節三:生態系統中的營養關系生態系統中的不同生物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起著不同作用。但它們彼此也是有聯系的。提問: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大黃魚,它們之間是簡單的捕食關系。那么,這三者之間的營養方向是?流向大魚,還是流向植物?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食物鏈的概念強調初中階段:用箭頭表示營養流動方向,由生產者指向消費者,由低級消費者指向高級消費者。食物鏈是以生產者開始的,終點是最高一級的動物連連看,試著畫出2條食物鏈教師展示全部的食物鏈,具體分析兩條,彼此有聯系的。在草原生態系統上,再加一只鳥,食物鏈就更復雜了。 得出結論:在生態系統中食物鏈交錯連接食物網的概念生態系統中的各生物之間彼此聯系,形成了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就是生態系統的概念。生態系統概念課程三個主要內容:什么是生態系統,生態系統有什么,生態系統中的營養關系。(板書) 思考并回答生態系統中的營養流動關系。學生試著畫出2條食物鏈。理解食物鏈的寫法,感受食物鏈之間的交錯復雜關系。 回憶課程內容,以便進行實踐小組合作和課堂檢測。實踐操作 分享交流 7分鐘 環節四:小組合作(構建簡單的池塘生態系統)2人一組,分組設計一個池塘生態系統,用剪刀剪下你們需要的生態系統中的各部分,黏在學案上,并用箭頭畫出其中包含的食物鏈(兩條即可)。 合作探究,展示平臺。5分鐘 環節五:討論試試看,在這個池塘生態系統中,哪些生物可以被去掉?不會使其中的所有生物都死掉。生態系統要維持穩態。課堂檢測 依據課堂時間,靈活處理 作業:科普閱讀學習效果評價設計評價方式 分組合作構建簡單的生態系統。 生活中常見的錯誤認識的辨析,對學生8年的知識積累的考察與應用。評價量規 能制作出簡單的模型,能夠說出各部分在生態系統的作用。 學會用生物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錯誤觀念,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本教學設計與以往或其他教學設計相比的特點(300-500字數)以真實的情景引入課程,整節課主要圍繞以一種生態系統,讓學生更好理解生態系統的概念和生態系統的組成,以及食物鏈和食物網的相關概念。角色扮演,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去,理解生物,熱愛生命,希望學生認識到,我們人類也不過是生物圈中的一種生物,其他生物也自由平等的享受自然。小組合作,提升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構建簡單的生態模型,提高學生的更高的構建思維能力。生物學習離不開生活,生活中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知識聯系。通過課程學習,能過正確辨別生活中的錯誤認識,并能解釋道理。聯系除了本節以外的相關知識,考察學生8年的知識積累。聯系學生的社會大課堂的參與,涉及到漢石橋濕地公園。體會生活中的生物學。PAGE5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