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五下第四單元第7課《做個保溫杯》(一課一練)教科版 含答案基礎練習1.選擇題。(1)下面各種物質中最適合做保溫材料的是( )。A.鐵 B.銅 C.塑料泡沫 D.鋁(2)冬天多穿衣服能感覺暖和,就是因為衣服( )。A.傳熱快,散熱快 B.傳熱快,散熱慢C.傳熱慢,散熱快 D.傳熱慢,散熱慢(3)向大小、形狀、顏色、厚薄相同的塑料杯、不銹鋼杯、陶瓷杯中倒入相同溫度的熱水,5分鐘后杯中水涼得最快的是( )。A.塑料杯 B.不銹鋼杯 C.陶瓷杯(4)冬天人們在室外的水管外面包上塑料泡沫保溫層,是因為塑料泡沫( )。A.美觀 B.輕便 C.是熱的不良導體 D.可以產生熱量(5)夏天去海邊常常在海邊有賣冰棒的,冰棒用泡沫箱裝起來。這樣做的目的是( )。A.讓泡沫箱里的溫度更高一些 B.泡沫箱能降低溫度C.減緩外面的熱量進入泡沫箱,使冰棒融化得慢一些D.泡沫箱比較輕,容易攜帶(6)熱水瓶內膽和許多不銹鋼做的保溫杯,能起到保溫作用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內膽和不銹鋼不容易傳熱B.熱水瓶內膽、保溫杯是雙層的,中間是空心的,傳熱能力極弱C.熱水瓶內膽、保溫杯太厚,不傳熱了D.用的材料都是熱的不良導體2.填空題。(1)保溫瓶內設計的鍍銀內壁采用的減緩散熱的方式是減少了_____________。(2)家里的熱水瓶通常是用軟木塞來做蓋子的,這主要是因為軟木塞是熱的_____________導體,可以_____________熱量的傳遞速度,使熱水冷卻得慢些。(3)熱的良導體吸熱_____________,散熱也_____________;熱的不良導體吸熱_____________,散熱也_____________。(4)把同樣多的冰塊分別放在保溫杯和不銹鋼杯中,_____________杯中的冰塊保存的時間更長。實驗探究在大小差不多的不銹鋼杯、陶瓷杯和塑料杯中,同時倒入同樣多相同溫度的熱水,比較它們的傳熱能力。(1)剛倒入熱水的時候,就用手摸一摸三個杯子的外壁 ,最燙的是_____________杯。(2)這個實驗可以說明:_____________保溫性能最差。(3)將杯子蓋上蓋子會大大減緩杯子中的熱水變涼,這主要是因為蓋蓋子可以減慢熱傳遞中的其中一種方式_____________。(4)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后,三個杯子中的水溫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據以上實驗,我們在制作單層保溫杯時,應選一些_____________材料制作杯體。(填“熱的良導體”或“熱的不良導體”)培優訓練4.小科和哥哥為了研究出保溫性能更好的保溫杯,設計并進行了一個實驗。他們用這兩種材料分別包著裝有熱水的水杯,讓它們自然冷卻,利用溫度計和計時器定時測量兩個杯子中的水溫隨時間變化的情況。保溫效果實驗記錄表開始溫度 10分鐘后溫度 20分鐘后溫度① 無蓋的杯子 96℃ 65℃ 50℃② 杯子加蓋 96℃ 73℃ 62℃③ 杯子外包毛巾加蓋 96℃ 81℃ 74℃④ 杯子嵌入塑料泡沫加蓋 96℃ 95℃ 80℃(注:以上幾個杯子材料、大小以及水量都相同)(1)保溫效果最好的是_____________號,保溫效果最差的是_____________號。(2)如果要研究杯子外包材料對保溫效果的影響,那么你選擇_____________號和_____________號;如果要研究有無外包材料對保溫效果的影響,你選擇_____________號和_____________號。(3)通過以上數據,你能得出什么結論? (至少寫三條)參考答案1.(1)C (2)D (3)B (4)C (5)C (6)B2.(1)熱輻射 (2)不良 減慢 (3)快 快 慢 慢 (4)保溫3.(1)不銹鋼 (2)不銹鋼 (3)熱對流 (4)相同 三個杯子中的水溫最后都等于室溫 (5)熱的不良導體4.(1)④ ① (2)③ ④ ② ③ (3)示例:①蓋子可以阻止熱量散發,有蓋子的杯子散發熱量慢。 ②包裹著毛巾的杯子散發熱量慢。 ③有蓋子且有毛巾包裹著的杯子散發熱量更慢一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教科版五下第四單元第7課《做個保溫杯》教學設計課題 做個保溫杯 單元 四 學科 科學 年級 五學習目標 1.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保溫、散熱技術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2.根據熱傳遞的原理設計制作保溫杯;研究哪種保溫方法保溫效果較好;嘗試自主設計產品,在研究后改進產品;創作科學小論文等呈現保溫杯探究的過程與結論。3.激發設計研究保溫杯的興趣,能不斷進行嘗試和創新;關注他人的探究成果,樂于分享自己的探究經驗。4.了解生活中常見的保溫制品,體會它們給人類生活帶來的便利;討論技術包括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方法、程序和產品;感受到科學家與工程師的工作可以推動科學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重點 根據熱傳遞的原理設計制作保溫杯。難點 研究哪種保溫方法保溫效果較好。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熱水盛在怎樣的杯子里才不容易變冷 冬天,我們大多喜歡喝熱水。熱水盛在怎樣的杯子里才不容易變冷 我們怎樣減慢物體熱量的傳遞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導熱性。想要讓熱水盛在杯子里不容易變冷, 就需要制作杯子的材料是熱的不良導體,這樣的材料導熱比較慢,熱水的熱量想要傳出去需要更長的時間。另外,杯子的敞口是與外界空氣接觸的,熱水與外界空氣的溫度不同,要發生熱量的傳遞,如果我們能盡量減少這樣的接觸,熱水的熱量散失得能慢一些。 學生交流并根據生活經驗回答問題。 激發研究熱傳遞的興趣。講授新課 探索:比較哪杯水涼得慢。觀察不同材料杯子的保溫效果。實驗目的:通過測試比較不同材料制成的杯子對熱水的保溫效果。實驗材料: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銹鋼杯、陶瓷杯、塑料杯,熱水,溫度計,刻度杯等。實驗步驟:(1)把杯子平放在桌面上,與同伴合作,利用刻度杯,同時量取相同溫度的熱水200毫升。(2)分別將熱水倒入三個杯子中。(3)用手摸三個杯子的杯壁,記錄下自己的感受。(4)3~5分鐘后用溫度計同時測量并記錄這三個杯子中水的溫度。實驗現象:三個杯子中的水一開始溫度相同,由于室溫低于熱水的溫度,熱水開始向空氣傳遞自己的熱量,三個杯子中的水溫度開始下降,但是由于三個杯子的制作材料不同,溫度下降得快慢也不同。實驗記錄: 探究哪杯水涼得慢些實驗記錄表實驗分析:倒入熱水后,用手摸杯壁,我們會感覺到不銹鋼杯杯壁很燙,塑料杯杯壁不怎么燙,陶瓷杯杯壁基本不熱。這是因為三個杯子的材料不同,不銹鋼是熱的良導體,塑料、陶瓷是熱的不良導體。過幾分鐘后,我們會發現這三個杯子中水的溫度不一樣,不銹鋼杯中的水涼得最快。這是因為不銹鋼是熱的良導體,傳熱速度快,可以把水的熱量較快地向外傳遞到溫度更低的地方,如空氣、放杯子的桌子等。這樣散熱快了,熱水的溫度下降得也就快了。塑料、陶瓷是熱的不良守體,傳熱慢,熱水的溫度下降得也就慢。實驗結論:熱的良導體傳熱快,散熱也快,水溫下降得快;熱的不良導體傳熱慢,散熱也便,水溫下降得慢。交流能使杯中熱水涼得更慢的方法。既然材料本身的特性我們不能改變,我們可以改變周圍的環境等來緩解熱水溫度的下降。比如,我們可以減少熱水與空氣的接觸,給杯子加一個密封的蓋;我們可以減少杯子與周圍空氣的接觸,用毛巾將杯子包起來;甚至可以將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這些方法都可以使杯中的熱水涼得更慢。測試、比較各種方法的保溫效果。觀察各種方法的保溫效果。實驗目的:通過測試比較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對熱水的保溫效果。實驗材料:杯子、杯蓋、毛巾、泡沫塑料、熱水、溫度計等。實驗步驟:(1)根據實驗設計,分別準備各組實驗的杯子。(2)分別將熱水倒入各組杯子中。(3)倒入熱水后,用溫度計測量開始溫度。(4)10分鐘后,用溫度計測量此時杯子中熱水的溫度。實驗目的: 各種方法保溫效果記錄表實驗分析:從實驗獲得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在這些保溫方法中,無蓋的杯子保溫效果最差,而使用熱的不良導體材料進行保溫的效果最好。實驗結論:杯子嵌入泡沫塑料中并加蓋的方法保溫效果最好。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還發現,其實我們的保溫杯不能使熱水始終保持原來的溫度。保溫杯只能起到盡量阻隔熱量傳遞的作用,但事實上還是會發生熱量的傳遞。制作一個保溫杯。1.設計保溫杯。(1)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一個保溫杯,杯外的包裹物厚度不超過3厘米,保溫效果要好。(2)設計思考: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保溫效果要好,因此要盡量選擇熱的不良導體為主要材料,以減少熱量的散發。對于自制保溫杯來說,本身可以采用玻璃、陶瓷等熱的不良導體。杯外的包裹物則可以采用泡沫、塑料、棉質物、羽絨、厚紙板、軟木材橡膠等材料。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因熱傳導而散發出去的熱量。此外,在最外層還可以包裹一層反光性能好的金屬材料, 防止杯內的熱能輻射到外面。(3)方案參考。2.制作。(1)將塑料瓶剪成比玻璃杯長4~6厘米的圓筒。(2)將棉花放入塑料瓶底部并壓實,再將玻璃杯放入塑料瓶中,四周放入棉花,并壓實。(3)將棉花放入蓋子里并壓實,然后用膠帶粘好。3.測試。(1)把大小、數量相同的冰塊分別裝入各組自制的保溫杯里。(2) 30分鐘后分別將各個保溫杯里的冰塊與水一起倒入燒杯中。(3)觀察比較各個燒杯中冰塊的大小變化,比較保溫效果。4.評價、改進。評價自制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并寫出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自制保溫杯的記錄表優點需要改進的地方(1)保溫杯的內膽和外殼都用的是熱的不良導體。(2)保溫填充物利用棉花進行隔熱。(3)杯蓋也填充了棉花用來阻隔熱量的散失。(1)保溫填充物應該再壓實一些。(2)塑料瓶和玻璃瓶的厚度可以更大一些。(3)將杯蓋改成木塞,這樣密封性更好。5.小結。(1)保溫杯只能起到盡量阻隔熱量傳遞的作用,但事實上還是會發生熱量的傳遞。(2)當保溫杯內水的溫度高于外界的溫度時,保溫杯的作用是減緩杯內水的溫度的下降;當保溫杯內水的溫度低于外界的溫度時,保溫杯的作用是減緩杯內水的溫度的上升。研討:什么樣的材料散熱快 什么樣的材料能減慢熱量的傳遞 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也快;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也慢,能減慢熱量的傳遞。像金屬等熱的良導體散熱快,像塑料、玻璃、木頭等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熱量的傳遞。制作保溫杯時,我們要從哪些方面考慮減慢熱量的傳遞 實際效果如何 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做進一步的改進 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保溫效果要好,因此要盡量選擇熱的不良導體為主要材料,以減少熱量的散發。對于我們自制的保溫杯來說,本身可以選用陶瓷、玻璃等熱的不良導體做杯身。外部包裹泡沫塑料、棉質物羽絨、厚紙板等材料,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因熱傳導而散發出去的熱量。實際的保溫效果還可以,但是與現實生活中的保溫杯比,效果還是要差一些。 可參考保溫外內膽的原理來改進保溫杯,比如選取保溫性能更好的真空材料等。保溫瓶的保溫原理。 生活中,盛有開水的保溫瓶過一夜后,第二天打開,水還是非常熱,這是因為保溫瓶內膽從三個方面減慢了熱的傳遞。保溫瓶內膽做成較小的瓶口并加木塞,可以防止液面上的氣體流動,以減少熱傳導與熱對流。瓶身的夾層空氣被抽走,變成真空,能夠防止熱傳導和熱對流。保溫瓶內壁鍍銀,可以在內壁形成一層反射面,通過反射熱輻射,有效降低因熱輻射而丟失的熱量。 學生做出猜測,并說出理由。學生實驗,交流匯報。小結。討論。小組交流。討論。學生開展實驗活動。交流實驗結果。不同小組間相同材料的比較。討論:小組討論制作保溫杯的方法。 交流:交流各組制作保溫杯的方法,并交流實驗中應注意的事項。制作:小組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一個保溫杯。測試:在杯中存放冰塊,測試和比較各組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展示:觀察比較各組保溫杯的制作方法,分析自制保溫杯的優缺點。交流設計的內容,并動手檢測實際效果,交流分析觀測的效果。 學生了解保溫瓶內膽的設計原理。 體驗設計的程序和方法。讓學生按照自己的設計進行實驗探究,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了解不同的材料傳熱能力也不同,進一步認識熱的良導體和熱的不良導體。通過相同材料不同保溫方法的比較,了解保溫杯的保溫原理,并對熱的良導體與熱的不良導體進行解釋和運用。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科學實踐能力。通過分析這些數據,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保溫只能減緩物體溫度的變化,而不能保持原來的溫度。增加了學生對于科學的探究興趣,更讓知識的整理和技能的培養有了實實在在的可行性。課堂小結 本課根據已掌握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及對各種材料保溫效果的觀察和比較,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一個保溫杯,并通過保溫冰塊的比賽活動檢測保溫杯的保溫效果。確定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知道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發現保溫、散熱技術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6張PPT)7 做個保溫杯教科版 五年級下新知講解熱水盛在怎樣的杯子里才不容易變冷 冬天,我們大多喜歡喝熱水。熱水盛在怎樣的杯子里才不容易變冷 我們怎樣減慢物體熱量的傳遞 不同材料有不同的導熱性。想要讓熱水盛在杯子里不容易變冷, 就需要制作杯子的材料是熱的不良導體,這樣的材料導熱比較慢,熱水的熱量想要傳出去需要更長的時間。另外,杯子的敞口是與外界空氣接觸的,熱水與外界空氣的溫度不同,要發生熱量的傳遞,如果我們能盡量減少這樣的接觸,熱水的熱量散失得能慢一些。新知講解比較哪杯水涼得慢。觀察不同材料杯子的保溫效果。實驗目的:通過測試比較不同材料制成的杯子對熱水的保溫效果。實驗材料:容量大小差不多的不銹鋼杯、陶瓷杯、塑料杯,熱水,溫度計,刻度杯等。實驗步驟:(1)把杯子平放在桌面上,與同伴合作,利用刻度杯,同時量取相同溫度的熱水200毫升。(2)分別將熱水倒入三個杯子中。(3)用手摸三個杯子的杯壁,記錄下自己的感受。(4)3~5分鐘后用溫度計同時測量并記錄這三個杯子中水的溫度。1新知講解1實驗現象:三個杯子中的水一開始溫度相同,由于室溫低于熱水的溫度,熱水開始向空氣傳遞自己的熱量,三個杯子中的水溫度開始下降,但是由于三個杯子的制作材料不同,溫度下降得快慢也不同。實驗記錄: 探究哪杯水涼得慢些實驗記錄表倒入相同的熱水 手摸杯壁的感覺 推測哪杯涼得最慢(用序號表示) 5分鐘后測量水溫(℃)杯壁很燙 3 58.3杯壁不怎么燙 2 64.6杯壁基本不熱 1 68.4新知講解1實驗分析:倒入熱水后,用手摸杯壁,我們會感覺到不銹鋼杯杯壁很燙,塑料杯杯壁不怎么燙,陶瓷杯杯壁基本不熱。這是因為三個杯子的材料不同,不銹鋼是熱的良導體,塑料、陶瓷是熱的不良導體。過幾分鐘后,我們會發現這三個杯子中水的溫度不一樣,不銹鋼杯中的水涼得最快。這是因為不銹鋼是熱的良導體,傳熱速度快,可以把水的熱量較快地向外傳遞到溫度更低的地方,如空氣、放杯子的桌子等。這樣散熱快了,熱水的溫度下降得也就快了。塑料、陶瓷是熱的不良守體,傳熱慢,熱水的溫度下降得也就慢。實驗結論:熱的良導體傳熱快,散熱也快,水溫下降得快;熱的不良導體傳熱慢,散熱也便,水溫下降得慢。新知講解2交流能使杯中熱水涼得更慢的方法。既然材料本身的特性我們不能改變,我們可以改變周圍的環境等來緩解熱水溫度的下降。比如,我們可以減少熱水與空氣的接觸,給杯子加一個密封的蓋;我們可以減少杯子與周圍空氣的接觸,用毛巾將杯子包起來;甚至可以將杯子嵌在泡沫塑料里。這些方法都可以使杯中的熱水涼得更慢。新知講解測試、比較各種方法的保溫效果。觀察各種方法的保溫效果。實驗目的:通過測試比較不同材料不同方法對熱水的保溫效果。實驗材料:杯子、杯蓋、毛巾、泡沫塑料、熱水、溫度計等。實驗步驟:(1)根據實驗設計,分別準備各組實驗的杯子。(2)分別將熱水倒入各組杯子中。(3)倒入熱水后,用溫度計測量開始溫度。(4)10分鐘后,用溫度計測量此時杯子中熱水的溫度。3新知講解實驗目的: 各種方法保溫效果記錄表380℃66℃14℃80℃76℃4℃80℃70℃10℃80℃78℃2℃80℃79℃1℃新知講解實驗分析:從實驗獲得的數據中我們可以發現,在這些保溫方法中,無蓋的杯子保溫效果最差,而使用熱的不良導體材料進行保溫的效果最好。實驗結論:杯子嵌入泡沫塑料中并加蓋的方法保溫效果最好。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還發現,其實我們的保溫杯不能使熱水始終保持原來的溫度。保溫杯只能起到盡量阻隔熱量傳遞的作用,但事實上還是會發生熱量的傳遞。3新知講解測試比較各種方法的保溫效果新知講解制作一個保溫杯。1.設計保溫杯。(1)設計要求: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一個保溫杯,杯外的包裹物厚度不超過3厘米,保溫效果要好。(2)設計思考: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保溫效果要好,因此要盡量選擇熱的不良導體為主要材料,以減少熱量的散發。對于自制保溫杯來說,本身可以采用玻璃、陶瓷等熱的不良導體。杯外的包裹物則可以采用泡沫、塑料、棉質物、羽絨、厚紙板、軟木材橡膠等材料。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因熱傳導而散發出去的熱量。此外,在最外層還可以包裹一層反光性能好的金屬材料, 防止杯內的熱能輻射到外面。4新知講解(3)方案參考。4材料 玻璃(或陶瓷、金屬等)、塑料瓶、紙漿(或棉質物等)、鋁箔紙結構圖①在內膽與外殼之間填充保溫材料,厚度不超過3厘米。②在外殼上再包裹一層鋁落紙。③如果用紙漿填充,則需剪去塑料瓶底,方便去除紙漿里的水分。新知講解42.制作。(1)將塑料瓶剪成比玻璃杯長4~6厘米的圓筒。(2)將棉花放入塑料瓶底部并壓實,再將玻璃杯放入塑料瓶中,四周放入棉花,并壓實。(3)將棉花放入蓋子里并壓實,然后用膠帶粘好。3.測試。(1)把大小、數量相同的冰塊分別裝入各組自制的保溫杯里。(2) 30分鐘后分別將各個保溫杯里的冰塊與水一起倒入燒杯中。(3)觀察比較各個燒杯中冰塊的大小變化,比較保溫效果。新知講解44.評價、改進。評價自制保溫杯的保溫效果,并寫出優點和需要改進的地方。自制保溫杯的記錄表優點 需要改進的地方(1)保溫杯的內膽和外殼都用的是熱的不良導體。 (2)保溫填充物利用棉花進行隔熱。 (3)杯蓋也填充了棉花用來阻隔熱量的散失。 (1)保溫填充物應該再壓實一些。(2)塑料瓶和玻璃瓶的厚度可以更大一些。(3)將杯蓋改成木塞,這樣密封性更好。新知講解45.小結。(1)保溫杯只能起到盡量阻隔熱量傳遞的作用,但事實上還是會發生熱量的傳遞。(2)當保溫杯內水的溫度高于外界的溫度時,保溫杯的作用是減緩杯內水的溫度的下降;當保溫杯內水的溫度低于外界的溫度時,保溫杯的作用是減緩杯內水的溫度的上升。新知講解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新知講解測試保溫箱新知講解什么樣的材料散熱快 什么樣的材料能減慢熱量的傳遞 熱的良導體吸熱快,散熱也快;熱的不良導體吸熱慢,散熱也慢,能減慢熱量的傳遞。像金屬等熱的良導體散熱快,像塑料、玻璃、木頭等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熱量的傳遞。1新知講解制作保溫杯時,我們要從哪些方面考慮減慢熱量的傳遞 實際效果如何 還可以在哪些方面做進一步的改進 設計的主要目的是保溫效果要好,因此要盡量選擇熱的不良導體為主要材料,以減少熱量的散發。對于我們自制的保溫杯來說,本身可以選用陶瓷、玻璃等熱的不良導體做杯身。外部包裹泡沫塑料、棉質物羽絨、厚紙板等材料,這樣可以有效減少因熱傳導而散發出去的熱量。實際的保溫效果還可以,但是與現實生活中的保溫杯比,效果還是要差一些。 可參考保溫外內膽的原理來改進保溫杯,比如選取保溫性能更好的真空材料等。2新知講解保溫瓶的保溫原理。生活中,盛有開水的保溫瓶過一夜后,第二天打開,水還是非常熱,這是因為保溫瓶內膽從三個方面減慢了熱的傳遞。保溫瓶內膽做成較小的瓶口并加木塞,可以防止液面上的氣體流動,以減少熱傳導與熱對流。瓶身的夾層空氣被抽走,變成真空,能夠防止熱傳導和熱對流。保溫瓶內壁鍍銀,可以在內壁形成一層反射面,通過反射熱輻射,有效降低因熱輻射而丟失的熱量。課堂練習判斷題。1.早晨將熱水倒進保溫瓶,晚上倒出的水還是熱的。( )2.保溫就是讓物體的溫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圍內,需要減緩熱傳遞。( )3.保溫杯能使熱水始終保持原來的溫度。( )4.“保溫”就是保持原來的溫度不變。( )5.保溫瓶內膽有兩層玻璃,中間是真空的,是為了保溫時防止熱對流和熱傳導。( )6.保溫瓶塞蓋在瓶口上有利于保持瓶內水的溫度。( )7.散熱就是使物體的溫度盡快降下來,這就需要加快熱傳遞。( )√√××√√√課堂練習選擇題(1)下面各種物質中最適合做保溫材料的是( )。A.鐵 B.銅 C.塑料泡沫 D.鋁(2)冬天多穿衣服能感覺暖和,就是因為衣服( )。A.傳熱快,散熱快 B.傳熱快,散熱慢 C.傳熱慢,散熱快 D.傳熱慢,散熱慢(3)向大小、形狀、顏色、厚薄相同的塑料杯、不銹鋼杯、陶瓷杯中倒入相同溫度的熱水,5分鐘后杯中水涼得最快的是( )。A.塑料杯 B.不銹鋼杯 C.陶瓷杯(4)冬天人們在室外的水管外面包上塑料泡沫保溫層,是因為塑料泡沫( )。A.美觀 B.輕便 C.是熱的不良導體 D.可以產生熱量DCBC課堂總結做個保溫杯本課根據已掌握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及對各種材料保溫效果的觀察和比較,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一個保溫杯,并通過保溫冰塊的比賽活動檢測保溫杯的保溫效果。確定熱的不良導體可以減慢物體熱量的散失。知道空氣是一種熱的不良導體。發現保溫、散熱技術在生活中被廣泛應用。板書設計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做個保溫杯》教材解讀.mp4 教科版五下第四單元第7課《做個保溫杯》教案.doc 教科版五下第四單元第7課《做個保溫杯》課件.pptx 教科版五下第四單元第7課《做個保溫杯》(一課一練)教科版 含答案.doc 測試保溫箱.mp4 測試比較各種方法的保溫效果.mp4 設計制作一個保溫杯.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