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0張PPT)華師大版 七上§1 .1艷麗多姿的生物(3)---水生生物水是生命起源和發展的搖籃。水環境比陸地環境穩定得多,水中溶解有氧 氣、氮、磷、鉀等無機物質和糖等有機物質,溫度變化比較小。因此,在水中生活 著許許多多各類生物。水生生物的結構一般比陸生生物簡單。一、水生植物1、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多種多樣,形態各異。水生植物的種類:1)單細胞和多細胞的藻類(小球藻、紫菜、海帶等);2)高等植物(荷、浮萍、蘆葦等)。A、藻類植物:藻類植物沒有根、莖、葉;細胞直接接觸水,可以很容易從水中吸收營養物質和溶解在水中的二氧化碳,并吸收陽光進行光合作用。單細胞:衣藻多細胞:水綿多細胞:海帶多細胞:紫菜2)荷花:荷花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高等植物。荷花的莖(藕)生長在河、湖等泥中,分節。沒有發達的主根,只是從莖節(藕節)上長出一些不定根。荷花的葉通過葉柄伸出水面,葉柄和莖中都有孔道。通過這些孔道,荷花的水下部分可以從水面上空的大氣中獲得充分的氧氣。荷花蓮花蘆葦3)黑藻:黑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高等植物。黑藻全部沉浸于水中,但開花時雄花伸出水面。3)黑藻:黑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高等植物。黑藻全部沉浸于水中,但開花時雄花伸出水面。黑 藻視頻:金魚藻(點擊圖片可播放)4)浮萍:浮萍是多年生漂浮于水面的小草本飄浮植物,沒有明顯的莖、葉分化,它的葉狀體對稱,倒卵形或長橢圓形,表面綠色,有的只有一條根。一些其他常見浮水植物:水葫蘆水上煙花一葉蓮水芙蓉菱槐葉萍肚兜萍圓心萍二、水生動物地球上所有動物的形態和生活習性都適應它們的復雜多變的生存環境, 體現出生物體形態和環境的統一,這或許就是生物體艷麗多姿的重要原因之一。水生動物是指主要在水中生活的動物。常見的水生動物的種類:1)魚、蝦、蟹等;2)蟶、蚶等軟體動物等;3)甲殼類動物等;4)鯨、海豚等高等動物。1、魚類:魚類能在水中運動,魚體形大多是紡錘形,以減少運動的阻力。魚類身體兩側各有一條側線,用于感知水流方向和速度。魚類用鰓呼吸,用鰭游泳。有的魚生活在深海或海底,身體扁平,眼長在身體頭部上方(如孔鰩)。孔鰩視頻:深海魚(點擊圖片可播放)2、 水生哺乳動物:海水中的鯨、海豚,淡水中的白鰭豚、江豚等都是水中的哺乳動物。 它們的體形似魚,前肢鰭狀,后肢消失,具有似魚的“背鰭”和叉狀的“尾鰭”,體毛已退化(減少運動時的阻力)。它們的鼻孔位于頭頂,其邊緣有瓣膜,入水后關閉,而出水時則開啟,有水噴出。水生的哺乳動物都用肺呼吸,生殖方式為胎生、哺乳。視頻:深海魚(點擊圖片可播放)3、蝦:蝦生活在海水或淡水中。蝦體長而扁,有外骨骼,分頭胸和腹兩部分。頭胸由甲殼覆蓋。腹部由7 節體節組成。頭胸甲前端有一尖長呈鋸齒狀的額劍及1對能轉動帶有柄的復眼。蝦以鰓呼吸,蝦的口在頭胸部的底部。頭胸部有2 對觸角,負責嗅覺、觸覺及平衡。頭胸部還有3對顎足,幫助把持食物,有5對步足,主要用來捕食及爬行。腹部有5對游泳肢及一對粗短的尾肢。尾肢與腹部最后一節合為尾扇,能控制蝦的游泳方向。河蝦的體色是( ),身體可分為( )、( )兩部分;身體有外殼,功能是( );河蝦的游泳足和步行足分別有 對和 對,它們分別生長的部位: ;形態都相同嗎? ;河蝦在水中平衡和沉浮時,是身體的哪些部分在起作用? ;河蝦的那些形態結構適應它的水生環境?。青色半透明腹部保護內臟5 5游泳足長在腹部,步行足長在胸部游泳足一般都相同不過雄性在第二對游泳足上有一棒狀小突起是起到輔助交配的作用,略有不同;步行足前兩對有鉗子,后三對沒有 游泳足跟尾肢片狀的泳足,扇狀的尾,羽毛狀的鰓,纖細的腿腳,曲度特別高的眼球。頭胸部視頻:蝦的運動(點擊圖片可播放)明蝦的運動(點擊圖片可播放)河蝦的運動4、兩棲動物在地球上還存在一類兩棲動物。青蛙、蟾蜍、娃娃魚等都是兩棲動物。青蛙的幼體似魚, 用鰓呼吸,依靠尾鰭在水中游泳,適應水中生活。青蛙的成體用肺和皮膚呼吸, 體形短闊,有強健的后肢,善于爬行和跳躍,適應陸棲生活。其他常見的兩棲動物:大鯢(娃娃魚)蠑螈(水和尚)蟾蜍(癩蛤蟆)課堂小結1、水生生物的結構一般比陸生生物簡單,可分水生動物和水生植物。2、低等的水生植物滑根莖葉分化,直接通過細胞吸收水中的營養物質,并利用光能制造有機物。3、高等的水生植物有根莖葉分化,通過吸收營養物質,利用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4、魚類的身體呈紡錘形,以便于在水中運動時減少阻力。5、鯨、豚等都屬于水生哺乳動物,用肺呼吸,胎生、哺乳。課堂練習1、魚類在水中可以穿越任何激流,主要是因為它身體上具有可以感知水流方向和速度的( )A.側線 B.鰓C.胸鰭 D.尾鰭A課堂練習2、下列敘述中,不是魚類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是( )A.身體呈流線型 B.身體背部有脊柱C.用鰓呼吸 D.身體兩側大多有側線B課堂練習3、水環境和陸地環境相比,說法正確的是( )A.水環境溫度變化 較大B.水環境中的氧氣含量較少C.陸地環境因素變化穩定D.陸地環境中的生物結構較簡單B課堂練習4、大雨來臨之前,魚經常將頭浮出水面,是因為水中( )A.缺少食物 B.缺少陽光C.缺少氧氣 D.溫度不適宜C課堂練習5、魚必須生活在水里,離開水一段時間就會死亡。對此最恰當的解釋是( )A.生物影響環境 B.生物適應環境C.生物改變環境 D.生物依賴環境D課堂練習6、小明的媽媽到菜市場去買魚,在很多已經死的魚中,她可根據下列哪一特征來判斷魚是否新鮮( )A.鱗片是否完整 B.鰓絲的顏色C.身體有無傷痕 D.體表是否濕潤B課堂練習7、以下是某同學對水生動物的幾種看法,正確的是( )A.水生動物都有鰭B.魚類都能在水中呼吸C.水生動物只有魚類和蝦、蟹D.海洋水生運動太多了,永遠取之不盡B課堂練習8、 鯨和海豚是水生的動物,它們的形態結構與水生環境不相適應的是( )A.前肢鰭狀,后肢消失B.有似魚的“背鰭”和叉狀的“尾鰭”C.體形似魚,體毛退化D.胎生、哺乳,體溫恒定D課堂練習9、關于黑藻的敘述,正確的是( )屬于多細胞藻類植物 B. 有根、莖、葉的分化且葉挺出水面C. 身體沉于水中,但雌花開花時挺出水面D. 有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器官D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HS版七上§1.1艷麗多姿的生物(3)預學案姓名請您以教材為藍本,完成下列問題:一、知識點預習:1、水環境比陸地環境 得多,水中溶解有 、氮、磷、鉀等無機物質和糖等有機物質,溫度變化比較 。因此,水生生物的結構一般比陸生生物 。2、藻類屬于生活在水中的 植物,它們沒有的 分化,但由于細胞直接接觸水,可以很容易地從水中吸收 和溶解在水中的 ,并吸收光能制造有機物。3、浮萍、 荷花、蘆葦是常見的 水生植物,它們有 ,但葉的部分浮在水面或伸出水面。如,浮萍是浮水小草本植物,倒 形,上面都是綠色,有的僅生一條根,沒有明顯的莖葉之分。4、荷花沒有陸生植物那樣發達的 ,只是從莖節(藕節)上長出一些 。荷花的葉通過葉柄伸出水面,葉柄和莖中都有 。通過這些孔道, 荷花的水下部分可以從水面上空的大氣中獲得充分的 。5、生活在水中的黑藻屬于 植物,它全部沉浸于水中,但開花時 伸出水面。黑藻的葉片常用于生物學實驗材料;6、生活在水中的魚的體形大多是 形,以減少 。生活在深海或海底的魚(如 比目魚、孔鰩),身體是的 ,眼長在身體頭部的 。7、海水中生活的鯨、海豚,淡水中生活的白鰭豚、江豚,都是水生 動物。它們體形似魚,前肢 狀,后肢 ,具有似魚的“背鰭”和叉狀 “尾鰭”,體毛也已 (減少運動時的阻力)。它們的鼻孔位于 ,其邊緣有瓣膜,入水后關閉,而出水時則開啟,有 噴出。8、青蛙、蟾蜍是 動物。青蛙的幼體似魚, 用 呼吸,依靠 在水中游泳,適應水中生活。青蛙的成體用 呼吸, 體形短闊,有強健的后肢,善于爬行和跳躍,適應陸棲生活。二、知識點運用:1、下列敘述中,不是魚類與水中生活相適應的形態結構特點是( )A.身體呈流線型 B.身體背部有脊柱C.用鰓呼吸 D.身體兩側大多有側線2、黑藻身體沉于水下,開花時會出現的現象是( )A. 雌花伸出水面 B. 整個植株伸出水面C. 雄花伸出水面 D. 根伸出水面3、以下有關水生動物的描述,正確的是( )A. 水生動物都是魚類B. 珊瑚蟲是水生軟體動物C. 蝦是水生腔腸動物D. 海豚是水生哺乳動物4、如果用木板捆扎魚鰭的方法進行探究實驗,你認為捆扎的部位應該在( )A. 所有魚鰭B. 要研究哪個魚鰭的作用,就捆扎哪個魚鰭C. 捆扎其他不需要研究的魚鰭D. B、C都可以5、鯽魚不斷地用口吞水,由鰓孔排出水,其意義是( )A.讓食物隨水進入口中,完成攝食和消化作用B.吞水排水,調節身體重量,助游泳C.吞入新鮮水,保持體內外水分的平衡D.水中氧滲入鰓絲中的毛細血管內,血液中二氧化碳滲出毛細血管排入水中,完成呼吸作用6、下列動物在分類學上屬于魚類的是( ) ①甲魚 ②海馬 ③鯨魚 ④娃娃魚 ⑤中華鱘 ⑥魷魚 ⑦鱷魚A.①⑥ B.⑤⑦ C.②⑤ D.③④參考答案:一、知識點部分:1、穩定 氧氣 小 根、莖、 葉 簡單2、低等(單細胞) 營養物質 二氧化碳3、高等 根、莖、葉 卵形或長橢圓4、主根 不定根 孔道 氧氣5、高等 雄花6、紡錘 運動的阻力 扁平 上方7、哺乳 鰭 消失 退化 頭頂 水8、兩棲 鰓 尾鰭 肺和皮膚二、知識運用部分:1、B 2、C 3、D 4、B 5、D6、C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清風明月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HS版七上§1.1艷麗多姿的生物(3)課后練習姓名1、下列動物中,不用鰓呼吸的是 ( ) A. 鯽魚 B. 河蚌 C. 對蝦 D. 白鳘豚2、以下關于水生動物對環境適應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鯊魚用鰓呼吸 B.魚類一般都有流線形的體形C.鯨有鰭狀肢 D.蚯蚓體表有黏液適于生活在水中3、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哺乳動物只生活在陸地上 B. 爬行類是真正的陸生動物C. 只有鳥類的卵有堅硬的卵殼 D. 兩棲類的生殖過程不受水的限制4、下列對不同動物的結構與其生活環境相適應的敘述,錯誤的是( )A.魚用鰓呼吸適應水中生活 B.家鴿前肢變成翼適應空中飛行生活C.昆蟲有外骨骼適應干燥環境 D.雄蛙有鳴囊適應水陸兩棲生活5、用吸管吸取一些紅墨水,把紅墨水慢慢的滴在魚口的前方,觀察墨汁流動的方向是( )A.水由魚的口流入鰓,然后再由口流出B.水由魚的口流入鰓,然后再由鰓蓋后緣流出C.水由魚的鰓蓋后緣流入鰓,然后再由口流出D.水由魚的鰓蓋后緣流入鰓,然后再由鰓蓋后緣流出6、魚在水中活動時,鰓蓋不停地張開和關閉。這是魚在( )A.吞咽食物 B.吞咽水 C.呼吸 D.散熱7、目前海洋魚類日益減少,有些種類甚至面臨消失,主要的原因是( )①魚類食物短缺 ②海洋魚產量過低 ③人類過度捕撈 ④環境污染嚴重A. ③④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②8、在保護海洋魚類資源中,規定魚類準許捕撈的尺寸,規定魚網網眼大小的規格,這主要是為了限制捕撈 ( ) A. 親魚 B. 幼魚 C. 成魚 D. 魚卵9、、陸生植物與水生植物在形態與結構上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以適應各自的生存環境。例如,荷花的莖和葉柄中都有 ,荷花可通過這些結構從空氣中獲得足夠的 ,用來分解體內的 而獲得證明生命所需的能量。10、觀察鯽魚的形態結構圖,回答下列問題。(1) 圖中⑦是 ,它的作用是 。(2) 在觀察鯽魚的鰭擺動時,如果剪掉鯽魚的⑤或⑥,魚體將 ( ) A. 不能游動 B. 不能保持前進方向 C. 不能保持身體平衡 D. 不能產生前進的動力(3) 在做觀察鯽魚的實驗時,往往已捉到手的魚又讓它掙脫,這是其體表具有黏液的緣故。魚體表黏液的主要作用是 。(4) 鯽魚在水中向前游泳的動力主要來自 ( ) A. 觸蓋的一張一合 B. 尾鰭的左右擺動 C. 各種鰭的整齊擺動 D. 尾部和軀干部的左右擺動參考答案1、D 2、C 3、B 4、A 5、B 6、D7、B 8、D9、孔道 氧氣 有機物(糖類物質)10、(1) 側線 感知水流的方向、速度和測定方位(2) C(3) 可以減少游泳時水的阻力(4) D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清風明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HS版七上1.1艷麗多姿的生物(3).pptx HS版七上1.1艷麗多姿的生物(3)課后小練.doc HS版七上1.1艷麗多姿的生物(3)預學案.doc 水生植物:金魚藻.mpg 水生的哺乳動物.mpg 河蝦.mpg 深海魚.mpg 蝦.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