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背講考】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背)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背講考】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背)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知識點一、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1.背景(原因):①開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②社會矛盾尖銳,邊疆形勢緊張(節度使集軍權、行政權、財權于一身)。③中央與地方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局面。④邊將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御重任,逐漸擴張勢力。
2.過程:①從河北南下東都洛陽,攻下潼關,逼近長安。②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③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被擁立為帝,即唐肅宗。
3.平叛(763年平定):①西北精兵內調,②北方少數民族(回紇)軍隊援助,③安史叛軍接連內亂。
4.影響:①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③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1.(2021·廣西三江·七年級期中)唐朝從“小邑猶藏萬家室”到“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的轉折點是( )
A.開鑿運河 B.安史之亂 C.陳勝吳廣起義 D.靖康之變
2.(2021·甘肅·金昌市龍門學校七年級期中)安史之亂使黎民百姓流離失所,城鎮淪為廢墟。發動安史之亂的節度使是( )
①史思明②楊國忠③李林甫④安祿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2021·湖南·桂陽縣展輝學校七年級期中)圖示法能將復雜的歷史直觀地表示出來。讀下圖,關于安史之亂符合史實的是
A.推翻了唐朝的統治 B.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C.使唐朝由盛轉衰 D.使藩鎮割據得到緩解
4.(2021·陜西長安·七年級期中)杜甫在《無家別》中記:“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倍鸥γ鑼懙氖穼嵤?br/>A.李密起義打擊隋朝統治 B.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
C.黃巢起義打擊唐朝統治 D.岳飛抗金使南宋偏安江南
5.(2021·河南禹州·七年級期中)安史之亂對唐朝影響巨大,下列關于“安史之亂”的敘述錯誤的是
A.唐玄宗末年朝政腐敗是安史之亂出現的原因之一 B.安史之亂后.唐朝國勢由盛而衰
C.安史之亂嚴重破壞了北方地區的社會經濟 D.安史之亂直接導致唐朝滅亡
知識點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
1.原因:①唐朝后期,統治腐敗,宦官專權,②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而且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③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④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無以為生。
2.黃巢起義: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南北,并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3.唐朝滅亡: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
6.(2021·廣東普寧·七年級期中)下列有關黃巢起義的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A.攻入長安,建立政權 B.被藩鎮勢力鎮壓
C.起義軍轉戰南北 D.推翻了唐朝
7.(2021·天津津南·七年級期中)“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边@是唐末農民大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句。這次起義( )
A.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B.推翻了唐朝的統治
C.平定了安史之亂 D.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8.(2021·山西實驗中學七年級期中)韋莊在《秦婦吟》中寫到“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泵鑼懥它S巢起義軍攻入長安的景象,黃巢起義給唐朝帶來的影響是( )
A.唐朝國勢從此由盛轉衰 B.推翻了唐朝的統治
C.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 D.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9.(2021·江西南豐·七年級期中)黃巢起義是唐末歷時最久、遍及最廣、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爭。下列對黃巢起義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給唐朝以致命打擊 B.建立政權,最終取得勝利
C.起義軍一度攻占長安 D.領導人是黃巢
10.(2021·江蘇如皋·七年級期中)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統治后期急轉而下,大規模的動亂爆發了,唐朝從此走向衰落。這場“動亂”指( )
A.安史之亂 B.藩鎮割據 C.黃巢起義 D.唐朝滅亡
知識點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
1.含義: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地區出現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
2.時局: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南方政局相對穩定,經濟有一定發展。
3.評價:①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開國君主皆是手握兵權的武將;②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11.(2021·河北邯鄲·七年級期中)這些藩鎮名義上雖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實則是自己各霸 一方,不服從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朝廷進一步失去對地方的控制,節度使林立,他們擁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鎮割據的最嚴重后果是
A.影響中央財政收入 B.危害國家的統一
C.使得中央政令無法實行 D.形成五代十國
12.(2021·云南臨滄·七年級期中)唐朝滅亡后,我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對這一歷史階段認識錯誤的是( )
A.“五代”政權更替均為武將奪權 B.盡管政權分立,但社會仍蘊含著統一的趨勢
C.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D.“十國”政權均位于南方,政局相對穩定,經濟繼續發展
13.(2021·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上地學校七年級期中)將下列歷史現象按因果關系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藩鎮割據,唐朝中央集權削弱 ②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狀態
③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轉衰 ④地方權力集中節度使手中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14.(2021·廣西岑溪·七年級期中)關于五代十國的實質,表述正確的是( )
A.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B.北方政權更迭,政局動蕩不安
C.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D.南方相對穩定,經濟有一定發展
15.(2021·江蘇鹽都·七年級期中)唐朝滅亡后, 黃河流域相繼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相繼統治的局面, 歷史上稱之為
A.十國 B.南北朝 C.十六國 D.五代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
知識點一、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
1.背景(原因):①開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②社會矛盾尖銳,邊疆形勢緊張(節度使集軍權、行政權、財權于一身)。③中央與地方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局面。④邊將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御重任,逐漸擴張勢力。
2.過程:①從河北南下東都洛陽,攻下潼關,逼近長安。②唐玄宗倉皇逃往四川。③太子李亨北上靈武,被擁立為帝,即唐肅宗。
3.平叛(763年平定):①西北精兵內調,②北方少數民族(回紇)軍隊援助,③安史叛軍接連內亂。
4.影響:①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②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③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1.(2021·廣西三江·七年級期中)唐朝從“小邑猶藏萬家室”到“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的轉折點是( )
A.開鑿運河 B.安史之亂 C.陳勝吳廣起義 D.靖康之變
【答案】B
【詳解】
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B項正確;A項是隋朝,C項是秦朝,D項是宋代,排除ACD項。故選B項。
2.(2021·甘肅·金昌市龍門學校七年級期中)安史之亂使黎民百姓流離失所,城鎮淪為廢墟。發動安史之亂的節度使是( )
①史思明②楊國忠③李林甫④安祿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55年,唐朝地方節度使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從此,唐朝開始由盛轉衰,①④符合題意,D項正確;楊國忠、李林甫都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而不是安史之亂的發動者,②③不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故選D項。
3.(2021·湖南·桂陽縣展輝學校七年級期中)圖示法能將復雜的歷史直觀地表示出來。讀下圖,關于安史之亂符合史實的是
A.推翻了唐朝的統治 B.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C.使唐朝由盛轉衰 D.使藩鎮割據得到緩解
【答案】C
【詳解】
由圖示內容可以看出,安史之亂后唐王朝一路衰敗,說明安史之亂導致唐王朝由盛轉衰,C項正確;安史之亂沒有推翻唐朝的統治,更沒有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排除AB項;藩鎮割據是在安史之亂平定后出現的,排除D項。故選C項。
4.(2021·陜西長安·七年級期中)杜甫在《無家別》中記:“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倍鸥γ鑼懙氖穼嵤?br/>A.李密起義打擊隋朝統治 B.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
C.黃巢起義打擊唐朝統治 D.岳飛抗金使南宋偏安江南
【答案】B
【詳解】
依據題干:“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黎。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钡男畔?,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詩句的含義是天寶以后,農村寂寞荒涼,家園里只剩下蒿草蒺藜。我的鄉里百余戶人家,因世道亂離都各奔東西;此詩作于唐肅宗乾元二年春,唐玄宗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乾元二年三月,唐朝六十萬大軍敗于鄴城,國家局勢十分危急,為了迅速補充兵力,統治者實行了慘無人道的拉夫政策,由此可知,詩句描述了安史之亂后,廣大勞動人民無家可歸的悲慘狀況,安史之亂使唐朝由盛轉衰,B項正確;詩句與隋朝.、南宋無關,排除AD項;黃巢起義打擊唐朝統治與題干詩句的內容無關,排除C項。故選B項。
5.(2021·河南禹州·七年級期中)安史之亂對唐朝影響巨大,下列關于“安史之亂”的敘述錯誤的是
A.唐玄宗末年朝政腐敗是安史之亂出現的原因之一 B.安史之亂后.唐朝國勢由盛而衰
C.安史之亂嚴重破壞了北方地區的社會經濟 D.安史之亂直接導致唐朝滅亡
【答案】D
【詳解】
直接導致唐朝滅亡的是朱溫建立后梁政權,D項符合題意;唐玄宗末年政治腐敗是出現安史之亂的重要原因,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排除AC項;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排除B項。故選D項。
知識點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
1.原因:①唐朝后期,統治腐敗,宦官專權,②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而且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③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④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無以為生。
2.黃巢起義: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南北,并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3.唐朝滅亡: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
6.(2021·廣東普寧·七年級期中)下列有關黃巢起義的表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A.攻入長安,建立政權 B.被藩鎮勢力鎮壓
C.起義軍轉戰南北 D.推翻了唐朝
【答案】D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巢起義沒有推翻唐朝,導致唐朝實力大衰,D項符合題意;黃巢起義,是唐末民變中,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轉戰南北,攻入長安,建立政權,最終被藩鎮勢力鎮壓,排除ABC項。故選D項。
7.(2021·天津津南·七年級期中)“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边@是唐末農民大起義領袖黃巢的詩句。這次起義( )
A.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B.推翻了唐朝的統治
C.平定了安史之亂 D.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
【答案】A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末年的黃巢起義,轉戰南北,并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A項正確;節度使朱溫結束了唐朝的統治,B項排除;安史之亂是在黃巢起義之前爆發的,C項排除;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D項排除。故選A。
8.(2021·山西實驗中學七年級期中)韋莊在《秦婦吟》中寫到“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泵鑼懥它S巢起義軍攻入長安的景象,黃巢起義給唐朝帶來的影響是( )
A.唐朝國勢從此由盛轉衰 B.推翻了唐朝的統治
C.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 D.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
【答案】C
【詳解】
根據材料“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凄涼無故物。內庫燒為錦繡灰,天街踏盡公卿骨?!苯Y合所學可知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人民賦稅沉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爆發了大規模的起義。起義軍在黃巢的領導下,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C項正確;推翻了唐朝的統治是朱溫,排除B項;安史之亂后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排除D項。故選C項。
9.(2021·江西南豐·七年級期中)黃巢起義是唐末歷時最久、遍及最廣、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爭。下列對黃巢起義描述不正確的是( )
A.給唐朝以致命打擊 B.建立政權,最終取得勝利
C.起義軍一度攻占長安 D.領導人是黃巢
【答案】B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黃巢起義是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由黃巢領導的農民大起義,是王仙芝起義的后續,是歷時最久,遍及最大,影響最深遠的一場農民起義.黃巢之亂轉戰近半唐朝江山,導致唐末國力大衰。但由于長期流動作戰,沒有穩定的后方,缺乏經濟上的保障和群眾基礎,故而很難持久下去,使起義軍最后失敗。B項符合題意;而ACD描述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
10.(2021·江蘇如皋·七年級期中)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統治后期急轉而下,大規模的動亂爆發了,唐朝從此走向衰落。這場“動亂”指( )
A.安史之亂 B.藩鎮割據 C.黃巢起義 D.唐朝滅亡
【答案】A
【詳解】
依據所學可知,這場動亂是安史之亂。755—763年,安史之亂持續八年之久,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A符合題意;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B項不符合題意;C項發生在唐朝末年,不符合題意;唐朝滅亡與題干內容無關,D不符合題意;故選A。
知識點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
1.含義: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地區出現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
2.時局:北方政權更迭,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南方政局相對穩定,經濟有一定發展。
3.評價:①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開國君主皆是手握兵權的武將;②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11.(2021·河北邯鄲·七年級期中)這些藩鎮名義上雖然是受唐朝中央政府的管制,實則是自己各霸 一方,不服從中央的政命,形成了自己的獨立王國,朝廷進一步失去對地方的控制,節度使林立,他們擁兵自重,互相兼并。藩鎮割據的最嚴重后果是
A.影響中央財政收入 B.危害國家的統一
C.使得中央政令無法實行 D.形成五代十國
【答案】B
【詳解】
唐朝末年出現藩鎮割據的局面影響中央財政收入,使得中央政令無法實行,危害國家的統一局面,最終形成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其中藩鎮割據的最嚴重后果是危害國家的統一局面。故藩鎮割據的最嚴重后果是危害國家的統一局面。故B項正確;綜合以上的理解與分析,ACD項都不屬于最嚴重的后果,故排除ACD項。故選B。
12.(2021·云南臨滄·七年級期中)唐朝滅亡后,我國歷史進入了“五代十國”時期,對這一歷史階段認識錯誤的是( )
A.“五代”政權更替均為武將奪權 B.盡管政權分立,但社會仍蘊含著統一的趨勢
C.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D.“十國”政權均位于南方,政局相對穩定,經濟繼續發展
【答案】D
【詳解】
依據所學可知,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了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在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因此“五代十國”時期“十國”政權均位于南方這個表述是錯誤的,故D項符合題意;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排除C項;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排除A項;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排除B項。故選D。
13.(2021·北京·清華大學附屬中學上地學校七年級期中)將下列歷史現象按因果關系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
①藩鎮割據,唐朝中央集權削弱 ②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狀態
③安史之亂爆發,唐朝由盛轉衰 ④地方權力集中節度使手中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
【答案】C
【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唐朝天寶年間④地方權力過于集中于節度使手中,朝廷無法管理,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最終爆發安史之亂,③安史之亂的爆發使唐朝由盛轉衰,為了平定安史之亂,唐朝中央政府不得不賦予藩鎮更大的權力,使得安史之亂平息后,兵禍所及之藩鎮紛紛割據,①藩鎮割據使唐朝中央集權削弱,最終在黃巢起義爆發后唐中央政府崩潰,各地藩鎮紛紛自立為王,②形成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狀態,故正確的順序應為④③①②正確,A項、B項、D項順序均錯誤,故排除。
14.(2021·廣西岑溪·七年級期中)關于五代十國的實質,表述正確的是( )
A.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B.北方政權更迭,政局動蕩不安
C.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D.南方相對穩定,經濟有一定發展
【答案】A
【詳解】
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地區出現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開國君主皆是手握兵權的武將;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 A項正確;政局動蕩不安的說法錯誤,排除B項;C項不是實質,排除C項;D項是南方發展的表現,不是實質,排除D項。故選A。
15.(2021·江蘇鹽都·七年級期中)唐朝滅亡后, 黃河流域相繼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相繼統治的局面, 歷史上稱之為
A.十國 B.南北朝 C.十六國 D.五代
【答案】D
【詳解】
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相繼出現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朝代相繼統治的局面,歷史上稱之為五代,D正確;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后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南楚(馬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個割據政權被統稱十國,A排除;南北朝時期是在隋唐之前,南朝是指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北朝是指北魏、東魏、西魏、北周、北齊五個朝代,B排除;十六國是指西晉滅亡后北方出現了多個政權,其中前涼、成漢、前趙、后趙、北涼、西涼、后涼、南涼、前燕、后燕、南燕、北燕、夏、前秦、西秦、后秦十六個國家被統稱十六國,C排除。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焉耆| 个旧市| 任丘市| 梅河口市| 沾化县| 泗水县| 温宿县| 安义县| 皋兰县| 二手房| 天门市| 高青县| 南乐县| 金川县| 通海县| 衡阳市| 长丰县| 周宁县| 清苑县| 湄潭县| 繁昌县| 游戏| 来宾市| 莒南县| 琼海市| 策勒县| 屯留县| 卢湾区| 嘉禾县| 固安县| 花莲市| 溧阳市| 海林市| 南投市| 花垣县| 涞源县| 班戈县| 土默特右旗| 留坝县| 鄂伦春自治旗| 麻栗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