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背講考】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背)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背講考】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背)學生版+教師版

資源簡介

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知識點一、契丹族與黨項族
1.契丹族:游牧在我國北方的民族。唐末漢人避戰亂帶去先進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
建國: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遼太祖) 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有時稱遼),都城在上京臨潢府。
統治:阿保機建國后,發展生產,創制文字,國力不斷增強。
2.黨項族:羌族的一支,生活在我國西北地區,后集中到甘肅東部、陜西北部一帶。
建國:11世紀前期,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
統治:①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②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③創制西夏文字。
1.(2021·河南·扶溝縣實驗中學七年級期中)“統契丹,建政權,都上京,為太祖”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歷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 B.
C. D.
【答案】C
【詳解】
遼朝,又稱契丹國,是中國歷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一個封建王朝,916年3月17日,耶律阿保機登基稱帝,國號“契丹”,定都上京。阿保機是遼太祖,C項正確;松贊干布是吐蕃的,排除A項;元昊建立西夏,排除B項;阿骨打建立金正確,排除D項。故選C項。
2.(2021·廣東北江實驗學校七年級期中)下圖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與漢字相似,有許多漢字的筆畫,是仿照漢字創造的。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契丹文字 西夏文字
A.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 B.禮樂文明的確立
C.漢唐盛世文化的出現 D.民族文化的交融
【答案】D
【詳解】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遼和西夏是與北宋并立的少數民族政權,在與北宋的交往中,逐漸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它們模仿漢字字形創造了本民族文字,這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融,D項正確;材料與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無關,且百家爭鳴局面形成于春秋戰國時期,排除A項;材料未涉及禮樂文明,且禮樂文明確立于西周時期,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是宋、遼、西夏時期的歷史,無法反映“漢唐盛世文化的出現”,排除C項。故選D項。
3.(2018·廣西·博白縣中學七年級期中)生活在北方的漢族人民,能在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下安居樂業而“忘南顧之心”。此少數民族政權是
A.西夏政權 B.遼政權 C.吐蕃政權 D.金政權
【答案】B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遼的統治者獎勵墾荒,遷移大批漢族人口北上,促進了經濟交流和民族融合,使長年生活在遼境的漢族人在當地安居樂業,而“忘南顧之心”。B項正確;ACD項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ACD項。故選B。
4.(2018·廣西·博白縣中學七年級期中)北宋時期,中國境內還有遼、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與之并立。各民族相互融合的表現不包括
A.遷移漢族人口北上 B.學習漢族政治制度
C.使用漢文鑄造錢幣 D.穿漢服、改漢姓
【答案】D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穿漢服、改漢姓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不是宋代各民族相互融合的表現。D項正確;遼建立后遷移漢族人口北上,學習漢族政治制度,排除AB項;西夏使用漢文鑄造錢幣,排除C項。故選D。
5.(2021·福建平和·七年級期中)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歷史上建立遼和西夏政權的少數民族分別是( )
A.回族、契丹族 B.漢族、契丹族
C.女真族、黨項族 D.契丹族、黨項族
【答案】D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0世紀初,契丹杰出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即遼政權,定都上京;公元1038年,黨項首領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建立西夏政權,定都興慶。因此建立遼、西夏政權的少數民族分別為契丹族、黨項族。D項正確;回族并未建立政權,排除A項;漢族不是少數民族,排除B項;女真族建立的清朝,排除C項。故選D項。
知識點二、遼與北宋的和戰
北宋與遼──澶淵之盟(1005)
背景:
①遼太宗時,占領燕云十六州,遼與中原沖突加??;
②宋太祖晚期,宋遼保持友好關系;
③宋太宗數次向遼發兵失敗,采取防御政策;
④宋真宗時,遼大舉攻宋,澶州之戰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擊退遼軍。
內容:遼宋議和,遼軍撤回,宋給遼歲幣。
結局:①“澶淵之盟”是宋遼雙方均勢的體現,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
6.(2021·遼寧老邊·七年級期中)如圖所示,展示我國北宋時期政權并立形勢示意圖的是:
A. B.
C. D.
【答案】C
【詳解】
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權,后來改國號為遼;960年,后周大將趙匡胤奪取政權,改國號為宋,史稱北宋;11世紀前期,西北方的黨項族的首領元昊建立西夏,按照地理位置可知,C項正確;1115 年,阿骨打建立女真政權,1125年滅掉遼國,北宋、遼和金沒有形成對峙,排除A項;北宋與西夏和遼的位置相比,北宋位于南方,排除B項;西夏位置相對于北宋是西北方,排除D項。故選C項。
7.(2018·福建寧化·七年級期中)下圖是中國某一時代的形勢圖,由圖片內容判斷,該圖的主題最可能為下列哪一項( )
A.春秋的尊王攘夷 B.漢初的和親政策
C.北宋的“國際”關系 D.元朝的對外貿易
【答案】C
【詳解】
根據材料中的圖示可知,甲與乙之間以兄弟相稱,且乙要向甲送歲幣,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北宋與遼訂立的“澶淵之盟”的內容;丙項乙稱臣,乙向丙送歲幣,結合所學可知,這是北宋與西夏和議的內容;丙從屬于甲,結合所學可知,遼一度控制過西夏。由此可知,該圖的主題最可能為:北宋的“國際”關系,C項正確;春秋時期諸侯爭霸,打著“尊王攘夷”的旗號,這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材料與和親無關,排除B項;材料體現的是民族關系,不是對外貿易,排除D項。故選C項。
8.(2018·陜西師大附中七年級期中)北宋和遼經過長期戰爭簽訂澶淵之盟。你認為澶淵之盟的積極影響是
A.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B.使遼兵安然脫險,還得到了“歲幣”
C.扭轉了北宋初年與遼國斗爭的不利局面 D.維持了宋遼長期的和平關系,有利于雙方的經濟文化
【答案】D
【詳解】
北宋和遼簽訂澶淵之盟,維持了北宋和遼邊疆的長期和平穩定,促進了雙方的經濟文化的交流和發展,D項正確;北宋只是實現了國家的局部統一,排除A;B、C兩項只體現了對遼、北宋一方的影響,不全面,排除。故選D項。
9.(2021·北京·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七年級期中)澶淵之盟后,宋遼邊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識干戈(戰爭)”這說明
A.北宋的軍事力量遭到極大的打擊 B.宋遼雙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關系
C.南方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的局面 D.宋遼之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局面
【答案】D
【詳解】
根據所學,宋真宗時,遼大舉攻宋,澶州之戰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擊退遼軍。之后遼宋議和,簽訂“澶淵之盟”,遼軍撤回,宋給遼歲幣?!板Y之盟”是宋遼雙方均勢的體現,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吧?,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識干戈(戰爭)”反映的是正是宋遼之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局面,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到軍事情況,排除A項;雙方并不平等,排除B項;材料強調的是邊境,而不是南方,排除C項。故選D項。
10.(2021·廣東·河源市第二中學七年級期中)“盡管澶淵之盟常給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內容還是平等的,北宋并沒有丟太大面子……且和平實現以后,北宋還能從雙方貿易中獲得大量盈余,遼朝亦可借此獲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對雙方都是劃算的。”(《中國政治通史》)對材料理解準確的是( )
A.澶淵之盟對北宋是一種屈辱 B.遼宋議和實現了雙方的和平
C.澶淵之盟不利于民族的交融 D.澶淵之盟對宋遼都十分有利
【答案】D
【詳解】
由材料“但基本內容還是平等的,北宋并沒有丟太大的面子?!液推綄崿F以后,北宋還能從雙方貿易中獲得大量盈余,遼朝亦可借此獲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對雙方都是劃算的”可知,作者主要肯定了澶淵之盟的積極作用,促進了遼與北宋的經濟文化交流,使宋遼出現了和平交流的局面,對宋遼都十分有利,D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澶淵之盟對北宋是一種屈辱 ,排除A項;遼宋議和沒有真正實現了雙方的和平,排除B項;澶淵之盟有利于民族的交融,排除C項。故選D項。
知知識點三、西夏與北宋的關系
西夏與北宋的關系(1044宋夏慶歷和議)
①背景:元昊稱帝后多次進攻北宋,北宋節節敗退,但西夏立國時間短,人力物力有限,連年戰爭損失亦很大。
②議和:北宋與西夏訂立和約,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③結果:宋夏邊境貿易興旺(榷場;北方和中原經濟上有較強的互補性,這種客觀需要推動經濟交流)。
11.(2021·廣東南山·七年級期中)歷史學習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題。如果你要完成一篇關于“遼、宋、西夏、金時期”的歷史小論文,你可以確定的最合適的論文主題是
A.地方軍閥割據的時代 B.諸侯交替掌握政權的時代
C.民族關系發展的時代 D.封建國家統一的時代
【答案】C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遼、宋、西夏、金時期是我國歷史發展的重要時期,該時期我國出現了遼、宋、西夏、金等幾個民族政權并立的局面,C項正確;遼、宋、西夏、金是并立的政權,不是地方軍閥,排除A項;諸侯交替掌握政權的時代是春秋戰國時期,排除B項;遼、宋、西夏、金等幾個民族政權并立,沒有實現統一,排除D項。故選C項。
12.(2015·山東泗水·七年級期中)兩宋時期民族爭紛不斷時戰時和,下列有關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就戰爭的性質來說,是少數民族發動的侵略戰爭
B.雙方和議的共同點是宋朝送“歲幣”
C.宋朝的抗擊斗爭有利于保護漢族先進文化
D.和議的達成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國社會的進步
【答案】A
【詳解】
根據所學,兩宋時期民族爭紛屬于不同民族間的戰爭,就戰爭的性質來說,是少數民族間的斗爭,并不是侵略戰爭,侵略戰爭是指外部民族侵略中華民族,A項錯誤,符合題意;根據所學,雙方和議的共同點是宋朝送“歲幣”,如澶州之盟,排除B項;宋朝的抗擊斗爭有利于保護漢族先進文化,同時和議的達成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國社會的進步,C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A項。
13.(2021·山西實驗中學七年級期中)遼夏金時期是我國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重要歷史時期,關于下列人物、民族與政權搭配有誤的一組是( )
選項 人物 民族 政權
A 耶律阿保機 契丹 遼
B 完顏阿骨打 女真 金
C 元昊 吐蕃 西夏
D 趙匡胤 漢 北宋
A.A B.B C.C D.D
【答案】C
【詳解】
根據所學可知,在遼宋夏金元時期,黨項人元昊建立西夏,促進了我國邊疆地區的開發,C項符合題意;在遼宋夏金元時期,耶律阿保機是契丹人,建立遼,排除A項;完顏阿骨打是女真人,建立金,排除B項;趙匡胤是漢人,建立北宋,排除D項。選C項。
14.(2021·廣東高州·七年級期中)“與朝廷和好年深,藩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斗。”宋遼、宋夏和議的共同點是( )
A.遼夏向宋稱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給遼夏“歲幣” D.互相禁止邊境貿易
【答案】C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005年宋遼達成澶淵之盟,雙方結成兄弟之國,北宋每年給遼銀、絹等錢物;1044年宋夏和議,西夏向北宋稱臣,但北宋每年給西夏銀、絹等錢物;由此可見,兩次和議的共同點是北宋送給遼夏“歲幣”,故選C;遼與北宋結成的是兄弟之國,故排除A;澶淵之盟是在北宋勝利背景下簽訂的,北宋并未割地求和,故排除B;宋遼、宋夏和議后,在邊境地區設立榷場,允許雙方百姓進行互市貿易,故排除D。
15.(2021·山東博興·七年級期中)宋遼議和后,邊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見干戈(戰爭)”,材料可以印證的是( )
A.澶淵之盟的背景 B.澶淵之盟使遼宋保持長時間的和平
C.唐蕃和親的意義 D.土爾扈特部回歸的影響
【答案】B
【詳解】
“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見干戈(戰爭)”說明宋遼議和后邊境人口繁衍,人民生活安定,即使年邁的老人也多年不見戰爭,由此可見宋遼澶淵之盟使雙方維持較長時間的和平,有利于邊境的安定和雙方的交往,B正確;題干反映的不是澶淵之盟的背景,而是澶淵之盟的意義,A排除;題干反映的是北宋時期的宋遼議和,而非唐朝時期的唐蕃和親,C排除;土爾扈特部回歸發生在清朝前期乾隆年間,與宋遼議和無關,D排除。故選B。第7課遼、西夏與北宋的并立
知識點一、契丹族與黨項族
1.契丹族:游牧在我國北方的民族。唐末漢人避戰亂帶去先進生產技術和生活方式。
建國:10世紀初,耶律阿保機(遼太祖) 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有時稱遼),都城在上京臨潢府。
統治:阿保機建國后,發展生產,創制文字,國力不斷增強。
2.黨項族:羌族的一支,生活在我國西北地區,后集中到甘肅東部、陜西北部一帶。
建國:11世紀前期,元昊稱大夏皇帝,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
統治:①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訂立官制、軍制和法律,②鼓勵墾荒,發展農牧經濟,③創制西夏文字。
1.(2021·河南·扶溝縣實驗中學七年級期中)“統契丹,建政權,都上京,為太祖”這段文字所描述的是契丹歷史上的哪一位君主( )
A. B.
C. D.
2.(2021·廣東北江實驗學校七年級期中)下圖中的契丹文字、西夏文字與漢字相似,有許多漢字的筆畫,是仿照漢字創造的。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契丹文字 西夏文字
A.百家爭鳴局面的形成 B.禮樂文明的確立
C.漢唐盛世文化的出現 D.民族文化的交融
3.(2018·廣西·博白縣中學七年級期中)生活在北方的漢族人民,能在少數民族政權的統治下安居樂業而“忘南顧之心”。此少數民族政權是
A.西夏政權 B.遼政權 C.吐蕃政權 D.金政權
4.(2018·廣西·博白縣中學七年級期中)北宋時期,中國境內還有遼、西夏等少數民族政權與之并立。各民族相互融合的表現不包括
A.遷移漢族人口北上 B.學習漢族政治制度
C.使用漢文鑄造錢幣 D.穿漢服、改漢姓
5.(2021·福建平和·七年級期中)我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歷史上建立遼和西夏政權的少數民族分別是( )
A.回族、契丹族 B.漢族、契丹族
C.女真族、黨項族 D.契丹族、黨項族
知識點二、遼與北宋的和戰
北宋與遼──澶淵之盟(1005)
背景:
①遼太宗時,占領燕云十六州,遼與中原沖突加劇;
②宋太祖晚期,宋遼保持友好關系;
③宋太宗數次向遼發兵失敗,采取防御政策;
④宋真宗時,遼大舉攻宋,澶州之戰宰相寇準力勸宋真宗親征,擊退遼軍。
內容:遼宋議和,遼軍撤回,宋給遼歲幣。
結局:①“澶淵之盟”是宋遼雙方均勢的體現,此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著和平局面。
6.(2021·遼寧老邊·七年級期中)如圖所示,展示我國北宋時期政權并立形勢示意圖的是:
A. B.
C. D.
7.(2018·福建寧化·七年級期中)下圖是中國某一時代的形勢圖,由圖片內容判斷,該圖的主題最可能為下列哪一項( )
A.春秋的尊王攘夷 B.漢初的和親政策
C.北宋的“國際”關系 D.元朝的對外貿易
8.(2018·陜西師大附中七年級期中)北宋和遼經過長期戰爭簽訂澶淵之盟。你認為澶淵之盟的積極影響是
A.有利于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B.使遼兵安然脫險,還得到了“歲幣”
C.扭轉了北宋初年與遼國斗爭的不利局面 D.維持了宋遼長期的和平關系,有利于雙方的經濟文化
9.(2021·北京·中國農業大學附屬中學七年級期中)澶淵之盟后,宋遼邊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識干戈(戰爭)”這說明
A.北宋的軍事力量遭到極大的打擊 B.宋遼雙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關系
C.南方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的局面 D.宋遼之間維持了長久的和平局面
10.(2021·廣東·河源市第二中學七年級期中)“盡管澶淵之盟常給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內容還是平等的,北宋并沒有丟太大面子……且和平實現以后,北宋還能從雙方貿易中獲得大量盈余,遼朝亦可借此獲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對雙方都是劃算的?!保ā吨袊瓮ㄊ贰罚Σ牧侠斫鉁蚀_的是( )
A.澶淵之盟對北宋是一種屈辱 B.遼宋議和實現了雙方的和平
C.澶淵之盟不利于民族的交融 D.澶淵之盟對宋遼都十分有利
知知識點三、西夏與北宋的關系
西夏與北宋的關系(1044宋夏慶歷和議)
①背景:元昊稱帝后多次進攻北宋,北宋節節敗退,但西夏立國時間短,人力物力有限,連年戰爭損失亦很大。
②議和:北宋與西夏訂立和約,元昊向宋稱臣,宋給西夏歲幣。
③結果:宋夏邊境貿易興旺(榷場;北方和中原經濟上有較強的互補性,這種客觀需要推動經濟交流)。
11.(2021·廣東南山·七年級期中)歷史學習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題。如果你要完成一篇關于“遼、宋、西夏、金時期”的歷史小論文,你可以確定的最合適的論文主題是
A.地方軍閥割據的時代 B.諸侯交替掌握政權的時代
C.民族關系發展的時代 D.封建國家統一的時代
12.(2015·山東泗水·七年級期中)兩宋時期民族爭紛不斷時戰時和,下列有關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就戰爭的性質來說,是少數民族發動的侵略戰爭
B.雙方和議的共同點是宋朝送“歲幣”
C.宋朝的抗擊斗爭有利于保護漢族先進文化
D.和議的達成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國社會的進步
13.(2021·山西實驗中學七年級期中)遼夏金時期是我國多元一體格局形成的重要歷史時期,關于下列人物、民族與政權搭配有誤的一組是( )
選項 人物 民族 政權
A 耶律阿保機 契丹 遼
B 完顏阿骨打 女真 金
C 元昊 吐蕃 西夏
D 趙匡胤 漢 北宋
A.A B.B C.C D.D
14.(2021·廣東高州·七年級期中)“與朝廷和好年深,藩漢人戶休養生息,人人安居,不樂戰斗?!彼芜|、宋夏和議的共同點是( )
A.遼夏向宋稱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北宋送給遼夏“歲幣” D.互相禁止邊境貿易
15.(2021·山東博興·七年級期中)宋遼議和后,邊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見干戈(戰爭)”,材料可以印證的是( )
A.澶淵之盟的背景 B.澶淵之盟使遼宋保持長時間的和平
C.唐蕃和親的意義 D.土爾扈特部回歸的影響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东县| 鄄城县| 衡山县| 孝昌县| 雅江县| 麻江县| 龙陵县| 石嘴山市| 佛学| 通州市| 呼图壁县| 张掖市| 阿巴嘎旗| 民和| 永春县| 平定县| 长丰县| 巴中市| 巴楚县| 衡水市| 潞城市| 钟祥市| 新野县| 竹山县| 丰顺县| 资溪县| 乐平市| 乐东| 镇远县| 茶陵县| 汉沽区| 临潭县| 海宁市| 花莲县| 巨野县| 兴仁县| 阿合奇县| 屏东县| 石景山区| 平罗县| 楚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