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2021.12“我在美國待了七年”成網絡熱梗,你認為的底氣,不過是個笑話合作與探究:1 該女子想追求怎樣的“自由”?2 如何評價這位女子追求的那種“自由”?3 如何看待這位女子提到的“我不是平民百姓,我在美國呆了七年”?7.1 自由平等的真諦第四單元 崇尚法治精神第七課 尊重自由平等1.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體會法治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體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領會平等的真諦所在。2.提高學生對“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的辯證認識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用法律的視角認識自由和平等的真諦的意識和能力。3.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義上的內涵;懂得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學習目標自 主 學 習活動一請大家仔細閱讀課本P97—P103,完成下面的思考題,要求大字慢看,小字快讀,并且用雙色筆圈點勾畫,時間5分鐘。1、自由對個人和社會有意義?2、為什么說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3、自由的含義及法律上的體現是什么?4、法治與自由的關系怎樣?5、平等的地位和其在法律意義上的含義是什么?6、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現有哪些?無法治不自由01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這句詩句表達了什么意思?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的無限向往。人們渴望在廣闊的天地里,充分自由地行動;渴望擺脫不合理的束縛和限制,自由地施展才能;渴望不受他人奴役和支配,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自在地生活。1.自由對個人和社會意義擁有自由,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從而推動社會的進步和繁榮。想一想:人為什么渴望自由?(自由對個人和社會有意義?)結合三名同學的觀點,談談你對自由的認識。阿梅小蕊大海自由應該是完全由自己做主,怎么生活中有那么多限制和規矩呢?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自由就是做法律不禁止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如果沒有這些限制,我們的生活會怎樣?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2、為什么說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這是個魔幻的互聯網時代。軍人父親、留守兒童、校園暴力、未成年刑事案件、校長舅舅手段通天,這些關鍵詞單拎出來就是一撥流量,而“漁溝中學14歲中學生死亡事件”更是被有心人直接整成了合集,想不火都難。官方通報詳細說明了案發經過,但網友仍然堅持受害人是被7人毆打施虐致死,嫌疑人只不過是替其他6人頂罪。在中國,憲法確認公民享有言論自由。但自由是相對的,公民在行使言論自由權利時,不得違反憲法中的其他內容,包括顛覆憲法所規定的國家政權制度;損害憲法所賦予的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或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捏造或者歪曲事實進行誣告陷害;故意傳播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等。任何挑戰國家主權、國家安全、社會穩定的言論,都不屬于言論自由的范疇。(1)含義: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2)自由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3.自由的含義及體現第三十五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言論、出版、集會、結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第四條 公民在行使集會、游行、示威的權利的時候,必須遵守憲法和法律,不得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不得損害國家的、社會的、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權利。第五條 集會、游行、示威應當和平地進行,不得攜帶武器、管制刀具和爆炸物,不得使用暴力或者煽動使用暴力。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法治是自由的保障探究與分享:自由與法治的碰撞4.自由與法治的關系① 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② 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③ 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損害。④ 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02法眼看平等交流:生活中有哪些不平等的現象?陳勝、吳廣起義秦朝末年,陳勝、吳廣提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理念,這是中國人第一次想在政治上追求平等。地位: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5.平等的地位和其在法律意義上的含義是什么?結合下列圖片,談談你對“同等情況同等對待”的認識。平等的第一層含義:同等情況同等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結合下列圖片,談談你對“不同情況差別對待”的認識。平等的第二層含義: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同等情況下同等對待”與“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有同學認為“同等情況同等對待”與“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不矛盾。因為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等他們屬于弱勢群體,是需要幫助的特殊對象,所以對他們給予“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對他們人權的尊重、關心和愛護,也是讓他們有條件享受平等。不同情況差別對待,追求的不是絕對的平等,也不是“均等”,更多的是實質上的平等。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平等的重要性思考:《憲法》和《教育法》的規定是如何體現平等的?《憲法》第三十四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年滿十八周歲的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教育法》第九條規定: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財產狀況、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受教育者在入學、升學、就業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權利。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各項權利探究與分享思考: 《憲法》和《兵役法》的規定是如何體現平等的?《憲法》第五十六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有依照法律納稅的義務。《兵役法》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不分民族、種族、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和教育程度,都有義務依照本法的規定服兵役。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各項義務。探究與分享湖北公安縣夾竹園派出所原所長黎某違反疫情防控規定外出聚餐,毆打小區防控人員,受到留黨察看處分;荊州市商務局科長何某之子在微博上炫耀其父動用關系將其從封城的外地接回荊州,父親被停職;河南新鄭市某醫院副院長楚某拒絕按照規定佩戴口罩,面對工作人員的督促,連說16個“我不戴”,也被免了職;探究與分享思考: 以上案例說明了在違法或犯罪行為面前,平等是如何體現的?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在適用法律上平等地享有權利,平等地履行義務權利、義務上6.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表現?(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平等地保護,平等地追究(2)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 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無法治不自由自由不是為所欲為的,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法眼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自由平等的真諦課堂小結1【2021 興安盟】小福所在學習小組以“崇尚法治精神”為主題制作一期手抄報,小福負責“自由”板塊內容的編寫,以下他搜集的內容適合入選的是( ?。?br/>A.參加兩會的代表中,55個少數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B.小泉在商場看到小偷偷錢包,便立即沖上去制服小偷C.小閩選擇把自己發表文章獲得的稿費捐給貧困學生D.小漳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國家教育扶貧政策資助下高中畢業,考入廈門大學課堂練習C2 【2021 永州】“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表達了人們對自由的無限向往。對于自由,有人認為“自由就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边@一觀點( )A.沒有認識到自由與法治相互聯系,不可分割,會導致混亂與傷害B.主張自由是珍貴的、無限制的,彰顯了理性的力量C.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激發個人的活力,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D.認為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A3 【2021 湘西州】2021年2月19日,網民“辣筆小球”發布微博,詆毀、貶損衛國戍邊官兵的英雄精神,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5月31日,網民“辣筆小球”被判入刑8個月。這啟示我們( ?。?br/>①珍視自由,必須依法行使權利②法不可違,違法必受刑罰處罰③法治和自由的矛盾不可調和④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紅線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1自由平等的真諦 課件(36張ppt).pptx 女子不服防疫人員管理!叫囂不是平民百姓.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