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考復習學案七下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課標要求】1.知道隋朝的統一,了解科舉取士制度的創建和大運河的開通;知道隋朝滅亡的原因。2.知道唐太宗和“貞觀之治”,知道唐玄宗和“開元盛世”,初步認識唐朝興盛的原因。3.以文成公主入藏、鑒真東渡、玄奘西行等史實為例,說明唐代民族和睦與中外文化交流的發展。4.通過經濟繁榮、開放的社會風氣和唐詩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會氣象。5.知道“安史之亂”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知道唐朝滅亡后五代十國的局面。【自主學習】16.隋朝大運河的開通、隋唐科舉制大運河的開通 開通目的概況 三點在位皇帝 四段歷史影響 五河隋唐科舉制 設立背景 雛形出現設立標志 選官標準 選官方法完善發展 終結歷史作用17.貞觀之治、開元盛世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在位皇帝背景(原因)統治措施社會表現18.玄奘西行和鑒真東渡玄奘西行 鑒真東渡生活時代(皇帝)經過貢獻【合作學習與探究】合作探究一——第一章“繁榮之盛”(1)經濟發展:大運河的開通材料一:北通涿郡之魚商,南通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宋史》九十三志第四十六卷材料二:據記載,修建運河時,為了趕工期,隋煬帝派遣5萬多名彪形大漢做監工,不到一年,就有一百多萬人慘死在工地上。 ——(《資治通鑒》隋記五)問題:對比兩則材料,思考:大運河的開通有什么影響?(4分)(2)制度創新:科舉制材料一:隋朝統一后,對門第世家獨霸政府的現象,進行改革,改用考試的方法,向平民階層選拔新進官員。凡考試及格的知識分子,不問什么門第,一律委任官職……——柏楊《中國人史綱》材料二:“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滿朝朱紫貴,盡是讀書人——《神童詩》(宋·汪洙)問題一:材料一反映的選拔人才的方法是在哪個朝代形成的?又在哪一朝代得到進一步完善?據材料,這一創新制度使選官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4分)問題二:依據材料一、二,結合所學知識,科舉制度的確立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什么影響?(2分)探究二——第二章 “開放”之世材料一:《馬球圖》 《簪花仕女圖》 唐朝女子騎馬雕塑材料二: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唐太宗材料三:貞觀十五年正月...贊普對親近的人說:“今我得大唐公主,為幸實多。”---《中華上下五千年》材料四:蕃人舊日不耕犁,相學如今種禾黍......城頭山雞鳴角角,洛陽家家學胡樂。--王建《涼州行》材料五:問題一:以下圖片顯示出唐朝有怎樣的社會風氣?(2分)問題二:材料二體現了唐朝怎樣的民族政策?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歷史事件?材料四反映出怎樣的民族關系特點? (3分)問題三:材料五與哪一歷史事件相關,說說唐朝的對外政策和特點?(2分)【強化訓練】1.有人“隋朝猶如顆流星劃過歷史的夜空,時間雖然短暫,卻光芒四射。”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A.隋朝繁榮而短暫 B.隋朝實現了南北統一 C.隋朝因暴政而亡 D.隋朝開通了大運河2.自古以來,中國的統治中心長時間在北方,如何對南方實行有效的管理,是歷代統治者絞盡腦汁的問題。 隋朝開鑿了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加強了南北方的聯系,有效地加強了對南方的控制。據此無法得出( )A.大運河開鑿的原因 B.大運河開鑿的時期 C.大運河開鑿的作用 D.大運河的起止點3.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說:"唐代制度,在下有……為政府公開選拔人才,在上有……綜合管理全國行政事務。這兩制度,奠定了中國傳統政治后一千年的穩固基礎。”材料中“公開選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舉制 D.郡縣制4.下列三幅圖片共同反映了我國唐代( )敦煌壁畫《雨中耕作圖》 唐三彩騎駝樂舞俑 開元通寶A.對外交往頻繁 B.市民生活豐富多彩 C.社會經濟發展 D.手工業水平高超5.據統計,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士為24人,占6.5%左右,這在歷代漢人建立的王朝中時較為罕見的。這說明唐朝( )A.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 B.避免了民族間的戰爭C.開通了海上絲綢之路 D.致力于商業貿易發展6.從右表中可獲得的結論是( )①五個政權先后出現②五個政權的開國國君都是手握重兵的武將③這些政權時唐末以來藩鎮割據的局面的延續④這一時期政局相對穩定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思維導圖】參考答案:時空觀念小組合作探究探究一(1)隋朝大運河 涿郡 北京 余杭 杭州 江南河——邗溝——通濟渠積極影響/意義: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消極影響:耗費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加重人民負擔,激化社會矛盾。(2)問題一:①隋朝②唐朝③按門第高低轉變為考試選拔問題二:①科舉制的創立,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②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由此參政,促進了社會階層的流動,也推動了教育的發展。③科舉制成為歷朝選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維持了約1300年。探究二 問題一:開放的社會風氣問題二:開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各民族相互影響,不斷交融問題三:玄奘西行;開放的對外政策;特點:雙向交流、兼容并蓄三、隨堂練習1-6 ADCCAA第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