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6 透鏡和視覺(1)學習指要一、知識要點1.透鏡的分類:凸透鏡(中間厚邊緣薄)和凹透鏡(中間薄邊緣厚)。2.凸透鏡的作用:對光線具有會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軸入射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會聚于一點,這個點稱為焦點;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叫做焦距。凸透鏡有一對實焦點。3.凹透鏡的作用:對光線具有發(fā)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軸入射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折射后發(fā)散,這些發(fā)散光線的反向延長線交于一點,這個點稱為虛焦點。 凹透鏡有一對虛焦點。二、重要提示1.光線經(jīng)凸透鏡折射后,不一定交于一點,有時甚至不相交。會聚作用是指從凸透鏡折射出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靠攏”些。絕不能將會聚作用理解為就是將光線會聚于一點。同樣。凹透鏡的發(fā)散作用也是指從凹透鏡折射出的光線相對于入射光線“分開”些。2.透鏡的三條特殊光路,如圖2.6—1所示。 (1)過透鏡中心的光線不改變傳播方向; (2)平行于主光軸的光線經(jīng)折射后過焦點(對凹透鏡而言是折射光線的反向延長線過焦點); (3)過焦點的光線經(jīng)折射后與主光軸平行(對凹透鏡而言是入射光線的正向延長線過焦點)。3.一倍焦距內(nèi)外分虛實,即u>f成實像,u=f不成像,u<f成虛像。4.二倍焦距內(nèi)外分大小,即u>2f成縮小的像,u=2f成等大的像,u<2f成放大的像。5.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物距(u) 像的特點像距(v)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縮小實像或虛像u>2f倒立縮小實像f<v<2ff<u<2f 倒立 放大 實像 v>2f u<f 正立 放大 虛像/6.凸透鏡成實像時物距、像距和像的變化規(guī)律:物體只能在u>f范圍內(nèi)移動;當物距變大時,像距變小,像變小;當物距變小時,像距變大,像變大。7.調(diào)節(jié)燭焰的中心、凸透鏡的光心及光屏的中心,使三者處于同一高度上,目的是確保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解題指導【例l】如圖2.6—2所示,小萱同學將一個凸透鏡正對太陽光,再把一張紙放在它的另一側(cè),改變透鏡與紙的距離,直到紙上出現(xiàn)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這表明凸透鏡對光線有________作用,光斑到凸透鏡的距離就是凸透鏡的________。【解析】凸透鏡對光線有會聚作用,故能將太陽光會聚于一點,這一點即為凸透鏡的焦點,從凸透鏡光心到焦點的距離叫做焦距。題中所示的做法是測量凸透鏡焦距的簡單方法。【答案】會聚 焦距【例2】把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可在距凸透鏡l5厘米處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將某一物體放在此透鏡前20厘米處。則可得到一個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倒立、縮小的實像C.正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解析】太陽光可以看成是平行光,得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說明此點正好是焦點,故判斷此凸透鏡的焦距為l5厘米。當物體在20厘米時,物體處在凸透鏡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問,根據(jù)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可判斷在光屏上將成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故正確選項為A。【答案】A【例3】如圖2.6—3所示,小昕用蠟燭、凸透鏡和光屏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1)要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蠟燭向________(填“上”或“下”)調(diào)整。(2)燭焰放在距凸透鏡20厘米處,移動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等大、清晰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為________厘米。(3)使燭焰向右移動2厘米,此時應該將光屏向________ (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個倒立、________(填“放大”“縮小”或“等大”)的清晰實像。【解析】(1)燭焰、凸透鏡和光屏不在同一高度,要使燭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應將蠟燭向下調(diào)整。 (2)將物體放在凸透鏡的二倍焦距處,能成倒立、等大的實像。燭焰放在距凸透鏡20厘米處在光屏上得到一個等大、清晰的像,則凸透鏡的焦距是l0厘米。 (3)使燭焰向右移動2厘米,根據(jù)“物近像遠”的原則應該將光屏向右移動,此時物體在距透鏡l8厘米處,處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成一個倒立、放大的清晰實像。【答案】(1)下 (2)10 (3)右 放大同步訓練 A組1.如圖所示是6個透明的玻璃元件,其中屬于凸透鏡的是________。2.判斷下圖方框中各是什么光學元件,并完成光路圖。3.完成下圖中的光路圖。4.為了防止森林火災,在森林里不允許隨地丟棄透明的飲料瓶,這是由于雨水進入飲料瓶后對光的作用相當于一個______鏡,它對太陽光的_______作用可能會導致森林火災。5.關(guān)于透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經(jīng)過凸透鏡的兩條光線不可能相交 B.凸透鏡只對平行光線有會聚作用 C.凸透鏡對光有會聚作用,因此通過凸透鏡的光都一定會聚在焦點 D.焦點到透鏡光心的距離叫焦距6.冰遇火融化,但遠在2000多年前,我國古人卻能“削冰取火”:他們將冰磨成一種冰鏡,然后使太陽光射過這枚冰鏡后,會聚于干草上的一點,以此點燃干草取火。這種冰鏡應磨削成 ( ) A.凸面鏡 B.凸透鏡 C.凹面鏡 D.凹透鏡7.如果把一個玻璃球分割成五塊,其截面如圖所示,再將這五塊玻璃a、b、c、d、e分別放在太陽光下,那么能使光線發(fā)散的是 ( ) A.a(chǎn) B.b C.c D.d8.晴朗的夏日中午,往樹或花的葉子上澆水,常會把葉子燒焦,其原因是 ( ) A.水滴蒸發(fā),帶走葉子的熱量 B.水滴在陽光下溫度升高,把葉燙焦 C.水滴容易透過陽光 D.水滴會使陽光會聚,把葉子燒焦9.如圖所示是一種天文望遠鏡的光路圖,分析圖中光路,可知它的物鏡是 ( ) A.平面鏡 B.凹透鏡 C.凹面鏡 D.凸透鏡10.在“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所用儀器如圖所示。請回答: (1)寫出圖中序號表示的儀器的名稱: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③_________。 (2)小明同學在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先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移動凸透鏡,在地上得到一個亮點,并用刻度尺測出亮點到凸透鏡的距離,他這樣做是為了_________。實驗開始前先調(diào)節(jié)燭焰、凸透鏡、光屏的中心,使其大致在_________,這樣做是為了_________。11.如圖所示,在光屏上恰能看到一清晰的像,則像的性質(zhì)是 ( ) A.倒立、縮小的實像 B.正立、放大的虛像 C.倒立、放大的實像 D.正立、縮小的虛像12.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當物體從距凸透鏡較遠的地方逐漸移向焦點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像越來越大,且為正立的實像 B.像越來越大,且為倒立的實像 C.像越來越小,且為正立的實像 D.像越來越小,且為倒立的實像13.小明用凸透鏡、蠟燭、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鏡成像的規(guī)律。 (1)如圖所示,將凸透鏡正對著太陽光,把光屏置于另一側(cè),改變光屏與凸透鏡間的距離,直到光屏上出現(xiàn)一個_________的光斑,測得凸透鏡的焦距是_________厘米。 (2)小明將蠟燭、凸透鏡和光屏的中心調(diào)到同一高度,無論怎樣移動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3)實驗一段時間蠟燭變短,要使燭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應將光屏向_________移動。14.如圖甲所示,將蠟燭放在圖中口處,在右側(cè)透過凸透鏡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的像,看到的像與乙圖中的_________(填字母)對應。同步訓練 B組15.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中,蠟燭在距凸透鏡40厘米時,在透鏡另一側(cè)的光屏上得到清晰縮小的像。若將像與光屏的位置對調(diào),則所成的像一定是 ( ) A.放大的虛像 B.放大的實像 C.縮小的虛像 D.縮小的實像16.讓一束平行光經(jīng)過一透鏡,在光屏上得到一個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圖所示),小明用此透鏡做“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當物體距透鏡5厘米時,成正立的像 B.當物體距透鏡l5厘米時,成倒立、放大的實像 C.當物體從距透鏡20厘米處向遠離透鏡的方向移動時,所成的像逐漸變小 D.當物體從距透鏡20厘米處向透鏡的方向移動時,要得到清晰的像,應使光屏靠近透鏡17.下列關(guān)于實像和虛像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實像能成在光屏上,虛像則不能 B.虛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虛像既可以由光的反射形成也可以由光的折 射形成 D.實像可以是放大的或縮小的,也可以是與物體等大的18.某科學實驗小組在做“研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實驗時,記下了物距和像距的一些對應數(shù)據(jù),并依次描點畫出如圖所示的圖線。請你結(jié)合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觀察分析圖線,由此確定實驗所用的凸透鏡的焦距是 ( ) A.30厘米 B.15厘米 C.40厘米 D.無法確定19.在“探究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實驗中,小屹同學進行了如下兩個探究: (1)為研究像距與焦距的關(guān)系,他選用焦距不同的三個凸透鏡進行實驗,實驗數(shù)據(jù)記錄如 下表: 實驗序號物距u/厘米焦距f/厘米像距v/厘米 1 10 2 2.5 2 10 5 lO 3 10 8 40 分析表中數(shù)據(jù)可知,保持物距不變時,焦距越大,則像距越_______(填“大”或“小”)。(2)他用若干個發(fā)光二極管組成形狀如“E”的發(fā)光物體,如圖甲所示,將發(fā)光物體、凸透鏡和光屏依次組裝到光具座上并調(diào)整好。當物距調(diào)節(jié)為6厘米時,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圖乙所示,則他選用的是三個透鏡中焦距為厘米的凸透鏡;如果只將“E”換成“R”,并在同一位置觀察,光屏上成的像應是圖丙中的_______(填序號)。參考答案2.6 透鏡和視覺(1)1.①⑤⑥ 2.圖略 3.圖略 4.凸透 會聚 5.D 6.B 7.B 8.D 9.D l0.(1)凸透鏡 光屏 光具座 (2)測出凸透鏡的焦距 同一高度 使像成在光屏中心 11.C l2.B 13.(1)最小、最亮 10 (2)蠟燭在一倍焦距以內(nèi)(或成虛像) (3)上 14.正立 放大 虛 B 15.B l6.D l7.B l8.B l9.(1)大 (2)5 ② 2.6 透鏡和視覺(2)學習指要一、知識要點1.放大鏡和照相機 (1)放大鏡:一個短焦距的凸透鏡。 原理:根據(jù)凸透鏡u<f時的成像規(guī)律,通過調(diào)節(jié)放大鏡與物體的距離來改變放大倍數(shù),成正立、放大的虛像。 (2)照相機:鏡頭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膠卷相當于光屏。 原理:根據(jù)凸透鏡u>2f時的成像規(guī)律,通過調(diào)節(jié)物體與照相機間的距離、鏡頭到膠片的距離,使得膠片上出現(xiàn)倒立、縮小的實像。眼球是一個精巧的成像結(jié)構(gòu),主要由角膜、虹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鞏膜和視網(wǎng)膜等部分組成。眼球的功能主要是折光和感光。 (1)眼球中的折光系統(tǒng)由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等構(gòu)成。 (2)視覺的形成過程:光線→角膜→晶狀體→玻璃體→視網(wǎng)膜(感光細胞)→視神經(jīng)→大腦皮層(形成視覺)。 晶狀體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當于一個凸透鏡。 (3)虹膜的作用是通過調(diào)節(jié)瞳孔的大小來控制進入眼球內(nèi)的光線強弱。瞳孔的變化與光線強弱的關(guān)系:當光線強時,瞳孔縮小,使進入眼球的光線減少;當光線弱時則相反。二、重要提示1.眼球相當于一架照相機。眼球的折光系統(tǒng)通過睫狀肌來改變屈度,整體類似一個焦距可調(diào)的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于光屏(即膠卷)。2.瞳孔就是通光孔,根據(jù)外界環(huán)境光線的強弱通過虹膜來改變進入光線的強弱。而進入的光線刺激視網(wǎng)膜上的感光細胞,產(chǎn)生信息沿視神經(jīng)傳遞到大腦形成視覺。3.眼球的各部分結(jié)構(gòu)是與其功能相適應的。科學廣場雙眼立體視覺 正常人眼除了可以看近看遠之外,還有一種更為重要的視覺功能,就是雙眼立體視覺。也就是說人眼不但可以看清楚眼前的物體,而且可以辨別物體表面的凸凹和距離的遠近。雙眼立體視覺是人類從日常生活中的穿針引線到翻躍懸崖峭壁等危險動作中都不可缺少的一種視覺功能。雙眼立體視覺是怎樣形成的呢?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一定要有雙眼單視功能存在。就是當雙眼看同一個物體時,左眼和右眼分別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大同小異的兩個物像,經(jīng)過視覺神經(jīng)系統(tǒng)傳到大腦的視覺中樞,將兩側(cè)物像合二為一,這就是雙眼合像。然后再通過人體其他的直接感覺器官,例如手、腳和皮膚等與所觀察的物體直接接觸互相協(xié)調(diào),首先把眼底形成的倒像糾正過來,使之成為與外界實物相同的正像。并通過長期鍛煉,對外界物體產(chǎn)生三維空間的視知覺,即雙眼立體視覺。解題指導【例l】照相機是生活中常見的光學儀器,下列關(guān)于它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照相機的鏡頭相當于一個凹透鏡B.照相機成像時物體到鏡頭的距離應該在鏡頭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C.照相機成倒立、縮小的實像D.照相機成像原理和平面鏡成像原理是一樣的【解析】照相機成像原理是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時的凸透鏡成像規(guī)律的應用。成像的性質(zhì)為倒立、縮小的實像。平面鏡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凸透鏡成像是由于光的折射。【答案】C【例2】人眼是一個高度精密的光學系統(tǒng),下列圍繞人眼的討論錯誤的是 ( )A.視網(wǎng)膜相當于光屏B.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C.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D.外界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解析】人眼的晶狀體相當于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于光屏,當人眼能看清一個物體時,該物體距晶狀體的最小距離比視網(wǎng)膜到晶狀體距離的二倍還要大,因此根據(jù)凸透鏡的成像規(guī)律,可知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成的是縮小、倒立的實像,且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答案】B同步訓練 A組1.如圖是人眼球結(jié)構(gòu)模式圖,請據(jù)圖回答下列問題: (1)外界物體反射來的光線,依次通過眼球折光系統(tǒng)中的[ ]________、房水、[ ]________和[ ]________到達[ ]________形成物像。 (2)從暗室走到陽光下,[ ]________會變_______,這種變化是由[ ]________內(nèi)的平滑肌收縮引起的。2.人的眼睛相當于一架照相機,________相當于照相機的凸透鏡,________相當于照相機的膠片,物體在視網(wǎng)膜上形成一個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3.常用體溫計的刻度部分為三棱體,橫截面如圖所示,其正面呈圓弧形,這樣從E處就可看清體溫計內(nèi)極細的汞柱,以便于讀數(shù),這是因為圓弧玻璃的作用相當于________鏡,所以通過它可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________像。4.航空攝影人員從高空給城市拍照,若所用的照相機鏡頭的焦距為80毫米,則膠卷與鏡頭的距離應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80毫米,所成的像為縮小、________填“倒立”或“正立”)的_______(填“實”或“虛”)像。5.我們通常所說的藍眼睛是指人的眼球中 ( ) A.角膜是藍色的 B.虹膜是藍色的 C.晶狀體是藍色的 D.玻璃體是藍色的5.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機,從物體射出的光經(jīng)過晶狀體折射后成像于視網(wǎng)膜上,在視網(wǎng)膜上所成的像是 ( ) A.倒立、放大的實像 B.正立、縮小的虛像 C.倒立、縮小的實像 D.正立、放大的虛像7.如圖所示,用焦距為10厘米的凸透鏡,觀察一張印有2014年南京青奧會會徽的圖片,此時圖片到凸透鏡的距離應 ( ) A.大于10厘米小于20厘米 B.等于20厘米 C.小于10厘米 D.大于20厘米8.視覺形成過程中,形成圖像和產(chǎn)生視覺的部位分別是 ( ) A.視網(wǎng)膜、視網(wǎng)膜 B.大腦、大腦 C.視網(wǎng)膜、大腦 D.大腦、視網(wǎng)膜9.有一架鏡頭焦距為35毫米的傻瓜照相機,不用任何調(diào)節(jié)就能對相距3.5米以外的物體拍出清晰的像,小明對此現(xiàn)象進行了分析,其中錯誤的是 ( ) A.像距總比物距小得多 B.因物距變化引起的像距變化非常小 C.成像原理是u>2f,f<u<2f D.因焦距不作調(diào)節(jié),所以像距也沒有變化如圖甲所示是現(xiàn)代城市很多路口安裝的監(jiān)控攝像頭,它可以拍下違章行駛或發(fā)生交通事故時的現(xiàn)場照片。攝像頭的鏡頭相當于一個________透鏡,它的工作原理與________(填“照相機”“投影儀”或“放大鏡”)相似。圖乙和丙是一輛汽車經(jīng)過路口時與一輛自行車相撞后被先后拍下的兩張照片,由圖可以看出汽車是逐漸________(填“靠近”或“遠離”)攝像頭的。11.攝影師給全班同學拍了一張合影照,但攝影師看了幾次都發(fā)現(xiàn)靠邊的兩個同學照不全,為了使全體同學進入鏡頭,應使 ( ) A.照相機離人遠一些.鏡頭向里縮一些 B.照相機離人近一些,鏡頭向里縮一些 C.照相機離人遠一些,鏡頭向外伸一些 D.照相機向人靠近一些請據(jù)圖判斷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 A.1是視覺中的感受器 B.2通過調(diào)節(jié)能使人看清較遠、較近的物體 C.3在視覺形成過程中沒有任何作用 D.物像形成于4上時,就形成了視覺13.請仔細閱讀下文,按要求回答問題。 人類的眼睛 人類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機。眼睛與照相機的不同之處在于:人的眼睛是通過調(diào)節(jié)晶狀體的彎曲程度,改變晶狀體的焦距來獲得清晰的、縮小的實像,而普通照相機是在物距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像距使像變得清晰。由眼睛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所能看清的最遠點叫遠點,正常 眼的遠點在極遠處。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點叫近點,正常眼的近點約距眼睛10厘米。眼睛是人體的重要器官,眼睛疲勞常見癥狀是頭疼腦脹、眼睛發(fā)干。看物體時間較長也不易感到疲勞的距離叫明視距離。正常眼的明視距離約為25厘米。 (1)請把文中像的性質(zhì)補充完整。 (2)人的眼睛是通過改變晶狀體的_______來獲得清晰的像,晶狀體的彎曲程度的調(diào)節(jié)是通過_______的收縮或放松引起的,當我們看清近處物體時該肌肉處于_______(填“放松”或“收縮”)狀態(tài)。普通照相機是在物距確定的情況下通過改變_______使像變得清晰。 (3)根據(jù)上文,你認為正常人的眼睛的觀察范圍是 ( ) A.0~10厘米 B.10~25厘米 C.10厘米至極遠處 D.0~25厘米(4)如何預防眼睛疲勞,請你提出一條合理的建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2.6 透鏡和視覺(2)(1)1 角膜 2 晶狀體 9 玻璃體 7 視網(wǎng)膜 (2)3 瞳孔 小 4 虹膜 2. 晶狀體 視網(wǎng)膜 倒立 縮小 實像 3.放大 虛 4.大于 倒立 實 5.B 6.C 7.C 8.C 9.D 10.凸 照相機 遠離 ll.A l2.B 13.(1)倒立 (2)焦距(或彎曲程度) 睫狀肌 收縮 像距 (3)C (4)讓物體與眼睛的距離為25厘米(或不要長時間看書、中間要適當休息,多做眼保健操等,合理即可)2.6 透鏡和視覺(3)學習指要一、知識要點1.人類視覺存在一定的限制,人眼睛看清物體的距離有近點和遠點,在眼球結(jié)構(gòu)上存在盲點。2.近視和遠視的成因及矯正 (1)近視: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過長或晶狀體曲度過大,使來自遠處物體的光線聚焦在視網(wǎng)膜前。矯正近視的方法是配戴凹透鏡做成的眼鏡,先將遠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jīng)凹透鏡發(fā) 散,再經(jīng)晶狀體會聚,成像于視網(wǎng)膜上。 (2)遠視:主要是眼球的前后徑過短或晶狀體曲度過小,使來自近處物體的光線聚焦在視網(wǎng)膜后。需要配戴凸透鏡來矯正,先將近處物體反射來的光線經(jīng)凸透鏡會聚,再經(jīng)晶狀體會聚,成像于視網(wǎng)膜上。3.色盲是因為視網(wǎng)膜上欠缺了某些感光色素從而失去了辨別某幾種或全部顏色的能力。4.要保持良好的視力,需要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并在實際生活中切實運用。二、重要提示1.眼球前后徑過長,相當于光屏與透鏡中心的距離變大。晶狀體曲度過大,相當于透鏡的焦距變小,結(jié)果成像于光屏(視網(wǎng)膜)前。2.晶狀體變得最扁平時能看到的最遠點,叫眼睛的遠點。晶狀體變得最凸起時能看到的最近點,叫眼睛的近點。正常人的遠點在無限遠處,而實際視覺中人看不清無限遠處的物體是由于物在視網(wǎng)膜上成像太小而分辨不清或在人眼視網(wǎng)膜上成的像亮度太弱。而近點約在距眼睛l0厘米處。科學廣場近視眼的激光治療 近視眼雖然可以通過配戴近視眼鏡進行矯正,然而戴眼鏡會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近年來,準分子激光治療近視手術(shù)給許多近視患者帶來了福音。 準分子激光是一種能夠精確聚焦和控制的紫外光束(冷激光)。它在計算機控制下,切削精度極高,能夠在人的頭發(fā)絲上刻出各種花紋來。而且準分子激光為冷光源,不產(chǎn)生熱量,因此不會損傷眼睛周圍的組織和眼球。準分子激光器都有紅外線跟蹤系統(tǒng),當眼球偏轉(zhuǎn)超出正常范圍,激光會自動停止擊射,保證安全治療。然而,準分子激光治療是一項問世不久的技術(shù),現(xiàn)階段尚缺乏對其后期效果的統(tǒng)計與確認。由于各種原因,這項手術(shù)可能會產(chǎn)生一定的后遺癥,如出現(xiàn)欠矯或過矯、感染、散光、角膜上皮霧狀渾濁、青光眼、高眼壓、眩光等。此外,如果近視患者本身存在一些眼疾或體疾,就不適合這項手術(shù)。18周歲以下的患者也不適于這種治療,因為青少年眼球因屈光能力還不穩(wěn)定,手術(shù)后極有可能發(fā)生視力回退現(xiàn)象。因此在進行手術(shù)前,患者應充分咨詢有關(guān)專家,了解可行性,權(quán)衡利弊,謹慎從事。解題指導【例題】圖2.6—4表示了近視或遠視的成像特點及其矯正的情形,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圖①表示近視能看清遠處的景物B.圖②表示近視的成像特點C.圖③表示可用凹透鏡矯正近視D.圖④表示戴凸透鏡后,遠視眼晶狀體的焦距變小【解析】近視眼是由于晶狀體對光的會聚本領(lǐng)變大或眼球的前后徑過長,因此來自遠處物體的光線會聚在視網(wǎng)膜前,而到達視網(wǎng)膜時已是一個模糊的光斑,使人看不清遠處的景物,可配戴凹透鏡使光線先發(fā)散一些,再會聚到視網(wǎng)膜上來矯正近視。選項A、B錯誤,C正確。而遠視眼成的像會聚在視網(wǎng)膜后方,應配戴凸透鏡來矯正,但對眼睛本身無影響。D錯誤。【答案】C同步訓練 A組1.圖中人手持的是一枚( ) A.凹透鏡,可以矯正近視 B.凹透鏡,可以矯正遠視 C.凸透鏡,可以矯正近視 D.凸透鏡,可以矯正遠視2.如圖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圖,晶狀體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視網(wǎng)膜相當于光屏。當物體在很遠的地方時,物體成像在視網(wǎng)膜上,當物體靠近人眼時,若晶狀體的焦距不變,則它的像將會落在視網(wǎng)膜_______(填“前”“上”或“后”)而導致看不清物體,但實際上,人眼在由遠到近地觀察物體時,晶狀體的焦距會_______(填“變大”“不變”或“變小”),所以人們還是能清晰地觀察到物體。下列哪種光學儀器成像原理與人眼球成像原理一樣?_______(填字母)。 A.照相機 B.放大鏡 C.投影儀 D.潛望鏡3.某老師戴著眼鏡正在批改作業(yè),聽到遠處有學生叫她,為了看清該學生的容貌,老師立即摘下眼鏡跟這位學生打招呼。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老師所戴眼鏡的鏡片是凸透鏡 B.老師是近視眼 C.老師不戴眼鏡看近物時,像會成在視網(wǎng)膜前方 D.老師的眼球前后徑可能過長或晶狀體曲度可能過大4.如圖為近視和遠視的成像光路圖,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 A.圖甲為近視,應配戴凹透鏡來矯正 B.圖甲為遠視,應配戴凸透鏡來矯正 C.圖乙為近視,應配戴凸透鏡來矯正 D.圖乙為遠視,應配戴凹透鏡來矯正5.隱形眼鏡是一種直接貼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鏡片,可隨著眼球運動而運動,目前使用的軟質(zhì)隱形眼鏡是由聚甲基丙烯酸羥乙酯制成的,其中心厚度只有0.05毫米,則近視眼患者配戴的該超薄鏡片的邊緣厚度 ( ) A.小于0.05毫米 B.等于0.05毫米 C.大于0.05毫米 D.任意值6.同學們在上課時,一會兒看桌上的書,一會兒抬頭看前面的黑板,物像都能落在視網(wǎng)膜上,看得很清楚。這主要是因為 ( ) A.瞳孔可以縮小或放大 B.晶狀體的曲度可以調(diào)節(jié) C.視網(wǎng)膜可以前后移動 D.眼球的前后徑能隨意調(diào)節(jié)以下為某地區(qū)中小學生2001年與2009年近視率調(diào)查分析表:年份 小學階段 初中階段 高中階段檢查人數(shù)近視人數(shù)近視率/%檢查人數(shù)近視人數(shù)近視率/%檢查人數(shù)近視人數(shù)近視率/% 200115377 994 6.519401 4091 21.1 6483 3370 52.O 200924748 2315 9.419251 8379 43.51676712131 72.4 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近視是先天性疾病,由遺傳決定 B.兩次調(diào)查比較可知,檢查人數(shù)越多,近視率越高 C.兩次調(diào)查比較可知,初中階段的近視率增加幅度最大 D.矯正近視的方法是配戴凸透鏡片的眼鏡8.如圖是“模擬眼球成像的實驗”操作示意圖,請觀察思考后回答問題。 (1)模擬實驗中左邊的白紙板相當于眼球中的________,中間的凸透鏡相當于眼球中的_______。(2)在實驗中,如果換上凸度較大的透鏡,那么蠟燭應向_______移動,才能使紙板上的圖像清晰。(3)該實驗說明:正常人的眼球是通過調(diào)節(jié)________的曲度來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的。如果有人患了遠視眼,那么應該配戴裝有_______鏡的眼鏡來矯正。同步訓練 B組9.某同學仔細觀察了光路圖后,總結(jié)出以下幾條結(jié)論,其中錯誤的是 ( ) A.光在同一種均勻物質(zhì)中沿直線傳播 B.光發(fā)生反射時,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C.光從空氣射入玻璃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D.光從玻璃射入空氣時,折射角大于入射角10.人眼球的折光系統(tǒng)整體作用相當于光軸可轉(zhuǎn)、焦距可變的凸透鏡。其特點是物距必須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只能在視網(wǎng)膜上成倒立、縮小的實像。在某同學從低頭寫字到抬頭看黑板的過程中,其眼球折光系統(tǒng)的焦距將 ( ) A.變大 B.變小 C.不變 D.先變大后變小11.小剛同學近日發(fā)現(xiàn)自己的服睛看不清黑板,但正常看書看得清。到醫(yī)院進行了檢查,醫(yī)生說他已經(jīng)患上了某種屈光不正的疾病,并給他畫了一副圖(如圖所示)來說明情況。請回答:(1)小剛同學的眼睛已經(jīng)成為________(填“遠視眼”或“近視眼”)。(2)若要使他能在正常情況下看清黑板上的字,應配戴________填”凹透鏡”或“凸透鏡”)來 矯正。此類眼鏡可以對光線起作用。(3)下列預防近視的措施不正確的是 ( ) A.乘車走路時不要看書 B.要經(jīng)常做眼保健操 C.要在強烈的陽光下看書,不要在非常暗的地方看書 D.眼與書的距離在33厘米左右參考答案2.6 透鏡和視覺(3)D 2.后 變小 A 3.A 4.A 5.C 6.B 7.C 8.(1)視網(wǎng)膜 晶狀體 (2)左 (3)晶狀體 凸透 9.C l0.A ll.(1)近視眼 (2)凹透鏡 發(fā)散 (3)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名師導學——2.6 透鏡和視覺(1).doc 名師導學——2.6 透鏡和視覺(2).doc 名師導學——2.6 透鏡和視覺(3).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