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 自由平等的真諦八年級道德與法治備課組 主備人:汪華強 授課人:【課標要求】課程標準第二部分“我與他人和集體”中“在集體中成長”部分:知道每個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做到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體、智能、性別等方面的差異而自傲或自卑,不歧視他人,富有正義感。第三部分“我與國家和社會”中“法律與秩序”部分:知道依法治國就是依照憲法和法律的規定管理國家,體會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實施有賴于每個公民的參與,是全體公民的共同責任。【教學目標】1.知道自由、平等在法治意義上的內涵。2.感受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體會法治與自由的關系。3.體悟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領會平等的真諦所在。4.樹立正確的自由觀和平等觀,做一個富有法治精神的人。【教學重難點】重點:從法律的視角認識自由和平等難點:法治與自由的關系【教學過程】一、溫故知新,導入新課1.溫故知新,復習提問2.情境導入,出示新聞圖片提問:疫情形勢如此嚴峻,美國民眾仍然拒絕居家隔離。他們認為:“自由應該是完全由自已做主,想干嘛干嘛,沒有那么多的規矩和限制”你贊同美國民眾的說法嗎?說說你對自由的認識截止2022年4月11日,美國新冠疫情累計確診:8206289人;累計死亡:1012151人。成為世界上疫情最嚴重的國家。面對這樣的結果,你對自由和平等應該怎樣理解呢?讓我們來共同學習《自由平等的真諦》二、合作探究,學習新課(一)無法治不自由1.自由的意義活動一:暢“自由”出示圖片,自古到今,自由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人人向往自由,人人追尋自由,自由的意義與價值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回顧3.1《公民的基本權利》,列舉公民享有的自由有哪些?歸納總結自由的意義學生回答,師生共同歸納自由的意義:自由是美好的,是珍貴的;擁有自由,能增強個人的幸福感,能激發每個人的活力,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2.自由的內涵活動二:限“自由”出示材料近期,我國多地多點發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主要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快、隱匿性強。4月30日上午,合肥市教育局明確:家長和孩子非必要不離肥,確需離肥的,須嚴格按照合肥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關于做好“五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有關要求,并主動向孩子所在學校報備。此外,嚴格落實“三個不返校”,學生可居家開展線上學習。思考:(1)從長遠角度來看,我國的做法是否真的限制人們的自由?這種限制對自由有什么作用?(2)美國民眾不帶口罩、反對隔離的后果是什么?是否真的體現了自由呢?(3)無限制的自由會有什么樣的后果?(4)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學生回答,師生共同歸納 自由的內涵(1)自由是法律之內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2)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3.自由與法治活動三:探究與分享出示新聞材料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編發了依法懲治妨害疫情防控秩序違法犯罪的6起典型案例(一)3月29日,上海浦東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再次通告封控期間,浦東新區所有居民足不出戶,人員車輛只進不出。經調查,3月28日9時許,防疫工作人員上門對田某某進行核酸采樣,田某某拒不配合,直至4月1日仍未進行核酸檢測。4月1日9時許,田某某再次違反疫情防控規定,擅自離開居住小區。4月1日16時30分許,民警上門要求田某某立即配合進行核酸檢測,田某某仍拒不開門。4月2日,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以拒不執行緊急狀態下的決定、命令,對田某某作出處行政拘留十日、并處五百元罰款的處罰決定思考:(1)你覺得田某某冤枉嗎?(2)期間田某某拒不配合、擅自離開居住小區是因為他沒有明白什么道理?學生回答,師生共同歸納自由與法治的關系: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二)法眼看平等4.平等的含義及意義活動四:看“平等”出示材料:疫情期間中西方對感染新冠的老年人的做法材料思考:面對感染新冠的老年人,中西方的做法給你什么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追問:這啟示我們怎樣才是平等?播放視頻《平等》學生交流討論, “同等情況同等對待 ”與“ 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否存在矛盾?師生共同歸納:在法律意義上,平等具有兩層含義:一是同等情況同等對待,二是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意義: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活動五:人人平等播放視頻《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思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現是什么?學生回答后,全班齊讀“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現”(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2)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三、課堂小結從古至今,自由平等一直是我們追求的普世價值,我們對自由平等的追求從未停歇,也不會停歇,自由平等的烙印已深深的融入進我們的骨血之中,我們不僅要珍惜今日自由平等的來之不易,更要為明日更加自由平等做出我輩應有之貢獻。教學反思:(共22張PPT)溫故知新(1)我國最高國家權利機關是什么?主要職權有哪些(2)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職權有哪些?(3)行政機關應該如何依法行政?(4)人民法院、檢察院分別行使什么職權。美國民眾拒絕居家隔離和佩帶口罩他們認為:“自由應該是完全由自已做主,想干嘛干嘛,沒有那么多的規矩和限制”你贊同美國民眾的說法嗎?第四單元第七課 尊重自由平等7.1 自由平等的真諦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自古到今,自由都是一個永恒的話題,人人向往自由,人人追尋自由,自由的意義與價值是什么呢?(請同學們回顧3.1《公民的基本權利》,列舉公民享有的自由有哪些?)板塊一 無法治不自由1.自由是美好的,是珍貴的2.自由對個人和社會的價值①增強個人的幸福感,②激發每個人的活力,推動社會的進步與繁榮。1.自由的意義2.自由的內涵近期,我國多地多點發生本土聚集性疫情,主要為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快、隱匿性強。4月30日上午,合肥市教育局明確:家長和孩子非必要不離肥,確需離肥的,須嚴格按照合肥市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關于做好“五一”期間疫情防控工作的通告》有關要求,并主動向孩子所在學校報備。此外,嚴格落實“三個不返校”,學生可居家開展線上學習。思考:1.從長遠角度來看,我國的做法是否真的限制人們的自由?這種限制對自由有什么作用?2.美國民眾不帶口罩、反對隔離的后果是什么?是否真的體現了自由呢?3.無限制的自由會有什么樣的后果?從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自由是相對的無限制的自由法律之內的自由自由是有限制的②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①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③無論現實世界還是網絡空間,自由都是法律之內的自由。(1)自由是法律之內的自由自由主要指人們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依照自己意志活動的權利,自由在法律上的體現,就是我們享有的和正當行使的各項權利。(2)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對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它是有限制的、相對的。必要的限制是對自由的保護。無限制的自由只會走向自由的反面,導致混亂與傷害。2.自由的內涵(1)你覺得田某某冤枉嗎?(2)期間田某某拒不配合、擅自離開居住小區是因為他沒有明白什么道理?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聯合編發了依法懲治妨害疫情防控秩序違法犯罪的6起典型案例(一)3月29日,上海浦東新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再次通告封控期間,浦東新區所有居民足不出戶,人員車輛只進不出。經調查,3月28日9時許,防疫工作人員上門對田某某進行核酸采樣,田某某拒不配合,直至4月1日仍未進行核酸檢測。4月1日9時許,田某某再次違反疫情防控規定,擅自離開居住小區。4月1日16時30分許,民警上門要求田某某立即配合進行核酸檢測,田某某仍拒不開門。4月2日,上海市公安局浦東分局依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五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以拒不執行緊急狀態下的決定、命令,對田某某作出處行政拘留十日、并處五百元罰款的處罰決定新聞播報自由法治1.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實現不能觸碰法律的紅線,違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價。3.自由與法治2.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們合法的自由和權利不受非法干涉的侵害。法治既規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會生活中,有邊界才有秩序,守底線才享自由。自由3.自由與法治名人名言不能制約自己的人,不能稱他為自由人。——畢達哥拉斯我們是法律的仆人,以便我們可以獲得自由。——西塞羅自由是做法律所許可的一切事情的權利。——孟德斯鳩板塊二 法眼看平等西方:歐洲疫情爆發初期,醫療資源嚴重匱乏。意大利宣布讓醫生在救治確診患者時,按照患者的生存幾率來進行優先救治,也就是優先救治年輕人;西班牙也宣布:60歲以上的老人不能進重癥監護室;美國的數家醫院也開始采用病人評分制度。中國:中國政府和醫護人員都不愿意放棄每一位中國人民。疫情之中,中國可以為救治一名90多歲的老人,免費開支100多萬元,全力救治,讓他康復出院。面對感染新冠的老年人,中西方的做法給你什么感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這啟示我們怎樣才是平等?平等需要同等情況下同等對待,大家都有接受救治的權利。4.平等的含義及意義①同等情況同等對待②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選舉一人一票等比如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應獲得優先權和得到特殊關照含 義:4.平等的含義及意義不矛盾。因為老人、兒童、孕婦、殘疾人等屬于弱勢群體,是需要幫助的特殊對象,所以對他們給予“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對他們人權的尊重、關心和愛護,這也是對憲法精神和平等原則的體現和尊重。思考: “ 同等情況同等對待 ”與“ 不同情況差別對待”是否存在矛盾?①平等是人類的崇高理想,是社會發展的永恒主題;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原則之一。意 義:4.平等的含義及意義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種族、性別、職業、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財產狀況,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平等地履行憲法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2)我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護,違法或犯罪行為—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現大聲誦讀無法治不自由自由的意義自由有限制自由與法治法眼看平等平等的含義平等的意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課堂小結自由平等的真諦教師寄語從古至今,自由平等一直是我們追求的普世價值,我們對自由平等的追求從未停歇,也不會停歇,自由平等的烙印已深深的融入進我們的骨血之中,我們不僅要珍惜今日自由平等的來之不易,更要為明日更加自由平等做出我輩應有之貢獻。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1 自由平等的真諦 教學設計.docx 7.1 自由平等的真諦.pptx 平等.mp4 法律面前 人人平等.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