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1張PPT)金陵十二釵判詞賞讀金陵十二釵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畫冊判詞歌詞交代《紅樓夢》眾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發(fā)展和結局金陵十二釵正冊林黛玉 薛寶釵賈元春 賈迎春賈探春 賈惜春史湘云 李紈王熙鳳 巧姐秦可卿 妙玉金陵十二釵副冊金陵十二釵又副冊金陵十二釵之林黛玉“哭”是林如海與賈敏的獨女。因父母先后去世,外祖母憐其孤獨,接來榮國府撫養(yǎng)。雖然她是寄人籬下的孤兒,但她生性孤傲,天真率直,和寶玉同為封建的叛逆者。賈府人物關系一覽表寧國公賈演-賈代化賈 敷賈 敬賈 珍賈惜春(秦可卿)榮國公賈源-賈代善(賈母)賈 赦(邢夫人)賈 璉(王熙鳳)巧 姐賈迎春賈 政(王夫人)賈 珠(李 紈)賈 蘭賈元春賈寶玉賈探春(趙姨娘生)賈 敏林黛玉賈 蓉(趙姨娘)(林如海)賈 環(huán)(趙姨娘生)(尤氏)尤二姐 尤三姐秦 業(yè) 秦 鐘賈雨村 冷子興賈代儒 妙 玉金陵十二釵之薛寶釵“冷”或“時”薛寶釵實為一冰雪美人,其人亦覺“冷”而“香”。她是寶玉薛姨媽的女兒,她容貌美麗,肌骨瑩潤,舉止嫻雅。有封建階級女性最標準的品德。薛公子:子:子: 薛姨媽女:薛寶釵子:薛 蟠子:薛 蝌女:薛寶琴 封肅是甄士隱的岳父。甄士隱是香菱的生父,香菱后來做了薛蟠的妾。邢岫煙是薛蝌的妻。薛姨媽姓王,是王夫人的妹妹。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一)林黛玉 薛寶釵第一句說寶釵有封建階級女性最標準的品德。符合封建道德標準的女人,稱為具有“停機德”,這里是贊嘆寶釵。第二句是說林黛玉是個絕頂聰慧的才女。“詠絮才”指女子詠詩的才華 。第三句倒過來是指 “林黛玉”。好好的一條封建官僚的腰帶,淪落到掛在枯木上,是黛玉才情被忽視,命運悲慘的寫照。第四句是指薛寶釵如圖里的金簪一般,被埋在雪里,也是不得其所,暗示薛寶釵必然遭到冷落孤寒的境遇。金陵十二釵之元春“文”賈政與王夫人之長女,后因賢孝才德,選入宮作女吏。不久,封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是榮府女性中地位最高的一位。賈府人物關系一覽表寧國公賈演-賈代化賈 敷賈 敬賈 珍賈惜春(秦可卿)榮國公賈源-賈代善(賈母)賈 赦(邢夫人)賈 璉(王熙鳳)巧 姐賈迎春賈 政(王夫人)賈 珠(李 紈)賈 蘭賈元春賈寶玉賈探春(趙姨娘生)賈 敏林黛玉賈 蓉(趙姨娘)(林如海)賈 環(huán)(尤氏)尤二姐 尤三姐秦 業(yè) 秦 鐘賈雨村 冷子興賈代儒 妙 玉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三)元春第一句寫元春在宮中生活了二十多年,對人世間的榮辱甘苦有了新的認識,覺得自己實到了“那不見得人的去處”。第二句石榴花開在宮廷里,喻元春的榮耀。寫元春從女史到鳳藻宮尚書,直至賢德貴妃,榮耀一時,像石榴花盛開時一般火紅。第三句是說迎春、探春、惜春比不上元春的榮華富貴。第四句就說她在寅卯年之交就要一命嗚呼!前三句極力渲染元春的榮耀,突然一句跌落下來,讓你出一身冷汗。元春一死,這個赫赫揚揚經歷百載的貴族之家就要迅速土崩瓦解。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金陵十二釵之探春“敏”賈政與妾趙姨娘所生,排行為賈府三小姐。是賈家四姊妹中最聰明、最有才干的一個。她精明能干,有心機,能決斷,連王夫人與鳳姐都讓她幾分,有“ 玫瑰花”之諢名。賈府人物關系一覽表寧國公賈演-賈代化賈 敷賈 敬賈 珍賈惜春(秦可卿)榮國公賈源-賈代善(賈母)賈 赦(邢夫人)賈 璉(王熙鳳)巧 姐賈迎春賈 政(王夫人)賈 珠(李 紈)賈 蘭賈元春賈寶玉賈探春(趙姨娘生)賈 敏林黛玉賈 蓉(趙姨娘)(林如海)賈 環(huán)(尤氏)尤二姐 尤三姐秦 業(yè) 秦 鐘賈雨村 冷子興賈代儒 妙 玉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四)探春第一句指的是她的志向高遠,精明能干,清醒精敏,不被富貴蒙昏了頭。第二句寫她生于封建社會衰亡的末世,又是庶出的不幸,“ 才”、“志”不能得到充分發(fā)揮的可惜。第三句點出她將在清明時分遠嫁他鄉(xiāng),如在綜觀畫里的女子一樣在船上對著江邊“掩面泣涕”。第四句暗示探春將遠嫁邊疆,如斷了線的風箏般一去不返,往后只能在睡夢中與家人團聚。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金陵十二釵之湘云“憨”是賈母的侄孫女,也是紅樓最美的女子。她的身世與林黛玉有些相似,但她沒有林黛玉的叛逆精神,她心直口快,開朗豪爽,愛淘氣,她和寶玉也算是好朋友 。史 侯女:賈母子:子:史鼐(保齡侯)子:史鼎(忠靖侯)子:女:史湘云婿:衛(wèi)若蘭保齡侯尚書令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五)湘云第一句寫湘云生于封建侯門富貴之家,但這又能怎么樣? 所謂“阿房宮,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個史”,即指她家。第二句寫湘云在嬰兒時期"襁褓之間"父母便去世了。雖然富貴而無人關心,從小沒得過溫暖。第三句說的是轉眼之間,只有湘云一人獨自面對落日感傷了。第四句點出了"湘云"二字。湘江在湖南,地屬古代的楚國,故有楚云之稱。湘江流逝,楚云飛散,隱喻史家衰敗以及湘云夫婦生活的短暫。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云飛。金陵十二釵之妙玉“潔”蘇州人氏。她祖上是讀書仕宦人家。十七歲時隨師父到長安都修行,師父圓寂后,被賈家請入櫳翠庵帶發(fā)修行周汝昌先生指出:“妙玉是雪芹書中抱著悲憤心情而重彩描繪的一個最重要最奇特的女性……乃是一個異樣高潔(雖然有點矯俗太過)而不肯絲毫妥協(xié)的少女,對她的評價,在全書中恐怕應居首位。”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六)妙玉第一句說她她嫌世俗社會紛紛擾擾不清凈才遁入空門,命運卻將她安排到最不潔凈的地方。第二句是說出家就要“六根凈除”,可她偏要“帶發(fā)修行”,而且塵心末斷。(第六十三回寫寶玉過生日時,妙玉特意送來一張拜帖,上寫:“檻外人妙玉恭肅遙扣芳辰”。一個妙齡尼姑給一個貴公子拜壽,這在當時是荒唐的,似乎透露出她不自覺地對寶玉萌生了一種愛慕之意。)第三句稱贊妙玉是一位純潔的女子 。第四句點出妙玉在榮府敗落后流落到瓜洲,卻被某個老朽不堪的富翁(枯骨)買去作妾。(與高鶚續(xù)書寫的被強盜掠去有別。)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金陵十二釵之迎春“懦”是賈赦與妾所生的,排行為賈府二小姐。她長得很美,心地純潔善良,沒有才華,老實無能,懦弱怕事,有“ 二木頭”的諢名。賈府人物關系一覽表寧國公賈演-賈代化賈 敷賈 敬賈 珍賈惜春(秦可卿)榮國公賈源-賈代善(賈母)賈 赦(邢夫人)賈 璉(王熙鳳)巧 姐賈迎春賈 政(王夫人)賈 珠(李 紈)賈 蘭賈元春賈寶玉賈探春(趙姨娘生)賈 敏林黛玉賈 蓉(趙姨娘)(林如海)賈 環(huán)(尤氏)尤二姐 尤三姐秦 業(yè) 秦 鐘賈雨村 冷子興賈代儒 妙 玉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七)迎春第一句中"子系"二字合成"孫"的繁體字,指的是迎春的丈夫孫紹祖。"中山狼"用的是《中山狼傳》的典故,喻兇狠殘暴而又忘恩負義的人。這里比喻迎春丈夫孫紹祖的險惡狠毒。第二句寫得意后便為非作歹,橫行霸道。孫紹祖在家境困難時曾經拜倒在賈門府下,乞求幫助。后來,孫紹祖在京襲了官職,又"在兵部侯缺題升",一躍成為"暴發(fā)戶"。第三句稱贊迎春是一位善良的女子 。第四句點出迎春一年之內竟被活活折磨而死。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梁。金陵十二釵之惜春“介”(耿介)賈珍的妹妹。因父親賈敬一味好道煉丹,別的事一概不管,而母親又早逝,她一直在榮國府賈母身邊長大。由于沒有父母憐愛,養(yǎng)成了孤僻冷漠的性格,心冷嘴冷。賈府人物關系一覽表寧國公賈演-賈代化賈 敷賈 敬賈 珍賈惜春(秦可卿)榮國公賈源-賈代善(賈母)賈 赦(邢夫人)賈 璉(王熙鳳)巧 姐賈迎春賈 政(王夫人)賈 珠(李 紈)賈 蘭賈元春賈寶玉賈探春(趙姨娘生)賈 敏林黛玉賈 蓉(趙姨娘)(林如海)賈 環(huán)(尤氏)尤二姐 尤三姐秦 業(yè) 秦 鐘賈雨村 冷子興賈代儒 妙 玉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八)惜春第一句"三春景不長"是雙關語。字面上指暮春,即春末,所以說景不長。實際上指惜春的三個姐姐即元春、迎春、探春這"三春"的遭際悲苦,所以說"景不長"。第二句緇衣指的是尼姑穿的黑色服裝。這句是說惜春從她三個姐姐的遭遇中,看到了封建統(tǒng)治階級的好景不長,決心擺脫世俗,遁入空門。第三句說惜春是出生大戶人家的女子 。第四句具體指出賈府小姐惜春最后出家為尼,再也不是公府千金而是過著"緇衣乞食"的生活。當然,這里的"乞食"并不一定就指像乞丐一樣討飯,但生活艱難,顛沛流離的命運是難以逃脫的。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金陵十二釵之王熙鳳“笑”賈璉之妻,王夫人的內侄女。長著一雙丹鳳三角眼,兩彎柳葉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她精明強干,深得賈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成為賈府的實際大管家。賈府人物關系一覽表寧國公賈演-賈代化賈 敷賈 敬賈 珍賈惜春(秦可卿)榮國公賈源-賈代善(賈母)賈 赦(邢夫人)賈 璉(王熙鳳)巧 姐賈迎春賈 政(王夫人)賈 珠(李 紈)賈 蘭賈元春賈寶玉賈探春(趙姨娘生)賈 敏林黛玉賈 蓉(趙姨娘)(林如海)賈 環(huán)(尤氏)尤二姐 尤三姐秦 業(yè) 秦 鐘賈雨村 冷子興賈代儒 妙 玉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九)王熙鳳第一句指的是鳳姐生于末世。"凡鳥"是繁體里的"鳳"字,也就暗指王熙鳳。第二句說王熙鳳是一個能干的女強人 。第三句指的是丈夫賈鏈對鳳姐的態(tài)度變化。新婚后先"從",對她百依百順,樣樣都聽她的;"二令"解為"冷",指的是丈夫對她的漸漸冷淡與開始對她發(fā)號施令;"三人木"以"拆字法"是指她最后被休棄的命運。第四句是她被休棄后哭著回娘家的悲哀的寫照。在當時封建的社會中,被休棄是非常悲慘的。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金陵十二釵之巧姐“幸”賈璉與王熙鳳的女兒。因生在七月初七,劉姥姥給她取名為“巧姐”。巧姐從小生活優(yōu)裕,是豪門千金。但在賈府敗落、王熙鳳死后,舅舅王仁和賈環(huán)要把她賣與藩王作使女,在緊急關頭,幸虧劉姥姥幫忙,把她喬裝打扮帶出大觀園。后嫁給一個姓周的地主。賈府人物關系一覽表寧國公賈演-賈代化賈 敷賈 敬賈 珍賈惜春(秦可卿)榮國公賈源-賈代善(賈母)賈 赦(邢夫人)賈 璉(王熙鳳)巧 姐賈迎春賈 政(王夫人)賈 珠(李 紈)賈 蘭賈元春賈寶玉賈探春(趙姨娘生)賈 敏林黛玉賈 蓉(趙姨娘)(林如海)賈 環(huán)(尤氏)尤二姐 尤三姐秦 業(yè) 秦 鐘賈雨村 冷子興賈代儒 妙 玉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十)巧姐第一句意思是說,權勢已經衰敗,就不要提什么過去的富貴了。第二句是說,家業(yè)已經凋零,就不要再談論什么骨肉至親了。第三句是指巧姐的母親王熙鳳曾"接濟"過劉姥姥。第四句的"巧"是語意雙關,明指湊巧,暗示巧姐。恩人,指劉姥姥。巧姐被舅父王仁,諧音"忘仁"拐賣,幸為劉姥姥帶走,才逃出虎口。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金陵十二釵之李紈“貞”賈珠之妻,生有兒子賈蘭。她出身金陵名宦,從小就受父親“女子無才便是德”的教育,每日以紡織女紅為要。賈珠不到二十歲就病死了。李紈就一直守寡,雖處于膏粱錦繡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一般,一概不聞不問,只知道撫養(yǎng)親子,閑時陪侍小姑等女紅、誦讀而已。她是個恪守封建禮法的賢女節(jié)婦的典型。賈府人物關系一覽表寧國公賈演-賈代化賈 敷賈 敬賈 珍賈惜春(秦可卿)榮國公賈源-賈代善(賈母)賈 赦(邢夫人)賈 璉(王熙鳳)巧 姐賈迎春賈 政(王夫人)賈 珠(李 紈)賈 蘭賈元春賈寶玉賈探春(趙姨娘生)賈 敏林黛玉賈 蓉(趙姨娘)(林如海)賈 環(huán)(尤氏)尤二姐 尤三姐秦 業(yè) 秦 鐘賈雨村 冷子興賈代儒 妙 玉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十一)李紈第一句這里"李"、"完"暗示出李紈的名字。李紈與賈珠結婚,生了一子,丈夫不到二十歲就一病而亡。她的青春就像春風中的桃李花一樣,一到結了果實,也就衰謝了。第二句是說在賈府的末代子孫中,誰也比不上賈蘭有"出息"。第三句"如冰水好"寫李紈年輕喪夫尊禮守節(jié),撫孤成立,這種品德在封建統(tǒng)治者看來是像冰水一樣得潔凈美好。"空相妒",指雖然賈蘭中了舉,李紈也博得了"貞節(jié)"的美名,但這無法挽回賈府的衰敗,只能徒然遭人妒忌罷了。第四句意思是李紈一生奉行“三從四德”,只不過白白地供給別人當作笑料來談論。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金陵十二釵之秦可卿“情”是寧國府長孫賈蓉的妻子、賈珍的兒媳。她是營繕司郎中秦邦業(yè)從養(yǎng)生堂抱養(yǎng)的女兒,小名可兒,大名兼美。她長得裊娜纖巧,性格風流,行事又溫柔和平,深得賈母等人的歡心。但公公賈珍與她關系曖昧,致使其年輕早夭。賈府人物關系一覽表寧國公賈演-賈代化賈 敷賈 敬賈 珍賈惜春(秦可卿)榮國公賈源-賈代善(賈母)賈 赦(邢夫人)賈 璉(王熙鳳)巧 姐賈迎春賈 政(王夫人)賈 珠(李 紈)賈 蘭賈元春賈寶玉賈探春(趙姨娘生)賈 敏林黛玉賈 蓉(趙姨娘)(林如海)賈 環(huán)(尤氏)尤二姐 尤三姐秦 業(yè) 秦 鐘賈雨村 冷子興賈代儒 妙 玉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十二)秦可卿第一句中,"情天情海"指男女相思之情,深而且廣。"幻"是虛幻,荒誕。第二句是揭露賈蓉之父賈珍和兒媳婦秦可卿之間不正當的男女關系。第三句意思是不要說不肖子弟都來自榮國府。第四句意思是造成禍患的實在是寧國府的人。可卿也是被賈珍奸淫而自盡。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一)林黛玉 薛寶釵元春探春湘云妙玉迎春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云飛。三春爭及初春景,虎兔相逢大夢歸。清明涕送江邊望,千里東風一夢遙。欲潔何曾潔,云空未必空。可憐金玉質,終陷淖泥中。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閨花柳質,一載赴黃梁。二十年來辨是非,榴花開處照宮闈;金陵十二釵圖冊判詞(之二)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惜春王熙鳳巧姐李紈秦可卿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凡鳥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一從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勢敗休云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桃李春風結子完,到頭誰似一盆蘭?如冰水好空相妒,枉與他人作笑談。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榮出,造釁開端實在寧。不論貴為皇妃,還是賤為奴隸;不論憤世嫉俗,還是恪守禮教;不論蹈身檻外,還是順天從命;不論溫和靜淑,還是曠達不羈,最終都逃脫不掉悲劇的結局。(哭)(悲)千紅一窟萬艷同杯金陵十二釵判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