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1課元朝的統治
知識點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1.特點: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
2.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3.民族關系:①邊疆各族內遷與漢人雜居相處;②原遷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與漢人無異;③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融合形成新民族(回族)。④元朝境內大規模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融合。
1.(2021·遼寧盤錦·七年級期中)元朝時期,不少來自波斯、阿拉伯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經過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而形成的新民族是( )
A.吐蕃 B.蒙古 C.回族 D.羌族
2.(2021·福建·福州立志中學七年級期中)元朝時,民族關系有了新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A.采取說漢語、用漢姓等漢化政策 B.雜居、通婚
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經濟往來頻繁
3.(2021·福建龍巖·七年級期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你知道其中回族是在下列哪個朝代形成的(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4.(2021·廣東茂名·七年級期中)《元史·地理志》總結道:“蓋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這表明( )
A.元朝在對邊疆管理上更趨一體化 B.元朝疆域更加遼闊
C.元朝賦役負擔遠遠重于唐朝 D.元朝疆域與唐朝疆域范圍相似
5.(2021·河北唐山·七年級期中)我國自古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在元朝廣大疆域內出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況,并形成了個新民族。 這個新民族是
A.朝鮮族 B.回族 C.維吾爾族 D.蒙古族
知識點二、行省制度
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在中央:①由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項政務;②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③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
在地方:①把山東、山西和河北稱作“腹里”,直屬于中書省;②除吐蕃、畏兀兒地區外,設置了嶺北、遼陽、河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10個行省,行省下設路、府、州、縣。
影響:①從“山川形便”到“犬牙相入”,使地方喪失扼險而守的地理條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行政和軍事控制。②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明清以后繼續沿用。
6.(2021·河北唐山·七年級期中)元朝建立后,統治者逐步確立了如圖所示的中央集權制度。這一制度是
A.郡縣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行省制
7.(2021·江蘇常州·七年級期中)元朝不僅版圖遼闊,而且對邊疆地區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定的統治,這是前代大一統王朝沒有做到的。元朝管轄如下圖黑色陰影區域的行政機構是
A.樞密院 B.御史臺 C.宣政院 D.中書省
8.(2021·山東·齊河縣第三中學七年級期中)《元史》記載:“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與都省為表里”的地方行政機構是( )
A.三司 B.中書省 C.行中書省 D.宣政院
9.(2021·天津津南·七年級期中)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超越漢朝和唐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實行了
A.行省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
10.(2021·山東·平原縣第四中學七年級期中)元朝中央機構及其職權連線正確的是( )
①中書省——最高行政機關 ②樞密院——總領全國軍事
③御史臺——監察事務 ④宣政院——行使宰相職權管理新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知識點三、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因地制宜)
1.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地區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加強中央對這些地區的統治。①東南地區,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三國時叫夷州,隋朝時叫流求),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②西北地區,設北庭都元帥府等管理西域軍政事務。
2.對西藏的管轄
①攻南宋時,對西藏地區用兵和招降。②1247年蒙古王子闊端與吐蕃地方政教首領薩迦班智達在涼州(甘肅武威)會晤,議定吐蕃各地歸附蒙古,此后,蒙古統治者在西藏統計戶口,設置驛站。③元朝建立后,對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權,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軍民事務。④設置地方機構,征收賦稅,屯駐軍隊,實行充分而有效的管理。
意義: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11.(2021·山西晉中·七年級期中)下面是小明同學制作的歷史知識復習卡片,根據卡片信息判斷他復習的歷史主題是( )
A.元朝對全國的統治 B.元朝在新疆的建制
C.元朝對邊疆的管轄 D.元朝加強對外交往
12.(2021·湖南株洲·七年級期中)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其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為了實現對其疆域的有效管轄,元世祖實行了
A.縣制 B.郡縣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
13.(2021·福建寧德·七年級期中)由于政令統一、交通便利,遍及全國的驛站將山水迢遞、素無往來的各民族聯系到了一起。由此可見,元朝的統一
A.推動了民族融合的進程 B.推動了交通領域的發展
C.便利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維持了政權并立的局面
14.(2021·吉林松原·七年級期中)元朝時設立的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哪一地區的事務( )
A.澎湖和琉球 B.新疆地區 C.西藏地區 D.江南地區
15.(2021·廣西百色·七年級期中)西藏位于美麗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了管理西藏地區,元朝政府設置的機構是( )
A.西域都護 B.澎湖巡檢司 C.北庭都元帥府 D.宣政院第11課元朝的統治
知識點一、元朝的疆域和民族交融
1.特點:元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貴族為主建立的全國性的統一王朝。
2.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元朝的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
3.民族關系:①邊疆各族內遷與漢人雜居相處;②原遷入黃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已與漢人無異;③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融合形成新民族(回族)。④元朝境內大規模人口流動,促進了各族經濟、文化的發展與融合。
1.(2021·遼寧盤錦·七年級期中)元朝時期,不少來自波斯、阿拉伯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經過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而形成的新民族是( )
A.吐蕃 B.蒙古 C.回族 D.羌族
【答案】C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時期,不少來自波斯、阿拉伯人,同漢、蒙、畏兀兒等族,經過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而形成的新民族——回族,C項正確;吐蕃是由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權,自囊日論贊至朗達瑪延續兩百多年,吐蕃王朝是西藏歷史上第一個有明確史料記載的政權,松贊干布被認為是實際立國者,排除A項;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排除B項;羌族源于古羌,是中國西部的一個古老的民族,古羌對中國歷史發展和中華民族的形成都有著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民族語言為羌語,排除D項。故選C項。
2.(2021·福建·福州立志中學七年級期中)元朝時,民族關系有了新的發展,主要表現在
A.采取說漢語、用漢姓等漢化政策 B.雜居、通婚
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經濟往來頻繁
【答案】C
【詳解】
元代國家統一,民族交融,各民族經過長期的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C項正確;采取說漢語、用漢姓等漢化政策是在北魏的孝文帝改革中就出現了,排除A項;雜居、通婚和經濟往來頻繁都是在元朝之前的民族關系中就存在的,排除BD項。故選C項。
3.(2021·福建龍巖·七年級期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你知道其中回族是在下列哪個朝代形成的(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D
【詳解】
元朝時期,不少定居中國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蘭教,他們同漢、蒙、畏兀兒等民族,長期雜居相處,互通婚姻,逐漸融合,開始形成一個新的民族——回族。故D項正確;隋朝、唐朝和宋朝時期回族沒有形成,排除A、B和C項。故選D項。
4.(2021·廣東茂名·七年級期中)《元史·地理志》總結道:“蓋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這表明( )
A.元朝在對邊疆管理上更趨一體化 B.元朝疆域更加遼闊
C.元朝賦役負擔遠遠重于唐朝 D.元朝疆域與唐朝疆域范圍相似
【答案】A
【詳解】
根據題干信息“蓋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大意是說元朝疆域遼闊,以往由當地少數民族首領管理的一些地區,也征發賦役,與內地趨于一致,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表明元朝在對邊疆管理上更趨一體化,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行政管理,選項A正確;元朝疆域更加遼闊,與“今皆賦役之,比于內地”不符,排除B項;題干沒有體現元朝賦役與唐朝的對比,排除C項;元朝疆域比唐朝疆域更加遼闊,排除D項。故選A。
5.(2021·河北唐山·七年級期中)我國自古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在元朝廣大疆域內出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況,并形成了個新民族。 這個新民族是
A.朝鮮族 B.回族 C.維吾爾族 D.蒙古族
【答案】B
【詳解】
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在元朝廣大疆域內出現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況,遷入中原的蒙古人與漢人、畏兀兒人及來自中亞和西亞的波斯人、阿拉伯人長期相處、不斷通婚,逐漸形成一個新民族——回族,故B項正確;朝鮮族的形成與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項;維吾爾族是形成回族的組成成分之一,不全面,排除C項;蒙古族也是形成回族的組成成分之一,不全面,排除D項。
知識點二、行省制度
1.背景:元朝建立后,忽必烈確立了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制度。
在中央:①由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下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管各項政務;②設樞密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③設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
在地方:①把山東、山西和河北稱作“腹里”,直屬于中書省;②除吐蕃、畏兀兒地區外,設置了嶺北、遼陽、河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10個行省,行省下設路、府、州、縣。
影響:①從“山川形便”到“犬牙相入”,使地方喪失扼險而守的地理條件,加強了中央對地方行政和軍事控制。②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明清以后繼續沿用。
6.(2021·河北唐山·七年級期中)元朝建立后,統治者逐步確立了如圖所示的中央集權制度。這一制度是
A.郡縣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行省制
【答案】D
【詳解】
由所學知識可知,由于元朝疆域空前遼闊,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開創行省制度,行省制度為以后歷代所沿用,奠定了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基礎,對后世影響深遠。如圖所示的中央集權制度反映的是元朝的行省制度,故選D項;郡縣制是秦朝統一后在全國推行的加強中央集權的地方行政制度,故排除A項;分封制不利于加強中央集權,故排除B項;井田制是商周時期的土地制度,故排除C項。
7.(2021·江蘇常州·七年級期中)元朝不僅版圖遼闊,而且對邊疆地區實施了長時間和比較穩定的統治,這是前代大一統王朝沒有做到的。元朝管轄如下圖黑色陰影區域的行政機構是
A.樞密院 B.御史臺 C.宣政院 D.中書省
【答案】C
【詳解】
如圖黑色陰影區域是藏族地區。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管轄該地區的行政機構是宣政院,故C正確;樞密院是中央管理軍事的機構,御史臺是負責監察的中央機構,中書省是中樞權力機構,故ABD錯誤。
8.(2021·山東·齊河縣第三中學七年級期中)《元史》記載:“掌國庶務,統郡縣,鎮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與都省為表里”的地方行政機構是( )
A.三司 B.中書省 C.行中書省 D.宣政院
【答案】C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題目中的信息大意為:該機構統掌地方上的經濟、軍事和行政等大權,受中央機構“都省”的節制,由此可見,該機構應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由于元朝疆域空前遼闊,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開創行省制度,在中央設置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關,并直接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在地方設中書省,為地方最高行政機構,由中央委派官員掌管省內軍政大權,行省以下設有路,府,州,縣,元朝的行省制度,對后世有著深遠影響,我國省級行政單位就是從元朝開始的,C項符合題意;明朝的“三司“是: 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A不符合題意;B屬于掌管中央的機構,不符合題意;D宣政院是管理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故選C。
9.(2021·天津津南·七年級期中)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左,南越海表”,超越漢朝和唐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實行了
A.行省制 B.郡縣制 C.三省六部制 D.分封制
【答案】A
【詳解】
由于元朝疆域空前遼闊,為了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朝元世祖忽必烈開創行省制度,在中央設置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行政機關,并直接管轄大都及周圍地區。在地方設行中書省,由中央委派官員掌管省內軍政大權,行省以下設有路,府,州,縣,元朝實行行省制度,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鞏固了元朝的統治,有利于鞏固國家統一。A符合題意;秦朝在地方實行郡縣制,B排除;隋朝時期設立三省六部制,C排除;西周時期在地方實行分封制,D排除。故選擇A。
10.(2021·山東·平原縣第四中學七年級期中)元朝中央機構及其職權連線正確的是( )
①中書省——最高行政機關 ②樞密院——總領全國軍事
③御史臺——監察事務 ④宣政院——行使宰相職權管理新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詳解】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建立了行省制度,中書省掌管全國的行政事務,秘書院負責全國的軍事事務,調度全國的軍隊,御史臺負責監察事務,故選B;宣政院是管理宗教和西藏事務,故排除ACD。
知識點三、元朝對邊疆地區的管轄(因地制宜)
1.在東北、西北、東南、西南等地區設置相應的管理機構,加強中央對這些地區的統治。①東南地區,設置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三國時叫夷州,隋朝時叫流求),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②西北地區,設北庭都元帥府等管理西域軍政事務。
2.對西藏的管轄
①攻南宋時,對西藏地區用兵和招降。②1247年蒙古王子闊端與吐蕃地方政教首領薩迦班智達在涼州(甘肅武威)會晤,議定吐蕃各地歸附蒙古,此后,蒙古統治者在西藏統計戶口,設置驛站。③元朝建立后,對西藏行使行政管理權,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軍民事務。④設置地方機構,征收賦稅,屯駐軍隊,實行充分而有效的管理。
意義: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11.(2021·山西晉中·七年級期中)下面是小明同學制作的歷史知識復習卡片,根據卡片信息判斷他復習的歷史主題是( )
A.元朝對全國的統治 B.元朝在新疆的建制
C.元朝對邊疆的管轄 D.元朝加強對外交往
【答案】C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在澎湖島設置了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設宣政院直接統轄西藏;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元朝還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西域的軍政事務,加強了對西域的管轄。因此可以判斷他復習的歷史主題是“元朝對邊疆的管轄”。選項C符合題意;元朝對全國的統治,與題干內容不符,A排除;元朝還設置北庭都元帥府等機構管理新疆,B排除;元朝加強對外交往,在卡片內容中沒有體現,D排除。故選C。
12.(2021·湖南株洲·七年級期中)元朝疆域“北逾陰山,西極流沙,東盡遼東,南越海表”,其版圖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為了實現對其疆域的有效管轄,元世祖實行了
A.縣制 B.郡縣制 C.“推恩令” D.行省制
【答案】D
【詳解】
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元世祖為了加強對地方的管理實行行省制度,元朝把山東、山西和河北稱作“腹里”,直屬于中央的中書省;其他地區,除了吐蕃、畏兀兒地區之外,設置了嶺北、遼陽、河南、陜西、四川、甘肅、云南、江浙、江西、湖廣10個行省,在行省之下,繼承前代的制度,設置路、府、州、縣,這一行政區劃與管理的制度,被稱為“行省制度”,在歷史上影響深遠,故D正確;縣制從商鞅變法時就實行,故A錯誤;郡縣制從秦始皇時開始實行,故B錯誤;漢武帝為了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實行“推恩令”,故C錯誤。綜上答案D。
13.(2021·福建寧德·七年級期中)由于政令統一、交通便利,遍及全國的驛站將山水迢遞、素無往來的各民族聯系到了一起。由此可見,元朝的統一
A.推動了民族融合的進程 B.推動了交通領域的發展
C.便利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D.維持了政權并立的局面
【答案】A
【詳解】
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元朝疆域遼闊,國家統一。元朝境內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促進了民族融合。題干的“遍及全國的驛站將山水迢遞、素無往來的各民族聯系到了一起。”表明元朝的統一推動了民族融合的進程,故A符合題意;推動了交通領域的發展和便利了中外文化的交流在題干材料中不能體現,排除BC;元朝是統一的國家,不存在政權并立,排除D。故選A。
14.(2021·吉林松原·七年級期中)元朝時設立的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哪一地區的事務( )
A.澎湖和琉球 B.新疆地區 C.西藏地區 D.江南地區
【答案】A
【詳解】
為了加強對遼闊的疆域進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統治者根據各地區的情況,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加強中央的統治,如在東南地區,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負責管轄澎湖和琉球,這是歷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的行政機構,故選A;BCD不符合史實,排除。
15.(2021·廣西百色·七年級期中)西藏位于美麗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它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為了管理西藏地區,元朝政府設置的機構是( )
A.西域都護 B.澎湖巡檢司 C.北庭都元帥府 D.宣政院
【答案】D
【詳解】
依據所學可知,元朝時期,為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朝廷還在當地設置地方機構,征收賦稅,屯駐軍隊,實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從此,中央政府對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轄,所以D項符合題意;A項是西漢設置的管理西域的機構,排除;B項是元朝設置的管理臺灣的機構,排除;C項是元朝設置的管理西域的機構,排除。故選D。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