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章 生物的類群 第2節動物魚類、兩棲類設計思路1、課程標準要求生命科學新課程標準提出以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為宗旨,在學習過程中認識生命,形成生命的觀念,在實踐中探索生命,具備良好的科學方法,在實際生活中感悟生命,承擔社會責任。本課內容在課標中為B級,概述脊椎動物主要類群的基本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認識動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2、教材分析本課是上教版初中《生命科學》第二冊第4章生物的類群第二節動物中常見的脊椎動物類群第二課時:魚類、兩棲類。動物這一節是繼植物類群后學習的第二大生物類群,同時也為后面第三、四節“微生物”“生物的分類”等內容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本課內容是常見脊椎動物類群的第二課時內容,在前一課時實驗課的基礎上,展開理論知識的學習,通過觀察、比較等方法,認識生物的結構與功能及其生活環境相統一,認識生物與人類的關系。3、學情分析學生在初中科學的學習過程中,對生物有了一定了解,在植物的類群的學習中,對生物的分類有了系統的認識,但對脊椎動物的分類了解不透徹。通過前一課時鯽魚的解剖,對魚類有了直觀的理解,實驗動手能力有所加強,為本課的學習打下基礎。在生命科學學習中對解剖、觀察、比較的方法初步學會,但進化的概念沒有構建,在本課的學習過程中,認識生物體形態結構與功能相統一,懂得關注、關愛珍稀保護動物。4、設計思路以小蝌蚪找媽媽為導入,引發學生共鳴,以此引出課題:常見脊椎動物類群(一)魚類、兩棲類。利用觀察、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及合作尋找鯽魚和青蛙適應不同環境的特征,提升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的方法。通過交流、分析,得出鯽魚和青蛙的結構特征,從而歸納魚類和兩棲類的基本特征。認識生物的結構與功能及其生活環境相統一,認識生命,形成生命觀念。結合實例,認識其與人類的關系和在自然界的重要地位,激發學生保護、關愛珍稀動物。二、教學目標1、通過合作學習,概述魚類、兩棲類的基本特征,認識生物的結構功能與其生活環境相統一。2、通過交流互動,說明魚類、兩棲類與人類的關系,認識它們在自然界的重要地位,關注、關愛珍稀保護動物。三、重點和難點重點:魚類、兩棲類的基本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難點:魚類、兩棲類的結構功能與環境相統一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書本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說明一、情景導入 教師展示《小蝌蚪找媽媽》的圖片,引導學生回憶并思考。 學生說說小時候的故事。 回憶無脊椎動物類群和脊椎動物類群。 以熟悉的動畫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回憶前面知識,引出新課內容。新課 1、魚類、兩棲類的基本特征 由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中引出魚類與兩棲類,展開新課。 以鯽魚和青蛙為例,尋找魚類與兩棲類適應不同環境的特征。 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 聆聽學生交流互動,及時補充和講解。 展示多媒體輔助學生交流。 教師完成板書書寫。 教師及時補充和引導 播放多媒體課件。 教師播放視頻。 引導學生歸納鯽魚和青蛙的特征。 引導學生尋找并歸納魚類與兩棲類的基本特征 突出強調魚類、兩棲類的結構功能與生活環境相一致。 活動一:鯽魚、青蛙形態結構特征探秘。 1、獨立自主觀察鯽魚和青蛙(蝌蚪)圖片,探秘它們的形態、結構。 2、小組討論,完成學習單填寫。 3、全班暢所欲言。 學生從不同方面講述鯽魚與青蛙的異同點。 1、生活環境: 鯽魚:水中 青蛙:幼體水中;成體水中或陸地,主要生活在陸地 2、體表特征: 鯽魚:鱗片 青蛙:皮膚,富有粘液腺 3、運動器官: 鯽魚:用鰭游泳 青蛙:四肢 4、呼吸器官: 鯽魚:鰓 青蛙:幼體用鰓,成體用肺(皮膚輔助呼吸) 5、生殖方式: 卵生;體外受精 6、體溫 不恒定 學生總結歸納鯽魚和青蛙的特征。 活動二:找找他們的相同點 學生觀看圖片,尋找魚類與兩棲類的共同特征 問題引領,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 給與學生時間獨立思考,在此基礎上互相交流,產生思維的碰撞,最后全班共同交流總結,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結合多媒體資料,激發學生大膽交流與分享。 將零散的知識整合,進行歸納與概括,提升學生科學思維。 層層深入,突破難點。2、魚類、兩棲類與人類的關系 教師展示多媒體資料。 引導學生辯證地認識魚類、兩棲類與人類的關系。 教師播放視頻,引導學生思考魚類、兩棲類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活動三:暢所欲言:生活中的魚類、兩棲類。 學生聯系實際生活,從不同角度交流。 學生觀看視頻,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從生活實際出發,關注社會、自然,辯證地認識魚類、兩棲類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關注、關愛珍稀動物。課堂小結 (檢測、反饋) 以小蝌蚪找媽媽為小結,提問引導學生為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媽媽。 學生從青蛙和魚的角度,說說自己是或不是小蝌蚪的媽媽理由。 前后呼應,解決實際問題。四、作業布置 展示小蝌蚪找媽媽中蝌蚪找到烏龜的圖片 回家根據本節課的方法,找找烏龜不是小蝌蚪媽媽的理由,設計表格對鯽魚、青蛙和烏龜進行比較。 通過本節課,探索生命,具備科學的方法。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