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節 微生物課題 細菌和病毒 課型 新授課一、設計意圖細菌,尤其是病毒,由于其體型非常微小,學生不容易看到,缺少實際感受。故本課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特點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細菌和病毒。通過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和小組交流的形式來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意義。二、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 知道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2、 知道病毒的形態和結構以及其寄生性特點。過程與方法1、 通過生活和自然界中細菌的營養過程來理解細菌對人和生態循環的意義。2、 通過幾個常見病例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病毒侵入人體和其他生物體的過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認識細菌對自然界的物質循環和生態系統中作用;知道病毒的寄生特點和由病毒引起的常見的傳染病的預防。三、重點和難點重點:1、 細菌、病毒的結構特點。2、 細菌、病毒的生活方式。難點:細菌、病毒的生活方式。由病毒引起的傳染病的預防。四、教學準備收集圖片、視頻、制作PPT課件,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活動 教學說明提問:前段時間學校門口每天晨檢,是為了預防什么疾病?出示資料:H1N1的情況。 思考并討論:學生發言交流:一.細菌二、病毒 (一)細菌的形態結構視頻:細菌的結構展示細菌的圖片細菌中的細胞核不(二)、營養營養:沒有葉綠素 營腐生和寄生生活。(三)、生殖 視頻:細菌的繁殖。通過分裂方式進行繁殖展示病毒的視頻介紹病毒:(一)營養方式:(二)形態特點:(三)結構特點:寄生特點: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必須依靠其他生物細胞內的營養維持生存。 觀看視頻。學生歸納:細胞形態(三型)細胞結構(特殊結構) 學生:知道細菌中的長見種類。 如:金黃色葡萄球菌; 痢疾桿菌;大腸桿菌;乳酸菌等。圖示:大腸桿菌的分裂生殖 請學生談:對病毒的認識? 最敏感記憶:“非典”、“禽流感”、“愛滋病”。常見的由病毒引發:流行性感冒、細菌性痢疾、甲型肝炎。學生交流:病毒都營寄生生活。體型極其微小。(納米)外:一層蛋白質的衣殼。內:核酸物質。(遺傳物質)拓展部分:思考:現在病毒種類為何如此繁多。歸納:病毒的變異性。 對學生進行教育,生活中怎樣防止食物中毒。三、小結與作業 小結:1、細菌、病毒的形態結構特點。 2、細菌、病毒的生活和營養特點。練習:生活中常用的抑菌和殺菌的方法作業:練習冊P8 識記知識重點完成練習六、板書設計1、細菌細菌的結構:單細胞,無成形的細胞核細菌的營養:無葉綠素,營腐生和寄生生活細菌的繁殖:分裂方式細菌與人類的關系2、病毒病毒的結構:單細胞,無成形的細胞核病毒的營養:無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核酸組成病毒的繁殖:復制方式病毒與人類的關系七、教學反思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