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___生命科學__學科___第四__章節_第四節_課 生物的分類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 教學內容 分類階元及物種命名——生物的分類(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該堂課是初中《生命科學》教材中第四章“生物的類群”中最后一節“生物的分類”的第一課時內容。根據生物一定的特征對其進行分類,是生物學研究的一個最基本的方法,也是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基礎。知識目標 1、知道林耐雙名法的基本含義。通過觀察植物銘牌等活動,體驗到利用雙名法對生物進行統一命名,便于科學歸類的重要意義。同時,知道要仔細觀察周圍的事物。2、知道生物分類的7個基本階元和分類的基本單位。能力目標 通過層層遞進的課堂活動,知道生物分類等級與生物共同特征多少和生物親緣關系遠近之間的關系,體驗到自主學習的樂趣。情感目標 初步體會到分類法是一種基本的科學研究方法。教學重點 分類的階元及基本單位;雙名法。教學難點 生物分類等級與生物共同特征多少和生物親緣關系遠近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 講授、課堂活動設計學習方法 探究、課堂練習教具與學具 PPT,課堂活動紙教學流程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討論記錄及建議一、物種的命名展示紅薯的圖片。請問,這是什么物種?同樣一個物種表述出來的名稱卻并不相同。我們的周圍是否還有其他相類似的情況呢?要求學生完成“活動園地<1>”。引出俗名與學名,雙名法的含義。以“人”等為例,介紹雙名法的規定及學名的組成。要求學生完成“活動園地<2>、<3>”。二、分類的階元以“人”為例,歸納分類的7個階元,強調“種”是分類系統中最基本的單位。將人類劃分入哺乳綱的依據是什么?劃分階元的依據是生物的特征。每一個物種都有屬于它的分類階元。展示“江豚”、“北海獅”和“虎鯊”圖片,哪兩種動物親緣關系更近?江豚與北海獅,江豚與虎鯊分別有哪些共同特征?江豚與哪種動物共同特征更多?再展示“虎鯨”,江豚與哪種動物親緣關系更近?要求學生完成“活動園地<4>”三、總結歸納分類單位大小與物種共同特征的多少、親緣關系遠近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回答該物種的名稱,可能有人說山芋,也可能有人說紅薯,地瓜等。 個別上講臺在黑板上完成,其他學生完成在活動紙上。閱讀課本,了解林耐及雙名法的相關知識,完成活動2、3鞏固雙名法的規定,學會看植物銘牌,知道課本上的知識可以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仔細聆聽逐步歸納出分類的階元(7個分類單位)是:界、門、綱、目、科、屬、種。回答:人類具有哺乳綱的特征(胎生,用乳汁哺育幼崽等)。從三種動物的分類地位上分析,江豚與北海獅都是屬于哺乳綱,江豚與北海獅擁有哺乳類的共同特征,江豚與虎鯊都是脊椎動物。所以江豚與北海獅擁有更多的共同特征,它們的親緣關系更近。回答:江豚與虎鯨親緣關系更近,因為它們同屬于鯨目,擁有更多的共同特征。完成活動,交流回答。歸納總結:在越是大的分類單位中,生物彼此的共同特征越少,親緣關系越遠;越是小的分類單位中,生物彼此的共同特征越多,親緣關系越近。 從同一物種有許多俗名入手,引出規范物種命名的重要性。在這里學生可能不太理解什么是“親緣關系”,教師應該適當加以解釋。分類意義是難點,要層層遞進,適當反復,符合該年齡段學生的學習規律。板書設計 生物的分類物種的命名俗名學名:屬名+特有的形容詞 (雙名法)書寫的特點:1、拉丁文 2、屬名首字母大寫 3、斜體分類的階元 界 門 綱 目 科 屬 種課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