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節 生物的分類階元一、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物種的概念2、物種命名的方法3、分類的依據4、分類的階元方法與過程:1、聯系P61的活動園地來鞏固物種命名的方法2、通過P62的活動來確立分類階元的順序及依據3、通過比較各生物界的區別來強化生物的分界情感態度與價值:1、通過分類的眼光去看待世界中的生物,能夠區分一些常見的生物2、感悟對日常生活的分類來整理和處理生活中問題二、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1、物種的概念及命名方法2、生物的分類難點:分類檢索表的制作三、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課程引入 講課:世界上的生物形形色色,我們該如何區分他們?大家把書翻到P60看上面的6個圖,分別是什么類別的生物?總結:種子植物、真菌、鳥類、哺乳動物、植物、節肢動物。大家是怎么區分的? 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可能回答是常識)物種的概念物種命名法分類的階元分類依據 講課:大家覺得是常識是因為已經有前人為我們的分類打下了基礎。那么前人是如何對生物進行分類的?我們將每一種生物稱為一個物種,究竟什么是物種,它包含三個方面的含義:是生物分類和進化的基本單元,具有一定的形態、生理功能,占據一定的生存空間,種與種之間存在生殖隔離。在分類之前我們先要給每種生物一個名字,就好比我們每個人都有名字。有些生物在一個地方有一種稱呼,就類似我們的小名,就是俗名,還有一個國際上通用的生物名稱,叫學名。現在國際上使用由瑞典林奈始創的“二名法”。如:Canis familiaris 家犬。它的由兩個拉丁文字或拉丁化文字組成,第一個詞為屬名,首字母大寫,第二個詞為種名,首字母小寫,屬名與種名一般用斜體,學名后可附加定名人姓氏,以便于查找。大家把書翻到P61活動園地,我們來活動一下。講課:這么多生物我們如果只根據物種的學名很難查找,所以科學家開始對物種進行分類,如果是你們會如何分類?PPT展示圖片。上有:馬、驢、騾、斑馬、犀牛、企鵝、兔子和花。學生回答出花和其他生物不一樣。再由其他動物分出蜜蜂和其他動物不一樣(無脊椎);再分出企鵝和其他動物不一樣(鳥類)從區分其他動物顯示出動物的區別引出分類階元看書P61頁分類階元的解釋具體介紹馬、月季在分類階元中的地位;介紹種的概念P63頁,三個特征重點;復習種的概念(馬、驢、騾)來鞏固;P62頁看圖介紹階元中級別越高共同特征越少;返回前面的動物畫面,介紹界、門、綱、目、科、屬、種各自的特征; 重點介紹雙名法中三個拉丁文詞的中文意思學生活動學生需要結合以前學過的知識回答引出分類階元學生活動課程結束 通過學習,現在同學們走出教室后,可以清晰的分辨有些生物是屬于什么界,什么門,甚至什么種吧,就比如窗外的**,是什么? 學生回答作業布置 練習冊第四節教學后記:雙名法中定名人的姓氏一筆帶過,需要重點說明;進一步強調分類階元中越大的共同特征越少PAGE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