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分類檢索表及其應用一、設計思路1. 課程標準的要求分類檢索表及其使用依據《上海市初中生命科學學科學科教學基本要求》學為B級。本節的重點內容是幫助學生理解分類檢索表的作用,能夠通過觀察、比較,運用檢索表識別所要鑒定的生物物種,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合作學習的能力。2.教材分析本節課是《生物的類群》這個章節的最后一節,在這節的前二個課時中,學生已經知道了生物的命名、物種的概念以及分類的階元,因此本節課主要是讓學生體驗分類的方法,嘗試進行相關的分類活動,初步學習使用分類檢索表識別常見生物物種。3,學情分析八年級的學生在此之前已經學習了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的相關知識,知道了自然界中許多不同的生物,因此,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注重學生所學知識的系統性、連續性,與學生以前所學知識銜接。以“我們身邊的常見植物”為主線展開學習,回顧六年級的《科學》中所學的知識,通過循序漸進的體驗活動,在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一些知識,體驗一些學習方法,初步培養一些自主學習的能力。4.設計思路由校園中的常見植物為導入,讓學生關注到身邊美麗的植物并發現自己不能識別它們的事實,引發學生對本節課內容學習的動力。通過練習的方式回顧六年級《科學》的知識,引出二分叉檢索表。學生在編制二分叉檢索表時,不僅可以回顧之前所學的知識,而且可以初步掌握一些適合自己的科學學習方法,感受到分類檢索表是生物分類的重要工具。在教學中,教師設計一系列循序漸進的活動方法,引導學生一邊觀察,一邊討論,準確概括出生物的特征,經歷分類和比較的過程與方法,對所學的知識有感性的認識。同時,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相關的圖片,提供植物的實物材料,體驗平行檢索表的使用方法,便于學生理解本節課的知識。 2、 教學目標1. 知道分類檢索表的作用,學會分類檢索表的使用方法,能利用分類檢索表識別常見生物物種。 2. 通過制作、使用分類檢索表,識別常見生物物種,經歷分類、比較的過程與方法。3. 通過使用分類檢索表識別植物種類,了解植物特征,體會到分類檢索表對于識別生物的重要意義和實用價值。三、重點和難點重點:學會分類檢索表的使用方法。難點:能利用分類檢索表識別常見生物物種。四、教學準備課件、學習活動單、校園內采集的植物葉片標本和植株照片。五、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說明引入 視頻:校園植物掠影提問:構成我們美麗的校園的除了輝煌的建筑還有什么?類比:不認識的字可以通過查字典得知,遇到不認識的植物應該如何使用“檢索表”來識別呢? 答:各種各樣的植物 通過視頻讓學生關注身邊美麗的植物,引出分類檢索表,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一.二分叉檢索表 回顧:六年級《科學》課程中的檢索表。活動一:二分叉檢索表的使用說明提問:檢索表以何種特征對生物進行分類?活動二:制作二分叉檢索表,教師示范。提問:檢索表可以提供哪些信息? 使用二分叉檢索表區分六種植物;制作5種動物的二分叉檢索表;學生發表上臺展示,其他學生提出異議…… 回顧前知,與以前所學習過的知識相照應,體現知識的關聯性,將學生所學習的知識串聯起來,把碎片化的知識整體化。及時實踐,鞏固所學知識二.平行檢索表 提問:平行檢索表的制作方法活動:教師示范將二分叉檢索表轉化成平行檢索表。類比:平行檢索表是否和二分叉檢索表具有相同的作用? 通過閱讀書本“信息庫”了解平行檢索表的制作方法。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講解平行檢索表的作用時能夠培養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能力。三.使用平行檢索表識別常見物種 活動:小組合作討論,使用教師自制的平行檢索表來識別桌上的5種植物,完成學習單的表格,教師示范。 學生上展臺展示檢索結果。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小結 總結今天所學知識。 幫助學生復習鞏固所學知識作業 將學習單活動二的表格補充完整。在校園內尋找平行檢索表上剩余的三種植物。板書設計: 分類檢索表 方法:明顯而穩定的特征 作用:1.你是誰?——識別物種 2.查找物種的特征 PAGE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