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章 第1節 生物與環境(第4課時)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及其應用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理解種群的概念和特征。2、理解種群數量變化規律及其應用。過程與方法利用信息技術查找人類如何利用種群數量變化的規律,從中感受獲取和交流信息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觸保護生物的生存環境、珍愛生命的責任感。教學重點種群的概念和特征,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及其應用。教學難點: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及其應用。教學準備:教師準備:自制多媒體課件教學課時: 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說明課題引入 示幾張生物種群圖片。 問:在這幾張圖片中,你看出它們有什么共同點嗎? 生物與環境是相互作用的統一整體,生物不僅以個體為單位面對環境,還會以各種群體為單位來面對環境。 觀察。 回答。 聽講、思考。 通過觀察圖片,引導學生認識到生物即以個體面對環境,更以群體面對環境。一、什么是種群? 問:活在一個養魚池中的魚有鯽魚、草魚、鳊魚、鯉魚每種魚的總和構成了什么? 問:如果這個養魚池中的鯽魚群體中有魚苗、小魚和大魚,那么,是否魚苗、小魚和大魚個組成了不同的種群? 練一練:下列各項屬于種群的有: 1.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2.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3.一個蘋果園里的五棵蘋果樹。 4.世界上的全部鳥。 5.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 6.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蕨類。 7.一窩螞蟻。 思考、回答。 總結:種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區域內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 學生討論 并說明理由。 通過簡單易懂的實例理解種群的概念。 通過練習進一步 明確種群概念的要點:①一定地域內,②同種生物構成 ③全部個體的總和二、種群數量變化的規律 1、種群增長的“J”型曲線 (1)“J”型曲線形成的條件 2、種群增長的“S”型曲線 問:種群增長的快慢應該選用一個什么指標來衡量呢? 引出自然增長率 示資料:按達爾文的估計,一對象,如果在理想條件下,740~750年后就可繁殖成具有19 000 000個個體的巨大種群。 問:種群個體數量的增加與什么有關? 問:什么是理想條件? 問:在理想條件下,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什么關系? 邊討論邊畫出“J”型曲線。 解釋:它并不是種群增長的實際狀況,是理想狀態下種群增長的趨勢。 問:為什么這一現象并沒有在自然界中發生? 問:如果此環境中,種群增加到一定程度,會有什么情況發生?結果如何?種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是什么關系? 邊討論邊畫出“S”型曲線。 思考 閱讀、分析 思考、回答 與出生率和死亡率有關。理想條件: 食物充足 氣候適宜 敵害較少 思考、回答 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時,個體數量增加。 討論、交流 有限的食物;有限的生存空間;種內和種間的競爭等 討論、交流 通過具體實例的解釋,引導學生對種群數量增長變化規律的認識。三、研究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的意義 示:天災人禍圖片 引出掌握種群數量變化規律可以合理利用和保護野生生物資源。 示防治松墨天牛的資料和圖片 引出掌握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為防治有害生物提供科學依據。 你還能舉例說明人類是如何掌握種群數量變化的規律,在合理利用和保護生物資源以及防治有害生物方面的成功例子嗎? 小組討論 表達交流。 根據查閱的資料,全班交流。 培養學生表達交流的能力。小結 指導學生小結,并點評 1、什么是種群 2、種群的數量變化規律 3、種群數量變化規律的應用 思學生小結。 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及時梳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