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高考主觀題幾種題型的答題策略一、現象類1.設問形式: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經濟現象或什么政治現象。2.答題策略:(1)對材料進行全面分析,整體把握;(2)在文字材料中找出所包含的全部經濟或政治問題;(3)把圖表、數據轉換為書面文字,答案中不得有數據;(4)濃縮材料,直接概括,不必引入觀點,不進行分析二、啟示類1.設問形式:上述材料給了我們什么啟示。2.答題策略:(1)從材料、設問的關鍵詞和材料呈現的措施中去感悟;(2)不答原理,只答方法,啟示就是方法;(3)答案最好是方法論和材料的統一。三、體現類1.設問形式:材料體現了×××原理(原則)等。。2.答題策略:(1)一個材料體現多個原理,要從多角度回答;(2)多個材料體現一個原理,找共同點;(3)答題格式:原理+材料中的作法(即如何體現)四、原因類1.設問形式:(1)為什么這樣做?(2)為什么產生這種現象(3)分析說明這樣做的合理性或正確性。2.答題策略:(1)答案各要點必須與設問的對象之間有因果關系;(2)答題格式:客觀必然性(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意義(作用、好處、積極影響)五、意義類1.設問形式:分析××經濟意義或政治意義2.答題策略:(1)多答為好,面要廣,點要多;(2)經濟意義:①根據不同主體定要點(從對國家、對企業、對居民等),②根據經濟活動的性質和不同環節定要點(A根本性質:鞏固公有制主體地位、發揮社會主義優越性、實現共同富裕、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高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等;B生產: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可持續發展、建設節約型社會、保護環境、實現兩個根本轉變、提高經濟效益、優化經濟結構等;C分配:實現社會主義的生產目的、擴大就業、提高居民收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縮小城鄉差距和貧富差距、兼顧效率與公平等;D交換:繁榮市場、規范市場秩序等;E消費: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提高消費水平和質量、擴大內需、樹立科學消費觀等);(3)政治意義(略);(4)文化意義(略)。六、措施類1.設問形式:我們應怎樣做,請你對此提出合理化建議。2.答題策略:(1)從材料中找方法:①材料呈現的是負面現象,其反向就是正確方法(如材料呈現水土流失、赤潮等,其反向就是加強環保、合理利用資源);②如果材料中呈現的是正確做法,只需對這種做法加以概括、總結即可;(2)從課本知識中找方法;(3)從當前政策中找方法(十九大、十九大一中全會、中全會、三中全會、四中全會、五中全會、六中全會提出的重大措施)。七、認識、評價題(分析說明題)類1.設問形式:談談對××觀點或對上述材料(現象)的認識。2.答題策略:(1)聯系材料,分解設問,化大為小。把問題分解成四個小問題:①“是什么”(內容)、②“為什么”(產生的原因)、③“怎么樣”(結果、意義、作用、影響等)、④“怎么辦”(對策、措施、方法、建議等) 。(2)注意,并不是所有的“認識”類問題都有這樣四個問題,應視具體題目而定 。八、評析類1.設問形式:談談對××觀點或對上述觀點的評價。2.答題策略:(1)評:①正確;或②錯誤;或③片面。(2)析:①為什么正確,符合什么原理;②為什么錯誤,違背了什么理論;③錯誤會導致什么樣的危害;④應該采取什么應對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