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說課一、 說教材 1.教材的作用和特點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生物學》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三章第一節(jié)《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本節(jié)是在學生完成了“生物的生殖、發(fā)育及遺傳和變異”,了解了生物在生物圈中如何延續(xù)之后,自然過渡到了關于“生物進化”的學習。而對于“生物的進化”的學習,“生命的起源”自然是其研究的開端。所以,本節(jié)內容既是前兩章的延續(xù),又是本章學習內容的起點,無論在知識層面還是技能層面上,都起到重要的承前啟后作用。但是,這一節(jié)的內容如生命是從原始海洋中產生的概念、地球上生命起源的問題等內容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如果處理不好則艱澀乏味,不但知識內容的理解會不到位,更無法達成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和推測能力的目標。2.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認知能力,確定以下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②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過程2、能力目標①培養(yǎng)學生運用證據進行推測的科學方法。②通過不同觀點的介紹,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和發(fā)散性思維的方法。③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體協(xié)作能力。④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①增強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積極探索科學的精神和探索生命奧秘的興趣;②培養(yǎng)學生尊重客觀事實、不迷信、敢于懷疑的思維品質。3.教學重點和難點 ①原始地球表面的變化;化學進化的過程。 ②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質,生命起源是化學進化的結果。 二、學生分析(一)學習基礎。1、學生的知識經驗。在學習本節(jié)課的內容之前,學生都會通過書籍、 ( http: / / www.21cnjy.com )報紙、電視和網絡等途徑掌握相關知識,這些知識經驗能夠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降低難度,但是也容易讓學生產生思維定勢,不利于形成對“生命起源”的激烈探討。2、學生的技能態(tài)度。掌握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學生必須具備一定的資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收集、整理、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推理能力,同時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探索精神和質疑精神。八年級的學生已經經過了兩年的初中學習生活,已經基本具備了這些能力,但是在邏輯推理能力上稍有欠缺,需要教師進行一定的指導。3、學生的特點風格。學生的年齡基本在14歲左右 ( http: / / www.21cnjy.com ),他們可塑性大,樂于嘗試、有強烈的表達愿望,這正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需要的特質,我們需要學生們之間的思想碰撞,需要他們積極表達自己的看法。(二)新知識“生長點”。(1)通過“想一想、議一議”的內容資料推理總結出生命的存在必須具備的條件。(2)通過對“原始地球的環(huán)境”的討論生成“原始地球沒有生命存在”的新知。(3)通過對米勒及其他學者的實驗結果,對生命的起源作出推測,生成新知。(4)通過“各抒己見”交流每個小組持有的生命起源的觀點,使學生關注和了解不同的生命起源的觀點。(三)學生學習障礙分析。(1)對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的理解。(2)對化學起源說的理解。(2)對生命起源過程的推理。這些障礙可以通過學生資料收集分析、小組合作交流、教師點播指導等方式得到排除。三、說教法 基于上面的教材分析,我根據自己對新課程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革的理論認識,結合本校學生實際,主要突出了幾個方面:一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充分調動學生求知欲,并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心理。二是運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就是把教和學的各種方法綜合起來統(tǒng)一組織運用于教學過程,以求獲得最佳效果。在整個教學設計盡量做到注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觸發(fā)學生的思維,使教學過程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過程,以思維教學代替單純的記憶教學。三是注重滲透數學思考方法。讓學生在探索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素質。因此,對本節(jié)課設計如下教學程序: 情景導入→提出問題→自主探究→引導分析→得出結論→應用于實踐→概括總結 四、說學法 學會學習,是一個現代人生存和發(fā)展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要條件。提升學生的學是在新的平臺上“以發(fā)展為本”的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任務。本節(jié)課力圖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閱讀教材提供的相關資料進行猜想、討論、交流,將學生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有機結合,并提供相關問題情境,運用所掌握的技能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首先聯想生物的進化過程和不同時期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球上的生物,再提出問題:最早的生物從哪兒來呢?即原始生命是哪里來的?生命又是怎樣發(fā)展的呢?再引入新課——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二)新課 1. 分組討論: 將學生分為三個組,每組提供一個資料并創(chuàng)設幾個和資料相關的問題,由學生代表寫在黑板上面,要求學生根據資料共同探討得出答案。 第一組資料:P47原始地球表面想象圖 通過問題“①描述原始地球的特征”,培養(yǎng)學生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學的想象能力;通過“②這種情況是科學家自己看到的嗎?” 以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③地球上原始大氣的成分與現在大氣成分有什么明顯不同?”和“⑤原始海洋是怎樣形成的?”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④現在的地球會不會再形成原始生命?”以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思維能力; 組B:資料:P48米勒設計的實驗裝置 。通過“①米勒實驗證明的什么 ( http: / / www.21cnjy.com )? ” 以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②憑此結果,可以對生命的起源做出怎樣的推測?”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組C:資料:P49小行星撞擊地球 通過“①什么是隕石?它來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何處?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通過“②科學家在隕石中發(fā)現了什么?“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 “③由此可以做出什么推測?”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2.學生總結:原始地球形成生命過程的科學推測 原始地球先形成許多簡單的有機物→隨雨水匯入原始海洋→形成原始生命。 3. 關于生命起源的幾種假說 提出生源論和宇生論以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 六、 板書設計 將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最后做了歸納總結,并列舉在黑板上 本節(jié)課主要知識點有原始地球形成時間、原始地球的特征、原始大氣的成分和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七、課后反思 本次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在努力貫徹以學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為主體,以問題為基礎,以能力、方法為主線,有計劃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觀察和實踐能力、思維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指導思想。但在分組討論過程中,由于對學生沒有提前分組,導致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效果較差,參差不齊,從而影響了教學進度,導致部分內容在講授過程中一帶而過,顯得比較簡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