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開學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圖片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分析以下圖中內容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
A.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使世界局勢日益緊張
B.刺殺事件點燃了這次戰爭的“火藥桶”
C.殘酷的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
D.戰后的世界新秩序徹底解決了各國之間的矛盾
2.(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資料卡是學習歷史方法之一。下圖是小林同學整理“巴黎和會”資料卡,其中表述錯誤的是( )
A.歷史背景 B.召開時間 C.主要內容 D.主要影響
3.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歷史事件存在內在聯系的是( )
①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的生日,某校學生決定編排歷史情景劇《紅旗飄揚》。下列場景中有一處場景與史實不符,請幫忙找出來( )
A.中共一大通過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
B.八七會議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重要論斷
C.井岡山會師鞏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D.遵義會議把毛澤東思想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
5.(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危機又是契機。以下轉“危”為“生”的舉措對應無誤的是( )
A.蔣介石四 一二反革命政變→紅軍長征
B.工人運動在軍閥鎮壓下陷入低谷→中國共產黨成立
C.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受挫→新文化運動
D.秋收起義起義軍損失較大→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6.毛澤東曾指出:“這一戰,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甚至也不但是這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人類歷史的轉折點。”“這一戰”指的是( )
A.不列顛之戰 B.斯大林格勒戰役
C.阿拉曼戰役 D.柏林戰役
7.(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①九一八事變 ②西安事變 ③一 二八事變 ④七七事變 ⑤南京大屠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⑤④②①③
8.(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其“新”主要體現在( )
A.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B.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D.為我國經濟建設贏得相對和平穩定環境
9.(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在下圖反映的美國“失業率”變化曲線中,導致失業率增加幅度最大年份區間對應歷史事件是( )
A.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B.美國經濟大危機
C.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D.美國南北戰爭
10.下面的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 )
粉碎敵人進攻(轉戰陜北) → 轉入戰略進攻(挺進中原) →進行戰略決戰(三大戰役)→( 推翻反動統治(渡江戰役)
A.中國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B.國民革命運動的主要進程
C.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D.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的歷程
11.(2021九下·長興開學考)歷史老師制作了一張學習卡片,幫助學生梳理相關知識。該學習卡片的主題應該是( )
主題:
內容:杜魯門主義 馬歇爾計劃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A.美蘇合作 B.冷戰政策 C.蘇聯解體 D.綏靖政策
12.(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 2021年10月9日,紀念____11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
A.十月革命 B.辛亥革命 C.武昌起義 D.廣州起義
二、非選擇題
13.(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某班級籌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83周年圖片展”,請你一起參與。
材料一:
材料二:
①《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②《慕尼黑協定》簽訂
③1929一1933年經濟大危機
④ 《聯合國家宣言》簽署
(1)運用所學知識將材料一中六張圖片按時間順序正確排序。
(2)從材料二的四點中選兩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緊密聯系的事件,并說明其中一例怎樣引發戰爭。
(3)撰寫圖片展的結束語,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格局的影響。
14.(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材料一: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高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斗爭旗幟,提出……政治綱領。在孫中山先生領導和影響下,大批革命黨人和無數愛國志士集聚在振興中華旗幟之下,廣泛傳播革命思想,積極興起進步浪潮,連續發動武裝起義,推動了革命大勢的形成。
材料二:臨時政府成立后……規定廢止刑訊,人民享有選舉權、參政權,禁止販賣“豬仔”,改變“賤民“身份,男女平等。……嚴禁鴉片,革除前清官廳稱呼,限期剪辮,禁止賭博,禁止纏足,廢止跪拜,官員實行低薪制等。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上
材料三: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1)為“拯斯民于水火”孫中山提出的政治綱領是什么?并寫出他成立的革命團體。
(2)臨時政府的性質是什么?
(3)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三的理解。
15.(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嚴格地講,我們研究黨史,只從一九二一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
——摘自1943年毛澤東《如何研究中共黨史》
(1)圖1、圖2、圖3分別與什么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它們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何聯系?
(2)試分析材料二中毛澤東認為研究黨史“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通過巴黎和會及華盛頓會議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但沒有消除列強間的矛盾,反而因分贓不均,增加了新的矛盾,埋下了戰后不穩定因素,也是二戰爆發的一個重要因素。
ABC三項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戰后的世界新秩序徹底解決了各國之間的矛盾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
2.【答案】A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巴黎和會主要是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列強在西方的關系,而它們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尤其是美日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這是華盛頓會議的歷史背景。
A項歷史背景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BCD三項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巴黎和會的時間和華盛頓會議的歷史背景。
3.【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918年后,新文化運動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為了現實,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故①存在內在聯系。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西方列強還積極對外侵略擴張等。第一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有內在聯系,故②不存在內在聯系。為了打敗共同的敵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反法西斯各國協調行動,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故③存在內在聯系。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從此,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故④存在內在聯系。①③④符合題意。
C項①③④存在內在聯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的侵略擴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的內在聯系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的侵略擴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的內在聯系的相關史實。
4.【答案】D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陜西延安召開,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問題,會上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選舉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這是在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準備了條件。
ABC三項與史實都相符,不符合題意;
D項遵義會議把毛澤東思想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與史實不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共七大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5.【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A項蔣介石四 一二反革命政變→紅軍長征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 一二反革命政變標志著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紅軍長征是由于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B項工人運動在軍閥鎮壓下陷入低谷→中國共產黨成立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罷工遭到帝國主義和直系軍閥吳佩孚的血腥鎮壓;
C項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受挫→新文化運動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國內五四運動的爆發;
D項秋收起義起義軍損失較大→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對應無誤,符合題意,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湖南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起義軍在進攻長沙時,遭到數倍敵人的圍攻,損失嚴重,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領隊伍向井岡山進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時間之間的因果聯系。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答案】B
【知識點】大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依據“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可知,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斯大林格勒戰役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甚至也不但是這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人類歷史的轉折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內容與影響。
7.【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①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9月18日,②西安事變發生在1936年12月12日,③一 二八事變發生在1932年,④七七事變發生在1937年7月7日,⑤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12月。故按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是①③②④⑤。
C項①③②④⑤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中的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對重要歷史事件時間的記憶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之一,平時注意多記憶與積累。
8.【答案】C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其“新”主要體現在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A項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不符合題意;
B項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題意;
C項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是“新”的主要體現,符合題意;
D項為我國經濟建設贏得相對和平穩定環境的是抗美援朝,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理解新中國成立的相關知識。
9.【答案】B
【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
【解析】【分析】據題干圖片內容,可知美國“失業率”變化曲線中,失業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區間是1929-1933年。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從美國開始爆發,迅速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持續時間比較長,從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個年頭;涉及范圍特別廣,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破壞性特別大,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1/3以上,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縮減了2/3。
ACD三項和題干圖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美國經濟大危機導致失業率增加幅度最大,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大危機。解答本題要把握經濟大危機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0.【答案】C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知識線索并結合所學,1946年6月,國民黨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人民解放軍粉碎全面進攻后,國民黨軍隊開始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和陜甘寧解放區,進攻陜甘寧解放區時黨中央“轉戰陜北”粉碎了對陜北的重點進攻;國民黨進攻山東解放區時,人民解放軍通過孟良崮戰役粉碎了對山東的重點進攻,1947年8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連續組織了與國民黨主力戰略決戰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殲滅了國民黨軍在東北、華北和華東戰場上的主力;解放戰爭第四年,人民解放軍1949年4月發起渡江戰役,解放南京,國民黨政權垮臺。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ABD三項和題干示意圖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和題干示意圖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
11.【答案】B
【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
【解析】【分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冷戰”政策,冷戰政策表現在三個方面,政治上推行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是冷戰開始的標志,經濟上實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冷戰政策應該是該學習卡片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冷戰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冷戰的史實。
12.【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2021年10月9日”“110周年”等信息,聯系所學,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2011年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辛亥革命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中午辛亥革命的史實。
13.【答案】(1)⑤①⑥③②④
(2)《慕尼黑協定》與1929- 1933年經濟大危機(或②與③,2分)《慕尼黑協定》簽訂助長希特勒發動戰爭的野心,英、法等國未能及時阻止法西斯勢力的擴張。(或1929- 1933年經濟大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和日本,德、日實行法西斯專政,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3)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和災難,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大量人口死亡,猶太人遭到迫害。戰后形成美蘇兩極格局(或:美蘇冷戰)。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求具備結合所學知識準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材料并聯系所學再現相關史實的時間進行順序排列:⑤德國侵占波蘭是1939年,①德國進攻蘇聯是1941年6月,⑥日本偷襲珍珠港是1941年12月,③諾曼底登陸是1944年6月,②蘇軍攻克柏林是1945年5月,④日本向盟軍投降是1945年9月2日。
(2)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與擴大,要求具備準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任選其中一個事件分析其與二戰爆發的聯系即可。依據圖中的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先排除①與④,①和一戰爆發有關,④此時二戰已經發生。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緊密聯系的事件是②《慕尼黑協定》簽訂,客觀上加速了二戰的到來;或③世界經濟危機使得德意日尋求轉嫁經濟危機,走上了瘋狂對外擴張的道路。第二下問,由材料一“1941年是戰爭的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因為德國人攻襲了他之前的盟友,從而使得蘇聯站到了同盟國的一邊。同年12月,日本偷襲了夏威夷的美國海軍基地,將美國也拖入了戰爭。戰爭變成了一場真正的全球性沖突”可知,蘇聯和美國都在1941年參戰;戰爭變成全球性沖突。所以1941年是“戰爭的關鍵轉折點”。
(3)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要求具備綜合概括問題的能力。緊扣回答的角度是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格局”的影響,故聯系所學知識回憶再現作答即可。
故答案為:(1)⑤①⑥③②④。
(2)《慕尼黑協定》與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或②與③,2分)《慕尼黑協定》簽訂助長希特勒發動戰爭的野心,英、法等國未能及時阻止法西斯勢力的擴張。(或1929- 1933年經濟大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和日本,德、日實行法西斯專政,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3)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和災難,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大量人口死亡,猶太人遭到迫害。戰后形成美蘇兩極格局(或:美蘇冷戰)。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14.【答案】(1)民族、民權、民生主義 (或三民主義);興中會。
(2)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
(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1894年,孫中山聯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創建了興中會,興中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2)辛亥革命中建立的中華民國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故答案為:(1)民族、民權、民生主義 (或三民主義);興中會。
(2)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
(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孫中山等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孫中山等相關史實。
15.【答案】(1)圖1:新文化運動。圖2:中共早期組織建立(或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圖3:中共一大。
圖1反映的新文化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圖2反映的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在陳獨秀、李大釗指導下,多地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
圖3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工人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志,在陳獨秀的率先倡導下,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知識分子,以《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發起新文化運動。1920年,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進行,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因此圖1《新青年》、圖2《北京學生游行示威》、圖3《嘉興南湖紅船》分別與新文化運動、中共早期組織建立、中共一大有關。圖1反映的新文化運動后期,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熱情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1920年,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奠定了組織干部基礎。圖3反映的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準備。
故答案為:(1)圖1:新文化運動。圖2:中共早期組織建立(或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圖3:中共一大。圖1反映的新文化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圖2反映的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在陳獨秀、李大釗指導下,多地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圖3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工人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注意準確識記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2021-2022學年九年級下學期社會法治開學考試試卷(歷社部分)
一、選擇題
1.圖片蘊含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分析以下圖中內容得出的結論,錯誤的是( )
A.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使世界局勢日益緊張
B.刺殺事件點燃了這次戰爭的“火藥桶”
C.殘酷的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
D.戰后的世界新秩序徹底解決了各國之間的矛盾
【答案】D
【知識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凡爾賽體系;20世紀初的世界格局
【解析】【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后,通過巴黎和會及華盛頓會議建立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但沒有消除列強間的矛盾,反而因分贓不均,增加了新的矛盾,埋下了戰后不穩定因素,也是二戰爆發的一個重要因素。
ABC三項都正確,不符合題意;
D項戰后的世界新秩序徹底解決了各國之間的矛盾錯誤,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理解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
2.(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資料卡是學習歷史方法之一。下圖是小林同學整理“巴黎和會”資料卡,其中表述錯誤的是( )
A.歷史背景 B.召開時間 C.主要內容 D.主要影響
【答案】A
【知識點】凡爾賽體系
【解析】【分析】1919年1月,戰勝的協約國集團為了締結“和約”,對戰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開了會議,這就是巴黎和會。巴黎和會主要是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列強在西方的關系,而它們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銳,尤其是美日之間的競爭尤為激烈,這是華盛頓會議的歷史背景。
A項歷史背景表述錯誤,符合題意;
BCD三項表述正確,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巴黎和會的時間和華盛頓會議的歷史背景。
3.揭示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歷史事件存在內在聯系的是( )
①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
③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
④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解析】【分析】1918年后,新文化運動開始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1917年,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誕生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使馬克思主義由理論變為了現實,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傳到中國,使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看到了“新世紀的曙光”,從此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精神武器,教育和組織人們,將革命推進到一個新時期。故①存在內在聯系。1840年前后,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西方列強還積極對外侵略擴張等。第一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開始擴張有內在聯系,故②不存在內在聯系。為了打敗共同的敵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后,反法西斯各國協調行動,最終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故③存在內在聯系。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全會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從此,我國進入改革開放、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故④存在內在聯系。①③④符合題意。
C項①③④存在內在聯系,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的侵略擴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的內在聯系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判斷分析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新文化運動與馬克思主義、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西方列強的侵略擴張、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與二戰的勝利、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與實行對外開放的內在聯系的相關史實。
4.(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為迎接中國共產黨的生日,某校學生決定編排歷史情景劇《紅旗飄揚》。下列場景中有一處場景與史實不符,請幫忙找出來( )
A.中共一大通過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綱
B.八七會議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重要論斷
C.井岡山會師鞏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D.遵義會議把毛澤東思想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
【答案】D
【知識點】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陜西延安召開,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問題,會上毛澤東作了《論聯合政府》的報告,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選舉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央領導集體。這是在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團結的大會、勝利的大會,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準備了條件。
ABC三項與史實都相符,不符合題意;
D項遵義會議把毛澤東思想寫進中國共產黨黨章與史實不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共七大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5.(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危機又是契機。以下轉“危”為“生”的舉措對應無誤的是( )
A.蔣介石四 一二反革命政變→紅軍長征
B.工人運動在軍閥鎮壓下陷入低谷→中國共產黨成立
C.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受挫→新文化運動
D.秋收起義起義軍損失較大→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A項蔣介石四 一二反革命政變→紅軍長征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 一二反革命政變標志著國民革命運動失敗,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紅軍長征是由于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
B項工人運動在軍閥鎮壓下陷入低谷→中國共產黨成立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舉行大罷工,將第一次全國工人運動高潮推向了頂峰,罷工遭到帝國主義和直系軍閥吳佩孚的血腥鎮壓;
C項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受挫→新文化運動對應錯誤,不符合題意,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的失敗引發了國內五四運動的爆發;
D項秋收起義起義軍損失較大→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對應無誤,符合題意,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湖南領導工農革命軍舉行秋收起義,起義軍在進攻長沙時,遭到數倍敵人的圍攻,損失嚴重,毛澤東當機立斷,率領隊伍向井岡山進軍,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時間之間的因果聯系。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6.毛澤東曾指出:“這一戰,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甚至也不但是這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人類歷史的轉折點。”“這一戰”指的是( )
A.不列顛之戰 B.斯大林格勒戰役
C.阿拉曼戰役 D.柏林戰役
【答案】B
【知識點】大戰的轉折
【解析】【分析】依據“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可知,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次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性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斯大林格勒戰役不但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甚至也不但是這次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而且是整個人類歷史的轉折點,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學生對斯大林格勒戰役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內容與影響。
7.(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下列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 )
①九一八事變 ②西安事變 ③一 二八事變 ④七七事變 ⑤南京大屠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①④⑤ C.①③②④⑤ D.⑤④②①③
【答案】C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日軍罪行
【解析】【分析】①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9月18日,②西安事變發生在1936年12月12日,③一 二八事變發生在1932年,④七七事變發生在1937年7月7日,⑤南京大屠殺發生在1937年12月。故按發生的先后順序排列是①③②④⑤。
C項①③②④⑤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中的重要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對重要歷史事件時間的記憶是學習歷史的基本要求之一,平時注意多記憶與積累。
8.(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其“新”主要體現在( )
A.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
B.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D.為我國經濟建設贏得相對和平穩定環境
【答案】C
【知識點】新中國的誕生
【解析】【分析】1949年10月1日,開國大典在北京隆重舉行,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其“新”主要體現在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
A項中國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是三大改造的完成,不符合題意;
B項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是辛亥革命,不符合題意;
C項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是“新”的主要體現,符合題意;
D項為我國經濟建設贏得相對和平穩定環境的是抗美援朝,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中國成立的意義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識記與理解新中國成立的相關知識。
9.(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在下圖反映的美國“失業率”變化曲線中,導致失業率增加幅度最大年份區間對應歷史事件是( )
A.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B.美國經濟大危機
C.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D.美國南北戰爭
【答案】B
【知識點】30年代的大危機
【解析】【分析】據題干圖片內容,可知美國“失業率”變化曲線中,失業率增加幅度最大的年份區間是1929-1933年。1929年-1933年經濟危機從美國開始爆發,迅速影響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持續時間比較長,從1929年到1933年,前后共5個年頭;涉及范圍特別廣,造成工業、農業、商業和金融部門的危機;破壞性特別大,1933年與1929年相比,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了1/3以上,資本主義世界貿易總額縮減了2/3。
ACD三項和題干圖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美國經濟大危機導致失業率增加幅度最大,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經濟大危機。解答本題要把握經濟大危機的相關內容,運用所學,分析題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10.下面的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 )
粉碎敵人進攻(轉戰陜北) → 轉入戰略進攻(挺進中原) →進行戰略決戰(三大戰役)→( 推翻反動統治(渡江戰役)
A.中國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B.國民革命運動的主要進程
C.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D.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發展的歷程
【答案】C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三大戰役;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知識線索并結合所學,1946年6月,國民黨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全面內戰爆發。人民解放軍粉碎全面進攻后,國民黨軍隊開始重點進攻山東解放區和陜甘寧解放區,進攻陜甘寧解放區時黨中央“轉戰陜北”粉碎了對陜北的重點進攻;國民黨進攻山東解放區時,人民解放軍通過孟良崮戰役粉碎了對山東的重點進攻,1947年8月,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連續組織了與國民黨主力戰略決戰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殲滅了國民黨軍在東北、華北和華東戰場上的主力;解放戰爭第四年,人民解放軍1949年4月發起渡江戰役,解放南京,國民黨政權垮臺。示意圖有助于我們了解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
ABD三項和題干示意圖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人民解放戰爭的主要進程和題干示意圖相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解放戰爭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能力。注意掌握解放戰爭的重大事件以及意義。
11.(2021九下·長興開學考)歷史老師制作了一張學習卡片,幫助學生梳理相關知識。該學習卡片的主題應該是( )
主題:
內容:杜魯門主義 馬歇爾計劃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A.美蘇合作 B.冷戰政策 C.蘇聯解體 D.綏靖政策
【答案】B
【知識點】冷戰中的對峙
【解析】【分析】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采取了“冷戰”政策,冷戰政策表現在三個方面,政治上推行杜魯門主義,杜魯門主義是冷戰開始的標志,經濟上實行馬歇爾計劃,軍事上建立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冷戰政策應該是該學習卡片的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冷戰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冷戰的史實。
12.(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 2021年10月9日,紀念____110周年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 )
A.十月革命 B.辛亥革命 C.武昌起義 D.廣州起義
【答案】B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2021年10月9日”“110周年”等信息,聯系所學,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二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2011年10月9日,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在紀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辛亥革命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中午辛亥革命的史實。
二、非選擇題
13.(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某班級籌備“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83周年圖片展”,請你一起參與。
材料一:
材料二:
①《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②《慕尼黑協定》簽訂
③1929一1933年經濟大危機
④ 《聯合國家宣言》簽署
(1)運用所學知識將材料一中六張圖片按時間順序正確排序。
(2)從材料二的四點中選兩個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緊密聯系的事件,并說明其中一例怎樣引發戰爭。
(3)撰寫圖片展的結束語,說明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格局的影響。
【答案】(1)⑤①⑥③②④
(2)《慕尼黑協定》與1929- 1933年經濟大危機(或②與③,2分)《慕尼黑協定》簽訂助長希特勒發動戰爭的野心,英、法等國未能及時阻止法西斯勢力的擴張。(或1929- 1933年經濟大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和日本,德、日實行法西斯專政,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3)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和災難,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大量人口死亡,猶太人遭到迫害。戰后形成美蘇兩極格局(或:美蘇冷戰)。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求具備結合所學知識準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材料并聯系所學再現相關史實的時間進行順序排列:⑤德國侵占波蘭是1939年,①德國進攻蘇聯是1941年6月,⑥日本偷襲珍珠港是1941年12月,③諾曼底登陸是1944年6月,②蘇軍攻克柏林是1945年5月,④日本向盟軍投降是1945年9月2日。
(2)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與擴大,要求具備準確獲取、解讀材料信息及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小問,任選其中一個事件分析其與二戰爆發的聯系即可。依據圖中的信息及所學知識可知,先排除①與④,①和一戰爆發有關,④此時二戰已經發生。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有緊密聯系的事件是②《慕尼黑協定》簽訂,客觀上加速了二戰的到來;或③世界經濟危機使得德意日尋求轉嫁經濟危機,走上了瘋狂對外擴張的道路。第二下問,由材料一“1941年是戰爭的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因為德國人攻襲了他之前的盟友,從而使得蘇聯站到了同盟國的一邊。同年12月,日本偷襲了夏威夷的美國海軍基地,將美國也拖入了戰爭。戰爭變成了一場真正的全球性沖突”可知,蘇聯和美國都在1941年參戰;戰爭變成全球性沖突。所以1941年是“戰爭的關鍵轉折點”。
(3)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要求具備綜合概括問題的能力。緊扣回答的角度是對“人類社會”和“世界格局”的影響,故聯系所學知識回憶再現作答即可。
故答案為:(1)⑤①⑥③②④。
(2)《慕尼黑協定》與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或②與③,2分)《慕尼黑協定》簽訂助長希特勒發動戰爭的野心,英、法等國未能及時阻止法西斯勢力的擴張。(或1929- 1933年經濟大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和日本,德、日實行法西斯專政,走上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3)第二次世界大戰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的破壞和災難,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大量人口死亡,猶太人遭到迫害。戰后形成美蘇兩極格局(或:美蘇冷戰)。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
14.(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材料一: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大聲疾呼“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廈之將傾”,高揚反對封建專制統治的斗爭旗幟,提出……政治綱領。在孫中山先生領導和影響下,大批革命黨人和無數愛國志士集聚在振興中華旗幟之下,廣泛傳播革命思想,積極興起進步浪潮,連續發動武裝起義,推動了革命大勢的形成。
材料二:臨時政府成立后……規定廢止刑訊,人民享有選舉權、參政權,禁止販賣“豬仔”,改變“賤民“身份,男女平等。……嚴禁鴉片,革除前清官廳稱呼,限期剪辮,禁止賭博,禁止纏足,廢止跪拜,官員實行低薪制等。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上
材料三:辛亥革命永遠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1)為“拯斯民于水火”孫中山提出的政治綱領是什么?并寫出他成立的革命團體。
(2)臨時政府的性質是什么?
(3)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材料三的理解。
【答案】(1)民族、民權、民生主義 (或三民主義);興中會。
(2)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
(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孫中山在《民報》發刊詞中,將同盟會的政治綱領闡發為“民族”“民權”“民生”三大主義,合稱“三民主義”,三民主義成為孫中山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1894年,孫中山聯合一些反清志士,在檀香山創建了興中會,興中會是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2)辛亥革命中建立的中華民國是資產階級革命政權。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故答案為:(1)民族、民權、民生主義 (或三民主義);興中會。
(2)臨時政府是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革命政權。
(3)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反動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的閘門,為中華民族進步探索了道路。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孫中山等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辛亥革命、孫中山等相關史實。
15.(2022九下·蕭山開學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嚴格地講,我們研究黨史,只從一九二一年起還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
——摘自1943年毛澤東《如何研究中共黨史》
(1)圖1、圖2、圖3分別與什么重大歷史事件有關?它們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有何聯系?
(2)試分析材料二中毛澤東認為研究黨史“從五四運動說起可能更好”的原因。
【答案】(1)圖1:新文化運動。圖2:中共早期組織建立(或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圖3:中共一大。
圖1反映的新文化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圖2反映的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在陳獨秀、李大釗指導下,多地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
圖3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
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工人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1)1915年9月,陳獨秀在上海創辦《新青年》雜志,在陳獨秀的率先倡導下,李大釗、胡適、魯迅等一批知識分子,以《新青年》雜志和北京大學為主要陣地,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大旗,發起新文化運動。1920年,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后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游船上繼續進行,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因此圖1《新青年》、圖2《北京學生游行示威》、圖3《嘉興南湖紅船》分別與新文化運動、中共早期組織建立、中共一大有關。圖1反映的新文化運動后期,1918年11月李大釗發表的《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文,熱情宣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1920年,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奠定了組織干部基礎。圖3反映的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從思想上和干部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準備。
故答案為:(1)圖1:新文化運動。圖2:中共早期組織建立(或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圖3:中共一大。圖1反映的新文化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圖2反映的南陳北李相約建黨,在陳獨秀、李大釗指導下,多地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組織基礎。圖3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2)五四運動使馬克思主義得到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五四運動中,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工人階級隊伍的不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奠定了階級基礎。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文化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注意準確識記新文化運動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相關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