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諸暨市暨陽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4月月考試卷一、單選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漏選均不給分。本大題共20題;共40分。)1.(2020九上·仙居期末)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成功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其中屬于清朝的有( )①昭君出塞 ②實行金瓶掣簽制③加固增修長城 ④大規模改土歸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大規模“改土歸流”是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管理的措施。乾隆皇帝制定的“金瓶掣簽”制度。故②④正確。①③兩項分別出現在漢代與明代,排除。C項②④屬于清朝成功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2020八下·越城期末)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該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設置臺灣府 B.實行改土歸流C.設立宣政院 D.設立駐藏大臣【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結合所學知識,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2年初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683年,清朝軍隊打敗鄭氏奪取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A項設置臺灣府是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臺灣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題意;B項實行改土歸流是明清兩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的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不符合題意;C項設立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設置的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D項設立駐藏大臣是清朝設置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在臺灣建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3.(2020八下·奉化期末)下列有關明清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表述錯誤的是( )A.民間有諺語:“蘇湖熟,天下足”B.到松江可采購大量棉布回北京C.形成了一些人商幫,如徽商、晉商等D.中國絲綢、茶葉等產品大量進入國際市場【答案】A【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蘇湖熟,天下足”是兩宋時期的諺語,明清時期已經演變成為“湖廣熟,天下足”。A項民間有諺語:“蘇湖熟,天下足” 表述錯誤,符合題意;BCD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掌握明清經濟發展的有關知識。4.(2020八下·上虞期末)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并迅速蔓延至全國。下列書籍中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的是( )A.李時珍---《本草綱目》 B.宋應星---《天工開物》C.徐光啟---《農政全書》 D.魏源---《海國圖志》【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其中374種是新增加的藥物。收錄藥方11000多個,并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A項李時珍---《本草綱目》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符合題意;B項宋應星---《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外國學者稱之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C項徐光啟---《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D項魏源---《海國圖志》是中國近代第一部較詳細地介紹西方的著作,啟迪人民學習西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5.(2020八下·奉化期末)黃宗羲曾言:“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這反映了他的主張是( )A.批判君主專制 B.工商皆本C.重農抑商 D.強調發展工業【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結合所學知識,這句話反映的對君主專制的批判。A項批判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反映的黃宗羲的主張,符合題意;BCD三項材料未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黃宗羲的思想,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黃宗羲的思想。6.(2020八下·余姚期末)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 )A.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與發展B.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傳統社會結構解體D.西學東漸,中國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沖擊【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7.錢穆曾說:“內閣只是皇帝的私人辦公廳,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內閣學士也只是皇帝的內廳秘書,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職,于是皇帝在法理上變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領袖。”錢穆認為皇帝成為“政府里的真正領袖”是因為 ( )A.唐朝設政事堂 B.元朝設中書省C.明朝廢除丞相制 D.清朝設軍機處【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廢除丞相后,獨攬國家一切大權,君主專制集權得到強化;內閣的設立分擔了皇帝處理政務的壓力,但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一切事務仍由皇帝最終定奪。因此皇帝成為“政府的真正領袖”。AB兩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內閣始于明朝,這兩項與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明朝廢除丞相制是錢穆認為皇帝成為“政府里的真正領袖”的原因,符合題意;D項清朝設軍機處題干無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宰相的廢除與內閣的建立,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2021八下·諸暨月考)馬克思說,“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下列不是這個帝國被打垮的原因的是( )A.對外關閉國門,對內“重農抑商”B.鄙視科學技術,摧殘近代化因素的萌芽C.思想領域大興文字獄,把文化專制推向頂峰D.中國處在外國殖民地的包圍圈中【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近代前夜危機考點的理解。盡管從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來看,明清農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橫向比較,清前期的中國已經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落伍。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近代工業文明軌道。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將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巨潮之中,西方列強紛紛搶灘,建立殖民統治。明清農耕文明的繁盛已無法和西方工業文明抗衡。D是A、B、C導致的危機,也是本題中較為全面的原因。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近代前夜危機。9.(2018八下·臺州期中)下列關于明朝中后期“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就是手工工場②機戶開設“機房”,雇傭幾個至幾十個工人,進行生產③機戶與機工的關系,已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特點④這一現象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已進入資本主義社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機戶指的是手工業作坊主,機工指的是被雇傭的勞動者.就是作坊主出資金,被雇傭的勞動者出力,按照勞動時間來給予報酬.這里指的是明朝中后期在我國的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狀況,并不意味著中國已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④錯誤。A項①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資本主義的萌芽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10.(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文藝復興是一場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對此運動描述正確的是( )A.開始時間:18世紀B.代表人物:伏爾泰C.核心思想:人文主義D.實質: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代表人物有但丁、達 芬奇和莎士比亞。文藝復興表面上看,好像是古代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的復興,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運動興起。文藝復興促進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ABD三項描述不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描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11.(2020八下·越城期末)有學者說:“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這種說法的依據在于法國是( )A.文藝復興的起點 B.啟蒙運動的中心C.科學革命的開端 D.宗教改革的中心【答案】B【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是啟蒙運動發展起來的時代。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們傳播資產階級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的解放,加速了法國大革命的到來,為整個歐洲甚至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貢獻。因此就思想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又是法國的歐洲。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啟蒙運動的中心是題干說法的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12.(2020八下·吳興期末)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創立于1434年,經營工商業致富后,曾贊助米開朗琪羅等一批藝術家。他們這么做的根本原因最可能是( )A.對藝術的熱愛 B.夢想復興古羅馬文化C.對藝術家的欣賞 D.宣傳資產階級新思想【答案】D【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434年”“ 米開朗琪羅”等信息,可知這一時期處于文藝復興時期,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運動是14——17世紀歐洲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其思想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它使人們開始意識到,必須打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強調和肯定人在世界上的價值和作用,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宣傳資產階級新思想最可能是他們這么做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文藝復興運動實質的掌握和理解。13.(2020八下·越城期末)有學者認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這里“分水嶺”的含義是( )A.資產階級革命開啟了一個新時代B.世界從封閉走向開放C.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現實生活中來D.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從15世紀開始,歐洲的航海家開始了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所以把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是題干里“分水嶺”的含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注意識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4.十五世紀前期,鄭和船隊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一個世紀以后,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這兩大航海壯舉的共同意義是( )A.加快了殖民擴張的速度 B.刺激了資本的原始積累C.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 D.改變了世界貿易的格局【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選擇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共同作用。A和B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故排除。新航路的開辟擴大了世界貿易的范圍,故D說法不符合題意。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聯系,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開始走向整體,兩者都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世界各地交往的相關內容,屬于容易題。明確題干信息“共同意義”。15.(2021八下·諸暨月考)右圖所示是某航海家的日記,據此可以推斷這位航海家及其船隊的航行( )A.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B.發現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陸”C.發現了“風暴角”,后命名為“好望角”D.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們越過海峽,進入太平洋。”結合所學知識:1519--1522年,麥哲倫進行環球航行。材料記載的正是麥哲倫船隊經過太平洋的歷程。1519-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的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A項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是麥哲倫船隊,符合題意;B項發現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陸”的是哥倫布船隊,不符合題意;C項發現了“風暴角”,后命名為“好望角”的是迪亞士船隊,不符合題意;D項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的是達·伽馬船隊,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知識。解答本題要熟記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史實。16.(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提供了將新學說付諸行動的一個實驗性的示范。“這場革命”和“新學說”指( )A.法國大革命----人民主權 B.美國獨立戰爭----三權分立C.“光榮革命”----人民主權 D.德意志王朝戰爭----三權分立【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由“在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結合所學,1775年到1783年美國的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可知,材料中“這場革命”指的是美國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戰爭后,吸收了法國啟蒙運動中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體。本題中的“新學說”指的是三權分立。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美國獨立戰爭----三權分立分別是“這場革命”和“新學說”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獨立戰爭和1787年憲法的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7.(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歷史事件,按照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鄭和第一次下西洋②英國“光榮革命”③美國誕生④法國大革命爆發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①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②英國“光榮革命”發生在1689年,③美國誕生于1776年,④法國大革命爆發于1789年。按照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③④。A項①②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大事件的準確識記。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18.(2020八下·余姚期末)2019年12月1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兩項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條款,并啟動把彈劾案移交參議院審理的程序。這體現了美國政治體制實行的原則是( )A.國會至上 B.聯邦至上 C.分權與制約 D.民主集中制【答案】C【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眾議院可以通過兩項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說明美國國家機構實行權力分立和權力制衡原則,美國國會有彈劾總統的權力。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分權與制約是題干材料體現的美國政治體制實行的原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1787年憲法》的原則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正確把握《1787年憲法》的相關知識。19.“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這個“地理大發現”對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大的作用是( )A.資產階級人數劇增 B.雇傭勞動力增加C.封建地主階級衰落 D.資本原始積累速度加快【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航路開辟考點的理解。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20.(2017·臺州)1492年哥倫布從歐洲到美洲歷時37天,1838年人們乘船從歐洲到美洲僅需19天。這一巨大變化得益于( )A.工業革命 瓦特 富爾頓B.第二次工業革命 格拉姆 卡爾·本茨C.工業革命 瓦特 斯蒂芬森D.第二次工業革命 格拉姆 萊特兄弟【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哥倫布從歐洲到美洲歷時37天,1838年人們乘船從歐洲到美洲僅需19天,這一巨大變化得益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具有真正實用價值的蒸汽機;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1814年,斯蒂芬森發明了蒸汽機車。交通運輸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便利了世界各地之間的交往。又因為歐洲與美洲的交往主要是通過汽船進行,所以A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的識記。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題;共60分)21.當西方各國陸續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并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國進入了明清時期。在這一時期,有人說是“盛世的繁華背后隱藏磁卡危機”。(1)運用所學知識,談談明清時期“盛世的繁華”的表現。(2)從社會、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說說明清時期隱藏的“危機”?(3)明清的危機對我們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何借鑒意義?【答案】(1)提示:國家鞏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2)提示:人口增長過快、官僚腐敗、思想控制嚴密、工業水平落后(3)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鼓勵人們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行對外開放;等等【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清時期”盛世的繁華”的表現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我國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國家政權穩固,社會相對穩定。這些有利促進經濟的發展,推動文化的繁榮。(2)本題考查明清時期隱藏的“危機”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經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政治方面,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官僚腐敗。思想方面,明朝采用八股取士,限制了人們的思想自由,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字獄”禁錮人們的思想。當時雖然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當時工業水平總體落后。這些方面隱藏著危機。(3)本題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運用。根據上述材料對明清時期出現的危機的探討,給我們今在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提供了借鑒。我們要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鼓勵人們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行對外開放;本題是開放型題目,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提示:國家鞏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2)提示:人口增長過快、官僚腐敗、思想控制嚴密、工業水平落后。(3)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鼓勵人們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行對外開放;等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的繁榮與危機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2021八下·諸暨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這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它們不僅是社會中某一階級對舊政治制度的勝利,它們還產生了歐洲社會的新政治制度。(1)這兩次革命開始的標志分別是什么?它們共同的革命任務是什么?(2)為什么說“這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答案】(1)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挑起內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1640年議會召開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議同國王進行斗爭,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結合所學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都是為了推翻封建專制統治。(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是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因此說 1789年法國革命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故答案為:(1)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挑起內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朝中央機構示意圖。材料二:明史記載:“筑敵臺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康熙帝經過長城時曾作詩:“形勝固難憑,在德不在險”。材料三: (清朝時期)外國商人入境中國受到嚴格限制。與中國的通商是季節性的,僅限于廣州一處口岸,且管制甚嚴。他們不得進入中國內地,種種規章制度專為限制他們的活動范圍而定.——(美)基辛格《論中國》(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思考明朝中央機構與過去比較發生的重大變化是什么 這一變化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怎樣的發展趨勢 (2)“明修長城,清修廟”,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明清兩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什么不同?并分別舉一例史實證明。(3)材料三評述的是清朝時實行的什么政策?結合所學知識評價該政策。【答案】(1)丞相制度廢除,形成內閣制度;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皇權不斷強化)(2)明朝實施“防御政策”為主了,如修建長城防范蒙古騎兵等;清朝實施“懷柔政策”為主,如修建承德避暑山莊接見少數民族上層人物。(3)閉關鎖國;①積極: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②消極: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發展,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近代前夜危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1)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廢除丞相制度;地方實行三司分權;特務統治的加強錦衣衛;導致了皇權不斷強化;(2) 明朝對待游牧民族的態度是打壓和防御,清朝對待游牧民族的態度是聯姻和自制.二,清朝的政策更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原因:清朝的政策充分尊重少數民族對自己部落的管理權;聯姻更使少數民族與中央政府拉近關系,增強少數民族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了少數民族和漢族的文化交流好彼此了解,有利于少數民族與漢族和平共處.明朝的政策增加了少數民族對漢族的抵制,不利于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交流和了解.所以清朝的政策更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3)清政府試圖通過“閉關政策”,對內加固自身的統治,對外進行民族“自衛”。這種政策作為一種消極防御的手段,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對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過一定的民族自衛作用。 但它更大的影響是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前進和發展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它使中國長期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嚴重阻礙國內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繭自縛”,不利于中華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國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學習世界各民族優秀的思想文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導致了近代中國的被動挨打。故答案為:(1) 丞相制度廢除,形成內閣制度;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皇權不斷強化) ;(2) 明朝實施“防御政策”為主了,如修建長城防范蒙古騎兵等;清朝實施“懷柔政策”為主,如修建承德避暑山莊接見少數民族上層人物;(3) 閉關鎖國;①積極: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②消極: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發展,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點評】本題考查了明朝時期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重點掌握明朝時期和清朝時期的措施和改革的方向,以及影響,是考試的重點性內容。24.(2021八下·諸暨月考)法治是近現代國家治理的發展主流,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的“光榮革命”大概是我心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設計。它在一個有長期專制傳統的國家找到了一個擺脫革命和專制的循環,能有效的控制“控制者”的辦法。材料二:自由女神像(英文:Statue Of Liberty),全名為“自由女神銅像國家紀念碑”,正式名稱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位于美國紐約海港內自由島的哈德遜河口附近,她右手高舉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文獻代表著美國的建立。是法國于1776年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美法聯盟贈送給美國的禮物,1776年10月28日銅像落成。材料三:美國的建國者從歷代的分權理論和制度中獲得借鑒,把它加以改造、轉化為一種復合的分權和制衡體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奪或壟斷權力,從而保證“有限政府”理念的實現。(1)材料一所說的“政治設計”指的是什么?該設計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2)材料二中美國自由女神像左手托著的文獻對美國的發展有何進步性意義?(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的建國者”是誰?通過什么文獻實現“對前人的經驗加以轉化”的?(4)上述文件表達的共同核心內容是什么?它們的發表與頒布對歐美歷史的發展有什么重大影響?【答案】(1)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2)是第一部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要求的綱領性文獻,第一部“人權宣言”。(3)華盛頓、《1787年憲法》。(4)自由、民主。為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所說的“政治設計”捐的是君主立憲制。該設計通過《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利。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力,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利.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2)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美國自由女神像右手托著的文獻是《獨立宣言》.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可知,《獨立宣言)是第-部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要求的綱領性文獻,是第一部“人權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獨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人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標志著美國的誕生,所體現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也成為歐洲大陸各國反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面旗幟,被馬克思稱為“第一部人權宣言”。(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的建國者”是華盛頓。通過《1787年憲卻》實現“對前人的經驗加以轉化”的體現了聯邦制共和國的政治體制要求。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4)據題干材料及以上問題可知,上述文件表達的共同核心內容是自由、民主。它們的發表與頒布為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故答案為:(1)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2)是第一部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要求的綱領性文獻,第一部“人權宣言”。(3)華盛頓、《1787年憲法》。(4)自由、民主。為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掌握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25.(2021八下·諸暨月考)某班同學以“近代歐洲的崛起”為主題,分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問題。【第一小組研究主題:近代歐洲崛起的時代大背景】【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啟蒙運動;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各國商人奔波于各大洲,國際貿易發展迅速,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本題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思想的牢籠”是指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神學統治;進入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是但丁。(3)本題考查啟蒙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啟蒙運動為即將到來的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的基礎。(4)本題考查拿破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的"人物”是指拿破侖;拿破侖頒布了《拿破侖法典》,清除封建法規,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故答案為:(1)作用:資本的積累、(海外)市場的拓展等。(2)“思想的牢籠”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神學統治,詩人:但丁。(3)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的是啟蒙運動。(4)“人物”:拿破侖;立法才能表現:頒布《拿破侖法典》;作用:清除封建法規,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戰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拿破侖貢獻的了解。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拿破侖貢獻的相關知識。26.(2021八下·諸暨月考)某班同學以“近代歐洲的崛起”為主題,分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問題。【第一小組研究主題:近代歐洲崛起的時代大背景】16世紀,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一些歐洲人在利益的驅使下,開始探索連通世界的新航路,世界開始走向整體,歐洲歷史由此翻開了新篇章。14世紀至18世紀末,歐洲經歷了思想文化和科學的深刻變革,是歐洲崛起的新時代。人們仿佛沖破思想的牢籠,獲得精神的解放。【第二小組研究主題:近代歐洲的崛起——新體制的創立】經濟的發展使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從精神上動搖了專制統治。17、18世紀,英法先后掀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浪潮,建立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歐洲文明進入新的篇章。這是一位同亞歷山大和愷撒一樣的天才人物,長于指揮軍隊……還有立法家們具有的才能。幾年后,這位偉人瘋狂了……使得一百萬人的生命毀在戰場上,激起整個歐洲來反對法國。——梯也爾《執政府和帝國的歷史》(1)新航路的開辟為近代歐洲崛起發揮了哪些作用?(2)請問“思想的牢籠”指的什么?進入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是?(3)在這個新時代中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的是?(4)材料中的“天才人物”是誰?他的立法才能表現及作用?【答案】(1)作用:資本的積累、(海外)市場的拓展等。(2)“思想的牢籠”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神學統治,詩人:但丁。(3)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的是啟蒙運動。(4)“人物”:拿破侖;立法才能表現:頒布《拿破侖法典》;作用:清除封建法規,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戰國。【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啟蒙運動;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各國商人奔波于各大洲,國際貿易發展迅速,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本題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思想的牢籠”是指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神學統治;進入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是但丁。(3)本題考查啟蒙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啟蒙運動為即將到來的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的基礎。(4)本題考查拿破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的"人物”是指拿破侖;拿破侖頒布了《拿破侖法典》,清除封建法規,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故答案為:(1)作用:資本的積累、(海外)市場的拓展等。(2)“思想的牢籠”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神學統治,詩人:但丁。(3)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的是啟蒙運動。(4)“人物”:拿破侖;立法才能表現:頒布《拿破侖法典》;作用:清除封建法規,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戰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拿破侖貢獻的了解。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拿破侖貢獻的相關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諸暨市暨陽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4月月考試卷一、單選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多選、錯選、漏選均不給分。本大題共20題;共40分。)1.(2020九上·仙居期末)中國歷史上有許多成功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其中屬于清朝的有( )①昭君出塞 ②實行金瓶掣簽制③加固增修長城 ④大規模改土歸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0八下·越城期末)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該地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設置臺灣府 B.實行改土歸流C.設立宣政院 D.設立駐藏大臣3.(2020八下·奉化期末)下列有關明清時期農業、手工業、商業發展的表述錯誤的是( )A.民間有諺語:“蘇湖熟,天下足”B.到松江可采購大量棉布回北京C.形成了一些人商幫,如徽商、晉商等D.中國絲綢、茶葉等產品大量進入國際市場4.(2020八下·上虞期末)歲末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并迅速蔓延至全國。下列書籍中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的是( )A.李時珍---《本草綱目》 B.宋應星---《天工開物》C.徐光啟---《農政全書》 D.魏源---《海國圖志》5.(2020八下·奉化期末)黃宗羲曾言:“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這反映了他的主張是( )A.批判君主專制 B.工商皆本C.重農抑商 D.強調發展工業6.(2020八下·余姚期末)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 )A.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與發展B.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C.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傳統社會結構解體D.西學東漸,中國受到了西方文明的沖擊7.錢穆曾說:“內閣只是皇帝的私人辦公廳,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內閣學士也只是皇帝的內廳秘書,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職,于是皇帝在法理上變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領袖。”錢穆認為皇帝成為“政府里的真正領袖”是因為 ( )A.唐朝設政事堂 B.元朝設中書省C.明朝廢除丞相制 D.清朝設軍機處8.(2021八下·諸暨月考)馬克思說,“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下列不是這個帝國被打垮的原因的是( )A.對外關閉國門,對內“重農抑商”B.鄙視科學技術,摧殘近代化因素的萌芽C.思想領域大興文字獄,把文化專制推向頂峰D.中國處在外國殖民地的包圍圈中9.(2018八下·臺州期中)下列關于明朝中后期“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機戶出資,機工出力”的“機房”就是手工工場②機戶開設“機房”,雇傭幾個至幾十個工人,進行生產③機戶與機工的關系,已帶有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特點④這一現象的出現意味著中國已進入資本主義社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文藝復興是一場促使人們思想解放的文化運動。對此運動描述正確的是( )A.開始時間:18世紀B.代表人物:伏爾泰C.核心思想:人文主義D.實質:古代希臘、羅馬文化的復興11.(2020八下·越城期末)有學者說:“就思想文化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無疑是法國之歐洲”。這種說法的依據在于法國是( )A.文藝復興的起點 B.啟蒙運動的中心C.科學革命的開端 D.宗教改革的中心12.(2020八下·吳興期末)佛羅倫薩的美第奇家族,創立于1434年,經營工商業致富后,曾贊助米開朗琪羅等一批藝術家。他們這么做的根本原因最可能是( )A.對藝術的熱愛 B.夢想復興古羅馬文化C.對藝術家的欣賞 D.宣傳資產階級新思想13.(2020八下·越城期末)有學者認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個時候開始,人類的歷史才稱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史。這里“分水嶺”的含義是( )A.資產階級革命開啟了一個新時代B.世界從封閉走向開放C.人的注意力轉移到現實生活中來D.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14.十五世紀前期,鄭和船隊七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一個世紀以后,麥哲倫船隊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環球航行。這兩大航海壯舉的共同意義是( )A.加快了殖民擴張的速度 B.刺激了資本的原始積累C.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 D.改變了世界貿易的格局15.(2021八下·諸暨月考)右圖所示是某航海家的日記,據此可以推斷這位航海家及其船隊的航行( )A.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正確B.發現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陸”C.發現了“風暴角”,后命名為“好望角”D.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16.(2021九下·臺州開學考)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寫道: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這場革命提供了將新學說付諸行動的一個實驗性的示范。“這場革命”和“新學說”指( )A.法國大革命----人民主權 B.美國獨立戰爭----三權分立C.“光榮革命”----人民主權 D.德意志王朝戰爭----三權分立17.(2020八下·余姚期末)下列歷史事件,按照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鄭和第一次下西洋②英國“光榮革命”③美國誕生④法國大革命爆發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②③④① D.①②④③18.(2020八下·余姚期末)2019年12月1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表決通過兩項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條款,并啟動把彈劾案移交參議院審理的程序。這體現了美國政治體制實行的原則是( )A.國會至上 B.聯邦至上 C.分權與制約 D.民主集中制19.“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發現,拉開了不同國家相互對話和相互競爭的歷史大幕。”這個“地理大發現”對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最大的作用是( )A.資產階級人數劇增 B.雇傭勞動力增加C.封建地主階級衰落 D.資本原始積累速度加快20.(2017·臺州)1492年哥倫布從歐洲到美洲歷時37天,1838年人們乘船從歐洲到美洲僅需19天。這一巨大變化得益于( )A.工業革命 瓦特 富爾頓B.第二次工業革命 格拉姆 卡爾·本茨C.工業革命 瓦特 斯蒂芬森D.第二次工業革命 格拉姆 萊特兄弟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5題;共60分)21.當西方各國陸續爆發資產階級革命,并開始向工業文明邁進時,中國進入了明清時期。在這一時期,有人說是“盛世的繁華背后隱藏磁卡危機”。(1)運用所學知識,談談明清時期“盛世的繁華”的表現。(2)從社會、政治、思想、經濟等方面說說明清時期隱藏的“危機”?(3)明清的危機對我們今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何借鑒意義?22.(2021八下·諸暨月考)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640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國革命和法國革命,這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它們不僅是社會中某一階級對舊政治制度的勝利,它們還產生了歐洲社會的新政治制度。(1)這兩次革命開始的標志分別是什么?它們共同的革命任務是什么?(2)為什么說“這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2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朝中央機構示意圖。材料二:明史記載:“筑敵臺三千,起居庸至山海,控守要害……邊備大飭,敵不敢入犯”。康熙帝經過長城時曾作詩:“形勝固難憑,在德不在險”。材料三: (清朝時期)外國商人入境中國受到嚴格限制。與中國的通商是季節性的,僅限于廣州一處口岸,且管制甚嚴。他們不得進入中國內地,種種規章制度專為限制他們的活動范圍而定.——(美)基辛格《論中國》(1)根據材料一和所學知識,思考明朝中央機構與過去比較發生的重大變化是什么 這一變化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怎樣的發展趨勢 (2)“明修長城,清修廟”,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明清兩朝在民族政策上有什么不同?并分別舉一例史實證明。(3)材料三評述的是清朝時實行的什么政策?結合所學知識評價該政策。24.(2021八下·諸暨月考)法治是近現代國家治理的發展主流,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的“光榮革命”大概是我心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設計。它在一個有長期專制傳統的國家找到了一個擺脫革命和專制的循環,能有效的控制“控制者”的辦法。材料二:自由女神像(英文:Statue Of Liberty),全名為“自由女神銅像國家紀念碑”,正式名稱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位于美國紐約海港內自由島的哈德遜河口附近,她右手高舉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著文獻代表著美國的建立。是法國于1776年為紀念美國獨立戰爭期間的美法聯盟贈送給美國的禮物,1776年10月28日銅像落成。材料三:美國的建國者從歷代的分權理論和制度中獲得借鑒,把它加以改造、轉化為一種復合的分權和制衡體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奪或壟斷權力,從而保證“有限政府”理念的實現。(1)材料一所說的“政治設計”指的是什么?該設計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2)材料二中美國自由女神像左手托著的文獻對美國的發展有何進步性意義?(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美國的建國者”是誰?通過什么文獻實現“對前人的經驗加以轉化”的?(4)上述文件表達的共同核心內容是什么?它們的發表與頒布對歐美歷史的發展有什么重大影響?25.(2021八下·諸暨月考)某班同學以“近代歐洲的崛起”為主題,分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問題。【第一小組研究主題:近代歐洲崛起的時代大背景】26.(2021八下·諸暨月考)某班同學以“近代歐洲的崛起”為主題,分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問題。【第一小組研究主題:近代歐洲崛起的時代大背景】16世紀,隨著工商業的發展,一些歐洲人在利益的驅使下,開始探索連通世界的新航路,世界開始走向整體,歐洲歷史由此翻開了新篇章。14世紀至18世紀末,歐洲經歷了思想文化和科學的深刻變革,是歐洲崛起的新時代。人們仿佛沖破思想的牢籠,獲得精神的解放。【第二小組研究主題:近代歐洲的崛起——新體制的創立】經濟的發展使新興資產階級日益壯大,思想文化領域的變革從精神上動搖了專制統治。17、18世紀,英法先后掀起了資產階級革命的浪潮,建立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歐洲文明進入新的篇章。這是一位同亞歷山大和愷撒一樣的天才人物,長于指揮軍隊……還有立法家們具有的才能。幾年后,這位偉人瘋狂了……使得一百萬人的生命毀在戰場上,激起整個歐洲來反對法國。——梯也爾《執政府和帝國的歷史》(1)新航路的開辟為近代歐洲崛起發揮了哪些作用?(2)請問“思想的牢籠”指的什么?進入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是?(3)在這個新時代中為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的是?(4)材料中的“天才人物”是誰?他的立法才能表現及作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清朝雍正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大規模“改土歸流”是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管理的措施。乾隆皇帝制定的“金瓶掣簽”制度。故②④正確。①③兩項分別出現在漢代與明代,排除。C項②④屬于清朝成功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處理民族關系的舉措,要求識記基礎史實。2.【答案】A【知識點】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解析】【分析】依據題干“1683年中秋節,康熙帝欣然賦詩:‘島嶼全軍入,滄溟一戰收’”,結合所學知識,明朝后期,荷蘭殖民者侵占了我國寶島臺灣。1662年初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使臺灣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1683年,清朝軍隊打敗鄭氏奪取臺灣,1684年,清政府設臺灣府,隸屬福建省。臺灣府的設置,加強了臺灣同祖國大陸的聯系,促進了臺灣的開發,鞏固了祖國的海防。A項設置臺灣府是此后清朝中央政府在臺灣采取的主要措施,符合題意;B項實行改土歸流是明清兩朝在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實行的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不符合題意;C項設立宣政院是元朝在中央設置的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D項設立駐藏大臣是清朝設置管轄西藏的機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清朝在臺灣建制的相關知識,要求具備解讀材料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分析能力。3.【答案】A【知識點】農耕文明的繁盛【解析】【分析】“蘇湖熟,天下足”是兩宋時期的諺語,明清時期已經演變成為“湖廣熟,天下足”。A項民間有諺語:“蘇湖熟,天下足” 表述錯誤,符合題意;BCD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經濟的發展。掌握明清經濟發展的有關知識。4.【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明朝醫藥學家李時珍總結前人經驗,歷時27年編成的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本草綱目》,全書約190萬字,記載了藥物1800多種,其中374種是新增加的藥物。收錄藥方11000多個,并附有1100多幅藥物形態圖。《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A項李時珍---《本草綱目》可以給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幫助,符合題意;B項宋應星---《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外國學者稱之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C項徐光啟---《農政全書》是一部農業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D項魏源---《海國圖志》是中國近代第一部較詳細地介紹西方的著作,啟迪人民學習西方,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的相關史實。5.【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結合所學知識,這句話反映的對君主專制的批判。A項批判君主專制是“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反映的黃宗羲的主張,符合題意;BCD三項材料未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黃宗羲的思想,旨在考查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黃宗羲的思想。6.【答案】B【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中國古代婦女擇偶一般“悔作商人婦”,而到明清之際,江南等地出現了“寧肯嫁與商人”的現象。這一變化說明: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商品經濟發展,傳統觀念發生變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識記與靈活掌握商品經濟發展的相關史實。7.【答案】C【知識點】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廢除丞相后,獨攬國家一切大權,君主專制集權得到強化;內閣的設立分擔了皇帝處理政務的壓力,但內閣始終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一切事務仍由皇帝最終定奪。因此皇帝成為“政府的真正領袖”。AB兩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內閣始于明朝,這兩項與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明朝廢除丞相制是錢穆認為皇帝成為“政府里的真正領袖”的原因,符合題意;D項清朝設軍機處題干無體現,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宰相的廢除與內閣的建立,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與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8.【答案】D【知識點】近代前夜危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近代前夜危機考點的理解。盡管從中國自身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來看,明清農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橫向比較,清前期的中國已經在世界工業文明潮流中落伍。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近代工業文明軌道。資本主義的迅猛發展將全世界卷入商品流通的巨潮之中,西方列強紛紛搶灘,建立殖民統治。明清農耕文明的繁盛已無法和西方工業文明抗衡。D是A、B、C導致的危機,也是本題中較為全面的原因。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近代前夜危機。9.【答案】A【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機戶指的是手工業作坊主,機工指的是被雇傭的勞動者.就是作坊主出資金,被雇傭的勞動者出力,按照勞動時間來給予報酬.這里指的是明朝中后期在我國的江南地區出現的資本主義萌芽的狀況,并不意味著中國已進入資本主義社會, ④錯誤。A項①②③敘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朝資本主義的萌芽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10.【答案】C【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文藝復興興起于14世紀的意大利,15至16世紀擴展到歐洲其它地方,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新興的資產階級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揚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中的幸福。代表人物有但丁、達 芬奇和莎士比亞。文藝復興表面上看,好像是古代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的復興,實質是資產階級文化運動興起。文藝復興促進了歐洲思想文化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ABD三項描述不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描述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識記與靈活掌握文藝復興運動的相關史實。11.【答案】B【知識點】啟蒙運動【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是啟蒙運動發展起來的時代。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們傳播資產階級平等和自由的思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的解放,加速了法國大革命的到來,為整個歐洲甚至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做出了貢獻。因此就思想角度而言,18世紀的歐洲又是法國的歐洲。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啟蒙運動的中心是題干說法的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啟蒙運動相關知識的掌握。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啟蒙運動的相關知識。12.【答案】D【知識點】文藝復興【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434年”“ 米開朗琪羅”等信息,可知這一時期處于文藝復興時期,結合所學可知,文藝復興運動是14——17世紀歐洲新興的資產階級文化運動,其思想的核心是人文主義。它使人們開始意識到,必須打破中世紀以來的封建統治和教會神學對人們思想的束縛,強調和肯定人在世界上的價值和作用,是資產階級叩響近代社會大門的思想解放運動。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宣傳資產階級新思想最可能是他們這么做的根本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文藝復興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題的關鍵是對文藝復興運動實質的掌握和理解。13.【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從15世紀開始,歐洲的航海家開始了新航路的開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和孤立發展的局面,把世界各個地區連在了一起,人類社會從分散走向整體。所以把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類歷史的一個重要分水嶺。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世界從分散走向整體是題干里“分水嶺”的含義,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注意識記新航路開辟的影響。14.【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選擇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共同作用。A和B是新航路開辟的影響,故排除。新航路的開辟擴大了世界貿易的范圍,故D說法不符合題意。鄭和下西洋促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的聯系,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世界開始走向整體,兩者都促進了區域文明的交流。故C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考查世界各地交往的相關內容,屬于容易題。明確題干信息“共同意義”。15.【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1520年11月28日,星期三,我們越過海峽,進入太平洋。”結合所學知識:1519--1522年,麥哲倫進行環球航行。材料記載的正是麥哲倫船隊經過太平洋的歷程。1519-1522年,奉西班牙國王之命,麥哲倫率領的船隊,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返回歐洲,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學說。A項第一次完成了環球航行,證明了地圓說的是麥哲倫船隊,符合題意;B項發現了古巴和海地,登上了“美洲大陸”的是哥倫布船隊,不符合題意;C項發現了“風暴角”,后命名為“好望角”的是迪亞士船隊,不符合題意;D項打開了繞道非洲南端通往東方的航路的是達·伽馬船隊,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知識。解答本題要熟記麥哲倫環球航行的史實。16.【答案】B【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由“在1789年以前,在英國的十三個殖民地已爆發了一場革命”結合所學,1775年到1783年美國的獨立戰爭使美國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可知,材料中“這場革命”指的是美國獨立戰爭。美國獨立戰爭后,吸收了法國啟蒙運動中思想家孟德斯鳩的“三權分立”學說,制定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體。本題中的“新學說”指的是三權分立。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美國獨立戰爭----三權分立分別是“這場革命”和“新學說”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獨立戰爭和1787年憲法的知識。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17.【答案】A【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①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是在1405年,②英國“光榮革命”發生在1689年,③美國誕生于1776年,④法國大革命爆發于1789年。按照發生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①②③④。A項①②③④排列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重大事件的準確識記。解答排序題需要準確識記歷史事件的發生時間或邏輯關系。18.【答案】C【知識點】美國的誕生【解析】【分析】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眾議院可以通過兩項針對總統特朗普的彈劾,說明美國國家機構實行權力分立和權力制衡原則,美國國會有彈劾總統的權力。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分權與制約是題干材料體現的美國政治體制實行的原則,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美國《1787年憲法》的原則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正確把握《1787年憲法》的相關知識。19.【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航路開辟考點的理解。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新航路開辟的影響。20.【答案】A【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492年哥倫布從歐洲到美洲歷時37天,1838年人們乘船從歐洲到美洲僅需19天,這一巨大變化得益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1782年,瓦特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具有真正實用價值的蒸汽機;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1814年,斯蒂芬森發明了蒸汽機車。交通運輸領域發生了巨大變化,便利了世界各地之間的交往。又因為歐洲與美洲的交往主要是通過汽船進行,所以A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第一次工業革命成就的識記。21.【答案】(1)提示:國家鞏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2)提示:人口增長過快、官僚腐敗、思想控制嚴密、工業水平落后(3)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鼓勵人們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行對外開放;等等【知識點】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清時期”盛世的繁華”的表現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我國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國家政權穩固,社會相對穩定。這些有利促進經濟的發展,推動文化的繁榮。(2)本題考查明清時期隱藏的“危機”的掌握。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清時期,經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政治方面,君主專制達到了頂峰,官僚腐敗。思想方面,明朝采用八股取士,限制了人們的思想自由,清朝統治者實行“文字獄”禁錮人們的思想。當時雖然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當時工業水平總體落后。這些方面隱藏著危機。(3)本題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以及對知識的運用。根據上述材料對明清時期出現的危機的探討,給我們今在天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過程中提供了借鑒。我們要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鼓勵人們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行對外開放;本題是開放型題目,學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提示:國家鞏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文化繁榮。(2)提示:人口增長過快、官僚腐敗、思想控制嚴密、工業水平落后。(3)不斷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鼓勵人們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實行對外開放;等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明清的繁榮與危機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22.【答案】(1)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挑起內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1640年議會召開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議同國王進行斗爭,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著法國大革命的開始。結合所學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法國大革命都是為了推翻封建專制統治。(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是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因此說 1789年法國革命是“歐洲范圍內的革命”。故答案為:(1)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查理一世為籌集軍費,召開議會,挑起內戰。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的標志是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任務:推翻封建專制統治。(2)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揭開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序幕;而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了法國的封建專制統治,沉重打擊了歐洲其他國家的封建制度。【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的相關史實。23.【答案】(1)丞相制度廢除,形成內閣制度;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皇權不斷強化)(2)明朝實施“防御政策”為主了,如修建長城防范蒙古騎兵等;清朝實施“懷柔政策”為主,如修建承德避暑山莊接見少數民族上層人物。(3)閉關鎖國;①積極: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②消極: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發展,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知識點】明清帝國的興替;近代前夜危機;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探討乾隆盛世的危機;皇權膨脹【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可知(1)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廢除丞相制度;地方實行三司分權;特務統治的加強錦衣衛;導致了皇權不斷強化;(2) 明朝對待游牧民族的態度是打壓和防御,清朝對待游牧民族的態度是聯姻和自制.二,清朝的政策更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原因:清朝的政策充分尊重少數民族對自己部落的管理權;聯姻更使少數民族與中央政府拉近關系,增強少數民族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促進了少數民族和漢族的文化交流好彼此了解,有利于少數民族與漢族和平共處.明朝的政策增加了少數民族對漢族的抵制,不利于漢族和少數民族的交流和了解.所以清朝的政策更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3)清政府試圖通過“閉關政策”,對內加固自身的統治,對外進行民族“自衛”。這種政策作為一種消極防御的手段,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對外侵略的日益迫近和愈加狂暴,曾起到過一定的民族自衛作用。 但它更大的影響是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前進和發展起到了嚴重的阻礙作用,它使中國長期處于與世隔絕的狀態,嚴重阻礙國內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經濟、文化、科技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它“作繭自縛”,不利于中華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國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學習世界各民族優秀的思想文化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從而導致了近代中國的被動挨打。故答案為:(1) 丞相制度廢除,形成內閣制度;君主專制不斷加強(皇權不斷強化) ;(2) 明朝實施“防御政策”為主了,如修建長城防范蒙古騎兵等;清朝實施“懷柔政策”為主,如修建承德避暑山莊接見少數民族上層人物;(3) 閉關鎖國;①積極: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②消極:不能從根本上扭轉中外力量對比,作繭自縛,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發展,使中國錯失了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點評】本題考查了明朝時期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重點掌握明朝時期和清朝時期的措施和改革的方向,以及影響,是考試的重點性內容。24.【答案】(1)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2)是第一部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要求的綱領性文獻,第一部“人權宣言”。(3)華盛頓、《1787年憲法》。(4)自由、民主。為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知識點】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的誕生;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一所說的“政治設計”捐的是君主立憲制。該設計通過《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利。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力,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限制了國王的權利.確立了議會至上的原則,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的確立。(2)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美國自由女神像右手托著的文獻是《獨立宣言》.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可知,《獨立宣言)是第-部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要求的綱領性文獻,是第一部“人權宣言”。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獨立宣言》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人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標志著美國的誕生,所體現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則,也成為歐洲大陸各國反對封建君主專制,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面旗幟,被馬克思稱為“第一部人權宣言”。(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的建國者”是華盛頓。通過《1787年憲卻》實現“對前人的經驗加以轉化”的體現了聯邦制共和國的政治體制要求。1787年美國制定了憲法,憲法確立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規定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4)據題干材料及以上問題可知,上述文件表達的共同核心內容是自由、民主。它們的發表與頒布為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故答案為:(1)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2)是第一部以國家名義明確表述資產階級要求的綱領性文獻,第一部“人權宣言”。(3)華盛頓、《1787年憲法》。(4)自由、民主。為歐美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法律保障。【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英國的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獨立宣言》、《1787年憲法》的相關史實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掌握歐美資產階級革命的相關史實。【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啟蒙運動;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各國商人奔波于各大洲,國際貿易發展迅速,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本題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思想的牢籠”是指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神學統治;進入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是但丁。(3)本題考查啟蒙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啟蒙運動為即將到來的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的基礎。(4)本題考查拿破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的"人物”是指拿破侖;拿破侖頒布了《拿破侖法典》,清除封建法規,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故答案為:(1)作用:資本的積累、(海外)市場的拓展等。(2)“思想的牢籠”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神學統治,詩人:但丁。(3)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的是啟蒙運動。(4)“人物”:拿破侖;立法才能表現:頒布《拿破侖法典》;作用:清除封建法規,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戰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拿破侖貢獻的了解。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拿破侖貢獻的相關知識。26.【答案】(1)作用:資本的積累、(海外)市場的拓展等。(2)“思想的牢籠”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神學統治,詩人:但丁。(3)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的是啟蒙運動。(4)“人物”:拿破侖;立法才能表現:頒布《拿破侖法典》;作用:清除封建法規,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戰國。【知識點】新航路開辟;啟蒙運動;文藝復興;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航路的開辟,新航路的開辟加強了各大陸之間的聯系,為世界市場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各國商人奔波于各大洲,國際貿易發展迅速,世界開始走向整體。(2)本題考查文藝復興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思想的牢籠”是指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神學統治;進入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是但丁。(3)本題考查啟蒙運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啟蒙運動為即將到來的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的基礎。(4)本題考查拿破侖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材料二中的"人物”是指拿破侖;拿破侖頒布了《拿破侖法典》,清除封建法規,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故答案為:(1)作用:資本的積累、(海外)市場的拓展等。(2)“思想的牢籠”宗教(天主教、基督教)神學統治,詩人:但丁。(3)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的是啟蒙運動。(4)“人物”:拿破侖;立法才能表現:頒布《拿破侖法典》;作用:清除封建法規,確立資本主義社會的立法規范,維護了法國大革命的戰國。【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拿破侖貢獻的了解。注意對材料的解讀,掌握新航路開辟、文藝復興運動、啟蒙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拿破侖貢獻的相關知識。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4月月考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諸暨市暨陽初級中學2020-2021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歷史與社會4月月考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