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要求課題 《人體的性狀和遺傳現象》 教時 1課時 日期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正確描述性狀、相對性狀和遺傳的概念。舉例說出人體的性狀和相對性狀。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分析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及實驗資料,讓學生自己歸納出性狀、相對性狀和遺傳的概念。情感與價值 了解生命個體的獨特性,培養學生珍愛生命情感。教學重點 正確描述性狀、相對性狀和遺傳的概念教學難點 不同性狀和相對性狀的區別。教學方式 談話法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板書設計和媒體使用 PPT課件教材分析: 《人體的性狀和遺傳現象》是第二章第三節《基因與人體性狀》的第一課時。教材主要從這二方面:1、通過比較個體間性狀的差異,使學生識別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2、通過觀察自己身體的六種性狀并與父母的這些性狀作比較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遺傳的概念,為進一步學習染色體與基因打下基礎。學情分析:學生通過兩年科學課程的學習,已經知道了人的耳垂有分離和緊貼,舌有能卷和不能卷、眼瞼有雙眼皮和單眼皮的差異,很容易找到更多的性狀和相對性狀,并能發現周圍存在的遺傳現象。對自己與父母長相上的差異有強烈的好奇心。但對于性狀、相對性狀和遺傳現象等概念的理解還存在一定的難度。設計思路:從生活實際出發,力求在觀察、分析、交流合作等的活動中,促使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的情感,促使學生體驗學習的快樂,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從中學到一些思考問題的方法。課堂教學過程時間 教學階段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依據引入(猜一猜:他是誰) 播放老師們的說話錄音。播放老師們的走路背影畫面。設問:你們是怎么認出來的?說話的聲調、走路的步態等都是我們人體的性狀。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人體的性狀和遺傳 猜一猜他們是誰?學生交流 從同學們熟悉的生活中引出課題人體的性狀 什么是人體的性狀?人體還有哪些性狀? 出示圖片出示姚明資料設問:哪些屬于人體的性狀?出示人體的一些相對性狀(P56)設問:人體的同一性狀分別有哪些表現形式?設問:什么是相對性狀?練習:請大家想一想,下列選項中,哪些屬于相對性狀?為什么?1、玉米的黃粒與圓粒2、 牛的黑毛與馬的白毛3、女兒的雙眼皮與母親的雙眼皮4、女兒的雙眼皮與母親的單眼皮5、狗的黑毛和狗的黃毛6、穿山甲的爬行和鵝的游泳。設問:生物的相對性狀應該同時滿足那些特點: 閱讀課文討論、交流學生交流閱讀資料、交流觀察交流閱讀課文學生歸納:同種生物同一性狀的不同表現類型叫做相對性狀學生回答學生歸納:①同一種生物;②同一種性狀;③不同的性狀表現。否則,缺少其中任何一點,都不屬于生物的相對性狀。(二同一不同)人體的性狀有許許多,這節課我們選擇十對相對性狀,各人自行檢測,然后全班同學將檢查結果相互比較,看看全班中這十二對性狀完全一樣的有沒有?請某同學逐項報告自己10個性狀的檢查結果:每報告一項,請和某同學這一特征不一樣的同學坐下,最后站立的同學很少。通過剛才的檢查,最后站立的同學很少,這說明什么?根據這個活動結果推測世界上兩個人性狀完全相同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就是唯一的一個,再也找不出一個與自己一模一樣的人來,那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呢?更沒有理由不好好珍惜這唯一的自己了。 學生活動:觀察自己身體的幾種遺傳性狀(課后調查父母的性狀)學生活動學生議論遺傳 設問:什么情況下的個體之間的性狀相似會比較多?展示課前學生提供的一些家庭照片,觀察哪些性狀象媽媽或爸爸?設問:孩子的性狀象父母的現象稱為什么?什么是遺傳現象?展示某一學生與父母的性狀調查表設問:哪些性狀是和父親或母親相似的。某同學的性狀是由父母遺傳給他的。遺傳現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古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說的就是遺傳,你還能舉一些嗎? 學生交流觀察交流討論交流遺傳現象生物體的各種性狀由親代傳給子代的現象叫做遺傳學生代表交流自己和父母的幾種遺傳性狀觀察交流學生交流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性狀、相對性狀和遺傳現象有一定的了解,那么父母親的性狀又是怎樣遺傳給孩子的呢?我們下一節再來一起探討。人體間十對相對性狀的比較 課上完成 課后完成性狀 本人 父親 母親耳垂 有 無 卷舌 會卷 不會卷 發際 V字形 一字形 拇指彎曲 不會彎 會彎 食指長短 食指較無名指短 食指較無名指長 雙手手指嵌合 左手拇指在上 右手拇指在上 眼瞼 雙眼皮 單眼皮 酒窩 有 無 頭發 直發 卷發 發旋 順時針 逆時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