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五年級科學下冊復習知識點第三單元 光第1課光源像太陽、燃燒的蠟燭、點亮的小燈泡這樣,自身發光的物體,叫光源。2、太陽、發光的螢火蟲等是天然光源;燃燒的紙張、發光的手電筒等是人造光源。3、以前,人們只能利用天然光源。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發明制造出多種多樣的光源,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電光源的發展與應用18世紀末,人們開始進行電光源的研究。最初,是從碳(tn)極弧光燈開始的。1879年,美國的愛迪生發明了具有實用價值的碳絲白熾(ch)燈并且不斷改進,他先后申請了一千多項與電燈相關的專利。從此白熾燈取代了傳統的火焰光源,開創了人類電光源照明的新時代。1907年,人們采用拉制的鎢(wu)絲作為燈絲。1938年,人們研制出熒光燈并開始銷售,其發光效率和壽命均為白熾燈的3倍以上。1974年,人們又成功研制出高效節能的熒光燈。1962年,人們研制出發光二極管(LED),LED燈更加節能。2000年以來,其應用范圍正在擴大。第2課光的傳播早在戰國時期,人們此認識到光沿直線傳播這一現象,其最好的證明就是“小孔成像”。《墨經)里對這個現象有詳細的記載,來自室外人體的光,通過小孔在暗室內成的像,人的下部在高處,人的上部在低處。2、制作小孔成像盒(1)找一個帶蓋小紙盒。在紙盒蓋的中心開一個直徑約1毫米的圓孔。2.將紙盒的底去掉,蒙上一張半透明紙作屏幕。(2)如圖將紙盒蓋與紙盒套裝好。將小孔對準外面的景物,然后調節屏與小孔的距離,在屏上能看到景物的縮小、倒立的像。(3)如圖將紙盒蓋與紙盒套裝好。將小孔對準外面的景物,然后調節屏與小孔的距離,在屏上能看到景物的縮小、倒立的像。光是沿直線傳播的。第3課光的反射1、光在兩種物質分界面上改變傳播方向又返回原來物質中的現象,叫作光的反射。2、光的反射現象非常多,我們還能再舉一些例子嗎 汽車反光鏡 醫用額鏡 交通反光標牌 波光瀲(lian) 滟(yian) 的湖面照哈哈鏡 自行車反光尾燈潛望鏡是指從海中伸出海面或從低洼坑道伸出地面,用以窺(kui)探海面或地面上活動的裝置。4、世界上最早記載潛望鏡原理的古書,是公元前2世紀我國的《淮(huai)南萬畢術》。書中說:一面大圓鏡懸掛在屋檐下,地上放一盆水,墻外枝頭一只鳥的影像能投射到盆中水里。第4課光的色散與混合1、1666英國科學家牛頓用三樓(en)鏡深入研究了這個問題。2、牛頓進一步研究,反復實驗,終于得出結論:太陽光是白光,白光能分解成不同顏色的光,分解后的這些光是單色光,三棱鏡不能再分解它們。3、彩虹是太陽光色散的結果。牛頓及其學生還發現:紅、綠、藍三種色光無法被分解,稱為三原色光。其他四種色光均可由這三種色光以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用三原色光相加可以得到白光。第5課管線與視覺物體發出或反射的光通過晶狀體后形成了物體的影像,經過大腦加工后產生了視覺。來自光源的光或者來自物體的反射光進入眼睛,能使我們看到光源或該物體。人的視覺與光的強弱有關系。第3小組關于顏色與反射光線的研究計劃我們的問題:物體的顏色與它反射的光線有什么關系 我們的猜想:物體只反射和它顏色一樣的光,其他的光實驗需要的材料:分別能發出白光、紅光、綠光、藍光的4支手電筒,暗盒,白紙、紅紙、綠紙、藍紙、黑紙。我們的實驗方案:(1)暗盒中放入白紙,分別用不同色光的手電筒照射,觀察實驗現象。(2)暗盒中放入黑紙,再用不同色光的手電筒.....(3)暗盒中放入紅紙,用紅光手電筒照射,再改用其他色光的手電筒.....分別換綠紙、藍紙放入暗盒,用不同色光的手電筒照射,觀察實驗現象。4、原來,我們看到非光源物體的顏色是由物體反射的色光決定的。5、物體的顏色黑色的物體會吸收所有色光,幾乎沒有反射光進入我們的眼晴,所以它看上去呈黑色;白色物體會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它看上去呈白色;其他顏色的物體只反射與其顏色相同的光,所以我們看到了綠色的樹葉、五顏六色的花。如果用紅光照藍色物體,藍色物體只能反射藍光,紅光被吸收,沒有光進入我們的眼睛,所以我們感覺它呈黑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