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社會生活的變遷學習目標:1.了解新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后人民生活發生的變化。2.了解我國交通、通信事業的發展狀況。學習重難點:重點:中國成立后至改革開放前后人民生活發生的變化。難點:產生變化的原因。自主學習:日常生活的變化1.新中國成立前后的變化?從物價飛漲,民生凋敝到人民當家作主,經濟恢復,物價穩定,人民生活發生了____________,生活水平____________。2.改革開放前后衣食住及休閑娛樂的變化?①衣:改革開放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不能滿足人們生活需要,人們買衣服要憑_____,不僅______有限,色彩和_____也很單調。改革開放后,人們的衣著變得_______________起來。服飾已經不僅僅是御寒的工具,更是人們顯示_____、展示______的方式。②食:改革開放前,飲食結構比較_____,有些農村甚至沒有解決最基本的______問題。改革開放后,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基本上得到了解決,人們不但能“_____”,而且還要“______”,講究營養_____、粗細______,__________等科學衛生的概念也日益深入人心。③住:改革開放前,住房比較_____。室內設施也很______。改革開放后,人均住房面積_______,室內裝飾和居住環境明顯_______④休閑娛樂:改革開放前,少而單調。改革開放后,注重和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種休閑生活。交通通信的不斷發展3.交通發展的成果及影響?成果:鐵路、公路、民用航空、水運和地下軌道交通建設飛速______,已形成________________。影響:人們的出行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方便聯系,有利于交流合作和發展。4.交通發展的成果及影響?成果:我國的電信網絡規模和用戶數均居_________,發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影響:使信息的傳遞變得______和______,深刻地改變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自我檢測1.(2021·山西)下列兩幅圖呈現出我國交通領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它們對國家發展的共同作用是( )A.健全交通網,改善民生B.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C.發展高科技,鞏固國防D.有利于海峽兩岸交往2.改革開放前,人們買糧食要憑糧票,主要是因為當時(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鎮人口規模C.政府提倡節約糧食 D.經濟發展水平較低3.1978年,我國很少有家庭擁有家用汽車和摩托車,2007年,城鎮每百戶擁有家用汽車達到606輛,農村每百戶擁有摩托車達到48.52輛。我國城市每萬人擁有公交車輛從1986年的2.5臺增長到2007年的10.2臺。這主要反映出我國( )城市建設發展 B.思維方式改變 C.傳統觀念更新 D.生活水平提高4.下列符合“文革”時期人們服飾特點的是( )A.名牌服裝爭奇斗艷 B.時裝表演成為風景線C.穿解放裝,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風度翩翩5.下面兩幅圖片反映了新中國的消費變迀,決定變迀的根本因素是( )A.消費習慣 B.互聯網普及C.經濟發展 D.智能手機使用6.中國改革開放后出現的生活景象有( )①大家穿著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裝或藍色解放裝 ②城鎮居民憑糧票、油票購買食品③人們的服飾豐富多彩,展示個性 ④開私家車出行的人越來越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解決城市交通堵塞問題的根本出路在于( )A.實行“公交優先” B.加強交通管理C.減少汽車數量 D.發展道路、地鐵、輕軌等硬件設施8.從圖一到圖二的變化,表明了各種票證逐步淡出歷史舞臺,象征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新時代”是指( )A.向社會主義過渡時代B.人民公社化時代C.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時代D.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時代9.下列關于我國通信事業發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截至2015年,中國互聯網普及率達到48.8%B.在全國大多數地區,固定電話已經進入千家萬戶,移動電話的使用十分普遍C.我國電信網絡發展速度已位居世界第一D.我國互聯網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10.下列關于我國交通條件改善的說法,正確的是( )A.截至2010年底,我國鐵路營運里程已居世界第一位B.京滬高鐵初期運營最高時速為400千米C.我國已在世界許多國家的中等城市、旅游勝地設有直通航線D.許多城市大力發展軌道交通,使人們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參考答案自主學習1.根本變化 不斷提高 2.①布票 數量 樣式 豐富多彩 風度 個性 ②單一 溫飽 吃飽 吃好 均衡 搭配 綠色食品 ③擁擠 簡單 擴大 改善 ④文化 旅游 健身 3.發展 綜合交通運輸網 4.全球第一 快捷 簡便自我檢測1-5ADDCC 6-10DDDC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