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8課 科技文化成就學習目標:1.掌握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了解以鄧稼先、錢學森、袁隆平、屠呦呦等為代表的杰出科學家及其貢獻。2.了解“雙百”方針和建國后文化事業的成果,以增強文化自信。學習重難點:重點:建國以來的重大科技成就。難點:中國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自主學習:從“兩彈一星”到漫步太空1.什么是“兩彈一星”?核彈(原子彈和氫彈)、_____、人造地球衛星2.“兩彈一星”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________爆炸成功②1966年,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_____核武器的試驗③1967年,我國第一顆____爆炸成功④1970年,我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__________——東方紅一號3.我國核武器的研制成功,有哪些重要意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____,振奮了中華民族的____,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_________。4.我國的航天事業取得哪些成就?①1999年11月,__________無人飛船完成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飛行試驗,開啟了我國的飛天之旅。② 2003年10月,航天員楊利偉乘坐____________飛船升入太空,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③2008年9月,__________載人飛船升入太空,航天員翟志剛成功完成出艙任務,實現了太空行走。(二)雜交水稻與青蒿素5.袁隆平在雜交水稻領域的成就?(1)概況: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___________(2)影響:為解決我國的_____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貢獻,對解決世界性____問題也有重要貢獻。6.青蒿素的發現者及貢獻?(1)屠呦呦貢獻: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了能夠有效抵抗瘧疾的______,開創了治療瘧疾的新方法。(2)榮譽:由于對人類生命健康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屠呦呦獲得2015年______生理學或醫學獎.(三)文化事業的發展7.雙百”方針提出時間、提出者、內涵?(1)時間:______年(2)提出者:_______(3)內涵:“___________”“百家爭鳴”(藝術問題上“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百家爭鳴”)8.開改革放前文化事業的成就?文學、戲劇、影電、音樂等領域碩果累累。長篇小說______《青春之歌》、話劇《茶館》、大型音樂舞蹈史詩________、電影《英雄兒女》《林則徐等。9.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文化事業進一步發展代表?2012年_____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自我檢測1.(2021·鹽城)近來我國科技喜訊不斷:5月15日,天問一號攜帶的“祝融號”成功登陸水星;5月30日,天舟二號與天和核心艙完成自主交會對接。下列成就與此屬一個領域的是( )A. 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 導彈核武器試驗成功進行C. “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D. 屠呦呦團隊發現了青蒿素2.(2021·昆明)中國是農業大國,稻、粟和黍的人工栽培是我們祖先為人類文明作出的重要貢獻。為解決我國這樣一個人口大國的吃飯問題和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我國農業科學家們作出了艱苦的努力。20世紀70年代,成功培育出秈型雜交水稻的是( )A. 賈思勰 B. 王禎 C. 徐光啟 D. 袁隆平3.(2021·廣安)“中國的經驗第一條就是自力更生為主。我們很多東西是靠自己搞出來的……這樣,就可以振奮起整個國家奮發圖強的精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證這一觀點的是( )A. 第一顆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 B. 秈型雜交水稻培育成功C. 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 D. 成功掌握載人航天技術4.(2021·天水)2020年10月1日,“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在距離地球1.9億千米的太空中送出了它對祖國最獨特的祝?!粡埑壸耘?。回望歷史,我國太空探索開端于( )A. “長征一號” B. “東方紅一號” C. “神舟五號” D. “嫦娥五號”5.(2021·臨沂)“導彈核武器”般稱核導彈,是指具有攜帶核彈頭的能力、并能夠達成遠距離核彈投送任務的導彈。1966年10月27日,我國第一次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這次試驗成功( )A. 標志著我國核導彈已經領先于美國 B. 宣告了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C. 宣告了我國第一顆氫彈的爆炸成功 D. 使我國從此有了實用型導彈核武器6.(2021·菏澤)某歷史興趣小組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搜集到以下四幅人物圖片,他們的貢獻共同體現了新中國的( )A.科學技術成就 B. 國防建設成果 C. 信息技術發展 D. 文教事業進步7.(2021·大連)2021年4月29日,我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華民族的問天長歌又奏響了新的樂章。下列選項與上述成就屬于同一領域的是( )A. 1964年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B. 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C. 2003年神舟五號飛船升入太空 D. 2012年“遼寧艦”交接入列8.鄧小平認為:“這些東西(原子彈、氫彈等)反映一個民族的能力,也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標志?!睘椤斑@些東西”獻身的科學家代表有(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鄧稼先 D.王進喜9.“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華,深深植入當代世界,幫人類渡過一劫?!边@句頒獎詞稱贊的是下列哪一人物?(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鄧稼先 D.錢學森10.“它打破了當時有核大國的核壟斷,增強了我國的國防實力,大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這里的“它”是指( )A.“兩彈一星”的成功 B.神舟一號試驗成功C.航天員的漫步太空 D.青蒿素的研制成功知識梳理(復習記憶)科技文化成就 國防技術 1964年10月,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6年,成功進行了發射導彈核武器的試驗。1967年,第一顆氫彈爆炸試驗成功。空間技術 1970年,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1999年,神舟一號無人飛船升空。2003年,宇航員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升空。2008年,神舟七號飛船升空,宇航員翟志剛實現太空行走。農業與醫學 20世紀70年代,袁隆平培育秈型雜交水稻。屠呦呦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了青蒿素。文化事業 1956年,毛澤東提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參考答案自主學習1.導彈 2.原子彈 導彈 氫彈 人造地球衛星 3.志氣 精神 國際地位 4.神舟一號 神舟五號 神舟七號 5.秈型雜交水稻 吃飯 饑餓 6.青蒿素 諾貝爾 7.1956 毛澤東 百花齊放 8.《紅巖》 《東方紅》 9.莫言自我檢測1-5CDDBD 6-10ACCB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