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時 關注經濟生活【知識網絡】變化中的經濟生活我們身邊的經濟生活 我們也有經濟生活經濟生活需要法律保障財產的擁有和支配關注經濟生活 我們的財產權利 智力成果也受保護財產的繼承合理消費做理智的消費者維護權益 考綱要求:知道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運用法律維護自己作為消費者的權利(理解);知道法律保護公民的財產,未成年人的財產繼承權和智力成果權不受侵犯,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經濟權利(理解)。【中考熱身】 1.(2012·模擬題)2012年2月28日,廣東省酒類打假部門四級聯動,在佛山南海區(qū)成功搗毀了一個以開辦物流公司掩人耳目、實際從事假冒洋酒制造的窩點,查獲假酒貨值183846元。對生產經營“假洋酒”的行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①不負責任使社會和他人遭受損失 ②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悉真情權、公平交易權和依法求償權③破壞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 ④是違法行為,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2012·桂林)漫畫《圈套》中的違法分子冒充法院進行電話詐騙意在 ( ) A.為公民權利提供司法保障 B.非法占有公民的合法財產 C.侵犯公民合法財產繼承權 D.保護公民合法財產所有權3.(2012·哈爾濱)某學校九年級4班組織學生開展了以“中學生消費面面觀”為主題的調查活動,調查情況統(tǒng)計如下:該花就花盡量節(jié)儉不花白不花追求名牌求新性興趣性從眾性盲目性60.3%13.4%24%18.6%40.3%39.8%20.6%24.6% 對上述調查結果,你認為同學們應采取的正確做法是 ( ) ①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 ②消費前先做出預算把錢花在關鍵的地方③不考慮家庭的經濟狀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流行趨勢自主消費、隨意消費④消費時購買物有所值、經濟實用的商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2012·桂林)2012年4月19日,公安部部署全國公安機關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嚴密排查、嚴厲打擊生產和銷售藥品“毒膠囊”犯罪。采取這些措施是因為 ( ) ①這種犯罪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②人身自由權需要得到維護和保障 ③消費者依法享有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④維護消費者的安全權十分必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2012·天津)“商品質量與描述不符、以次充好”是網絡購物投訴的主要問題。這些商家侵害了消費者的 ( ) A.隱私權和知情權 B.知情權和安全權 C.隱私權和結社權 D.結社權和安全權 6.(2012·重慶·多選題)李剛到書攤買了一本打六折的練習冊,回家仔細一看,發(fā)現少了幾頁。于是,他又返回書攤,請老板換一本。老板說:“你沒有看到牌子嗎?上面寫著‘打折書籍,一經售出,概不退換’。”面對這種情況,李剛可以 ( ) A.趁老板沒注意,拿本練習冊走 B.自認倒霉,掀翻書攤出氣 C.據理力爭,協(xié)商解決 D.向有關部門投訴 7.在2009年4月舉行的浙江省青少年創(chuàng)新大賽中,余姚市某校高二學生小鄭設計的助殘車獲得了科技創(chuàng)新一等獎。該助殘車能根據頭部運動的方向前進、后退、左走、右走。目前小鄭正在申請專利,他希望自己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能真正為肢殘人士找到行動的自由。 請結合所學的法律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中小鄭設計的助殘車這一發(fā)明創(chuàng)造稱為成果。 (2)如果小鄭申請專利成功后,某企業(yè)未經他(或監(jiān)護人)同意生產此助殘車,此時小鄭應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3)為更好地保護我國公民的合法財產權,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一部什么法律?它的立法依據是什么?請說說理由。【方法歸納】 自問自答類試題的解法 自問自答類試題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要求,完全把考試權利給了學生,充分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也最能考查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而具有很強的開放性。解答時,可按以下四個步驟進行: 第一步:閱讀材料,捕捉有用信息。 在閱讀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歸納提煉,提煉出材料所要傳達的信息,這是設問的關鍵所在。如果沒有把材料傳達的信息弄懂,就很容易“跑題”。 第二步:結合教材,尋找命題方向。 一段材料往往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設計問題,這就需要學生根據自己對知識點掌握的熟練程度進行權衡。設置的問題必須是自己能夠作答、能夠回答得最好的問題。 第三步:結合教材,組織答案。 緊扣自己的設問和教材中的知識點組織答案,盡量全面,不要遺漏知識點。 第四步:注意格式,盡量完美。 盡管自己設置的問題可能只有一個,但在答題時一定要注意格式,要一目了然。同時,在組織答案時一定要注意條理清楚,層次分明,力求用教材中規(guī)范的語言作答。【考點精要】 1.如何理解“變化中的經濟生活”? (1)隨著改革開放,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來,經濟生活的內容日新月異。 (2)生活中的廣告,提供購物置業(yè)的信息。 (3)經濟生活中的“新興詞匯”層出不窮。 2.為什么說中學生也有經濟生活? (1)經濟生活并非只是成人的事,它也在我們的身邊,可以說,我們的日常生活包含了許多經濟活動或經濟行為。 (2)隨著年齡的增長,與社會的接觸面不斷擴大,我們會越來越多地接觸到經濟問題,我們的經濟生活空間逐漸打開。 3.為什么說經濟生活需要法律保障? (1)經濟高速發(fā)展,生活迅速變化,我們需要良好的經濟秩序,經濟生活離不開法律的保障。 (2)市場經濟越發(fā)達,就越需要法律的規(guī)范。法制的健全,會使人們得到更充分的保護。每個人都要增強維權意識,認真學習法律,利用法律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4.什么是個人的財產?對財產權我國憲法是如何規(guī)定的? (1)個人的財產就是屬于公民自己的東西或錢財。智力成果也屬于公民的個人財產. 智力成果即精神產品,如著作權、專利權、發(fā)明權等。 (2)我國憲法規(guī)定:“國家依照法律保護公民的私有財產權和繼承權。”財產所有權是指所有者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5.我國遺產繼承的順序如何? 依照繼承法的規(guī)定,遺產繼承的順序為: 第一順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順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在法定繼承中,繼承開始后,由第一順序繼承人繼承,第二順序繼承人不繼承。但在遺囑繼承中,在法定繼承人范圍內,可以不受繼承順序的限制。 6.青少年應當怎樣消費? 我們應學會合理消費,在消費時應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不必要消費的就一定不要去盲目消費;可消費可不消費的盡量不消費;必須消費的則盡可能地選擇合理消費,消費不要過度,另外還要學會綠色、健康消費。 7.法律保護消費者的哪些合法權益? (1)消費者的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 (2)消費者對商品和服務真實情況的知悉權。 (3)對商品和服務的自主選擇權。 (4)公平交易權。 (5)依法求償權。 (6)人格尊嚴、民族風俗習慣得到尊重的權利。 8.消費者權益受損害后。解決途徑是什么? (1)找商品生產者或經營者依法主張權利或要求賠償。 (2)請求消費者協(xié)會調解。 (3)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投訴。 (4)向媒體曝光或申請勞動仲裁。 (5)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學會運用法律于段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課堂演練】一、單項選擇題 1.某貧困縣為建形象工程,10天內強拆千戶民房,而這些拆遷都是在沒簽訂補償協(xié)議,沒對群眾進行妥善安置的情況下進行的。這種做法侵犯了公民的 ( ) A.財產繼承權 B.智力成果權 C.合法的私有財產權 D.生命健康權 2.財產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 ) ①占有權②使用權③收益權④處分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黃先生成家后,一直承擔照顧父母的責任,兩老立下遺囑,去世后由黃先生繼承他們的一套私房,去年兩老去世后,弟弟提出要繼承該私房。對此,大家有不同的見解,說法正確的是 ( ) A.由黃先生繼承,因為黃先生是第一順序序的繼承人 B.由黃先生繼承,因為有遺囑的應該按遺囑繼承C.由弟弟繼承,因為弟弟是第一順序的繼承人 D.由黃先生和弟弟一起繼承,因為他們都有權繼承權 4.(2012·蘇州)在現實生活中,有人崇尚購買價格昂貴的奢侈品牌,漫畫中的“符號姐姐”就是這樣的人。這則漫畫啟示我們要 ( ) A.堅持適度消費,反對奢侈浪費 B.堅持艱苦奮斗,人為抑制消費 C.提倡攀比消費,享受奢侈生活 D.提倡超前消費,崇尚高檔品牌 5.(2012·資陽)據調查,2011年,近90%的受訪消費者購買過可回收包裝的食品或飲料,比2007年上升了20%;超過一半的?肖費者表示曾經拒絕購買一些不環(huán)保的產品,而2005年這一比例還不足30%。這些消費者的行為 ( ) ①符合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要求②表明其消費觀念有了一定的轉變③體現了對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追求④不利于促進消費,推動我國經濟發(fā)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2012·廣安)對右圖漫畫有以下幾種說法,不正確的是 ( ) A.生產、經營問題食品的行為侵犯了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權 B.生產、經營問題食品是一種不誠信的行為 C.消費者買到問題食品,只是運氣不好而已 D.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購買到問題食品,應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7.(2012·長沙)小明在書店里買了一張作文輔導光盤,回家播放時,發(fā)現畫面晃動、聲音模糊,原來是盜版光盤。該書店經營者的行為侵犯了小明的 ( ) ①公平交易權②智力成果權③知情權④自主選擇權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有一對同胞姐弟,其父母去世后,弟弟以農村中出嫁后的女兒不能繼承遺產的習俗為由,將父母遺產獨自占有。于是,姐姐訴諸法院。法院依法判決姐弟倆共同繼承父母遺產。法院的判決說明 ( ) ①第二順序繼承人可以同第一順序繼承人一起繼承遺產②公民的私有財產繼承權受法律保護 ③只要有法定繼承人存在,其他人就不能繼承遺產 ④在分配繼承遺產時,要遵循男女平等的原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假如你買到了有毒有害食品,可以采取 等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①向商家要求賠償②請求消費者協(xié)會調解③向有關部門申訴④向公安部門提起訴訟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依據我國法律規(guī)定,下列屬于公民個人所有的財產是 ( ) ①利用暑假打零工賺來的1000元錢 ②過年時積攢下來的3000元壓歲錢 ③購買股票的利息 ④在山上植樹時挖出的古代文物 ⑤通過出售自己生產的各種勞動產品獲得的收入 ⑥在教室撿到的同學的錢包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⑤二、判斷題(對的標“T”。錯的標“F”) 11.小紅同學用自己的零用錢為希望工程捐款,這是小紅同學在行使對自己財產的處分權。 ( ) 12.市場經濟越發(fā)達,就越不需要法律的規(guī)范。 ( ) 13.通俗地說,個人的財產就是屬于他自己的東西或錢財。 ( ) 14.隨著商品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中學生的消費結構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fā)展。 ( ) 15.公民創(chuàng)造智力成果沒有年齡限制,享有知識產權受年齡限制。 ( )三、簡答題 16.(2012·重慶)2012年5月20日,小強在商場購物時撿到了580元錢,苦等失主無果,正好看見商場附近在開展“全國助殘日”募捐活動,他便把錢全部投進了捐款箱。 請問:小強這樣做合法嗎?理由是什么?四、分析說明題 17.閱讀材料后,運用所學知識回答: (2012·常德題改編)材料一:目前,隨著中學生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問題食品、垃圾食品、洋快餐等嚴重影響著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如: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一家麥當勞餐廳,過期的甜品更改包裝接著買、保存期只有30分鐘的吉士片在四小時之后依然使用;今年4月,綠A湯臣倍健、“清華紫光”(金奧力)等六大螺旋藻產品被查出鉛含量嚴重超標;等等。面對如此的食品安全形勢,有人疾呼:中國人,傷不起!(1)“問題食品”的生產者和經營者侵犯了消費者的哪些合法權益?(2)假如你受到“問題食品”的侵害,你將通過哪些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3)為杜絕“問題食品”事件的發(fā)生,請你提出兩條合理化建議。(2012·廣州題改編)材料二:某學校中學生消費維權現狀:項目內容比例(%)選擇各種消費維權的途徑撥打12315熱線和到消協(xié)投訴43.2和經營者協(xié)商 28.4與經營者爭吵耍橫4.5自認倒霉懶得較真8在媒體或網上發(fā)帖曝光12.5到法院起訴3.4消費后索要發(fā)票會13偶爾會27不會60 (4)表中數據反映了該校中學生消費維權的什么特點?(5)根據上述中學生消費維權的特點,請你為依法維護中學生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提出兩條建議。 (2012·寧波題改編)材料三:在關于消費者受侵害時“你是否會選擇維權?”的調查中,廣大市民形成了兩種不同的看法: (6)請從公民權利和義務的角度,對上述觀點進行評析。參考答案中考熱身 1.C 2.B 3.B 4.A 5.B 6.D 7.【解析】智力成果屬于無形的財產,主要是依靠人類腦力勞動所創(chuàng)造的勞動成果。表現為科學技術成就、發(fā)明創(chuàng)造以及文學藝術作品等。法律保護公民的智力成果權,中學生的智力成果權也受法律保護。此題旨在考查中學生的維權意識。 (1)智力; (2)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監(jiān)護人出面要求對方停止侵權、賠禮道歉并賠償經濟損失;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追究對方的法律責任,獲得賠償。 (3)《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或《物權法》);憲法。理由: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它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物權法是普通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是憲法的具體化。課堂演練一、單項選擇題 1 C 2.D 3.B 4.A 5.A 6.C 7.C 8.B 9.C 10.D二、判斷題 11.T 12.F 13.T 14.T 15.F三、簡答題 16.小強這樣做不合法。因為,捐贈的錢應是自己的合法財產。小強對拾得的580元錢沒有所有權,無權捐贈。四、分析說明題 17.(1)人身財產安全權;知情權;公平交易權。 (2)①與經營者協(xié)商和解;②請求消費者協(xié)會調解;③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訴;④根據與經營者達成的仲裁協(xié)議,提請仲裁機構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3)生產、銷售產品的商家要誠實守信,合法經營;執(zhí)法部門要加大管理力度,嚴懲不法經營者;消費者要樹立維權意識,當自己的的合法權益受到不法侵害時,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進行維權;相關部門要加大法治宣傳,營造公民學法用法的良好氛圍。 (4)①維權意識不斷增強,能夠利用多種維權途徑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依規(guī)維權已得到絕大多數的認同。②維權的證據(發(fā)票)意識淡薄。 (5)①學習相關法律知識,增強自己的依法維權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②拓展多種正當的、合法的維權途徑,解決侵權問題。③理智維權,努力避免非理性的維權行為。④注意保存維權的證據。等等。(6)①權利和義務具有一致性,我們不僅要依法行使權利也要忠實履行義務。②維權是法律賦予消費者的權利,王女士權衡維權成本放棄自己的權利,本身是錯誤的。③消費者積極維權有利于維持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社會進步,是法律倡導和鼓勵做的。④王先生積極做法律提倡的事情,是忠實履行義務的體現,所以值得我們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