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2課時 走進小康時代【知識網絡】我們的小康目標感受小康我們的小康生活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改革開放富起來走進小康時代 市場經濟的巨大活力共同富裕的目標 走向全面小康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建設全面小康,我有責考綱要求:了解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給國家、社會帶來的巨大變化(理解);了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理解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現狀,增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的使命感(理解)。【中考熱身】 1.(2012·濱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10年,是中國對外貿易跨越式發展的10年,中國以開放、合作、共贏的姿態,向世界展示了一個經濟大國的崛起。這表明 ( ) A.堅持對外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B.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C.中國已經躋身世界發達國家的行列 D.對外開放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2.(2012·福州)2011年12月,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中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統計監測報告》。我國不同區域全面小康實現程度如下表所示。材料表明 ( )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 東北地區88.1%77.7%71.4% 82.3% A.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B.我國目前達到的小康是發展不平衡的小康 C.我國要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 D.由貧困到溫飽的跨越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偉大勝利 3.(2012·達州)21世紀頭20年小康建設的目標是 ( ) ①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 ②較高標準的小康③偏重于物質消費的小康④精神文明的小康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2012·南充)下圖漫畫所蘊含的寓意是 ( ) ①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共同富裕②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富裕③先富帶后富,共奔富裕路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四步走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5.分析下圖,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 ) ①我國經濟建設取得巨大成績的根本原因是堅持了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②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已經實現③我國堅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④“十一五”期間,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6.(2011·內江)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即將走過90年的歷程,回顧黨的歷程我們無比自豪。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以來就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探索救國圖強真理。中國共產黨成立的90年是開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90年;是帶領人民不屈不撓斗爭,不畏艱難困苦,千錘百煉的90年;是始終站在時代前列,不斷創造輝煌業績,贏得人民衷心擁護的90年。回顧中國共產黨領導億萬人民的奮斗史、創業史、改革開放史,中國革命和建設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心靈感悟】你從中國共產黨90年的歷程和90年來取得的輝煌成就中感悟出了哪些結論?【方法歸納】 如何答好標語類(宣傳口號、標語、警示語)類試題 (1)弄清題意,即搞清宣傳口號、標語、警示語的主題內容是什么。 (2)在書寫宣傳口號、標語、警示語時,如果是單句時,則要運用一定的修辭手法;如果是復句時,則要講究前后對稱。語感要求強有力,措詞稍微口語化,不必太華麗。(3)語言要簡短、精練,一般來說不超過20字。【考點精要】1.什么是小康? 小康,是在實現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達到豐農足食。這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實;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勞動環境的改善。 2.步入小康的表現? 國際上通常認為,一國的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即可叫做小康社會,從2000年左右開始。我國已逐步由溫飽型社會邁人了小康型社會。小康目標的實現,表現為物質生活的日益改善和精神生活的日益充實。 3.如何認識現階段的小康水平? 我國現在達到的小康是低水平、不全面、發展不平衡的小康。(也就是:總體小康水平) 4.如何認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中,最關鍵的是,在優化結構、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護環境的基礎上,實現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 從生活水平總體小康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它所指的H標是根本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實現傘聞人民的共同富裕。 5.如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國新世紀的理想,也是我們沉甸甸的歷史使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需要我們每個人從現在做起,不懈努力和追求。 6.改革的實質是什么?起何重要作用? 實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目標: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同時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以適應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的發展和實現現代化的要求。在當代新的歷史條件下,改革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是促進發展的動力。 7.對外開放的目的是什么? 對外開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國策。 對外開放的目的:通過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充分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國所創造的一切先進文明成果來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事業。 8.改革開放取得了哪些成就? 通過改革開放,我國的綜合國力有了明顯提高,人民群眾生活水平有了顯著提高,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小康社會成為現實。這充分證明:發展就是硬道理,發展是第一要義。 9.改革開放有何重大意義?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選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和強國之路,我們要毫不動搖的堅持改革開放。 10.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目的是什么?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調動并合理配置各種生產要素,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的需要。 11.如何認識共同富裕? (1)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之一。 (2)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3)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目標之一。 實現共同富裕是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是為了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2.如何實現共同富裕? 實現共同富裕裕需要一個過程,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和合法經營先富起來,先富帶后富,最后實現共同富裕。 堅持共同富裕要靠堅持改革開放發展經濟,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我國的基本政治和經濟、文化制度,加強國家的宏觀調控,擴大就業、西部開發、重視農業,完善分配制度等。【課堂演練】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觀點錯誤的是 ( ) A.小康是我國人民由來已久的社會理想,它表達的是普通百姓對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B.我們要達到的小康,是一個綜合性的指標體系,是一個有步驟、分階段實現的過程。 c.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我國各族人民的最高理想。 D.我們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擺在全國人民面前的重大歷史使命是 ( ) ①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②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④實現同等富裕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2012·哈爾濱)2012年1月16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在北京發布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報告顯示,截至去年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5.13億,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手機、因特網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這反映 ( ) A.我國達到了高水平的全面的、發展平衡的小康 B.我國正在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發展階段 C.我國已躋身于世界發達國家的行列 D.我國堅持把發展科技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 4.我國改革的實質是 ( ) A.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 B.改變社會主義制度 C.建立資本主義制度 D.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5.到21實際中葉,我們的奮斗目標是 ( ) ①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②人們生活基本上達到現代化水平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④解決溫飽問題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據統計,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十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兩倍多。出口增長了4.9倍,進口增長了4.7倍,世界排名由第六位躍升到了第二位。這給我們的啟示是 ( ) ①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不動搖;②對外開放是我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③把發展對外貿易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④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A.①②④ B.①④ C.②④ D.①②③ 7.(2012·湖州)漫畫《變遷》是我國30多年來人民生活發生顯著變化的一個縮影: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我國 ( ) 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②實行了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 ③經濟制度發生了根本變化④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12·蘭州)2012年以來,甘肅在全省開展了省、市、縣、鄉單位聯系貧困村、干部聯系特困戶工作,即“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開展這一活動 ( ) A.有利于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 B.有利于我國實現同時富裕的目標 C.能幫助特困群眾從根本上脫貧致富 D.有利于幫助一部分人先富起來 9.(2012·廣安)黨和政府提出要“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體現了黨和政府 ( ) ①實行平均分配②維護社會公平③堅持以人為本④促進共同富裕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0.下邊漫畫《層出不窮》表明我國 ( ) ①已完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任務;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建國以來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③改革開放以來人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④堅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二、判斷題(對的標“T”,錯的標“F”) 11.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從根本上改變束縛我國生產力發展的經濟體制,并相應地改革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的體制。 ( ) 12.“改革開放富起來”道出了我國實現小康目標的秘密。 ( ) 13.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 ) 1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政府和大人的事,與我們中學生無關。 ( ) 15、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所以我們要努力實現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時富裕。 ( )三、簡答題 16.(2012·重慶)材料一:暑假里,小明和同學到某縣山區參加了夏令營活動。他們拜訪了當地一些農戶,發現有的家庭生活條件較差,與自己的生活環境比起來真有“天壤之別”的感覺。小明想,我們不是已經進入小康社會了嗎.怎么還這樣呢? 材料二:2011年是新十年扶貧開發的開局之年,國家扶貧資金由上一年的222.68億元增加到270億元,增量和增幅都達到歷史最高。各地政府也采取了多種措施致力于扶貧工作。(1)結合材料一,請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小明的困惑。(2)結合材料一、二,說說黨和國家為什么要高度重視扶貧工作? 17.材料一:改革開放三十年來,中國經濟連續多年快速增長,國家財富積累大增,綜合國力不斷提升,令國際社會刮目相看。到201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從2001年的11萬億元人民幣增至2010年的近40萬億元人民幣。10年中,我們外貿進出口額年平均增長達到22%,成了世界第二大出口國和第二大經濟體。材料二:目前,中國的人均GDI:’尚排在世界百位之后,城鄉發展很不平衡,西部農村仍然很落后,在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會保障和生態環境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變化說明了什么?(2)請簡要談談你對材料二的認識。四、分析說明題 18.(改編題)材料一:“十一五”期間我國農村和城鎮居民收入及其增長速度示意圖: 材料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要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計劃未來五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年均增長7%以上。(1)比一比:圖一和圖二中,我國城鄉有哪些變化?(2)想一想:城鄉發生顯著變化的原因有哪些?(3)說一說:我們國家怎樣才能滿足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至少答四層意思) (4)談一談:為促進我國更加富強、人民生活更加幸福,你打算做出怎樣的努力?參考答案中考熱身 1.A 2.B 3.C 4.B 5.C 6.①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②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才能發展中國,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③我們必須堅持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不動搖。④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 (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課堂演練一、單項選擇題 1 A 2 A 3.B 4.A 5.A 6.B 7.C 8.A 9.A 10.D二、判斷題 11.T 12.F 13.F 14.F 15.F三、簡答題 16.(1)我國仍然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少數人富起來也不是社會主義。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扶貧工作,是為了縮小發展差距,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共同富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落實科學發展觀。 17.(1)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①材料二說明我國現在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②我國現在達到的總體小康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③我們必須必須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四、分析說明題 18.(1)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或城鄉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到2010年農村居民收人增速首次快于城鎮。但是,城鄉居民收入仍然差距較大。 (2)①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改革開放;②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③認清了社會主義的本質;④全市人民的艱苦奮斗和共同努力;⑤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3)①堅持共同富裕這一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②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③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④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⑤促進社會公平,維護社會正義;⑥堅持可持續發展、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⑦堅持改革開放、計劃生育、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⑧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⑨鼓勵先富者帶動和幫助后富者;⑩加強精神文明建設,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等。(至少答四層意思) (4)①樹立遠大理想,把個人理想與祖國、人民的利益聯系起來;②加強品德修養,弘揚社會正氣;③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本領;④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推動社會不斷進步;⑤參加公益活動,積極服務社會;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