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3課時 融入民族大家庭【知識網絡】 各民族的特色多民族的大家庭 中華民族稱謂的由來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平等團結的民族關系和睦的大家庭融入民族大家庭 共同發展的美好前景愛國主義愛好和平傳承民族精神自強不息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考綱要求: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理解)了解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運用)【中考熱身】 1.(2012·東營)新疆維吾爾族男子阿力木江,6年來照顧兩位漢族“媽媽”,還堅持幫助身邊的老黨員、貧困戶、殘疾人、孤寡老人等。面對大家的稱贊,他很不好意思地說:“各族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應當互相幫助”。這體現了 ( ) ①我國各民族之間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關系②民族區域自治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③各民族之間親如一家,血濃于水的民族親情④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2012·株洲)維護穩定的民族關系,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做到 ( )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②尊重各民族的一切決定 ③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3.(2012·濱州)2011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60年來,西藏經濟社會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民族團結不斷鞏固,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藏發生巨變的原因有 ( ) ①各民族保持平等和諧的關系 ②堅持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④各民族地位實現平等,民族差別已經消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2012·益陽)2012年3月31日,世界最大跨峽谷懸索橋——湘西矮寨特大懸索橋通車!湘西土家族、苗族、漢族等各族人民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大橋的建成有利于 ( ) ①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②促進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③徹底消除民族問差別,解決民族矛盾④有利于民族團結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2012·衡陽)某班準備召開關于民族傳統美德的主題班會,下面是同學們搜集的資料,你認為值得繼承和發揚的有 ( ) ①小國寡民,老死不相往來②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③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④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2011·內江)2010年5月17日至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在北京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會議深刻分析了新疆工作面臨的形式和任務,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工作要求。會議決定舉全國之力建設新疆,深入實施穩疆興疆、富民固邊戰略,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 截至2011年1月3日,19省市。1600余名援疆干部踏上了新疆這片熱土,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拉開帷幕,使受援地各族群眾感受到了中華“大家庭”的溫暖。 【客觀分析】(1)根據材料,說明當前新疆實現跨越式發展具備的有利因素。 【深度探究】(2)舉全國之力建設新疆,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有什么重要意義?【方法歸納】 如何回答必要性(意義、理由、依據)類試題此類試題基本上屬于回答“為什么”的試題,在考試中比較常見。其中“必要性”試題比“意義、理由、依據”類試題要求更高,涉及的范圍更廣,一般來說,必要性試題要分析現狀(即現實依據),教材理論(理論依據),這樣做的意義。而意義類試題突出強調這樣做的合理性,重大影響。回答意義類試題應從多角度思考,每一點意義都代表不同的層次或方面,切忌同類的意義多次重復,而不同類面的意義卻未涉及。部分意義類試題不要求將相關內容的概念進行表述。【考點精要】1.如何認識我國各民族發展的歷史? (1)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有著56個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中華民族是在中國境內長期居住、勞動、生活和繁衍的56個民族的總稱。 (2)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明,都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做出r自己的貢獻。各民族之間血脈相連,命運相系,文化相連。 2.如何認識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1)我國新型的民族關系是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2)發展新型民族關系具有重大意義:堅持各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對于國家的穩定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的順利進行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3.如何保持平等團結的民族關系? (1)黨和政府:①努力消除和克服妨礙民族平等的各種因素。②堅持各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③確立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④扶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經濟和社會改革 (2)青少年:自覺履行維護平等團結的民族關系的責任和義務,做到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尊重各民族的語言文字。自覺把個人利益服從于維護民族團結的整體利益。 4.請談談對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發展的認識。 (1)現狀:目前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各方面還有待進一步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2)措施:①黨和政府重視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制定和采取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措施,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如:青藏鐵路、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②少數民族地區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精神,抓住機遇,發揮自身優勢,促進本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③各民族之間要加強合作,相互支持,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3)意義:只有各民族共同發展,才會有共同的美好前景,中華民族才會有更強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5.請說說對我國民族精神的內涵的理解。 (1)中華民族精神集中體現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精神。 (2)愛國主義從來都是推動社會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 (3)愛好和平的精神不僅表現在國內各兄弟民族之間互幫互助,攜手共進,而且表現在與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休戚與共。 (4)自強不息是中華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品質和精神追求,它激勵著中華兒女不斷奮斗、變革和創新。 6.傳承和發展民族精神有何重大意義? (1)有利于激發各族人民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2)有利于激發各族人民的愛國主義熱情,鍛造積極有為的民族品格,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 7.如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1)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事業。 (3)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4)加快實施科教興國戰略。 (5)開展弘揚民族精神的宣傳教育。 8.青少年要如何以實際行動傳承民族精神? (1)在國家、民族存亡關頭挺身而出,在他人生命財產遇難時見義勇為,在日常生活中愛崗敬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勇于創新。 (2)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學習中要做到樂觀開朗自信自強,遇到挫折不氣餒,不退縮…… 9.民族精神在不同時期有何具體表現? 民族精神在不同歷史時期得以不斷豐富和發展,革命時期有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建設時期有抗洪精神、大慶精神等,改革以來有載人航天精神、奧運精神,近年來在抗擊自然災害的斗爭中形成的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考題演練】一、單項選擇題 1.我國各民族在語言、風俗習慣、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許多不同,擁有一個共同的稱謂 ( ) A.中華民族 B.炎黃子孫 C.華夏民族 D.龍的傳人 2.(2012·蘭州)在2012年5月10日甘肅岷縣發生特大雹洪災害面前,當地政府和群眾緊急行動,全力投入搶險救災的斗爭中,岷縣很快地恢復了生產、生活秩序。這體現了中華民族 的精神。 A.團結統一 B.熱愛和平 C.勤勞勇敢 D.自強不息 3.在我們的民族大家庭里,各民族都 ( ) ①擁有自己民族的語言、風俗習慣、歷史傳統等 ②用自己的智慧創造了燦爛的文明 ③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壯大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④為民族大家庭的繁榮貢獻了力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選項中,能體現我國民族精神的有 ( )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②自由、平等、博愛③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祝福避趨之④人不為己,天誅地滅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④ 5.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走過的艱辛歷程中,留下了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如抗戰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災精神等。這些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形成的民族精神 ( ) ①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②是經濟發展的決定因素③有利于增強民族凝聚力和綜合國力④需要青少年繼承和發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6.下列做法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的有 ( ) ①政府投資興建青藏鐵路 ②不同民族同學之間相互學習歌舞藝術 ③某鄉招聘公務員時限定只錄用漢族人員 ④一些學校專門設有符合不同民族飲食習慣的食堂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2012·鄂州)2012年4月9日下午,鄂州『f『“十佳少年”評選表彰活動隆重舉行,開展這一評選活動有利于 ( ) ①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②促進校園文化建設③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④加強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8.多年來,全國各省市都致力于援藏,對西藏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是 ( ) A.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B.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 C.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 D.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9.羅素說: “如果世界上有‘驕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這個民族就是中國”。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 ) ①中華民族是一個愛好和平的民族②這體現了中華民族精神③中國人非常驕傲④世界上只有中國愛好和平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2012·模擬)武警新疆總隊醫院院長莊仕華,從醫38年來,他平均每天要做近30例手術,最多的一天做了49例;他上高原,進大漠,爬雪山、越戈壁,跑遍了天山南北,行程40萬多公里,為基層官兵和各族群眾巡診38萬人次。莊仕華的行為 ( ) ①體現了漢族和少數民族休戚與共、血濃于水的兄弟情誼②是以實際行動維護民族團結的表現③詮釋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④是自覺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2012·內江)中新社成都2012年3月28日電,四川“三大民生工程”,即牧民定居計劃:大草原上飄來彩云;衛生事業發展計劃:白衣天使在藏家;“9+3”免費教育計劃:改變孩子的未來。筑就藏區民眾幸福路。這“三大民生工程”的實施 ( ) ①加速了藏區的建設、發展和各民族的共同繁榮②促進了各民族平等,維護了民族團結③確保了各民族同步實現共同富裕④實現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已消除民族差距與隔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二、判斷題(對的標“1’,,,錯的標“F”) 12.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由于歷史條件、環境等方面的原因,發展不平衡。 ( ) 13.在和少數民族交往時必須做到“三個尊重”。 ( ) 14.只有實現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實現民族平等團結。 ( ) 15.一個民族在延續發展過程中所逐漸形成的,為本民族大多數成員所認同的,帶有廣泛性和普遍性的精神追求就是民族精神。 ( ) 16.民族團結是中華民族愛好和平的具體體現。 ( )三、簡答題 17.(2012·株洲)“黃昏我站在高高的山岡,看那鐵路修到我家鄉,一條條巨龍翻山越嶺,為雪城高原送來安康。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哎,把人間的溫暖送到邊疆,從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長,各族兒女歡聚一堂……”這首《天路》唱出了西藏人民幸福的心聲。(1)“各族兒女歡聚一堂”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民族關系畫面?(2)為了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黨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具體措施? 18.為了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某中學九年級四班開展了一次“振興中華民族、弘揚民族精神”的主題班會。 請你回答以下問題:(1)中華民族精神的主要內容是什么?(2)作為中學生,怎樣以實際行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四、分析說明題 19.(2012·衡陽)材料一:三湘連三山。芙蓉映雪蓮,湖南人民與新疆各族人民心連心。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我省從1998年開始對口援助新疆吐魯番地區。13年來,無償援助吐魯番地區資金900(1多萬元,支持設備和技術項目資金420CI多萬元。 材料二:湖南常德祧源縣楓樹維吾爾族回族村,位于常德市區與桃源縣城之間,交通便利,被稱為“維吾爾族第二故鄉”。60多年來,該鄉的飲食、婚嫁、喪葬等一直保留著伊斯蘭教的習俗,因而具有十分重大的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和旅游開發價值。多年以來,他們與漢族同胞和睦相處,共同用智慧和汗水創造著美好生活。(1)材料一體現了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哪些原則?(2)結合材料二,請你為當地政府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出謀劃策。(至少三點) (3)假如新疆吐魯番某中學和你校結為友好學校,經常互派學生往來交流,而你是參與交流的一員,那么,你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參考答案中考熱身 1.C 2.B 3.A 4.B 5.B 6.(1)有利因素:有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有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正確的戰略部署;有科學發展觀這一重大戰略思想作為指導方針;有全國人民和各對口支援省市的大力支持;有符合新疆實際的政策、措施等。 (2)①有利于加快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提高新疆各族群眾的生活水平;②有利于新疆各族人民共享改革開放的成果,實現共同富裕;③有利于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和共同繁榮;④有利于新疆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等。(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課堂演練一、單項選擇題 1.A 2.D 3.D 4.A 5.C 6.C 7.B 8.C 9.A 10.D 11.A二、判斷墨 12.T 13.T 14.F 15.T 16.T三、簡答題 17.(1)平等、團結、互助、和諧(2)修建青藏鐵路,興邊富民行動,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對口支援少數民族地區,在內地重點中學設“西藏班”、“新疆班”,在喀什設經濟特區等。 18.(1)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有利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利于弘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2)幫助身邊需要幫助的人。積極參加公益活動,利用節假日參加志愿者活動;學習生活不怕苦不怕累。勇于戰勝挫折;向災區表達愛心;珍愛生命,提升生命的價值。四、分析說明題 19.(1)答案一:湖南人民與新疆各族人民心心相連,體現了民族團結的原則;我省對口援助新疆吐魯番地區,體現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答案二:體現了各民族平等、團結和共同繁榮的原則。 (2)大力發展旅游業、促進楓樹維吾爾族回族經濟大發展;加強對該地區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開發;加強民族團結教育。依法打擊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為民族地區的大發展、大繁榮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3)尊重對方的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字;積極宣傳黨的民族政策;不說不利于民族團結的話,不做不利于民族團結的事;敢于同破壞民族團結的言行做斗爭;盡可能在學習和生活等方面幫助對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