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9課 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了解萬隆會議及萬隆精神;知道非洲獨立運動與“非洲年”;知道拉丁美洲人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通過搜集和閱讀有關亞非拉國家獨立和維權斗爭史實資料,培養學生通過多種途徑獲取并處理歷史信息的能力2、過程與方法指導學生閱讀教材、圖書資料以及網上搜尋、獲取有關亞非拉國家獨立與發展的資料;通過對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發展史的回顧,培養學生歸納歷史問題、比較歷史事件、概括歷史發展規律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殖民主義在當今世界出現了新的表現形式,贏得獨立的人民要進一步掃除殖民主義的殘余,為建立一個公正合理的世界繼續努力4、教學重點:萬隆會議和“非洲年”[5、教學難點:萬隆精神和拉美國家維權斗爭二、學生自主學習指導與檢測及課堂展示【五步三查教學模式】學生自主學習指導 檢測及課堂展示目標導學 1.檢查學生課前準備、打分(桌子上只有本學科課本、學案文具)。2.目標導入(即情景引入,微視頻、舊知識回顧、故事引入等)。3.設計有學習目標(學生讀或者教師解讀) 自學自研 一查:檢查導學案完成情況, 1.教師查。 2.組長交叉查打分 交流展示 1.交流:(5-10分鐘)對學、合學(共同討論研究預習時留下的難題,并訂正好標準答案)。 2.展示:(展示每組5分鐘之內、板書預展3-5分鐘)抽簽展示導學案上的相關知識點。 3.二查:教師參與學生的合學,檢查各組學習的具體情況,有無學生不參與、不認真的現象。 4.此環節教師確定A展B板或者A板B展,其中一個共同體上去板書時,另一共同體在下面進行預展。 5.查學情。學生的導學案是否用雙色筆。 6.學生的導學案里,上過的內容是否訂正好答案。 7.教師是否及時進入點評。 鞏固提升 (三查) 教師檢測學生對新知識的掌握、運用情況,通過練習試題 學教反思 課堂小結,學生的相關練習冊里是否按時按量完成,是否也用雙色筆。 第19課 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模塊一 1、萬隆會議的召開 (1)時間:1955年4月 (2)地點:印度尼西亞的萬隆 (3)內容:①會議通過了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②周恩來提出的“求同存異”方針,保證了會議的順利進行 2、萬隆會議的特點:①成員廣泛。②由亞非國家自己組織舉辦,沒有帝國主義國家代表參加 3、萬隆會議的性質:萬隆會議是第一次沒有殖民主義國家參加的亞非會議 模塊二 1、萬隆精神:會議所體現的團結合作、友好相處,共同反對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爭取和鞏固民族獨立,保衛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稱為萬隆精神 2、萬隆會議的影響:提高了亞非國家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亞非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發展中國家作為一支新興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國際舞臺 模塊三 1、非洲民族獨立運動首先開展地區:北非 2、利比亞宣布獨立時間:1951年 3、埃及爆發革命時間:1952年 領導人:納賽爾 模塊四 1、阿爾及利亞獲得獨立時間:1962年 2、非洲獨立年時間:1960年 3、非洲獨立年獲得獨立國家的數量:17個 模塊五 1、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的標志: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 2、非洲獨立年的影響:①沉重打擊了殖民主義,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崩潰②新興的非洲獨立國家成為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民力量,在國際舞臺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模塊六 1、古巴政府的領導人:卡斯特羅 2、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非洲道路的時間:、1959年 3、巴拿馬收回運河全部主權的時間:1999年年底 【課堂小結】 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獨立后的各國在振興民族經濟和促進社會發展、維護主權和改變不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方面進行了不懈的努力,民族獨立國家在國際舞臺上結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國際力量。還要正確認識到,亞非拉各國在取得民族獨立后,必須大力發展經濟,推進社會發展,增強綜合國力。必須根據自己的國情,選擇適合本國發展的道路 【板書設計】 【鞏固提升】 一、選擇題 1.萬隆會議是第一次沒有西方殖民主義者參加的亞非國際會議,會議倡導的團結、友誼、合作的萬隆精神深入人心。萬隆精神、“非洲獨立年”、巴拿馬收回運河主權等史實所反映的主題是 A.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B.動蕩中的中東 C.非洲人民的反抗斗爭 D.冷戰中的對峙 2.二戰后,非洲民族獨立運動如火如荼,各國為爭取經濟和政治獨立進行著不懈的斗爭。下列史實標志著所有非洲國家都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的是 A.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 B.古巴走上社會主義道路 C.1960年非洲17個國家獨立 D.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 3.2020年3月21日,非洲納米比亞銀行推出了一款新的30元塑料鈔,以紀念該國獨立30周年。30年前,該國的獨立 A.體現了兩極格局的結束 B.標志非洲殖民體系崩潰 C.表明亞非拉國家的合作 D.說明社會主義力量壯大 4.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拉丁美洲人民為捍衛國家主權展開了不懈的斗爭,取得了偉大的成就。“偉大的成就”中除了古巴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外,還有 A.1953年埃及共和國成立 B.1962年阿爾及利亞獨立 C.1990年納米比亞獨立 D.1999年巴拿馬收回運河區全部主權 5.以下示意圖表現的主題是 A.亞非拉國家的新發展 B.非洲擺脫了殖民主義的枷鎖 C.世界各大洲聯系緊密 D.發展中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 二、材料分析題 6. 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對殖民主義的致命打擊。戰爭期間,反法西斯同盟通過一系列聲明、宣言等,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獨立要求。1945年6月通過的《聯合國憲章》強調:“促成國際合作,以解決國際間屬于經濟、社會、文化及人類福利性質之國際問題,且不分種族、性別、語言或宗教,增進并激勵對于全體人類之人權及基本自由之尊重。”二戰后,英帝國很快解體,法國也不得不承認印度支那、阿爾及利亞等法屬殖民地獨立。1955年萬隆亞非會議隆重舉行,通過《關于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引申和發展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提出了各國和平相處友好合作的十項原則。60年代非洲的民族獨立運動風起云涌,僅 1960年就有17個非洲國家獨立,這一年被稱為“非洲年”。1945—1991年,全世界有90多個國家擺脫了殖民統治獲得獨立,以驚人的速度摧毀了世界殖民體系。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下卷)》 材料二 從(20世紀)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約30年左右時間,在亞非拉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獨立國家體系……60年代聯合國接納的43個新會員國全都是亞非發展中國家;在70年代接納的33個新會員國中,除了兩個德國以外也都是發展中國家。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現代史編(下卷)》 (1)概括材料一所述現象,并根據材料一分析其原因 (2)概括材料二所述現象,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影響 參考答案 一、選擇題 1、A 2、D 3、B 4、D 5、A 二、材料分析題 6、(1)現象: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資本主義殖民國家予以沉重打擊,戰時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聯合國的影響,亞非人民相互合作與支持,殖民地民族獨立運動的壯大(2)現象:二戰后在亞非拉形成新民族獨立國家體系,大批發展中國家加入聯合國。影響:推動聯合國發揮積極作用;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兩極格局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