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一、馬克思主義法治理論1、法的起源、本質及其決定因素⑴法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⑵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⑶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其中,生產方式即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2、人類歷史上出現過四種歷史類型的法,即奴隸制法、封建制法、資本主義法和社會主義法。我國當代法是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的體現。3、法的特征⑴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⑵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社會規范。⑶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4、法的職能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又具有社會職能——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法所具有的這兩種職能體現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各領域中。5、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等級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權威不斷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二、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中華法系源遠流長,中華法系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華法系,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強調法律與倫理道德的統一,其代表性的法典為《唐律疏議》。中華法系,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優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們傳承。2、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一些仁人志士試圖移植西方國家的法治模式,最終歸于失敗。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1、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從中國的實際出發,不斷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⑴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⑵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⑶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3、法治建設在路上在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事業蓬勃發展,在民主與法治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第二框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一、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依法治國的原因⑴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是有機統一的。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中,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⑵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2、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在黨的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原則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⑴原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⑵要求: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依法治國與依法執政統一起來。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依憲執政和依法執政。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⑴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國的主體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⑵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⑴原因: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⑵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憲法法律權威,都必須在憲法法律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國家法制統一、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⑴原因: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心中的法律。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⑵要求:①必須堅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②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體現道德理念、強化法律對道德建設的促進作用,以道德滋養法治精神、強化道德對法治文化的支撐作用,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必須從我國基本國情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