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湘科版五年級(下)科學一、二單元知識點一單元:探秘生物體的基本結構神奇的顯微鏡1.類型:光學顯微鏡、電子顯微鏡2.發明與發展:1590年,荷蘭詹森父子發明了顯微鏡,可以放大幾十倍,并沒有做過重要的觀察1610年,意大利伽利略,觀察昆蟲的復眼1665年,英國羅伯特.胡克,用自制顯微鏡觀察軟木薄片,發現細胞1675年,荷蘭列文虎克,發現微生物1864年,英國拉德,觀察細胞和細菌1933年,德國魯斯卡,制造了電子顯微鏡,發現了病毒主要部件目鏡 物鏡(放大) 反光鏡(調節光源) 載物臺 準焦螺旋(調節鏡筒) 鏡筒 鏡臂 鏡座洋蔥表皮的秘密使用顯微鏡的步驟:取鏡和安放——對光——調節——觀察制作洋蔥臨時標本:擦拭載玻片、蓋玻片——滴清水——取表皮——放表皮——蓋蓋玻片——染色(碘酒)——吸取多余的染液細胞細胞是生物體的基本組成單位第一個發現細胞的人:英國羅伯特.胡克細胞的結構不同,形態多樣二單元:微生物發霉和發酵1.發霉:溫暖潮濕的環境,如橘子、墻壁、面包、皮鞋;(霉菌)2.發酵:猿猴造酒(酵母菌)。觀察微生物微生物的特點:體形微小 結構簡單;微生物分類:細菌 病毒 真菌;霉菌:食物物品發霉的主要原因。用光學顯微鏡可以觀察到,結構包括小微粒、小微粒的家、菌絲;1683年,荷蘭列文虎克第一次觀察“人的牙垢”,發現細菌;病毒:畢細菌小很多的生物,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常見的病毒有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新新冠狀病毒等;微生物王國中的巨人:木耳、蘑菇、牛肝菌等,用肉眼就可以觀察到;微生物對人類有利有弊;有利:制造食品(釀酒、面包)、幫助人體消化(乳酸桿菌、雙歧桿菌)、制造藥品(青霉素、頭孢)、分解動植物尸體,變成腐殖質;有弊:引發疾病(感冒、腸炎)、食物腐爛(發霉、變餿)、霉變(衣服家具發霉)。防霉方法:晾曬、真空包裝、冷藏傳染病的防控傳染病防控三條原則: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常見做法:公共環境按時消殺;感覺不適,及時就醫,請假休息;勤洗手;不聚集,保持1米距離;使用公筷公勺;戴口罩…。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