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4課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學習目標】1.掌握唐朝和日本的關系、遣唐使和唐文化對日本產生的影響。2.了解唐朝和新羅的相互往來的學習和交流。3.掌握鑒真和尚東渡日本和玄奘西行取經等相關史實。【重點難點】1.重點:知道鑒真東渡、玄奘西行。2.難點:理解唐朝時中外文化交流活躍的原因。鞏固基礎一、唐和日本1.遣唐使(1)含義:為了學習中國的 ,日本派遣使節到中國,當時稱為“遣唐使”。(2)影響:對日本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2.鑒真東渡(1)概況:高僧 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請,歷經磨難,東渡日本。(2)貢獻:講授 ,傳播中國的文化,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二、唐與新羅1.新羅強盛以后,派遣使節和大批留學生到唐朝學習中國文化。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物產居唐朝進口 。2.新羅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引入了中國的醫學、天文、歷算等科技成就。三、玄奘西行1.概況:初年,高僧 西行前往天竺取經。2.貢獻:(1)為中國 的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2)根據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記錄成書的《 》,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貴文獻。合作交流1.玄奘和鑒真的異同點(1)同:都是唐代著名僧人;都為完成使命出生入死,具有頑強毅力;為加強唐朝的睦鄰友好關系、促進中外交流做出重大貢獻。(2)異:玄奘是去天竺取經,鑒真是到日本弘揚國法,這一“取”一“送”,反映了唐文化兼容并包和雙向交流的特點2.從唐朝中外友好交流中,你獲得了什么歷史啟示?①一個國家只有強盛才有輻射力和吸引力,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乃至仰慕。②一個國家在確保主權獨立的前提下,只有對外開放,鼓勵交流,才會進步。③各國各族均有所長,應多向他人學習。學以致用1.李慶新在《海上絲綢之路》中寫道:“唐朝與海外發生官方關系的國家和地區有70余個”。由此可見,唐代對外交往比較活躍。出現這一局面的原因是( )①國家統一、社會安定 ②實行開放的對外政策③經濟繁榮、文化輝煌 ④對外交通發達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唐代長安“是一個舉世聞名的國際都會,東西文明的交匯中心。各國使節頻繁來此進行政治活動,向這里傳播域外文化,又從這里帶回唐朝文化”。這種現象的出現主要得益于唐代( )A.推行重商經濟政策 B.實行中央集權制度C.對外交往開放包容 D.儒家學說廣泛傳播3.“詩史互證”是研究中國古代歷史的一種方法。下列詩句能夠補證唐朝中日交往的是A.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真心照太清B.波斯老賈度流沙,夜聽駝鈴識路賒除C.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D.九天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毓4.唐玄宗年間,一高僧深受“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感動,在日本僧人的力邀下,雖雙目失明卻六次東渡,最終到達日本傳播佛經。該高僧是( )A. 張騫 B. 玄奘 C. 鑒真 D. 馬可 波羅5.唐朝對外交往頻繁。觀察下圖可知,這是哪一國家與唐朝頻繁交往的有關記載 ( )( 向中國派遣使節和留學生 物產居唐朝進口首位 引入中國先進的科技成就 仿效唐朝建立政治制度)A.新羅 B.日本 C.天竺 D.大食6.“五萬里的塵土與寒暑,長安與(天竺)那爛陀寺相遇的機緣……把自己淹沒于三千佛經的精義。……孤獨的靈魂,卻在萬眾的仰慕中升騰,你,才是真正的行者!”對詩歌中“你”的精準評價是( )A.中日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B.中印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C.中非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 D.中阿文化友好交流的使者7.下面兩位人物的對外文化交流充分體現了唐朝對外交往的特點是()A.高度繁榮、共享太平 B.源遠流長、澤被東西C.世界領先、求同存異 D.對外開放、雙向交流8.玄奘西游”和“鑒真東渡”備受后人稱頌,其最根本的原因是()A. 促進中外文化交流 B. 有高深的佛教學識C. 研究和弘揚佛學的執著追求 D. 不畏艱難的精神9.唐朝時期,東亞國家與中國在語言文字、思想意識、社會組織、物質文明等方面聯成一體,形成一個以中國為文化源的中華文化圈。以下促成這一文化圈形成的有①日本遣唐使來華 ②鑒真東渡 ③新羅學習唐朝政治制度 ④鄭和下西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小華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時搜集了“貞觀之治”、“開元盛世”、玄奘西行、鑒真東渡和朝鮮半島的音樂傳入中國等內容的相關資料。由此推斷他研究的課題最可能是( )A.政權分立與民族融合 B.中華文明的起源C.統一國家的建立 D.繁榮與開放的時代11.請結合所學知識完成下列有關唐朝歷史主題的探究并回答相關問題。【盛世氣象新】材料一:兩幅圖片(1)唐朝經濟繁榮,農業生產工具有很大改進。請分別寫出圖一和圖二中生產工具的名稱。材料二:唐朝鼎盛時期是詩歌最為繁榮、成就最高的時期。眾多的詩人在浪漫的氛圍中自由地創作,共同營造出震撼后世的“盛唐氣象”。(2)材料二中唐朝鼎盛時期的皇帝是誰?他統治前期被稱為什么?結合所學分析當時的國情和詩歌的繁榮的關系?【和同為一家】材料三:貞觀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贊干布親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對親近的人說:“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國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為幸實多。”——選自《中華上下五千年》(3)材料三中“吐蕃”是今天哪個少數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指的是誰?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何積極影響?【海內存知己】材料四:唐朝的繁盛吸引了當時世界各國的人們漂洋過海、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唐帝國自身也以強大的國力、博大的胸懷兼容并蓄外來文化的精華。全面的開放和廣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輝煌。(4)根據材料四結合所學知識,請寫出唐朝時期我國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大貢獻的兩位杰出高僧。從他們的事跡中可以看出唐朝的對外政策是怎樣的?(5)結合上述材料和所學知識概括隋唐時期最主要的時代特征。學以致用1-5: DCACA ; 6-10: BDAAD ;11.(1)曲轅犁,筒車。(2)唐玄宗;開元盛世;經濟的繁榮有利于文化的發展。(3)西藏;文成公主;促進了吐蕃經濟和社會發展,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系。(4)鑒真、玄奘;對外開放。(5)繁榮與開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