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章第23章 生物的進化第3節 生物的進化原因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了解雞的新品種形成的原因,了解人工選擇的過程和條件。2.了解曼徹斯特地區兩類樺尺蛾數量變化的原因3.理解自然選擇的學說要點,并用這一學說解釋生物的適應現象和進化過程。能力目標:1.觀察原雞的進化,初步形成觀察能力、分析處理資料的能力。2.嘗試探究生物進化的原因,學會樺尺蛾的數據和圖表的分析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對生物進化和適應現象的事例分析,使學生形成環保意識;2.通過學習生存競爭、適者生存的理論,從而懂得珍惜時光好好學習,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不會被淘汰教學重難點重點:動植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難點:動植物進化的證據和歷程教學準備:課件教學方法:探究法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自 主 學 習 環節一:溫故知新1、生物進化的證據有哪些?2.、動植物進化的歷程如何?3、生物進化的規律怎樣? 教師巡視,有針對性的進行抽查。 先師友自查,后師傅檢查學友。環節二:探究新知.質疑:為什么在生物進化的漫長過程中,會有新的物種產生,也會有老的物種滅絕,還有的得以生存至今?這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進化原因引導學生看圖P321.這些品種的雞有共同的祖先嗎?2.幾個品種的雞和原雞各有什么不同?這些差異是怎樣產生的? 引導學生閱讀資料思考:1.100年來,黑色樺尺蛾數量怎樣變化的?淺色樺尺蛾數量怎樣變化?2.是什么原因使兩者的數量發生了變化?3.要想恢復到100年前的淺色樺尺蛾占多數的情況,我們該怎么做? 教師不斷巡視,了解學情。 師友互助交流。互助釋疑 環節一:師友解惑活動一:人工選擇的啟示1.根據人們的_________________,對生物發生的______進化不斷的________,從而形成了生物新品種的過程,叫做_______選擇。www.21-cn-jy.com2.現在人們培育的月季就有幾十種,這都是________________的結果。活動二:自然選擇3.閱讀課本英國小山村發生的故事回答:由于黑煙的污染, 色樺尺蛾易被鳥類發現而不易生存下來; 色樺尺蛾不易被鳥類發現而生存下來。所以,在工業污染區, 色的樺尺蛾占多數,這是 的結果。21cnjy.com4.達爾文把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 生存, 被淘汰的過程,叫做 。5.討論::殺蟲劑往往在開始使用時有效,后來藥效會越來越差。嘗試用自然選擇的理論解釋。 教師巡視,參與師友交流,及時個別指導。 師友互助交流。環節二:教師點拔1、人工選擇:根據人們的需要與愛好,對生物發生的變異進行不斷地選擇,從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2、由于環境的變化,兩類樺尺蛾中具有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護色的個體得以生存,反之則淘汰。經過100年的選擇和不斷積累,產生了如此變化結果。這就是自然選擇 對學生出現共性問題進行重點講解。 師友在全班進行交流展示。鞏固理解 環節一:師友鞏固1、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自然選擇學說內容的是( ) A、各種生物普遍具有很強的生殖能力 B、任何生物都要為獲取足夠的食物和空間而進行生存斗爭 C、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在生存斗爭中容易生存下來 D、生物體的器官因為經常使用而變得發達,并且這種性狀能夠遺傳給后代2、達爾文的一部巨著,用自然選擇學說成功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這本巨著的名稱是( ) A、《進化論》 B、《人工選擇》 C、《物種起源》 D、《自然選擇》3、下列不屬于生存競爭的是( ) A、同一片森林里的樹木爭奪陽光、水分和營養物質 B、食性相同的動物爭奪食物 C、狼與鹿的捕食與反捕食 D、大豆從根瘤菌中獲取氮素,根瘤菌從大豆中獲取養料4、原雞每年產卵只有8—12個,而現在的許多種產蛋雞每年可產卵200—300個,這種進化的原因是(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自然選擇的結果 B、人工選擇的結果 C、生存環境不同 D、食物不同的結果5、用達爾文的觀點解釋長頸鹿的長頸形成的原因是( ) A、鹿經常伸長脖子夠高處的樹葉造成的 B、生活在食物充足環境中的長頸鹿脖子長得長 C、由于生存環境不同,使鹿的頸有長有短 D、長頸變異的個體生存機會多,并一代代積累形成的 教師巡視指導。 師友互助鞏固。環節二:知識點撥引導學生比較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的相同處與不同處人工選擇:定向 人為因素 較短時間自然選擇:不定向 自然環境 較長時間相同:遺傳和變異是進化的內因。 環境是進化的外因 強化重難點。 指導學生做好筆記。分層提高 環節一:師友互查.1、被恩格斯贊譽為“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的自然選擇學說是哪位科學家提出的( )A.孟德爾 B.達爾文 C.米勒 D.林奈2.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是指( )A.生物同時具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B.種瓜得瓜,種豆得豆C.生物界具有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現象 D.自然界中找不出兩株完全相同的植物3.生活在綠地上的昆蟲,體色多為綠色而不是褐色,能解釋這種現象的是達爾文的 ( )A.定向變異 B.人工選擇 C.自然選擇 D.過度繁殖 4.長期使用某種抗菌素,發現某種抗菌素的效果越來越差。從達爾文觀點來看,這是由于( )A.抗菌素濃度增加使病原體抗藥性也增加B.抗菌素對病原體逐代選擇的結果C.病原體由于接觸抗菌素產生了抗藥性D.抗菌素的藥理作用逐年降低5.用達爾文觀點判斷,其中正確的是( )A.長頸鹿經常努力伸長頸和前肢去吃樹上的葉子,因此頸變長B.北極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環境里,它們的身體都產生了定向變異C.野兔的保護色和鷹銳利的目光,是它們長期相互選擇的結果D.長期使用有毒農藥,結果是農藥使農田害蟲產生了抗藥性6.蚊蠅等害蟲對DDT產生抗藥性的主要原因是( )A.害蟲對DDT進行選擇的結果。B.DDT對害蟲抗藥性的變異進行選擇的結果。C.遺傳變異的結果D.害蟲本身對DDT具有抵抗能力 教師巡視指導。 師友自主完成并互相講解。環節二:教師提升.某科學家做了如下實驗:將深色樺尺蛾和淺色樺尺蛾分別進行標記,然后放養于工業污染區和沒有污染的非工業區。經過一段時間以后,將所釋放的樺尺蛾盡量回收,計算其數目,結果在非工業區淺色樺尺蛾占的比例大,在工業污染區,深色樺尺蛾占的比例大。請回答問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1)樺尺蛾的體色是由 物質決定的。(2)在工業污染區,黑色的樺尺蛾占多數,,淺色的樺尺蛾數量較少,這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現象叫 。在工業污染區,深色樺尺蛾的回收率比較高,這說明樺尺蛾對環境具有 。21教育網(3)樺尺蛾的生活環境中,影響其生存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陽光、空氣、水、溫度和 等。21·cn·jy·com(4)在食物鏈:植物→樺尺蛾→鳥中,樺尺蛾屬于生態系統成分中的 。(5)如果嚴厲禁止污染,使工廠的排煙量大大減少。請你預測,樺尺蛾的類型將產生怎樣的變化? 。【來源:21·世紀·教育·網】(6)樺尺蛾的個體發育要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階段,我們把這種發育過程叫 發育。 拓展延伸相關知識點。總結梳理 環節一:師友梳理 師友總結互助心得。教師總結一、人工選擇:根據人們的需要與愛好,對生物發生的變異進行不斷地選擇,從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二、自然選擇 有利變異→生存→新物種生物 (適者) 的變異 不利變異→淘汰 (不適者)三、比較人工選擇和自然選擇的相同處與不同處人工選擇:定向 人為因素 較短時間自然選擇:不定向 自然環境 較長時間相同:遺傳和變異是進化的內因,環境是進化的外因。 出示知識體系,評價師友表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