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談到生物的進化,自然要先探討有關地球上的生命起源,可以說本節課是本章的重點,這樣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但本節的內容與傳統的教科書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具有一定開放性和伸縮性,這無疑加大了教學的難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緊扣課程標準,抓住重點,突破難點,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一定的資料向學生提出了生命起源的幾種不同觀點,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便能幫助學生順利理解教學內容,從而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二、學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識一直是學生感興趣、想探索的一個問題。學生在小學就接觸過關于生命起源的相關知識,但對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樣出現的卻不甚清楚。所以,讓學生課前分組進行了材料的收集,并通過聯系生活實際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和討論,讓學生在此基礎上能進一步科學的認識生命的起源。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不迷信權威、敢于質疑的思維品質,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掌握關于生命起源的有關假說。三、教學目標:1、 知識目標:關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2)描述地球生命起源的過程2、能力目標:(1)培養學生運用證據進行推測的科學方法。(2)通過不同觀點的介紹,培養學生的開放性和發散性思維的方法。(3)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體協作能力。(4)培養學生收集資料,分析問題的能力。3、情感、價值目標:(1)通過對地球生命起源的探討,培養求知和敢于懷疑的品質。(2)在課堂滲透無神論的世界觀,進行熱愛生命的教育。四、教學重點、難點:重點:關注關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難點:“化學起源說”中關于生命起源的過程。五、教學準備:教師:①收集有關生命起源的資料和教學錄像短片。(收集有關生命起源的各種信息,特別是最新的報道。)②將學生分成7個大組預習教材內容,分配各組的收集相關資料。③教師準備好學案④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⑤1周前準備做肉湯實驗學生:①1周前在教師的指導下,小組4按照技能訓練的方法分別完成兩個肉湯的對比實驗。②以組為單位,通過圖書館、互聯網、報刊媒體等渠道搜集有關生命起源的各種信息觀點,了解生命起源的各種觀點,特別是最新的報道。③分組并選出小組長,準備好討論材料。六、課時按排 1課時七、教學過程設計教學過程 教師的主導活動 學生的主體活動 旁注創設創設情景,設疑導入 圖片展示(廣袤的宇宙、絢麗的銀河、燦爛的太陽系行星、蔚藍的地球……)廣袤的宇宙有無數的星體,然而只有我們蔚藍的地球母親孕育了千姿百態的生命。設疑: 地球上最初并沒有生命。人類經歷了漫長的進化過程,其他生物也是經過這樣的過程,那么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怎樣形成的呢?這就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地球生命起源的問題。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起源的?地球上的生命為什么這么繁盛?外星球上有沒有可能出現生命? 學生欣賞并進行質疑 通過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導入本節課題,進入新課的學習。二、學習新課——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的祖先曾經有這樣的傳說。——“俗說天地開辟,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作人。那么,今天的科學家們對生命起源又有什么見解呢?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將各組收集到的關于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的資料進行交流、匯報,推測判斷一:“神創論”你們相信這種說法嗎?理由是什么? 結論:神創論的觀點是完全不正確的。推測判斷二:宇生學說同學們,通過分析隕石的成分,大家可以對宇生學說作出什么推測? 結論:人類在不斷探索地球外的生命,付出了許多艱辛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地球外天體存在生命是完全可能的。推測判斷三:熱泉生態系統引導學生對熱泉生態系統進行推測推測判斷四:自然發生說有的科學家認為生物是從非生物環境中自然發生出來的。我國古代認為有:腐草化螢 腐肉生蛆 淤泥生鼠等.這個觀點能證明生命是自然發生的嗎?并提問:“肉湯中的微生物是不是肉湯自己產生的?”推測判斷五:化學進化論學說引導學生根據5、6兩組介紹的情況討論交流:1、分析原始大氣中有哪些主要成分?2、地球上原始大氣的成分與現在的大氣成分有什么明顯的不同?3、你認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嗎?請說出你的理由。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都非常好,下面同學們看一下老師給同學們收集的資料。。播放有關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景觀錄像片,然后配合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分析、討論:①資料描述的是什么現象 ②這種情況是科學家自己看到的嗎? ③原始地球上有生命嗎?為什么? ④原始地球和現在的地球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⑤現在的地球會不會再形成原始生命?⑥原始海洋是怎樣形成的?原始地球上形成生命有沒有科學依據呢?我們看看米勒是怎么回答的?并思考問題:1.米勒實驗中運用了哪些氣體?2.米勒實驗中火花放電模擬了什么?3.米勒實驗中合成了什么物質?4.分析米勒的科學實驗驗證明了什么?學習結論:米勒實驗證明了化學進化論中,從無機小分子物質→有機小分子物質是有可能實現的。那么從有機小分子 (氨基酸) 有機大分子(蛋白質)有沒有可能呢?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結論:通過介紹結晶胰島素的合成可以理解從有機小分子 (氨基酸) 有機大分子(蛋白質)是完全可能的。我國在探索生命起源問題上的成果,走在世界前列。我國的這些成就,不是模擬實驗而是人工合成,為將來人工合成新的生命物質,改造和創造生命,都有著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然而,目前由有機大分子物質到多分子體系再到原始生命的進化過程,人們還沒有找到科學的證據。許多科學家推測在原始海洋當中形成了原始生命。 學生分組進行資料交流,了解生命起源的不同觀點小組1:學生代表講述“女媧造人”的故事,全班學生做出推測判斷不相信。因為沒有確鑿的科學證據,只是神話傳說。人類的原始祖先是森林古猿。小組2:學生代表介紹宇生學說資料小組2分析隕石成分,作出推測隕石中含有構成生物體所需要的有機物。 學生的推測判斷1.地球上的生物可能來自星外天體;2.星外天體有形成新生命的可能;小組3代表:介紹熱泉生態系統相關資料學生的推測判斷一種可能是熱泉生態系統是孕育生命的理想場。第二種可能是生命可能是從地球表面產生的,后來蔓延到深海熱泉噴口周圍并得以保存下來。小組4學生:介紹斯巴蘭讓尼和巴斯德的鵝頸的肉湯實驗的過程、展示匯報實驗結果、得出的結論:肉湯中的微生物不是自發產生的,而是來自瓶外。從而證明“自然發生論”是不可信的。小組5學生介紹:關于化學進化論學說的相關資料小組6學生介紹展示:原始地球的情況: 學生的推測判斷H2O、H2、NH3、CH4、CO2、H2S;現在的大氣成分中有氧氣,而原始的成分中沒有氧氣。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為原始地球上沒有生命存在的環境條件。學生觀看觀看視頻分析、討論問題學生小組代表交流小組6組:負責匯報“米勒實驗”: 學生小組討論推測得出;甲烷、氨、氫、水蒸汽等氣體閃電多種氨基酸原始地球上盡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形成構成生物體的小分子有機物。小組7:介紹結晶牛胰島素發現歷史和我國首例人工合成結晶牛胰島素的資料 學生交流達成共識 本環節是這節課的重點環節,通過采用教師引導、講解與學生小組合作交流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充分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運用證據和邏輯作出推測進一步培養學生分析,推測,發散思維的能力。培養學生尊重客觀事實、不迷信權威、敢于懷疑的思維品質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三、原始地球形成生命過程的科學推測 讓我們一起來推測一下原始生命可能的產生過程。教師再一次播放有關視頻,師生共同總結原始地球形成生命過程的推測:原始地球先形成許多簡單的有機物→隨雨水匯入原始海洋→形成原始生命。 學生進行總結原始地球形成生命的過程 通過科學家的實驗對生命的起源進行科學推測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通過收集資料,對資料進行分析,通過對科學家實驗的分析用證據和邏輯推理來了解關于生命起源的幾種假說,無論你支持哪一種觀點,或許你還有你自己的觀點,但都需要有充足的證據來證明這些觀點,因為只有在證據面前人們才會信服這些觀點。所以這節課我們不是要大家接受哪種觀點,而是讓大家了解這些觀點,對地球的起源有所認識,為大家以后的探索或接受新觀點提供一個基礎。當然生命起源的問題還有許多的難題有待研究和解決,而這些都需要多學科的綜合、合作,這就需要同學們學好各門功課,為將來從事生命科學研究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礎,也希望同學們今后繼續探索生命的奧秘。 回顧本節的有關內容五、小試身手、展示才智 課件出示練習題 進行練習,交流答案。 及時總結并通過練習,使學生對生命起源的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八、板書設計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第一節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生命起源的的觀點: 神創論宇生學說熱泉生態系統自然發生說 1、原始大氣的成分:沒有氧氣化學進化學說 2、原始地球和原始海洋的形成3根據米勒等人的實驗:生命的起源從無機物生成有機物,這一階段是完全能夠實現的。二、原始生命的誕生過程:原始大氣高溫、紫外線、雷電簡單的有機物 雨水匯集到原始海洋 有機物不斷相互作用 原始生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