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第1課 歐陽詢楷書筆法(一)顏真卿《多寶塔碑》《九成宮醴泉銘》,唐代碑刻。公元632年鐫立于麟游(今屬陜西)。魏徵撰文,歐陽詢正書。記述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醴泉之事。筆法剛勁婉潤,兼有隸意,歐陽詢書寫此銘,時年七十六歲,其書法藝術已是爐火純青,加之又是奉勑用心之作,因而,此銘是書家之代表作。自古以來,此銘一直被譽為“楷書之極則”,倍受人們喜愛。歐陽詢(557年一641年),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字信本,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并稱"歐虞",后人以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歐陽詢(557年一641年),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字信本,楷書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并稱"歐虞",后人以其書于平正中見險絕,最便初學,號為"歐體"。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對書法有其獨到的見解,有書法論著《八訣》、《傳授訣》、《用筆論》、《三十六法》。所寫《化度寺邑禪師舍利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 》被稱為"唐人楷書第一"。合作探究方點圓點歐體筆畫方中帶圓,沉穩含蓄,點畫通常棱角分明,多呈三角狀,是典型的方筆。也有圓潤的點畫,形態變化豐富。點有方圓筆畫解析下點上小下大,方角在右邊上點上大下小,方角在右上邊筆畫解析挑點朝右上,方角在左邊點在右邊,圓潤沉穩書寫實踐臨摹之、玉、玄、宮、注、云六個字各一行。要求:看準范字點的寫法和結構,寫出基本特點。臨習指導點在不同的位置,起筆的角度和收筆的方向各不相同。右上點呈撇狀時,方角在右邊,如“乎”字。一個字中出現多個點時,形態各異,變化豐富,如“灼、庶”兩字。自評,把習作和范貼對照,在你認為寫的好的字的右上角用自己喜歡的符號標注一下!評一評例如:知識鏈接吳昌碩書法吳昌碩(公元1844—1927年)是中國現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西泠印社前任社長。吳昌碩的詩、書、畫、印被稱為“四絕”,無論哪一方面都有強烈的個性,自成一家;他善于融會貫通,畫中帶有很濃的書法意味,并將篆刻的筆法運用于書畫中。吳昌碩喜歡臨摹石鼓文,從三十幾歲到七十歲,一直不間斷地臨寫,同時又將諸家筆法融于一體,最終突破石鼓文方正的寫法,創造出自己獨特的書法風格。課后作業將以下字雙勾,單勾,各1遍,對臨3—5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