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九年級社會思品階段性測試卷(2013.3)班級 姓名 學號 一、選擇題(本題共12小題,每題1分,共12分。每題中只有一個正確答案,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2012年12月29日零時起寧波第三座跨海大橋正式試通車。這意味著寧波“一環六射”高速公路網全面建成。這座跨海大橋是( ) A、杭州灣跨海大橋 B、舟山跨海大橋 C、金塘大橋 D、象山港大橋2.某旅游景區停著一輛汽車的車牌號是魯A53418,這輛車省籍應是( )A.山西 B.河北 C.山東 D.河南3.下列各圖中的海峽,鄭和率船隊下西洋經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4.下列對寧波自然環境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多沙塵暴 B.地勢屬于第二階梯,以丘陵為主C.位于浙江東北部,瀕臨南海 D.海岸線長而曲折,多天然良港 5.如你生活在秦朝時期,遇上了當時的一個官吏,你認為這位官吏說的哪些話是可信的 ( )①我剛剛拜會了我縣的縣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體發布了一個告示 ③張騫出使西域 ④西域都護府的設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6.“在哪個距今二百多年前的時代里,殖民地聯合起來挑戰宗主國是破天荒的大事,……與大英帝的戰爭一直艱苦地打了八年,最終贏得了獨立。這段話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抗日戰爭 B.美國獨立戰爭 C.法國大革命 D.英國資產階級革命7.歸類是掌握歷史知識的有效方法。以下是對“標志” 類歷史知識,下列表述正確的有( )A.新民主主義革命開始的標志是中國共產黨成立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結束的標志是抗日戰爭勝利 C.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的標志是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D.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的標志是新中國的成立8.海爾集團在全球建立了29個制造基地,191個海外貿易公司,全球員工總數超過6萬人,已發展成為大規模的跨國企業集團。這一現象體現的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是( )A. 區域集團化 B. 政治多極化 C. 產品單一化 D. 經濟全球化9.在聯合國多哈氣候大會上,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就碳排放、碳技術、碳資金等問題上展開博弈。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碳博弈”的實質是 ( ) A. 環境問題 B. 資源問題 C. 和平問題 D. 發展問題10.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毛澤東曾說過,中國的革命實際上是土地革命。下列關于新中國成立以來所采取土地政策及其產生影響描述,正確的有( )①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③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促進了農業大發展 ④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決了農民溫飽問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右圖《逐一修理》的寓意在于( ) A、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危及世界和平的主要根源 B、美國在幫助中東地區擺脫經濟落后狀況 C、發展是當今世界的歷史潮流D、世界戰爭因素的增長超過了和平因素的增長12.尋訪古跡、實地考察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古城南京是中國歷史的一位特殊“見證者”,它見證了( ) ①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 ②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③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覆滅 ④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非選擇題(本題6小題,共48分)13.(7分)我國國土遼闊,各地自然環境差異顯著,可分為四大地理區域。讀下圖并回答問題。 (1)在圖中相應位置上填寫南、北方地區地理分界線名稱。(2分)(2)下列景觀分別描述哪個地區的農業生產狀況?從氣候角度分析兩地農業生產差異的原因。(4分)①碧海藍天,牦牛悠蕩 ②水田片片,稻花飄香 (3)上述兩地區發展農業體現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什么原則?(1分)14、(9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見右圖材料二:19世紀末,日本竊取了許多中國領土,其中包括臺灣及其附屬島嶼釣魚島等島嶼。材料三: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出資20億購買該島實行“國有化”。針對日本悍然購島的行為,中方強烈敦促日方立即停止一切損害中國領土主權的行為,以實際行動糾正錯誤,回到談判解決爭議的軌道上來。之后中國陸續出臺公布釣魚島領海基線圖、發布該島天氣預報、派海監、漁政船進行正常巡邏等反制措施。(1)釣魚島位于我國哪一海域?請判斷寧波位于釣魚島的什么方向,并說明你的判斷方法。(3分) (2)十九世紀末,日本是如何竊取釣魚島的?(2分)(3)材料三中國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反制措施符合聯合國的哪一宗旨?體現了我國怎樣的外交政策?(2分)(4)面對來自海上的挑戰,我國應該怎么辦?(2分)15、(7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寧波從2012年11月16日起與全省同步發布環境空氣質量指數(AQI)。根據寧波環保局發布的數據, 從11月17日開始,寧波的空氣已連續四天都是“輕、中度污染”。首要污染物為細顆粒物(PM2.5)、二氧化氮。材料二:十八大報告指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1)材料一說明寧波存在什么問題?有何危害?(3分)(2)“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需要我們堅持什么基本國策和發展戰略?(2分)(3)根據自己家鄉的實際,你認為建設“美麗家鄉”,自己能做些什么?(2分)16、(8分)某班舉行“中國科技發展之路”的主題班會,以下是三個同學的觀點:同學甲:我國古代科技發達,曾對世界作出過貢獻。同學乙:到了近代,工業革命推動了生產發展和社會進步,但中國科技已遠落后于西方國家。同學丙:“神九”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交會對接,我國科技水平已居世界前列。 (1)中國古代科技發展高峰在哪一時期?列舉這時期的一項成果,并說說其對世界的貢獻。(3分)(2)列舉西方工業革命不同階段的重大發明各一項。(2分)(3)請簡要評析同學丙的觀點。(3分)17、(7分)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國務院于2010年11月1日零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2011年4月2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結果。(見下圖)材料二:這次人口普查表明, 65歲及以上人口1.19億,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個百分點。(1)從材料一可見我國計劃生育工作取得了哪些成就?統計結果顯示解決中國今后人口問題的首要任務是什么?(3分) (2)我國人口得到有效控制得益于哪個基本國策?人口素質的提高與古代孔子提倡的哪一個教育思想有關?(2分) (3)材料二反映了我國什么人口問題?對社會發展有什么影響?(2分) 18、(10分)觀看了《復興之路》圖片展覽后,某班同學以“探尋中國救亡圖存之路”為主題開展綜合探究活動。版塊一:屈辱與探索 ①《南京條約》簽訂 ②輪船招商局 ③ 公車上書 ④街頭“剪辮”現象 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為挽救民族危機,無數志士仁人不斷探索救國道路,但都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使命。(1)為什么說“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一塊界碑”?(2分)(2)圖②③④分別對應了哪些歷史事件?體現了一個怎樣的探索過程?(5分)版塊二:抉擇與奮斗從南湖起航,到天安門城樓上的莊嚴宣告,中共在28年風雨歷程中,找到了一條使中國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確革命道路,駛向了成功的彼岸。(3)“正確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這條正確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長期艱苦卓絕斗爭中經歷了哪些重大事件?(兩例即可)(3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