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綜合探究八 結識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鴉片戰爭后,一些先進的思想家、早期留學生以及走出國門的外交使臣,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人”。“孤獨的先行者”、“壯志難酬”、“人生命運坎坷艱辛”幾乎是他們共同的特征。下列不能體現上述觀點的是( ) A.魏源的《海國圖志》在當時中國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而在日本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B.林則徐領導了虎門銷煙,有力打擊了英國鴉片販子。C. 容閎多年促成的派遣留學生的計劃推行了不到10年夭折了。D.郭嵩燾被委以出使英國欽差大臣后,朝野謾罵之聲不絕于耳。2.郭嵩燾客觀記述了駐外期間所見所聞,有分析西方長處的言論而不被當時人們接受的著作是( )A.《使西紀程》 B.《四洲志》C.《海國圖志》 D.《盛世危言》3.“他在唾罵聲中出使,又在唾罵聲中回國”,“他不融于時代的主流,他也不肯隨俗浮沉”,面對個人命運的坎坷,他依然自信“流傳百代千秋后,定識人間有此人”。他就是近代中國第一位駐外使臣( ) A.魏源 B.郭嵩燾 C.林則徐 D.容閎4.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這些留美學生回國后,絕大多數熱心報國,成為棟梁之材。醞釀派遣留學生計劃多年,并成功促成此事的是( ) A.魏源 B.郭嵩燾 C.林則徐 D.容閎5.為了喚醒國人了解世界,挽救危亡,魏源于1842年寫成《海國圖志》,你認為下列不是魏源思想主張的是( ) A.總結鴉片戰爭戰敗的教訓,提出了“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觀點。B.認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處,反對用“夷狄”來稱呼西方文明發達國家。C.認為中國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國已經落后于歐洲。D.主張學習西方,開辦工廠,制造輪船和槍炮。6.中國近代有一部系統地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歷史、地理的書籍,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而作 。”此書是( )A.《中外紀聞》 B.《天演論》C.《四洲志》 D.《海國圖志》7.與明朝以來以往的“西學東漸”的情況相比,鴉片戰爭以來源于西方的工業文明是怎樣進入中國的( ) A.通過利瑪竇等傳教士在傳播宗教的同時傳播到中國的。B.近代中國是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下,被迫匯入工業文明的。C. 是林則徐、魏源等先進中國人通過向西方學習主動引進的。D.在明清以來手工業、商業的繁榮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工業文明的。8.首次突破了中國人原有的狹隘世界觀念,開始接受近代世界地理知識的是利瑪竇繪制的 ( )A.《海國圖志》 B.《坤輿萬國地圖》C.《幾何原本》 D.《四洲志》9.林則徐被譽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體現在( ) A.在廣州支持禁煙,1839年6月領導主持了虎門銷煙。B.在擔任欽差大臣期間,招募水勇,積極籌備海防,使得英軍在廣州無隙可乘。C.設立譯館,翻譯一些西方書籍,組織編譯《四洲志》,向西方學習。D.“茍利國家生死以,豈癮禍福避趨之”,在國家危難時敢于擔當的精神10.鴉片戰爭以來一部分先進中國人逐步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醒來,開始“開眼看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的啟蒙B. 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沖擊C.舊有“華夷觀念”的轉變D.早期留學生和外交使臣的奔走宣傳11.郭嵩燾將去倫敦途中的見聞日記命名為( )A.《西行記》 B.《使西紀程》C.《西學東漸記》 D.《四洲志》12.寫下“流傳百代千齡后,定識人間有此人”這句詩的是( )A.郭嵩燾 B.魏源C.容閎 D.林則徐13.容閎的留學教育計劃是通過下列哪一事件得以成為現實的( )A.近代教育改革 B.新文化運動C.維新運動 D.洋務運動14.他是第一個畢業于美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他醞釀了一個教育計劃,促請清政府派遣官費留學生,他是( )A.林則徐 B.魏源 C.容閎 D.郭嵩燾15.“師夷長技以制夷”中的“技”是指( )A.軍事技術 B.政治制度C.科學技術 D.文化制度16.《海國圖志》一書在當時的直接作用是( )A.引導人們了解外部世界B.探索救國救民之路C.批評了封建社會的閉關政策D.介紹了西方先進技術17.“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夷者,外夷制之。”這種思想最早出現于( )A.《海國圖志》 B.《孔子改制考》C.《西學東漸記》 D.《資政新篇》18.某電視劇攝制組布置清朝著名思想家魏源的書房場景,對于書架上擺放的書籍你認為合適的有( )①《海國圖志》 ②《天演論》 ③《制堿》 ④《四洲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9.魏源編著的《海國圖志》說:“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魏源對此三點極力推崇。這表明魏源的救國主張是( )A.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 B.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C.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 D.進行資產階級改革20.中國近代第一部較詳細地介紹西方各國歷史地理的著作是( )A.《四洲志》 B.《海國圖志》C.《天演論》 D.《三國志》二、問答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十八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清政府頒布了一項對西洋商人的管制條例,有下列重要規定: 在貿易期間,夷商每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才可到公園游玩;夷商不準坐轎;夷商不準直接晉見中國官員,有所請求時,應寫妥呈文請洋行代轉;夷商不準到街上購買東西;不準探聽物價;不準買中國書籍。──《中國人史綱》柏楊材料二:挽郭嵩燾:“鴻文碩學郁儒宗,才過古人,不掩其德;赤膽忠肝籌國是,謗滿天下,無損于名”。 ──清末學者 王先謙材料三:“關鍵性術語使用的變化雄辯地證實了在對西方理解過程中的這種進步。與西方有關的事務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大體上稱為‘夷務’,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稱為‘洋務’和‘西學’,在九十年代就稱為‘新學’。” ──《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1)從材料一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是怎么看待西方的?(2)材料二挽聯中贊譽了郭嵩燾的“赤膽忠肝籌國是”,請舉例說明。挽聯中的“謗滿天下”又指什么?(3)說說材料三中對“與西方有關的事務”的術語稱呼變化的差別。這種變化說明什么?(4)除了郭嵩燾外,請你再舉一位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并說說其對西方的認識是怎樣領先時代的。(本題也可以這樣設問:除了郭嵩燾、魏源、林則徐、容閎外,請你再舉一位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并說說其對西方的認識是怎樣領先時代的。) 22.鴉片戰爭后,一批先進的思想家、早期留學生以及走出國門的外交使臣,以不同的方式介紹外部世界,幫助國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請列舉他們中的代表。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人有何共同之處?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在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過程中,傳教士是中西文化之間的唯一媒介。而在清末的西學新沖擊中,傳播渠道和媒介已多樣化了,有翻譯的書籍、新式學堂中的外聘教師、新式企業中的技術人才、出洋考察的政府官員、派遣的留洋學生等,還形成了一批具有近代西方思想的新知識分子。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局限在天主教義、“質測之學”和數學、語言方面。而清末西學的內容更廣泛,層次更豐富,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層次,沖擊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物質外殼和精神內核。明末清初僅有徐光啟、方以智等少數人接觸到西方近代科技知識。清末西學傳播的影響卻是廣泛而深入的,受西學影響的階層和群體不斷擴大,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清末的西學傳播與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有何不同?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相關知識。這是一道綜合比較分析題,通過對魏源、郭嵩燾、容閎人生命運的比較分析,找出共同的遭遇,從孤獨、難酬、坎坷這幾個關鍵詞可以得出他們在探索民族復興之路上的挫折,而B是林則徐虎門銷煙發生在鴉片戰爭前,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人”的坎坷經歷。2.【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相關知識。選項A《使西紀程》是郭嵩燾所著;B 《四洲志》是由林則徐主持編譯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C《海國圖志》是魏源寫的;D《盛世危言》是鄭觀應編成于公元1894年。故答案選A。【點評】知道郭嵩燾的成就、3.【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相關知識。郭嵩燾清代第一位駐英法公使郭嵩燾不僅敢于考究西方政體,而且敢于肯定其優長之處。故正確答案B【點評】知道郭嵩燾的事跡。4.【答案】D【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相關知識。根據課本所學知識,醞釀派遣留學生計劃多年,并成功促成此事的是容閎,故正確答案D。【點評】知道容閎對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過程中的作用。5.【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相關知識。利用排除法,選項A表述的是嚴復的觀點。其余選項都符合魏源思想主張,故正確答案A。【點評】知道魏源的思想主張。6.【答案】D【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相關知識。題中“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而作 。”可以概括為“師夷長技以制夷”,根據所學,這是《海國圖志》的主要思想,故正確答案:D【點評】知道《海國圖志》的主要思想。7.【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相關知識。鴉片戰爭后的西學東漸不是主要依靠傳教士傳播西方知識,也不是不要依靠先進中國人主動引進的,更不是中華文明發展自然過渡的,而是在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過程中傳播到中國的。故正確答案B【點評】知道近代“西學東漸”在中國的表現。8.【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相關知識。A《海國圖志》是魏源所著,C《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四洲志》是由林則徐主持編譯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B《坤輿萬國地圖》是利瑪竇繪制,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利瑪竇的相關事跡。9.【答案】C【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相關知識。“開眼看世界”指的是了解西方學習西方的,了解西方學習西方必須要翻譯西方書籍,編譯介紹西方地理歷史的書籍開始。由此可知答案選C。其余選項都不符合開眼看世界這一含義。【點評】知道開眼看世界的含義及其表現。10.【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先進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相關知識。與明朝以來以往的“西學東漸”不同的是鴉片戰爭后西方的工業文明是通過武力伴隨著血腥強勢進入中國的,客觀上迫使中國人“開眼看世界”。正確答案:B。其余選項都與題意不符合,故不選。【點評】知道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原因。11.【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郭嵩杰是清政府派往西歐的第一任公使,是近代中國較早跨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先進土大夫。在前往西歐的航途中,他寫了《使西紀程》一書,記錄了自己沿途中的見聞,抒發了對西洋文明的感受,批駁了頑固守舊的觀念。故選擇B。【點評】了解中國最早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貢獻。12.【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郭 嵩燾,是近代中國首任駐英法公使,是中國職業外交家的先驅。他力主開眼看世界,取西方之長,補中國之短。由于郭嵩燾的思想明顯超出同僚,當時朝野上下不能 容他,罵其“漢奸”、“貳臣”。郭嵩燾晚年寫下一首《戲書小像》的詩,對自己一生作過自信的評價:流傳百代千齡后,定識人間有此人。故選A。【點評】了解近代最早放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事跡。13.【答案】D【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容閎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學習 的先進代表人物之一,他向清政府提出的派遣留學生的”教育計劃”,首開以派留學生的形式把西方文化輸入中國,從而開中國學子出洋留學的先河。1872年,清政府開始派遣幼童留美,1881年清政府下令留美學生一律調回國內,教育計劃毀于一旦。該計劃的實施,與當時洋務運動興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的措施緊密相關。故選D。【點評】了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及洋務運動的內容與容閎的留學教育計劃背景。14.【答案】C【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容閎是第一個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是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在清末洋務運動中,他因促成并且經理了兩件大事而彪炳史冊:建成了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上海江南機器制造局;組織了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幼童。故選C。【點評】了解近代放眼看世界代表人物的主要事跡及其貢獻。15.【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鴉片戰爭中國戰敗,一部分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清醒過來,開始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來抵御外國侵略,其中林則徐,魏源是代表,受林則徐的委托,魏源撰寫了《海國圖志》,其核心思想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其中這里的“長技”是指西方先進的技術(主要是軍事技術),故本題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察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海國圖志》主張學習西方,它的思想也最終引發了中國社會的重大行動,這一點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有分析思維的歷史能力才能回答。16.【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海國圖志》是魏源根據林則徐組織人編譯出的《四洲志》等書編寫的,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它產生的作用主要是開闊人們的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因此正確選項應為A。【點評】了解《海國圖志》一書的作用。17.【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可以歸納出題中的思想即”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的一個著名主張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因此答案為A。《孔子改制考》是康有為在1897年編寫的。康有為在書中宜稱,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張變革的先師。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的合理性,為維新變法制造歷史依據。《西學東漸記》是容閎自述其經歷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等重大事件和生平從事教育、政治、經濟等活動。1915年商務印書館節譯發行題此書名。《資政新篇》是洪仁玕1859年為振興太平天國提出的改革內政建設國家的治國方案。【點評】了解近代放眼看世界代表人物魏源的著作及其主要思想。18.【答案】D【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魏源(1794--1857),《海國圖志》由有魏源于1842年寫成;《天演論》是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著作,最初發表于1893年,1895年嚴復開始翻譯此書,并于1897年發表在天津出版的《國聞匯編》中;《制堿》一書由我國科學家侯德榜于1933年發表;《四洲志》為1836年林則徐組織人員而成。故他的書房可能的書籍為《海國圖志》和《四洲志》。選D。【點評】了解魏源的著作和生活的時代背景。19.【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近代史上中國向外國學習經歷了學習技術----學習制度----學習思想文化等階段。魏源提出的主張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故選A。【點評】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主張和向西方學習第一階段的內容。20.【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四洲志》是林則徐在廣東主持禁煙期間組織人翻譯的西方著作,該書概述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海國圖志》魏源于1842年寫成,全方位描述了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各種情況,是中國近代第一部比較詳盡介紹西方的著作。《天演論》是嚴復翻譯的生物學著作;《三國志》是我國三國時期的歷史著作。故選B。【點評】了解《海國圖志》一書的內容和歷史地位。21.【答案】(1)清政府固守“華夷有別”的落后觀念,狂妄自大,視西方為未開放的”夷狄”,認為中國文化高于西方文化(2)“赤膽忠肝籌國是”是指1876年,年近六旬的郭嵩燾沖破重重阻力,在朝野一篇謾罵聲中出任駐英公使,并寫下《使西紀程》,客觀記述所見所聞,送呈總理衙門。“謗滿天下”指郭嵩燾出使英國遭到守舊勢力的謾罵羞辱;《使西紀程》有分析西方長處的言論遭人彈劾和朝廷申斥;“穿洋裝、讓婦女學洋語”遭守舊勢力群起攻擊;晚年回到家鄉遭地方官員鄉紳輕慢鄙視等。(3)“夷務”把中國看成是世界的中心,輕慢蔑視西方;“洋務”和“西學”開始改變看不起西方的態度;“新學”則清清楚楚地含有贊許的意思。這種變化說明了在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進中國人啟蒙下,中國重新認識外部世界,并做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歷史抉擇。(4)開放性測試題,學生任意舉出魏源、林則徐、容閎并能說出他們主要思想觀點即可。(根據學情和學生課外探究的情況,也可以采用括號內的設問,問題著眼于開闊視野,激發興趣,回答內容更為開放,像列舉嚴復、鄭觀應、李鴻章等都可以,教師應該采用鼓勵性的評價,要讓一些喜歡看書、知識面廣、喜歡思考的學生有成就感)【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要求列舉實例,展現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互影響的歷史。列舉實例,綜合多種因素,認識清末中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講述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和專制統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艱辛,包括識記、理解、分析、運用、體驗、探究層次。此題主要是注重知識的綜合性、探究性和應用能力的考查,也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升華。通過三則圍繞中國人認識西方的問題的史料整合,旨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表述,力求有自己的見解,學會運用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方法。答案不求單一死板,適當開放,鼓勵多元表述。【點評】掌握期末的民族危機和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學習西方的相關史實。能夠正確評價近代中國的先進人物向西方的學習。22.【答案】魏源、容閎、郭嵩燾。都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都深受民族危機的觸動;都主張變革現狀,向西方學習。【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共同特征。魏源、容閎、郭嵩燾。都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都深受民族危機的觸動;都主張變革現狀,向西方學習。【點評】掌握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共同特征23.【答案】①傳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傳教士,后者多樣化;②內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天主教義、“質測之學”、數學和語言,后者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層次;③影響的階層群體不同,前者只是少數人,后者人數眾多。【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清末的西學傳播和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相關史實,并要求學生能夠比較兩者的不同。兩者不同點有①傳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傳教士,后者多樣化;②內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天主教義、“質測之學”、數學和語言,后者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層次;③影響的階層群體不同,前者只是少數人,后者人數眾多。【點評】掌握清末的西學傳播和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相關史實,并能夠比較兩者的不同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綜合探究八 結識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鴉片戰爭后,一些先進的思想家、早期留學生以及走出國門的外交使臣,成為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人”。“孤獨的先行者”、“壯志難酬”、“人生命運坎坷艱辛”幾乎是他們共同的特征。下列不能體現上述觀點的是( ) A.魏源的《海國圖志》在當時中國沒有引起太大的反響,而在日本一共印刷了15版之多。B.林則徐領導了虎門銷煙,有力打擊了英國鴉片販子。C. 容閎多年促成的派遣留學生的計劃推行了不到10年夭折了。D.郭嵩燾被委以出使英國欽差大臣后,朝野謾罵之聲不絕于耳。【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相關知識。這是一道綜合比較分析題,通過對魏源、郭嵩燾、容閎人生命運的比較分析,找出共同的遭遇,從孤獨、難酬、坎坷這幾個關鍵詞可以得出他們在探索民族復興之路上的挫折,而B是林則徐虎門銷煙發生在鴉片戰爭前,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人”的坎坷經歷。2.郭嵩燾客觀記述了駐外期間所見所聞,有分析西方長處的言論而不被當時人們接受的著作是( )A.《使西紀程》 B.《四洲志》C.《海國圖志》 D.《盛世危言》【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相關知識。選項A《使西紀程》是郭嵩燾所著;B 《四洲志》是由林則徐主持編譯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C《海國圖志》是魏源寫的;D《盛世危言》是鄭觀應編成于公元1894年。故答案選A。【點評】知道郭嵩燾的成就、3.“他在唾罵聲中出使,又在唾罵聲中回國”,“他不融于時代的主流,他也不肯隨俗浮沉”,面對個人命運的坎坷,他依然自信“流傳百代千秋后,定識人間有此人”。他就是近代中國第一位駐外使臣( ) A.魏源 B.郭嵩燾 C.林則徐 D.容閎【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相關知識。郭嵩燾清代第一位駐英法公使郭嵩燾不僅敢于考究西方政體,而且敢于肯定其優長之處。故正確答案B【點評】知道郭嵩燾的事跡。4.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國留學。這些留美學生回國后,絕大多數熱心報國,成為棟梁之材。醞釀派遣留學生計劃多年,并成功促成此事的是( ) A.魏源 B.郭嵩燾 C.林則徐 D.容閎【答案】D【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相關知識。根據課本所學知識,醞釀派遣留學生計劃多年,并成功促成此事的是容閎,故正確答案D。【點評】知道容閎對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過程中的作用。5.為了喚醒國人了解世界,挽救危亡,魏源于1842年寫成《海國圖志》,你認為下列不是魏源思想主張的是( ) A.總結鴉片戰爭戰敗的教訓,提出了“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觀點。B.認為世界民族要平等相處,反對用“夷狄”來稱呼西方文明發達國家。C.認為中國不是世界的中心,中國已經落后于歐洲。D.主張學習西方,開辦工廠,制造輪船和槍炮。【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相關知識。利用排除法,選項A表述的是嚴復的觀點。其余選項都符合魏源思想主張,故正確答案A。【點評】知道魏源的思想主張。6.中國近代有一部系統地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歷史、地理的書籍,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而作 。”此書是( )A.《中外紀聞》 B.《天演論》C.《四洲志》 D.《海國圖志》【答案】D【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相關知識。題中“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而作 。”可以概括為“師夷長技以制夷”,根據所學,這是《海國圖志》的主要思想,故正確答案:D【點評】知道《海國圖志》的主要思想。7.與明朝以來以往的“西學東漸”的情況相比,鴉片戰爭以來源于西方的工業文明是怎樣進入中國的( ) A.通過利瑪竇等傳教士在傳播宗教的同時傳播到中國的。B.近代中國是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下,被迫匯入工業文明的。C. 是林則徐、魏源等先進中國人通過向西方學習主動引進的。D.在明清以來手工業、商業的繁榮的基礎上,自然過渡到工業文明的。【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相關知識。鴉片戰爭后的西學東漸不是主要依靠傳教士傳播西方知識,也不是不要依靠先進中國人主動引進的,更不是中華文明發展自然過渡的,而是在西方列強侵略中國的過程中傳播到中國的。故正確答案B【點評】知道近代“西學東漸”在中國的表現。8.首次突破了中國人原有的狹隘世界觀念,開始接受近代世界地理知識的是利瑪竇繪制的 ( )A.《海國圖志》 B.《坤輿萬國地圖》C.《幾何原本》 D.《四洲志》【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相關知識。A《海國圖志》是魏源所著,C《幾何原本》是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一部不朽之作,《四洲志》是由林則徐主持編譯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B《坤輿萬國地圖》是利瑪竇繪制,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利瑪竇的相關事跡。9.林則徐被譽為近代“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體現在( ) A.在廣州支持禁煙,1839年6月領導主持了虎門銷煙。B.在擔任欽差大臣期間,招募水勇,積極籌備海防,使得英軍在廣州無隙可乘。C.設立譯館,翻譯一些西方書籍,組織編譯《四洲志》,向西方學習。D.“茍利國家生死以,豈癮禍福避趨之”,在國家危難時敢于擔當的精神【答案】C【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相關知識。“開眼看世界”指的是了解西方學習西方的,了解西方學習西方必須要翻譯西方書籍,編譯介紹西方地理歷史的書籍開始。由此可知答案選C。其余選項都不符合開眼看世界這一含義。【點評】知道開眼看世界的含義及其表現。10.鴉片戰爭以來一部分先進中國人逐步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醒來,開始“開眼看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 A.利瑪竇等西方傳教士的啟蒙B. 西方列強堅船利炮的沖擊C.舊有“華夷觀念”的轉變D.早期留學生和外交使臣的奔走宣傳【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先進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相關知識。與明朝以來以往的“西學東漸”不同的是鴉片戰爭后西方的工業文明是通過武力伴隨著血腥強勢進入中國的,客觀上迫使中國人“開眼看世界”。正確答案:B。其余選項都與題意不符合,故不選。【點評】知道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原因。11.郭嵩燾將去倫敦途中的見聞日記命名為( )A.《西行記》 B.《使西紀程》C.《西學東漸記》 D.《四洲志》【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郭嵩杰是清政府派往西歐的第一任公使,是近代中國較早跨出國門、走向世界的先進土大夫。在前往西歐的航途中,他寫了《使西紀程》一書,記錄了自己沿途中的見聞,抒發了對西洋文明的感受,批駁了頑固守舊的觀念。故選擇B。【點評】了解中國最早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貢獻。12.寫下“流傳百代千齡后,定識人間有此人”這句詩的是( )A.郭嵩燾 B.魏源C.容閎 D.林則徐【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郭 嵩燾,是近代中國首任駐英法公使,是中國職業外交家的先驅。他力主開眼看世界,取西方之長,補中國之短。由于郭嵩燾的思想明顯超出同僚,當時朝野上下不能 容他,罵其“漢奸”、“貳臣”。郭嵩燾晚年寫下一首《戲書小像》的詩,對自己一生作過自信的評價:流傳百代千齡后,定識人間有此人。故選A。【點評】了解近代最早放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事跡。13.容閎的留學教育計劃是通過下列哪一事件得以成為現實的( )A.近代教育改革 B.新文化運動C.維新運動 D.洋務運動【答案】D【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容閎是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學習 的先進代表人物之一,他向清政府提出的派遣留學生的”教育計劃”,首開以派留學生的形式把西方文化輸入中國,從而開中國學子出洋留學的先河。1872年,清政府開始派遣幼童留美,1881年清政府下令留美學生一律調回國內,教育計劃毀于一旦。該計劃的實施,與當時洋務運動興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的措施緊密相關。故選D。【點評】了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及洋務運動的內容與容閎的留學教育計劃背景。14.他是第一個畢業于美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他醞釀了一個教育計劃,促請清政府派遣官費留學生,他是( )A.林則徐 B.魏源 C.容閎 D.郭嵩燾【答案】C【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容閎是第一個畢業于美國耶魯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是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在清末洋務運動中,他因促成并且經理了兩件大事而彪炳史冊:建成了中國近代第一座完整的機器廠——上海江南機器制造局;組織了第一批官費赴美留學幼童。故選C。【點評】了解近代放眼看世界代表人物的主要事跡及其貢獻。15.“師夷長技以制夷”中的“技”是指( )A.軍事技術 B.政治制度C.科學技術 D.文化制度【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魏源“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認識。根據所學知識,鴉片戰爭中國戰敗,一部分地主階級知識分子從天朝上國的迷夢中清醒過來,開始學習西方的軍事技術來抵御外國侵略,其中林則徐,魏源是代表,受林則徐的委托,魏源撰寫了《海國圖志》,其核心思想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其中這里的“長技”是指西方先進的技術(主要是軍事技術),故本題選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察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判斷能力,《海國圖志》主張學習西方,它的思想也最終引發了中國社會的重大行動,這一點要求學生必須具備有分析思維的歷史能力才能回答。16.《海國圖志》一書在當時的直接作用是( )A.引導人們了解外部世界B.探索救國救民之路C.批評了封建社會的閉關政策D.介紹了西方先進技術【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海國圖志》是魏源根據林則徐組織人編譯出的《四洲志》等書編寫的,是當時介紹西方歷史地理最詳實的專著。它產生的作用主要是開闊人們的眼界,引導人們注意世界形勢,因此正確選項應為A。【點評】了解《海國圖志》一書的作用。17.“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夷者,外夷制之。”這種思想最早出現于( )A.《海國圖志》 B.《孔子改制考》C.《西學東漸記》 D.《資政新篇》【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根據材料可以歸納出題中的思想即”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魏源在《海國圖志》中提出的一個著名主張就是“師夷長技以制夷”。因此答案為A。《孔子改制考》是康有為在1897年編寫的。康有為在書中宜稱,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張變革的先師。其目的是利用孔子的權威來論證資產階級維新變法的合理性,為維新變法制造歷史依據。《西學東漸記》是容閎自述其經歷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維新運動等重大事件和生平從事教育、政治、經濟等活動。1915年商務印書館節譯發行題此書名。《資政新篇》是洪仁玕1859年為振興太平天國提出的改革內政建設國家的治國方案。【點評】了解近代放眼看世界代表人物魏源的著作及其主要思想。18.某電視劇攝制組布置清朝著名思想家魏源的書房場景,對于書架上擺放的書籍你認為合適的有( )①《海國圖志》 ②《天演論》 ③《制堿》 ④《四洲志》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D【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魏源(1794--1857),《海國圖志》由有魏源于1842年寫成;《天演論》是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著作,最初發表于1893年,1895年嚴復開始翻譯此書,并于1897年發表在天津出版的《國聞匯編》中;《制堿》一書由我國科學家侯德榜于1933年發表;《四洲志》為1836年林則徐組織人員而成。故他的書房可能的書籍為《海國圖志》和《四洲志》。選D。【點評】了解魏源的著作和生活的時代背景。19.魏源編著的《海國圖志》說:“夷之長技有三:一戰艦,二火器,三養兵練兵之法。”魏源對此三點極力推崇。這表明魏源的救國主張是( )A.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 B.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C.學習西方先進的思想文化 D.進行資產階級改革【答案】A【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近代史上中國向外國學習經歷了學習技術----學習制度----學習思想文化等階段。魏源提出的主張是“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軍事技術。故選A。【點評】了解魏源的主要思想主張和向西方學習第一階段的內容。20.中國近代第一部較詳細地介紹西方各國歷史地理的著作是( )A.《四洲志》 B.《海國圖志》C.《天演論》 D.《三國志》【答案】B【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的相關知識。《四洲志》是林則徐在廣東主持禁煙期間組織人翻譯的西方著作,該書概述世界五大洲30多個國家的歷史、地理;《海國圖志》魏源于1842年寫成,全方位描述了世界各國的地理、歷史、政治、經濟、軍事和科技等各種情況,是中國近代第一部比較詳盡介紹西方的著作。《天演論》是嚴復翻譯的生物學著作;《三國志》是我國三國時期的歷史著作。故選B。【點評】了解《海國圖志》一書的內容和歷史地位。二、問答題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十八世紀五十年代,中國清政府頒布了一項對西洋商人的管制條例,有下列重要規定: 在貿易期間,夷商每月八日、十八日、二十八日,才可到公園游玩;夷商不準坐轎;夷商不準直接晉見中國官員,有所請求時,應寫妥呈文請洋行代轉;夷商不準到街上購買東西;不準探聽物價;不準買中國書籍。──《中國人史綱》柏楊材料二:挽郭嵩燾:“鴻文碩學郁儒宗,才過古人,不掩其德;赤膽忠肝籌國是,謗滿天下,無損于名”。 ──清末學者 王先謙材料三:“關鍵性術語使用的變化雄辯地證實了在對西方理解過程中的這種進步。與西方有關的事務在(十九世紀)六十年代以前大體上稱為‘夷務’,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稱為‘洋務’和‘西學’,在九十年代就稱為‘新學’。” ──《劍橋中國晚清史》(下卷)(1)從材料一可以看出當時中國人是怎么看待西方的?(2)材料二挽聯中贊譽了郭嵩燾的“赤膽忠肝籌國是”,請舉例說明。挽聯中的“謗滿天下”又指什么?(3)說說材料三中對“與西方有關的事務”的術語稱呼變化的差別。這種變化說明什么?(4)除了郭嵩燾外,請你再舉一位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并說說其對西方的認識是怎樣領先時代的。(本題也可以這樣設問:除了郭嵩燾、魏源、林則徐、容閎外,請你再舉一位近代“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并說說其對西方的認識是怎樣領先時代的。) 【答案】(1)清政府固守“華夷有別”的落后觀念,狂妄自大,視西方為未開放的”夷狄”,認為中國文化高于西方文化(2)“赤膽忠肝籌國是”是指1876年,年近六旬的郭嵩燾沖破重重阻力,在朝野一篇謾罵聲中出任駐英公使,并寫下《使西紀程》,客觀記述所見所聞,送呈總理衙門。“謗滿天下”指郭嵩燾出使英國遭到守舊勢力的謾罵羞辱;《使西紀程》有分析西方長處的言論遭人彈劾和朝廷申斥;“穿洋裝、讓婦女學洋語”遭守舊勢力群起攻擊;晚年回到家鄉遭地方官員鄉紳輕慢鄙視等。(3)“夷務”把中國看成是世界的中心,輕慢蔑視西方;“洋務”和“西學”開始改變看不起西方的態度;“新學”則清清楚楚地含有贊許的意思。這種變化說明了在近代“開眼看世界”的先進中國人啟蒙下,中國重新認識外部世界,并做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歷史抉擇。(4)開放性測試題,學生任意舉出魏源、林則徐、容閎并能說出他們主要思想觀點即可。(根據學情和學生課外探究的情況,也可以采用括號內的設問,問題著眼于開闊視野,激發興趣,回答內容更為開放,像列舉嚴復、鄭觀應、李鴻章等都可以,教師應該采用鼓勵性的評價,要讓一些喜歡看書、知識面廣、喜歡思考的學生有成就感)【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要求列舉實例,展現古代中國與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華文明與世界文明相互影響的歷史。列舉實例,綜合多種因素,認識清末中國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講述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列強侵略和專制統治的故事,解析近代中國仁人志士探索中華民族復興之路的艱辛,包括識記、理解、分析、運用、體驗、探究層次。此題主要是注重知識的綜合性、探究性和應用能力的考查,也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體驗升華。通過三則圍繞中國人認識西方的問題的史料整合,旨在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表述,力求有自己的見解,學會運用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評價歷史人物和事件的方法。答案不求單一死板,適當開放,鼓勵多元表述。【點評】掌握期末的民族危機和開眼看世界的中國人學習西方的相關史實。能夠正確評價近代中國的先進人物向西方的學習。22.鴉片戰爭后,一批先進的思想家、早期留學生以及走出國門的外交使臣,以不同的方式介紹外部世界,幫助國人了解世界,走向世界。請列舉他們中的代表。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人有何共同之處?【答案】魏源、容閎、郭嵩燾。都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都深受民族危機的觸動;都主張變革現狀,向西方學習。【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共同特征。魏源、容閎、郭嵩燾。都具有強烈的愛國情感;都深受民族危機的觸動;都主張變革現狀,向西方學習。【點評】掌握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共同特征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在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過程中,傳教士是中西文化之間的唯一媒介。而在清末的西學新沖擊中,傳播渠道和媒介已多樣化了,有翻譯的書籍、新式學堂中的外聘教師、新式企業中的技術人才、出洋考察的政府官員、派遣的留洋學生等,還形成了一批具有近代西方思想的新知識分子。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局限在天主教義、“質測之學”和數學、語言方面。而清末西學的內容更廣泛,層次更豐富,從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層次,沖擊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物質外殼和精神內核。明末清初僅有徐光啟、方以智等少數人接觸到西方近代科技知識。清末西學傳播的影響卻是廣泛而深入的,受西學影響的階層和群體不斷擴大,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和社會生活的諸多領域。清末的西學傳播與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有何不同?【答案】①傳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傳教士,后者多樣化;②內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天主教義、“質測之學”、數學和語言,后者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層次;③影響的階層群體不同,前者只是少數人,后者人數眾多。【知識點】結識中國近代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清末的西學傳播和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相關史實,并要求學生能夠比較兩者的不同。兩者不同點有①傳播的媒介不同,前者是傳教士,后者多樣化;②內容不同,前者主要是天主教義、“質測之學”、數學和語言,后者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部分思想文化等不同層次;③影響的階層群體不同,前者只是少數人,后者人數眾多。【點評】掌握清末的西學傳播和明末清初“西學東漸”的相關史實,并能夠比較兩者的不同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綜合探究八 結識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綜合探究八 結識近代中國最早“開眼看世界”的人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