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 工業革命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在如今我們的出行中,飛機和火車是經常選用的長途交通工具。下圖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車和飛機圖片資料,其發明者分別是( ) A.瓦特、萊特兄弟 B.瓦特、卡爾·本茨C.哈格里夫斯、卡爾·本茨 D.斯蒂芬森、萊特兄弟【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左圖為1814年發明的蒸汽機車,發明者是英國的斯蒂芬森;右圖為1903年發明的飛機,發明者為美國的萊特兄弟。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兩次工業革命的成就。2.假如你生活在19世紀末的歐洲,你不可能見到和聽到的事情是( ) A.你看到一起汽車交通事故 B.聽說美國紐約的街頭有了路燈C.你可以用電話向家人拜年 D.出現了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本題考查學生對工業革命成果的識記能力,19世紀末飛機還沒有成為交通工具,飛機的發明要到20世紀初(1903年),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兩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成就。3.下面表格突出反映了科技發展的哪一個特點?( )成果 蒸汽機 電動機 無線電 雷達 原子彈 晶體管 激光器發明到應用的時間 84年 65年 35年 15年 6年 4年 1年A.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多種技術的革命B.科技進步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的比重不斷上升C.科學技術的進步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D.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通過對表格內容分析,得知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越來越短,因此D項正確,而表格中不能反映出A、B、C三項內容,故答案選D。【點評】掌握分析材料的能力。4.從下圖可以讀取的信息有( ) ①蒸汽機已運用于交通運輸 ②工業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環境 ③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④有利于沖破封建等級觀念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兩幅圖分別是火車和輪船,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而③項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及其影響。5.1800~1880年世界貿易總額增長情況表(單位:10億美元)出現下表所反映現象的物質技術條件是( )年份 1800 1840 1860 1880金額 1.4 2.4 7.2 14.7A.市場經濟體制被各國普遍接受B.化學工業的建立C.工業革命推動了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的出現D.內燃機的發明【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工業革命相關知識。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時期世界貿易總額不斷增長,而促使其增長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的出現。A項結論不正確,B項與題意無關,D項表述不全面。故正確答案為C。【點評】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6.“17世紀和18世紀初,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藝術、哲學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紀末,歐洲人對中國的自然資源更感興趣”。導致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國自然資源豐富 B.工業革命的需求C.中西交流的加強 D.世界市場的形成【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工業革命相關知識。本題考查學生對比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18世紀末,歐洲人之所以對中國的自然資源更感興趣,是因為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歐洲工業國對原料的需求不斷增加,A項是客觀原因,C項與題意無關,D項結論不符合史實。綜合以上,正確答案應該選B。【點評】理解工業革命與社會經濟的內涵。7.1851年5月1日,萬國博覽會在倫敦開幕,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懷著從未有過的驕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宮為萬國博覽會剪彩,女王當時反復使用一個詞語來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光榮、光榮、無盡的光榮。女王的自信和驕傲主要來自 ( )A.“光榮革命”成功 B.君主立憲制完善C.日不落帝國建立 D.工業革命的巨大成就【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解題時應注意題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1851年,萬國博覽會。當時,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實現了工業化。A、B、C三項與題意不符。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工業革命的成就。8.1814年11月29日,正當《泰晤士報》的手工印刷工人準備工作時,社長竟向他們出示了一份印好的報紙,并驕傲地對工人們說“本期報紙在一個小時內就印刷完畢,這是印刷術發明以來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學對這則材料發表了如下的意見甲說:這不可能,活字印刷術在19世紀還沒有傳入西方呢。乙說:這太夸張了,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印好報紙。丙說:這是可能的,工業革命使機器生產的效率明顯優于傳統手工方式。丁說:我也認為是真實的,因為我聽說這則材料來自于一位學者的著作。哪一位同學的意見最為合理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利用排除法。1440年左右,約翰內斯 古騰堡將當時歐洲已有的多項技術整合在一起,發明了鉛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所以甲同學所說不正確。由于工業革命使用了機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所以丙同學所說是最合理的。丁同學沒有區分原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工業革命的影響。9.以下工業革命成就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發明創造的是( )①輪船②火車③汽車④電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①②是輪船和火車,③④汽車和電話,前二者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后二者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10.小波在閱讀歷史文獻時發現,很多國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關“馬”的詞匯特別多;而現代常用文字中關于“馬”的詞匯少了很多,但關于“機”的詞匯卻多了。造成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態惡化,物種消失 B.傳統文化的喪失和滅亡C.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轉變 D.文字改革的必然結果【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農業文明時代的動力是畜動力,而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的動力是蒸汽動力,近代化的最主要標志之一是大機器生產。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工業革命的成就及其影響。11.某同學在搜集有關“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的材料時,在網絡上找到一些有關“世界市場對西歐社會產生的重要影響”的觀點,其中表述最全面準確的是 ( )A.為西歐商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B.給西歐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C.為西歐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D.提供了豐厚的資本和廣闊的海外市場,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利用排除法。抓住其中的關鍵詞“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此信息告訴考生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世界市場形成和發展,A、C項是新航路開辟的結果,B項說法錯誤。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影響。12.某歐美劇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電影劇本中描寫了19世紀中期的倫敦,你認為需要修改的一項是 ( )A.英國有錢人以坐輪船游覽倫敦的泰晤士河為時尚B.瓦特給遠在美國的朋友打電話,說自己在蒸汽機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C.岸邊工廠一間接一間,巨大的煙囪冒著濃煙,不時有一列列火車呼嘯而過D.不時有一列列火車呼嘯而過【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依據所學知識,瓦特改良蒸汽機是在18世紀60年代,與題干時間不符,且當時電話尚未出現,故B項需修改。【點評】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發明及其時間。1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一位戰地記者向國內通訊社發回戰況報道,他可以選擇的通信工具有( )①有線電話 ②電報 ③電子郵件 ④無線電話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了有線電話、有線電報與無線電報。最早的移動電話是美國人與20世紀70年代發明的,電子郵件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才出現的,而一戰是1914年到1918年所以選C。【點評】知道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4.彼得·蓋伊在其著作中寫道:“對成千上萬知道它的人和當時的觀察家來說,在1760年到1800年之間,生活徹底地改變了,這個時代瘋狂的追求發明。”這種情形最早出現在( )A.法國 B.德國 C.美國 D.英國【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第一次工業革命考點的掌握。1760年到1800年是指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初,這一時期英國正在進行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大部分都是英國人發明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掌握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國家。15.一個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美某發達國家的城市的市民,可能經歷的情況有( )①乘火車外出旅行 ②到達目的地后,打電話向家人報平安③晚上住進賓館后,在電燈下閱讀報紙 ④閑來無事時,上網聊天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工業革命成就。題干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美某發達國家”,因此選項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都是正確的。①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符合題意;②電話和③電燈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符合題意;④網絡是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就,不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是D。【點評】理清三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并掌握。16.世界上最早實現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國家是( )A.德國 B.美國 C.法國 D.英國【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工業化和城市化是相互關聯的。工業化推動了城市化,城市化促進了工業化。首先排除C,而德國和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才后來者居上勢頭超過了英國,不可能最早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英國是最早開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也是最早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因此答案選擇D。【點評】知道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懂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內在聯系。17.(2020·天臺模擬)下面表格突出反映了科技發展的哪一特點( )成果 蒸汽機 電動機 無線電 雷達 原子能 晶體管 激光器發明到應用的時間 84年 65年 35年 15年 6年 4年 1年A.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聞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多種技術的革命B.科技進步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的比重不斷上升C.科學技術的進步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D.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考點的理解。表格中的發明所用的時間越來越少,表示科學技術發展越來越快,科技轉化為實際可用的機器生產的速度越來越快。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科技發展的特點。18.世界博覽會是人類文明的驛站,是展示各國經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重要舞臺。下列一段與世博會相關的資料中共有幾處錯誤:185l年,倫敦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工業產品博覽會,紡織機械、蒸汽機、汽車等各種工業技術成果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1876年,美國在費城舉辦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博覽會,會上展出了萊特兄弟的飛機( )A.一處 B.兩處 C.三處 D.四處【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考點的掌握。181年倫敦世博會上不可能展出汽車,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1876年,費城世博會上不可能展出萊特兄弟的飛機,因為飛機在1903年年底才被發明。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掌握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發明時間。19.下列關于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火車、飛機的動力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前者是蒸汽機,后者是電動機B.前者是內燃機,后者是電動機C.前者是蒸汽機,后者是內燃機D.前者是內燃機,后者是發電機【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考察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動力。火車研制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故動力最早的是蒸汽機;飛機研制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故動力是內燃機。正確的是C。【點評】知道兩次工業革命的動力。20.科技創新改變人們的生活和世界面貌。下列歷史人物與其發明相符的一組是( )A.哈格里夫斯———水力織布機B.斯蒂芬森———發電機C.愛迪生———耐用碳絲燈泡D.萊特兄弟———內燃機【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考點的掌握。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斯蒂芬森發明了蒸汽機車,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點評】要求學生掌握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發明者。二、填空題21.我們身邊的事物,都經歷了發生、發展、演變的過程。根據提示,完成下列活動案例:交通運輸方式的演進步驟一 追根溯源古代交通進步是人類文明曙光初現的重要標志。古史傳說稱“黃帝造車,故號軒轅氏”,這是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一個重要原因;步驟二 交通進步1764—1790年,瓦特完成對 的改進,推動了社會的發展;1825年, 駕駛“旅行者號”蒸汽機車在新鋪設的鐵路上試車,并獲得成功;1885年,卡爾·本茨成功地設計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 。1903年,萊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 ,取名“飛行者1號”;步驟三 感同身受小李的感受:交通進步促進社會發展,社會發展又帶動交通發達。你的感受: (不得照抄上述感受。)【答案】蒸汽機;斯蒂芬森;汽車;飛機;科技推動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或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促進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巨大進步等【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兩次工業革命主要成就的掌握。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瓦特完成對蒸汽機的改進,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斯蒂芬森“旅行者號”蒸汽機在新鋪設的鐵路上試車成功;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卡爾·本茨成功地設計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汽車;萊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取名“飛行者1號”。由以上事例中,得出的感受可以是科技推動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或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促進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巨大進步等。故答案依次是蒸汽機、斯蒂芬森、汽車、飛機、科技推動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或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促進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巨大進步等。【點評】掌握兩次工業革命主要成就。三、問答題22.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學者們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請你對下面問題表達自己的見解。材料一 (美國擁有)很大的、不斷擴大的市場……美國還擁有更多的、可供工業革命使用的資金用的流動資本,源源流入英國的商業利潤比流入其他任何國家的都多……由于行會較早瓦解,由于對傳統的條塊農田的圈占,英國獲得了充裕的流動勞動力……貧窮的農民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當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則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瓦特機發明前,英國工業生產動力主要是水力……這樣的動力缺陷是明顯的。煤炭是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力來源……(大不列顛擁有)“供應不會枯竭的優質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還是“供應不會枯竭”嗎?)英國工業革命……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創造了煙囪多于教堂尖頂的圖景。——馬克壵《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一些學者已經為工業化對環境的影響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國數學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會使大氣變暖。在他以后,瑞典學者阿倫尼烏斯提出了“溫室效應”。——德尼茲 加亞爾《歐洲史》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該學者認為工業革命的爆發首先需要滿足的三項因素;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8世紀的英國是如何滿足這三項因素,從而促成了工業革命的首先爆發。(2)指出近代蒸汽動力技術產生的主要原因。(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蒸汽機的創制對歷史發展的直接影響。【答案】(1)三項因素:市場、資金、勞動力。市場:殖民擴張擴大了海外市場,圈地運動擴大了國內市場。資金:殖民擴張和海外貿易提供了來源。勞動力:圈地運動和行會較早的瓦解,提供了勞動力資源。(2)社會生產的直接推動和試驗科學的長期孕育。(3)蒸汽機采用新的能源,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推動了燃料工業、機械制造業、冶金業、材料工業的革命;隨著汽船和蒸汽機車的發明,出現了交通運輸業革命,聯結世界經濟的紐帶逐漸形成;蒸汽機的使用,使工廠規模擴大,加快了城市化進程;蒸汽機導致煤的大量開采和使用,蘊含了“能源問題”,加劇了環境污染,實際上已向人類昭示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回答第一問時要注意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難看到三因素是市場、資金、勞動力,而滿足三要素的答案還是在材料中;第二問的答案要考慮當時解決動力的原因是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而蒸汽機是經過多次試驗才改良成功的;第三問要從工業革命在能源、制造業、生產組織形式、城市化、環境等不同角度去分析。【點評】掌握工業革命的相關影響。23.人類進入近代以來,各國的孤立狀態逐漸被打破,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來往不斷擴大、日益頻繁。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亞歐大陸上從一個地區運貨到另一個地區,而貨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絲綢、寶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紀后期新世界的種植場生產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運往歐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進歐洲各種水果,如橄欖以及葡萄。美洲的特產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番薯、花生、各種豆類及南瓜、可可等。——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近代史》材料二 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鄭永年指出:所謂的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際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在一個國家內部,自己的國家制度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就很難成為一個大國,即使成為一個大國,也是不可能持續的。……環顧當時的世界,法國正處于君主專制的鼎盛時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剛剛坐了44年。但是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了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即將一步步穩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大國崛起》之《走向現代(英國)》材料三 火車、輪船、電報等新式交通工具和電訊器材的出現,把世界各地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緊緊聯結在一起。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使歐洲到印度的航路縮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馬運河則使舊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輪船的不斷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歐美航程從42天縮短為5天,從倫敦到加爾各答也由3個月減為18天。此外跨洲鐵路的修建,加強了洲際聯系。有線電報、電話和無線電報的普及,使世界通訊網絡得以形成。——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四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說明18世紀后期世界發生了哪些變化 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7~18世紀的英國是如何“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了先機”的?(3)根據材料三,簡要概括科技進步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主要表現。(4)根據材料四的三圖,分析近代西方工業文明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答案】(1)變化:世界市場不斷擴大;商業交換的品種增多。原因: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的加劇。(2)英國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憲制得到確立和完善,為工業革命的首先在英國開始創造了政治前提;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3)新式交通工具和電訊器材的出現;運河的修建和輪船的改進;跨洲鐵路的修建;世界通訊網絡的形成。(4)影響:小農經濟開始瓦解,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中國出現了洋務企業、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近代英國相關知識。回答第(1)問時要注意歐洲與美洲的貿易往來和品種,在基礎上加以歸納。分析原因時要抓住關鍵詞“1500年”和“18世紀后期”。回答第(2)問時要格外注意“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剛剛坐了44年”即1684年,由此推斷英國國情。第(3)問主要回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第(4)問結合圖片信息可知,回答鴉片戰爭的影響。【點評】掌握近代英國相關知識。1 / 1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 工業革命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在如今我們的出行中,飛機和火車是經常選用的長途交通工具。下圖是世界上最早的火車和飛機圖片資料,其發明者分別是( ) A.瓦特、萊特兄弟 B.瓦特、卡爾·本茨C.哈格里夫斯、卡爾·本茨 D.斯蒂芬森、萊特兄弟2.假如你生活在19世紀末的歐洲,你不可能見到和聽到的事情是( ) A.你看到一起汽車交通事故 B.聽說美國紐約的街頭有了路燈C.你可以用電話向家人拜年 D.出現了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3.下面表格突出反映了科技發展的哪一個特點?( )成果 蒸汽機 電動機 無線電 雷達 原子彈 晶體管 激光器發明到應用的時間 84年 65年 35年 15年 6年 4年 1年A.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間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多種技術的革命B.科技進步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的比重不斷上升C.科學技術的進步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D.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4.從下圖可以讀取的信息有( ) ①蒸汽機已運用于交通運輸 ②工業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犧牲了環境 ③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④有利于沖破封建等級觀念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5.1800~1880年世界貿易總額增長情況表(單位:10億美元)出現下表所反映現象的物質技術條件是( )年份 1800 1840 1860 1880金額 1.4 2.4 7.2 14.7A.市場經濟體制被各國普遍接受B.化學工業的建立C.工業革命推動了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的出現D.內燃機的發明6.“17世紀和18世紀初,西方人了解中國的歷史、藝術、哲學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然而,“18世紀末,歐洲人對中國的自然資源更感興趣”。導致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國自然資源豐富 B.工業革命的需求C.中西交流的加強 D.世界市場的形成7.1851年5月1日,萬國博覽會在倫敦開幕,英國女王維多利亞懷著從未有過的驕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宮為萬國博覽會剪彩,女王當時反復使用一個詞語來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光榮、光榮、無盡的光榮。女王的自信和驕傲主要來自 ( )A.“光榮革命”成功 B.君主立憲制完善C.日不落帝國建立 D.工業革命的巨大成就8.1814年11月29日,正當《泰晤士報》的手工印刷工人準備工作時,社長竟向他們出示了一份印好的報紙,并驕傲地對工人們說“本期報紙在一個小時內就印刷完畢,這是印刷術發明以來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學對這則材料發表了如下的意見甲說:這不可能,活字印刷術在19世紀還沒有傳入西方呢。乙說:這太夸張了,不可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印好報紙。丙說:這是可能的,工業革命使機器生產的效率明顯優于傳統手工方式。丁說:我也認為是真實的,因為我聽說這則材料來自于一位學者的著作。哪一位同學的意見最為合理 ( )A.甲 B.乙 C.丙 D.丁9.以下工業革命成就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發明創造的是( )①輪船②火車③汽車④電話,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10.小波在閱讀歷史文獻時發現,很多國家在古代常用文字中有關“馬”的詞匯特別多;而現代常用文字中關于“馬”的詞匯少了很多,但關于“機”的詞匯卻多了。造成這種變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態惡化,物種消失 B.傳統文化的喪失和滅亡C.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的轉變 D.文字改革的必然結果11.某同學在搜集有關“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的材料時,在網絡上找到一些有關“世界市場對西歐社會產生的重要影響”的觀點,其中表述最全面準確的是 ( )A.為西歐商人帶來了豐厚的利潤B.給西歐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C.為西歐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資本原始積累D.提供了豐厚的資本和廣闊的海外市場,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12.某歐美劇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電影劇本中描寫了19世紀中期的倫敦,你認為需要修改的一項是 ( )A.英國有錢人以坐輪船游覽倫敦的泰晤士河為時尚B.瓦特給遠在美國的朋友打電話,說自己在蒸汽機研制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C.岸邊工廠一間接一間,巨大的煙囪冒著濃煙,不時有一列列火車呼嘯而過D.不時有一列列火車呼嘯而過13.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一位戰地記者向國內通訊社發回戰況報道,他可以選擇的通信工具有( )①有線電話 ②電報 ③電子郵件 ④無線電話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14.彼得·蓋伊在其著作中寫道:“對成千上萬知道它的人和當時的觀察家來說,在1760年到1800年之間,生活徹底地改變了,這個時代瘋狂的追求發明。”這種情形最早出現在( )A.法國 B.德國 C.美國 D.英國15.一個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美某發達國家的城市的市民,可能經歷的情況有( )①乘火車外出旅行 ②到達目的地后,打電話向家人報平安③晚上住進賓館后,在電燈下閱讀報紙 ④閑來無事時,上網聊天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6.世界上最早實現了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國家是( )A.德國 B.美國 C.法國 D.英國17.(2020·天臺模擬)下面表格突出反映了科技發展的哪一特點( )成果 蒸汽機 電動機 無線電 雷達 原子能 晶體管 激光器發明到應用的時間 84年 65年 35年 15年 6年 4年 1年A.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之聞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多種技術的革命B.科技進步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的比重不斷上升C.科學技術的進步引起了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D.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大大加快18.世界博覽會是人類文明的驛站,是展示各國經濟、科技和文化成就的重要舞臺。下列一段與世博會相關的資料中共有幾處錯誤:185l年,倫敦舉辦了第一屆世界工業產品博覽會,紡織機械、蒸汽機、汽車等各種工業技術成果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1876年,美國在費城舉辦了美國歷史上第一次世界博覽會,會上展出了萊特兄弟的飛機( )A.一處 B.兩處 C.三處 D.四處19.下列關于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火車、飛機的動力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前者是蒸汽機,后者是電動機B.前者是內燃機,后者是電動機C.前者是蒸汽機,后者是內燃機D.前者是內燃機,后者是發電機20.科技創新改變人們的生活和世界面貌。下列歷史人物與其發明相符的一組是( )A.哈格里夫斯———水力織布機B.斯蒂芬森———發電機C.愛迪生———耐用碳絲燈泡D.萊特兄弟———內燃機二、填空題21.我們身邊的事物,都經歷了發生、發展、演變的過程。根據提示,完成下列活動案例:交通運輸方式的演進步驟一 追根溯源古代交通進步是人類文明曙光初現的重要標志。古史傳說稱“黃帝造車,故號軒轅氏”,這是黃帝被尊為中華民族人文始祖的一個重要原因;步驟二 交通進步1764—1790年,瓦特完成對 的改進,推動了社會的發展;1825年, 駕駛“旅行者號”蒸汽機車在新鋪設的鐵路上試車,并獲得成功;1885年,卡爾·本茨成功地設計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 。1903年,萊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 ,取名“飛行者1號”;步驟三 感同身受小李的感受:交通進步促進社會發展,社會發展又帶動交通發達。你的感受: (不得照抄上述感受。)三、問答題22.英國開始的工業革命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社會的面貌,學者們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請你對下面問題表達自己的見解。材料一 (美國擁有)很大的、不斷擴大的市場……美國還擁有更多的、可供工業革命使用的資金用的流動資本,源源流入英國的商業利潤比流入其他任何國家的都多……由于行會較早瓦解,由于對傳統的條塊農田的圈占,英國獲得了充裕的流動勞動力……貧窮的農民們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的土地,被迫當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則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瓦特機發明前,英國工業生產動力主要是水力……這樣的動力缺陷是明顯的。煤炭是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動力來源……(大不列顛擁有)“供應不會枯竭的優質煤炭”。(引者按:若干代以后真的還是“供應不會枯竭”嗎?)英國工業革命……在人類歷史上首次創造了煙囪多于教堂尖頂的圖景。——馬克壵《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一些學者已經為工業化對環境的影響感到不安了。1827年法國數學家富里埃指出二氧化碳的排放會使大氣變暖。在他以后,瑞典學者阿倫尼烏斯提出了“溫室效應”。——德尼茲 加亞爾《歐洲史》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該學者認為工業革命的爆發首先需要滿足的三項因素;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18世紀的英國是如何滿足這三項因素,從而促成了工業革命的首先爆發。(2)指出近代蒸汽動力技術產生的主要原因。(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蒸汽機的創制對歷史發展的直接影響。23.人類進入近代以來,各國的孤立狀態逐漸被打破,各國之間的經濟貿易來往不斷擴大、日益頻繁。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亞歐大陸上從一個地區運貨到另一個地區,而貨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絲綢、寶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紀后期新世界的種植場生產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運往歐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進歐洲各種水果,如橄欖以及葡萄。美洲的特產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馬鈴薯、西紅柿、番薯、花生、各種豆類及南瓜、可可等。——吳于廑、齊世榮主編《世界史 近代史》材料二 英國諾丁漢大學教授鄭永年指出:所謂的一個國家外部的崛起,實際上是它內部力量的一個外延,在一個國家內部,自己的國家制度還沒有健全的情況下,就很難成為一個大國,即使成為一個大國,也是不可能持續的。……環顧當時的世界,法國正處于君主專制的鼎盛時期;……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剛剛坐了44年。但是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了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即將一步步穩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大國崛起》之《走向現代(英國)》材料三 火車、輪船、電報等新式交通工具和電訊器材的出現,把世界各地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緊緊聯結在一起。1869年蘇伊士運河通航,使歐洲到印度的航路縮短了4000英里。1914年竣工的巴拿馬運河則使舊金山到利物浦的航程近了5666英里。輪船的不斷更新使航速大大提高,歐美航程從42天縮短為5天,從倫敦到加爾各答也由3個月減為18天。此外跨洲鐵路的修建,加強了洲際聯系。有線電報、電話和無線電報的普及,使世界通訊網絡得以形成。——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材料四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說明18世紀后期世界發生了哪些變化 簡析其原因。(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7~18世紀的英國是如何“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了先機”的?(3)根據材料三,簡要概括科技進步促進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的主要表現。(4)根據材料四的三圖,分析近代西方工業文明對中國社會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左圖為1814年發明的蒸汽機車,發明者是英國的斯蒂芬森;右圖為1903年發明的飛機,發明者為美國的萊特兄弟。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兩次工業革命的成就。2.【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本題考查學生對工業革命成果的識記能力,19世紀末飛機還沒有成為交通工具,飛機的發明要到20世紀初(1903年),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兩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成就。3.【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的概括分析能力。通過對表格內容分析,得知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時間越來越短,因此D項正確,而表格中不能反映出A、B、C三項內容,故答案選D。【點評】掌握分析材料的能力。4.【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兩幅圖分別是火車和輪船,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而③項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故答案選B。【點評】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及其影響。5.【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工業革命相關知識。本題考查學生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工業革命時期世界貿易總額不斷增長,而促使其增長的物質技術條件是新式交通工具和通訊手段的出現。A項結論不正確,B項與題意無關,D項表述不全面。故正確答案為C。【點評】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影響。6.【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工業革命相關知識。本題考查學生對比分析理解問題的能力,18世紀末,歐洲人之所以對中國的自然資源更感興趣,是因為隨著工業革命的進行,歐洲工業國對原料的需求不斷增加,A項是客觀原因,C項與題意無關,D項結論不符合史實。綜合以上,正確答案應該選B。【點評】理解工業革命與社會經濟的內涵。7.【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解題時應注意題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1851年,萬國博覽會。當時,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實現了工業化。A、B、C三項與題意不符。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工業革命的成就。8.【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利用排除法。1440年左右,約翰內斯 古騰堡將當時歐洲已有的多項技術整合在一起,發明了鉛字的活字印刷,很快在歐洲傳播開來,所以甲同學所說不正確。由于工業革命使用了機器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率,所以丙同學所說是最合理的。丁同學沒有區分原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工業革命的影響。9.【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兩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①②是輪船和火車,③④汽車和電話,前二者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后二者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10.【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農業文明時代的動力是畜動力,而第一次工業革命后的動力是蒸汽動力,近代化的最主要標志之一是大機器生產。故答案選C。【點評】知道工業革命的成就及其影響。11.【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利用排除法。抓住其中的關鍵詞“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此信息告訴考生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世界市場形成和發展,A、C項是新航路開辟的結果,B項說法錯誤。故答案選D。【點評】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世界的影響。12.【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依據所學知識,瓦特改良蒸汽機是在18世紀60年代,與題干時間不符,且當時電話尚未出現,故B項需修改。【點評】知道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重要發明及其時間。13.【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解析】【分析】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的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了有線電話、有線電報與無線電報。最早的移動電話是美國人與20世紀70年代發明的,電子郵件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才出現的,而一戰是1914年到1918年所以選C。【點評】知道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4.【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第一次工業革命考點的掌握。1760年到1800年是指18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初,這一時期英國正在進行著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大部分都是英國人發明的。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掌握第一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國家。15.【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工業革命成就。題干中“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歐美某發達國家”,因此選項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都是正確的。①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就,符合題意;②電話和③電燈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符合題意;④網絡是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就,不符合題意,故正確答案是D。【點評】理清三次工業革命的成就并掌握。16.【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感悟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工業化和城市化是相互關聯的。工業化推動了城市化,城市化促進了工業化。首先排除C,而德國和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才后來者居上勢頭超過了英國,不可能最早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英國是最早開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也是最早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國家,因此答案選擇D。【點評】知道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懂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內在聯系。17.【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考點的理解。表格中的發明所用的時間越來越少,表示科學技術發展越來越快,科技轉化為實際可用的機器生產的速度越來越快。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點評】要求學生理解科技發展的特點。18.【答案】B【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考點的掌握。181年倫敦世博會上不可能展出汽車,這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1876年,費城世博會上不可能展出萊特兄弟的飛機,因為飛機在1903年年底才被發明。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掌握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發明時間。19.【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考察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動力。火車研制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故動力最早的是蒸汽機;飛機研制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故動力是內燃機。正確的是C。【點評】知道兩次工業革命的動力。20.【答案】C【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考點的掌握。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紗機,斯蒂芬森發明了蒸汽機車,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點評】要求學生掌握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成就及其發明者。21.【答案】蒸汽機;斯蒂芬森;汽車;飛機;科技推動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或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促進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巨大進步等【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兩次工業革命主要成就的掌握。第一次工業革命中,瓦特完成對蒸汽機的改進,推動了社會的發展;斯蒂芬森“旅行者號”蒸汽機在新鋪設的鐵路上試車成功;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卡爾·本茨成功地設計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使用汽油內燃機的汽車;萊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取名“飛行者1號”。由以上事例中,得出的感受可以是科技推動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或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促進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巨大進步等。故答案依次是蒸汽機、斯蒂芬森、汽車、飛機、科技推動社會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或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會促進經濟社會深刻變革和人類社會巨大進步等。【點評】掌握兩次工業革命主要成就。22.【答案】(1)三項因素:市場、資金、勞動力。市場:殖民擴張擴大了海外市場,圈地運動擴大了國內市場。資金:殖民擴張和海外貿易提供了來源。勞動力:圈地運動和行會較早的瓦解,提供了勞動力資源。(2)社會生產的直接推動和試驗科學的長期孕育。(3)蒸汽機采用新的能源,極大的提高了生產力,人類進入“蒸汽時代”;推動了燃料工業、機械制造業、冶金業、材料工業的革命;隨著汽船和蒸汽機車的發明,出現了交通運輸業革命,聯結世界經濟的紐帶逐漸形成;蒸汽機的使用,使工廠規模擴大,加快了城市化進程;蒸汽機導致煤的大量開采和使用,蘊含了“能源問題”,加劇了環境污染,實際上已向人類昭示了“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知識點】第一次工業革命【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工業革命的相關知識。回答第一問時要注意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不難看到三因素是市場、資金、勞動力,而滿足三要素的答案還是在材料中;第二問的答案要考慮當時解決動力的原因是生產力發展的需要,而蒸汽機是經過多次試驗才改良成功的;第三問要從工業革命在能源、制造業、生產組織形式、城市化、環境等不同角度去分析。【點評】掌握工業革命的相關影響。23.【答案】(1)變化:世界市場不斷擴大;商業交換的品種增多。原因:新航路的開辟;殖民擴張的加劇。(2)英國率先完成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君主立憲制得到確立和完善,為工業革命的首先在英國開始創造了政治前提;英國率先開始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3)新式交通工具和電訊器材的出現;運河的修建和輪船的改進;跨洲鐵路的修建;世界通訊網絡的形成。(4)影響:小農經濟開始瓦解,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中國出現了洋務企業、民族資本主義企業。【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近代英國相關知識。回答第(1)問時要注意歐洲與美洲的貿易往來和品種,在基礎上加以歸納。分析原因時要抓住關鍵詞“1500年”和“18世紀后期”。回答第(2)問時要格外注意“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剛剛坐了44年”即1684年,由此推斷英國國情。第(3)問主要回答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第(4)問結合圖片信息可知,回答鴉片戰爭的影響。【點評】掌握近代英國相關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 工業革命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一課 工業革命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