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教版2017-2018學年初中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連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2019八下·諸暨期中)有學者認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倫布、麥哲倫,而是中國古代航海家鄭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與西歐國家開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A.促進資本主義發展B.進行環球航行C.進行殖民掠奪D.擴大政治影響,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2.下列有關新航路開辟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財富是開辟新航路的主要動力B.航海家們的探索和冒險精神為新航路的開辟起了推動作用C.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客觀條件D.葡萄牙王室是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支持力量3.“他們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繼續西航到亞丁和波斯灣口,而個別船則駛入非洲東岸的一些港口。我們應該記得,在這一時期,葡萄牙人只是剛剛開始沿非洲海岸探尋航路。”“他們”是指誰率領的船隊(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鄭和4.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的許多物產傳動到歐亞大陸,如玉米傳播到中國、非洲及東南歐。這客觀上反映了( ) A.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殖民掠奪 B.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變化C.歐洲封建制度加速解題 D.世界各地經濟聯系加強5.(2020·天臺模擬)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有( )①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 ②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③規模都很龐大 ④都以尋找黃金為目的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6.小明最近讀了一本名為《歸來沒有統帥》的傳記,記述歐洲航海家環球航行的事跡,其主人公肯定是( ) 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7.由于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擴張,受到毀滅性打擊的人類文明是( ) A.中華文明 B.東方文明 C.印第安文明 D.瑪雅文明8.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是( ) A.商品經濟的發展 B.歐洲人狂熱地追求黃金和貨幣C.航海、造船技術發達 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阻礙9.(2021八下·諸暨月考)“航行半年后,船隊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見的風暴,在被風暴裹挾、被動地向東南方漂泊了13個晝夜之后,他意外地發現:船隊已經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為紀念這次九死一生的傳奇經歷,他給這個海角取名‘風暴角’。”文中的“他”是指( ) A.哥倫布 B.迪亞士 C.達·伽馬 D.麥哲倫10. 15、16世紀西歐國家開辟新航路與鄭和下西洋相比,不同點是( )A.得到統治者支持 B.使用指南針辨別方向C.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D.加強了與海外諸國的聯系二、材料分析題11.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小明同學課后收集到的資料、整理的讀書筆記及提出的問題。請你一起參與他的自主探究學習活動。材料一 明成祖即位后,欲向海外炫耀中國的富強,決定派人出使西洋。1405年6月.鄭和首次奉命出使西洋。他率領一支有62艘船,載有將士27800人和大量金、帛、貨物的船隊出海。據史載,鄭和的寶船,船身最大者長約44丈,寬18丈。1405-1433年間,鄭和率艦隊先后7次下西洋,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在后期的幾次遠航中,鄭和的船隊載有前來朝貢的各國使節,還攜有贈送各國國君的禮品,明朝贈予和交換的物品大多為絲綢、珠寶、瓷器等,換回的是大量的琥珀、珊瑚、珍珠、瑪瑙、藥材等,多數是供達官顯貴享用的奢侈品。材料二 1492年8月,哥倫布率領由3艘帆船、90名水手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出發,駛入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的茫茫航行,他們連陸地的影子都沒看到,就在幾乎絕望的時刻,船上的守望者突然發現了一個黑點,黑點越來越大,原來是一個海島。大家高興得猶如絕處逢生,一同登岸。哥倫布到達古巴和海地后就返航西班牙。1502年,他進行了第四次航行,但還是沒有看到中國的影子。1497年7月.達·伽馬率領4艘帆船(共載有160人)從葡萄牙起航,向南航行,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岸航行,再橫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到達印度洋。達·伽馬在印度賣出他從葡萄牙帶來的商品—小型物件及毛織品之后,便買進胡椒、肉桂等香料,于1499年返回葡萄牙。這批貨物的賣價,為這次航海費用的60倍。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完成從西歐繞非洲來到東方的航行,從而開辟了當時東西方之間最短的海上航路。(1)根據材料一、二,完成下表。(A選項目填寫,至少填3個)歷史事件項目 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哥倫布 達 伽馬時間 1405-14331492-1502 1497-1499船只數人數次數成就(2)根據上表,說說與新航路開辟相比,鄭和下西洋有什么特點。(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目的分別是什么。(4)鄭和遠洋航行的壯舉最終被當成“弊政”而遭廢止。綜合以上材料,你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否應該被廢止 請說明理由。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馬克思說:“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材料二:鄭和下西洋,并沒有刺激中國手工業的發展,沒有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貿易,對國計民生關系不大。明政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貿易背后巨大的耗費給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材料三:新航路的開辟,在商業領域引起了革命性變化。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歐洲各國掀起了占有亞洲物產和美洲資源的競爭熱,殖民浪潮從此愈演愈烈。……從事商業的人大發橫財,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愈益增長……。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渴望謀取政治地位,從而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 ——岳麓書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與材料一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什么?發現美洲的是誰?(2)中國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船隊最遠到達什么地區?(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目的有何不同?(4)鄭和下西洋和材料一中所體現的事件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從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來看,你認為哪個更大?結合材料二,三說明你的理由。13.(2017八下·常山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哥倫布說:“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了黃金,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材料二 圖一:位于西班牙的哥倫布紀念碑,上有“光榮屬于哥倫布”“向哥倫布致敬”兩行大字。圖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示威,要求將“哥倫布日”改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們把哥倫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評價哥倫布。(1)依據相關知識回答,在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哥倫布作出了什么貢獻?材料一表明,哥倫布航海的動機是什么?(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評價哥倫布的問題上歐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觀點。試依據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談談導致觀點不同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察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不同點。新航路開辟主要是經濟動機,故AC說的都是新航路開辟的目的。B首次環球航行是歐洲人麥哲倫,它也不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也可排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宣揚明朝國威,擴大明朝的政治影響力,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故答案是D。【點評】知道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不同點。2.【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本題可以使用排除法,ABC所描述的都是正確的,D項中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支持力量應該是西班牙王室,而不是葡萄牙王室。故選D。【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支持者、條件和影響。3.【答案】D【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內容,哥倫布發現了美洲,誤認為是亞洲的印度,還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麥哲倫是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的航海家,1497一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率航隊到達印度。題文提到“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鄭和是中國明朝的航海家,對于中國船隊在溝通亞非航線方面作出的貢獻,斯塔夫里阿諾斯寫道:“它們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繼續西航達亞丁和波斯灣口;而個別船則駛入非洲東岸的一些港口。我們應該記得,在這期間,葡萄牙人只是剛剛開始沿非洲海岸探尋航路,直到1445年才抵達佛得角。” 與題對應,故答案選D。【點評】掌握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美洲的相關知識。4.【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通過對題干的分析可知,原產美洲的玉米傳到亞洲和歐洲等地,說明了世界各地經濟聯系加強。故答案選D。其余選項都不符合題意,故不選。【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意義。5.【答案】A【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察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尋找黃金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動機,鄭和航海主要是為宣揚國威,故④排除;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很龐大,有時甚至是上萬人出行。相比之下,新航路的開辟的出行船隊規模很小,因此③不是兩者的共同之處,可排除③。正確的答案是A。【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6.【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通過對題干的分析,抓住“環球航行”的關鍵詞,直接得出答案為D。【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人物及其路線。7.【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對美洲進行殖民擴張,屠殺大批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故答案選C。其余選項都不符合題意。【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影響。8.【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通過對題干中“經濟根源”可知,是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當時西歐人去東方尋找最有價值的黃金。故答案選A。其余選項都不是經濟根源,故不選。【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原因。9.【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從材料中關鍵信息“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取名‘風暴角’”可知“他”應是迪亞士,故選B項。【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過程。10.【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察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對比。新航路的開辟的主要是經濟動機,是尋找黃金,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原始的資本;而鄭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動因,是為宣揚明朝的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因此鄭和下西洋不會有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新航路開辟得到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國王的支持,鄭和下西洋得到了明成祖的支持,都使用了指南針,都加強了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故ABD是兩者的共同點,答案選擇C。【點評】11.【答案】(1)歷史事件項目 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哥倫布 達 伽馬時間 1405-1433 1492-1502 1497-1499船只數 62 3 4人數 27800 90 160次數 7 4 1成就 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發現美洲新大陸 從西歐繞非洲來到東方(2)時間早、船只大、人數多、次數多、規模大、范圍在印度洋等。(3)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加強友好往來等;新航路開辟:尋找到達東方的新航路;掠取金銀、香料等商品。(4)如:應該被廢止,因為鄭和的遠航活動沒有和貿易有效結合。贈予海外諸國大量財富,換來了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與海外諸國建立了形式上的藩屬關系。但國家財政因此開支巨大,“庫藏為虛”。這是一種勞民傷財的活動。又如:不應該被廢止,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加強了與海外各國的聯系,可以開展平等互利的貿易,以換取一定的經濟利益,減少政府的支出等。【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解讀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在1405-1433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有62艘船,人數最多時達到27800人,前后歷經7次,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哥倫布在1492-1502年間,率領3艘船,90名水手,前后4次遠航,其貢獻主要是發現了新大陸;達 伽馬在1497-1499年間帶領4艘船,160名水手,從西歐繞非洲來到東方的印度。(2)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認識。與新航路開辟相比,鄭和下西洋的特點有:時間早、船只大、人數多、次數多、規模大、范圍在印度洋等。(3)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揚國威,加強友好往來等;新航路開辟的目的是尋找到達東方的新航路;掠取金銀、香料等商品。(4)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如:應該被廢止,因為鄭和的遠航活動沒有和貿易有效結合。贈予海外諸國大量財富,換來了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與海外諸國建立了形式上的藩屬關系。但國家財政因此開支巨大,“庫藏為虛”。這是一種勞民傷財的活動。又如:不應該被廢止,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加強了與海外各國的聯系,可以開展平等互利的貿易,以換取一定的經濟利益,減少政府的支出等。【點評】本題難度較高,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對比分析理解能力。12.【答案】(1)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2)明成祖(朱棣);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拓新航路,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前者主要是政治軍事目的;后者主要受利益驅使。(4)新航路的開辟;鄭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種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可知,此一事件是指新航路的開辟;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2)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中國明成祖朱棣最早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的船隊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鄭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軍事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新航路開辟是經濟目的,受利益驅使,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4)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鄭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種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所以新航路開辟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更大。【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理解能力。13.【答案】(1)哥倫布貢獻:發現了新大陸(美洲) 動機:尋找黃金(2)歐洲人贊美哥倫布是因為: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之后,歐洲人從美洲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美洲印第安人抵抗哥倫布是因為: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后,印第安人卻慘遭種族屠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美洲)。分析材料一可知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動機是為了尋找黃金。(2)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人贊美哥倫布,因為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之后,歐洲人從美洲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美洲印第安人抵抗哥倫布,因為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后,印第安人卻慘遭種族屠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影響的識記。1 / 1人教版2017-2018學年初中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連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2019八下·諸暨期中)有學者認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倫布、麥哲倫,而是中國古代航海家鄭和。鄭和下西洋的目的與西歐國家開辟新航路不同的是( )A.促進資本主義發展B.進行環球航行C.進行殖民掠奪D.擴大政治影響,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答案】D【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察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不同點。新航路開辟主要是經濟動機,故AC說的都是新航路開辟的目的。B首次環球航行是歐洲人麥哲倫,它也不是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也可排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為宣揚明朝國威,擴大明朝的政治影響力,加強同海外各國的聯系,故答案是D。【點評】知道鄭和下西洋與新航路開辟的不同點。2.下列有關新航路開辟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歐洲人狂熱地追求財富是開辟新航路的主要動力B.航海家們的探索和冒險精神為新航路的開辟起了推動作用C.天文、地理知識的進步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了客觀條件D.葡萄牙王室是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支持力量【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本題可以使用排除法,ABC所描述的都是正確的,D項中意大利航海家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支持力量應該是西班牙王室,而不是葡萄牙王室。故選D。【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支持者、條件和影響。3.“他們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繼續西航到亞丁和波斯灣口,而個別船則駛入非洲東岸的一些港口。我們應該記得,在這一時期,葡萄牙人只是剛剛開始沿非洲海岸探尋航路。”“他們”是指誰率領的船隊( )A.迪亞士 B.達·伽馬 C.哥倫布 D.鄭和【答案】D【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新航路開辟的相關內容,哥倫布發現了美洲,誤認為是亞洲的印度,還稱當地人為“印第安人“,麥哲倫是第一個完成環球航行的航海家,1497一1498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率航隊到達印度。題文提到“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鄭和是中國明朝的航海家,對于中國船隊在溝通亞非航線方面作出的貢獻,斯塔夫里阿諾斯寫道:“它們繞東南亞航行到印度;有些船繼續西航達亞丁和波斯灣口;而個別船則駛入非洲東岸的一些港口。我們應該記得,在這期間,葡萄牙人只是剛剛開始沿非洲海岸探尋航路,直到1445年才抵達佛得角。” 與題對應,故答案選D。【點評】掌握鄭和下西洋和哥倫布發現美洲的相關知識。4.新航路開辟后,美洲的許多物產傳動到歐亞大陸,如玉米傳播到中國、非洲及東南歐。這客觀上反映了( ) A.西班牙和葡萄牙開始殖民掠奪 B.歐洲貿易中心發生變化C.歐洲封建制度加速解題 D.世界各地經濟聯系加強【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通過對題干的分析可知,原產美洲的玉米傳到亞洲和歐洲等地,說明了世界各地經濟聯系加強。故答案選D。其余選項都不符合題意,故不選。【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意義。5.(2020·天臺模擬)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有( )①都是人類航海史上的壯舉 ②都使用了中國發明的指南針③規模都很龐大 ④都以尋找黃金為目的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答案】A【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察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尋找黃金是新航路開辟的主要動機,鄭和航海主要是為宣揚國威,故④排除;鄭和下西洋的船隊規模很龐大,有時甚至是上萬人出行。相比之下,新航路的開辟的出行船隊規模很小,因此③不是兩者的共同之處,可排除③。正確的答案是A。【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共同之處。6.小明最近讀了一本名為《歸來沒有統帥》的傳記,記述歐洲航海家環球航行的事跡,其主人公肯定是( ) A.迪亞士 B.哥倫布 C.達·伽馬 D.麥哲倫【答案】D【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通過對題干的分析,抓住“環球航行”的關鍵詞,直接得出答案為D。【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人物及其路線。7.由于歐洲殖民者的殖民擴張,受到毀滅性打擊的人類文明是( ) A.中華文明 B.東方文明 C.印第安文明 D.瑪雅文明【答案】C【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新航路開辟后,歐洲殖民者對美洲進行殖民擴張,屠殺大批印第安人,印第安文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故答案選C。其余選項都不符合題意。【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影響。8.新航路開辟的經濟根源是( ) A.商品經濟的發展 B.歐洲人狂熱地追求黃金和貨幣C.航海、造船技術發達 D.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阻礙【答案】A【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通過對題干中“經濟根源”可知,是商品經濟的發展促使當時西歐人去東方尋找最有價值的黃金。故答案選A。其余選項都不是經濟根源,故不選。【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原因。9.(2021八下·諸暨月考)“航行半年后,船隊突然遭遇了一次罕見的風暴,在被風暴裹挾、被動地向東南方漂泊了13個晝夜之后,他意外地發現:船隊已經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為紀念這次九死一生的傳奇經歷,他給這個海角取名‘風暴角’。”文中的“他”是指( ) A.哥倫布 B.迪亞士 C.達·伽馬 D.麥哲倫【答案】B【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察新航路開辟的相關知識。從材料中關鍵信息“繞過了非洲的最南端”“取名‘風暴角’”可知“他”應是迪亞士,故選B項。【點評】知道新航路開辟的過程。10. 15、16世紀西歐國家開辟新航路與鄭和下西洋相比,不同點是( )A.得到統治者支持 B.使用指南針辨別方向C.促進資本主義發展 D.加強了與海外諸國的聯系【答案】C【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此題考察新航路的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對比。新航路的開辟的主要是經濟動機,是尋找黃金,為資本主義發展積累原始的資本;而鄭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動因,是為宣揚明朝的國威,加強與海外諸國的聯系。因此鄭和下西洋不會有促進資本主義發展的影響。新航路開辟得到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國王的支持,鄭和下西洋得到了明成祖的支持,都使用了指南針,都加強了與海外諸國的聯系。故ABD是兩者的共同點,答案選擇C。【點評】二、材料分析題11.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是提高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小明同學課后收集到的資料、整理的讀書筆記及提出的問題。請你一起參與他的自主探究學習活動。材料一 明成祖即位后,欲向海外炫耀中國的富強,決定派人出使西洋。1405年6月.鄭和首次奉命出使西洋。他率領一支有62艘船,載有將士27800人和大量金、帛、貨物的船隊出海。據史載,鄭和的寶船,船身最大者長約44丈,寬18丈。1405-1433年間,鄭和率艦隊先后7次下西洋,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在后期的幾次遠航中,鄭和的船隊載有前來朝貢的各國使節,還攜有贈送各國國君的禮品,明朝贈予和交換的物品大多為絲綢、珠寶、瓷器等,換回的是大量的琥珀、珊瑚、珍珠、瑪瑙、藥材等,多數是供達官顯貴享用的奢侈品。材料二 1492年8月,哥倫布率領由3艘帆船、90名水手組成的船隊,從西班牙的巴羅斯港出發,駛入大西洋。經過兩個多月的茫茫航行,他們連陸地的影子都沒看到,就在幾乎絕望的時刻,船上的守望者突然發現了一個黑點,黑點越來越大,原來是一個海島。大家高興得猶如絕處逢生,一同登岸。哥倫布到達古巴和海地后就返航西班牙。1502年,他進行了第四次航行,但還是沒有看到中國的影子。1497年7月.達·伽馬率領4艘帆船(共載有160人)從葡萄牙起航,向南航行,繞過好望角,沿非洲東岸航行,再橫渡印度洋,于1498年5月到達印度洋。達·伽馬在印度賣出他從葡萄牙帶來的商品—小型物件及毛織品之后,便買進胡椒、肉桂等香料,于1499年返回葡萄牙。這批貨物的賣價,為這次航海費用的60倍。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完成從西歐繞非洲來到東方的航行,從而開辟了當時東西方之間最短的海上航路。(1)根據材料一、二,完成下表。(A選項目填寫,至少填3個)歷史事件項目 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哥倫布 達 伽馬時間 1405-14331492-1502 1497-1499船只數人數次數成就(2)根據上表,說說與新航路開辟相比,鄭和下西洋有什么特點。(3)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說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目的分別是什么。(4)鄭和遠洋航行的壯舉最終被當成“弊政”而遭廢止。綜合以上材料,你認為鄭和下西洋是否應該被廢止 請說明理由。【答案】(1)歷史事件項目 鄭和下西洋 新航路開辟哥倫布 達 伽馬時間 1405-1433 1492-1502 1497-1499船只數 62 3 4人數 27800 90 160次數 7 4 1成就 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 發現美洲新大陸 從西歐繞非洲來到東方(2)時間早、船只大、人數多、次數多、規模大、范圍在印度洋等。(3)鄭和下西洋:宣揚國威,加強友好往來等;新航路開辟:尋找到達東方的新航路;掠取金銀、香料等商品。(4)如:應該被廢止,因為鄭和的遠航活動沒有和貿易有效結合。贈予海外諸國大量財富,換來了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與海外諸國建立了形式上的藩屬關系。但國家財政因此開支巨大,“庫藏為虛”。這是一種勞民傷財的活動。又如:不應該被廢止,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加強了與海外各國的聯系,可以開展平等互利的貿易,以換取一定的經濟利益,減少政府的支出等。【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對材料的分析解讀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在1405-1433年間,鄭和下西洋時有62艘船,人數最多時達到27800人,前后歷經7次,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哥倫布在1492-1502年間,率領3艘船,90名水手,前后4次遠航,其貢獻主要是發現了新大陸;達 伽馬在1497-1499年間帶領4艘船,160名水手,從西歐繞非洲來到東方的印度。(2)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船隊的認識。與新航路開辟相比,鄭和下西洋的特點有:時間早、船只大、人數多、次數多、規模大、范圍在印度洋等。(3)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宣揚國威,加強友好往來等;新航路開辟的目的是尋找到達東方的新航路;掠取金銀、香料等商品。(4)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如:如:應該被廢止,因為鄭和的遠航活動沒有和貿易有效結合。贈予海外諸國大量財富,換來了供朝廷享用的奢侈品,與海外諸國建立了形式上的藩屬關系。但國家財政因此開支巨大,“庫藏為虛”。這是一種勞民傷財的活動。又如:不應該被廢止,鄭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加強了與海外各國的聯系,可以開展平等互利的貿易,以換取一定的經濟利益,減少政府的支出等。【點評】本題難度較高,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和鄭和下西洋的對比分析理解能力。1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馬克思說:“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材料二:鄭和下西洋,并沒有刺激中國手工業的發展,沒有推動商品經濟的發展。而且這種貿易,對國計民生關系不大。明政府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顯示中國的強大與富有,貿易背后巨大的耗費給人民增添了巨大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材料三:新航路的開辟,在商業領域引起了革命性變化。世界上原來互相隔絕的地區溝通起來,歐洲和亞洲、非洲、美洲之間的貿易日益發展,世界市場擴大了。……歐洲各國掀起了占有亞洲物產和美洲資源的競爭熱,殖民浪潮從此愈演愈烈。……從事商業的人大發橫財,新興資產階級的力量愈益增長……。擁有雄厚經濟實力的資產階級渴望謀取政治地位,從而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 ——岳麓書社《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1)與材料一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什么?發現美洲的是誰?(2)中國明朝哪位皇帝最早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船隊最遠到達什么地區?(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目的有何不同?(4)鄭和下西洋和材料一中所體現的事件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從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來看,你認為哪個更大?結合材料二,三說明你的理由。【答案】(1)新航路的開辟;哥倫布(2)明成祖(朱棣);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新航路開辟是為了開拓新航路,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前者主要是政治軍事目的;后者主要受利益驅使。(4)新航路的開辟;鄭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種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知識點】鄭和下西洋與哥倫布航海的比較【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分析材料“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可知,此一事件是指新航路的開辟;發現新大陸的哥倫布。(2)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的有關知識。中國明成祖朱棣最早派遣鄭和下西洋;鄭和的船隊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3)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鄭和下西洋主要是政治軍事目的,是為了宣揚國威,加強與東南亞國家的友好往來;新航路開辟是經濟目的,受利益驅使,尋找黃金和香料,傳播天主教(意思相近即可)。(4)本題考查的是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鄭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厚往薄來的朝貢貿易,這種不計經濟效益的做法,給明朝帶來巨大財政負擔,從長遠來看不利于中國政治經濟革新;新航路開辟推動了世界市場的形成,促使世界連成一個整體;促進了世界范圍內的物種交流;加速了資產階級革命風暴的到來。所以新航路開辟對世界歷史進程的影響更大。【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鄭和下西洋和新航路開辟的理解能力。13.(2017八下·常山月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哥倫布說:“黃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寶貴的,黃金是財富,誰占有了黃金,就能獲得他在世上所有的一切.”材料二 圖一:位于西班牙的哥倫布紀念碑,上有“光榮屬于哥倫布”“向哥倫布致敬”兩行大字。圖二:2007年10月拉美各地印第安人示威,要求將“哥倫布日”改為“土著人民抵抗日”,他們把哥倫布塑像披上塑料外套,要求世界重新評價哥倫布。(1)依據相關知識回答,在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哥倫布作出了什么貢獻?材料一表明,哥倫布航海的動機是什么?(2)材料二表明,在如何評價哥倫布的問題上歐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持不同的觀點。試依據新航路開辟的影響談談導致觀點不同的原因。【答案】(1)哥倫布貢獻:發現了新大陸(美洲) 動機:尋找黃金(2)歐洲人贊美哥倫布是因為: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之后,歐洲人從美洲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美洲印第安人抵抗哥倫布是因為: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后,印第安人卻慘遭種族屠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知識點】新航路開辟【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新航路開辟的過程中,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美洲)。分析材料一可知哥倫布開辟新航路的動機是為了尋找黃金。(2)本題考查的是新航路開辟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洲人贊美哥倫布,因為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之后,歐洲人從美洲掠奪了大量的財富和資源,加速了歐洲資本主義的發展。美洲印第安人抵抗哥倫布,因為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后,印第安人卻慘遭種族屠殺,印第安文明遭到了毀滅。【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新航路開辟的原因、影響的識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版2017-2018學年初中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連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版2017-2018學年初中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連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