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第二課 新舊交織的明清文化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2017八下·秀洲月考)《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2.小明自主學習了“科舉制的演變”這一專題,他的學習筆記中錯誤的是( )A.誕生于隋煬帝時期 B.唐朝時期逐漸完善C.明朝實行八股取士 D.新文化運動后廢除3.“讀書人,最不齊,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這段材料主要諷刺批判了( )A.焚書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C.獨尊儒術 D.清代的文字獄4.明清時期實行的文字獄和八股取士帶來的直接影響是()A.抑制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B.妨礙了科學技術的進步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發展 D.鉗制了思想文化的發展5.(2017八下·常山月考)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都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壓制知識分子C.鞏固封建統治 D.統一思想6.某同學就“八股取士”作了如下解釋,請你找出其中不正確的是(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個部分組成B.考生答題時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C.題目只能選自四書五經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7.清代詩人龔自珍有首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該詩直接抨擊的是清朝的( )A.經濟凋敝 B.文化專制C.君主專制 D.官場腐敗8.清朝加強思想文化專制的主要措施是( )A.大興文字獄 B.廢除丞相C.增設軍機處 D.采用三省六部制9.“八股取士”起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10.文字獄自古就有,而到達頂峰是在( )A.秦朝 B.明朝 C.清朝 D.唐朝11.(2017八下·常山月考)明朝時期絲制品中“云錦”最為名貴,素有“寸錦寸金”的說法,如果要想了解當時云錦的制造工藝,可以在當時的工藝百科全書中查到,該書是( )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C.《天工開物》 D.《徐霞客游記》12.下列有關明清時期的科學技術的描述正確的有( )①涌現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學家②開始顯露近代科學研究的特點③領先于西方近代科技 ④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13.世界上最早的有關巖溶地貌的記載的文獻是( )A.《天工開物》 B.《農政全書》C.《徐霞客游記》 D.《本草綱目》14.下列關于《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都是深入民間實踐調查的著作 B.都是明代的科學著作C.都是總結性的科學著作 D.都是農學著作15.強調人力與自然相配合,還提出井下架設支板以防塌方,加強煤礦安全生產的科學家是( )A.賈思勰 B.李時珍 C.宋應星 D.徐光啟16.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說:“如果以為選擇原理是近代發現,那就未免和事實相差太遠了……早在1300 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國(農業)百科全書中已經有關于選擇原理的明確記述。”這部百科全書是( ) A.《墨子》 B.《齊民要術》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17.下列圖片選自同一本著作,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這些圖片出自( ) A.《水經注》 B.《齊民要術》C.《天工開物》 D.《本草綱目》18.有這樣一本神奇的書,法國著名的漢學教授儒蓮稱其為“技術百科全書”,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把它稱為“中國的狄德羅”──宋應星所作的“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它是( )A.《天工開物》 B.《本草綱目》C.《資治通鑒》 D.《齊民要術》19.如圖,下列哪一本書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藥學巨典”?( )A. B. C. D. 20.下列選項關聯錯誤的一組是( ) A.司馬遷──《史記》 B.宋應星──《齊民要術》C.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D.酈道元──《水經注》二、問答題2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美國大美百科全書中說:“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顧炎武曾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回答:(1)材料一中所說的考試制度始于何時?在此之前,官員的選拔依據主要是什么?(2)你認為科舉制度產生了哪些積極的影響?(3)材料二中,顧炎武為什么要抨擊科舉制度?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他 幾次參加科舉考試,都落了榜,以后他決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醫學中。他一面行醫,一面研讀大量古代醫學書籍,發現其中有不少錯誤,決心寫一部比較完 善的藥物學著作。為此,他走出家門,虛心求教。有時,他為了采到一種藥材,經常爬到陡峭的崖壁上,并親口品嘗,以試藥效。經過27個春秋的研究,終于完成了一部藥物學巨著。這部書有一百九十多萬字,收入藥物一千八百多種,醫方一萬多個。”(1)“他”是誰?(2)“他”完成的藥物學巨著是什么?(3)我們應該學習他的什么精神?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初,南方的戲文已經擴布到東南沿海各省,及至明萬歷年間,已經成為廣布全國的戲曲腔調,其中的昆曲更因士大夫階層的垂青而流傳更廣。材料二:明末東南著名文人張岱自稱一生“好精舍,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從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時期人們的主要娛樂形式是什么?并分析其盛行的原因。24.明清之際是一個“天崩地解”的時代,“一些最敏銳的心靈”進行了一場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為時的社會尋找某種解決問題的方案。(1)“一些最敏銳的心靈”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2)他們為什么要進行反思?(3)他們思考了哪些重要問題?25.請把下列人物與其成就連接成線A.李時珍 a.《本草綱目》 ①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B.徐光啟 b.《天工開物》 ②農業百科全書C.宋應星 c.《農政全書》 ③比較完善的藥物學巨著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考點的理解。本題要求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無法從材料總獲得的選項就是錯誤選項。從“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中可以得出明朝科舉考試延續了前代的基礎,但稍變了唐宋的考試方法。從“專取四子樹......五經命題試士”中可以看出四書五經是明朝科舉考試的命范圍。而明朝科舉考試的答題問卷在本段材料中不能獲取。本題是逆向選擇題,要求選出錯誤選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變化。2.【答案】D【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科舉制的演變過程。科舉制誕生于隋朝,到唐朝逐步被完善,發展到明清時期就演變為八股取士了,在百日維新時被廢除。故答案是D。【點評】知道科舉制的演變過程。3.【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考點的理解。這段話的意思是讀書人只會做爛醉如泥的八股文,或者搖頭晃腦地拽文,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本事;卻欺騙了高官,當作圣門的高徒和人才給招來;這是朝廷和百姓的不幸。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理解明清八股取士的弊端。4.【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清時期實行的文字獄和八股取士帶來的直接影響。明朝的八股取士使讀書人只知埋頭攻讀經書不講求實際學問,清朝的文字獄造成社會恐怖,從而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其—兩者的實質都是文化專制政策,A不是文字獄和八股取士帶來的后果;B、C、D三項都是其帶來的嚴重后果,而妨礙科學技術的進步則造成生產力不能快速提高,從而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最嚴重的后果;直接后果就是鉗制了思想文化的發展。故答案是D。【點評】知道明清時期實行的文字獄和八股取士帶來的直接影響。5.【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古代帝王在思想上加強控制的根本目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都是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壓制人們的思想,統一思想,故ABD都是目的,但是根本目的卻是加強思想控制以達到鞏固封建統治的目的。故答案選擇C。【點評】知道古代帝王在思想上加強控制的根本目的。6.【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了對八股取士的了解。八股取士是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形式。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不能有自己的見解,答卷文體分為八個部分。故答案是B。【點評】了解八股取士的概況。7.【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舊交織的明清文化考點的理解。“萬馬齊喑究可哀”形容臣民不敢說話,這是明清統治者采取文字獄來家庭文化專制的結果。“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對明清八股取士的批判。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理解清朝的文化專制。8.【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清朝加強思想文化專制的措施。廢除丞相、采用三省六部制分別是明朝、隋唐時期統治者加強政治上統治的措施,BD首先排除;增設軍機處是清朝統治者加強政治上統治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是A。【點評】知道清朝加強思想文化專制的措施。9.【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八股取士的起源。明清時期,仍然采取科舉考試的形式選拔人才,但考試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分為八個部分,叫做“八股文”。故八股取士起源于明朝,答案是C。【點評】知道八股取士的起源。10.【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清朝文字獄的準確認識。回顧已學知識可知文字獄是指封建社會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一種冤獄。文字獄歷朝皆有,以清時期最為嚴重。清朝的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經常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量的冤案。清朝的文字獄規模大,次數多,造 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讀書人的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故選C。【點評】知道文字獄達到頂峰的時間。11.【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古典科技巨著的相關知識。《齊民要術》為農書,故A不選;《本草綱目》是藥物學巨著,故B不選;《徐霞客游記》是中國地理名著,故D不選;而云錦的制造屬于手工業生產技術,《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與手工業生產技術,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故選答案 C【點評】知道明清文化的表現。12.【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晚明科學的特征。晚明涌現的科技群英,重視實驗,注重運用數理方法,開始顯露近代科學研究的特點,但從整體上看,明清的科學技術與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遠為遜色,中國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故③說法有誤排除,選擇C。【點評】知道晚明科學的特征。13.【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朝時期的科學巨作。《天工開物》是總結古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不符合題意;《農政全書》是總結歷代農學成就的,不符合題意;《本草綱目》是涉及醫學、藥物學、生物學等領域的,不符合題意。正確的是C。【點評】知道明朝時期的科學巨作所涉及的內容。14.【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明清文化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著作,不是農學著作,故答案選D。其余選項是兩部著作的共同點。【點評】知道《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的異同點。15.【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考點的掌握。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一書中介紹了明代的采礦技術。他提出井下架支板以防塌方,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點評】要求學生掌握宋應星及其著作《天工開物》。16.【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根據八下教材《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學巨匠》一課介紹,農業百科全書是《農政全書》。《墨子》是戰國時期的,《齊民要術》是北朝的,這兩本書與1300年不符合,《天工開物》是工藝百科全書。選D。【點評】本題掌握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17.【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我國古代各科學名著的相關知識。《水經注》是地理學著作;《齊民要術》是農學著作;《本草綱目》是醫學藥物學著作。《天工開物》是農學、手工業的著作。聯系題目圖中農耕、織布、煉水銀朱砂的內容,可知此書應該是《天工開物》選C。【點評】掌握我國古代各科學名著的相關知識18.【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根據八下教材《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學巨匠》一課介紹,《天工開物》是有“17世界中國工藝百科全書”之稱,選A。《本草綱目》是醫學藥物學著作;《齊民要術》是農業著作,是北朝時的書;《資治通鑒》是史學著作,是宋朝的書。【點評】本題掌握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19.【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本草綱目》。《水經注》是北魏酈道元所著的一本地理名著。《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所著的一本史書。《天工開物》是明末宋應星編著的一本總結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本草綱目》是明朝李時珍寫成的一本涉及醫學、藥物學、生物學等諸多科學領域的書。故符合題意的是D。【點評】知道《本草綱目》的概況。20.【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是一道綜合題,考查中國文化與作者之間的對應關系。《史記》作者司馬遷;《齊民要術》作者賈思勰,而宋應星編著的是《天工開物》;《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水經注》作者酈道元。故答案是B。【點評】知道中國文化的概況。21.【答案】(1)隋朝。門第的高低。(2)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3)因為明朝實行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已經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我國科舉制度的史實,分析不同時代,科舉考試的不同影響。科舉制度始于隋代,科舉制之前是依照門第高低選官的九品中正制。在隋唐時期,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在明清時期,因為實行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已經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點評】本題掌握我國科舉制度的史實,分析不同時代,科舉考試的不同影響。22.【答案】(1)李時珍(2)《本草綱目》(3)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親自品嘗藥物的獻身精神,不恥下問的謙遜態度,27年成書的堅韌毅力。【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朝中期的科學成就。1、2兩小題為基礎題。通過材料不難發現是李時珍和她所著的《本草綱目》。3小題是情感價值觀的題目,應當學習李時珍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親自品嘗藥物的獻身精神,不恥下問的謙遜態度,27年成書的堅韌毅力。【點評】本題掌握明朝中期的科學成就23.【答案】觀賞戲曲;原因是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鎮的繁榮。【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代世俗文化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其興盛的原因。本題為基礎題,從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時期人們的主要娛樂形式是觀賞戲曲。其興盛的原因是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鎮的繁榮。【點評】掌握明清世俗文化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其興盛的原因24.【答案】(1)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2)明朝滅亡,清朝建立,受時事影響,檢討明朝滅亡的原因(3)李贄:認為追求物質享受乃是自然稟賦,每個人都可以順其自然之性,“各從所好,各騁所長”,使個性得到自由發展。顧炎武:批判科舉制,認為“八股之害,等于焚書。”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大害”,主張立“天下之法”;還主張“工商皆本”,手工業、商業跟農業一樣,都是為了滿足社會的基本需求。王夫之:主張“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也。”,提倡讓富民放手經營工商業。【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和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中的代表思想家有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他們反思的原因是明朝滅亡,清朝建立,受時事影響,檢討明朝滅亡的原因。列舉他們代表思想:李贄認為追求物質享受乃是自然稟賦,每個人都可以順其自然之性,“各從所好,各騁所長”,使個性得到自由發展。顧炎武批判科舉制,認為“八股之害,等于焚書。”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大害”,主張立“天下之法”;還主張“工商皆本”,手工業、商業跟農業一樣,都是為了滿足社會的基本需求。王夫之:主張“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也。”,提倡讓富民放手經營工商業。【點評】掌握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和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25.【答案】A —— a —— ③,B —— c —— ②,C —— b —— ①【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代在科學上取得重要貢獻的人物及其著作。李時珍著作是《本草綱目》,是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學巨著;徐光啟著作是《農政全書》,是農業的百科全書,宋應星著作是《天工開物》,是一部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點評】掌握明代在科學上取得重要貢獻的人物及其著作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第二課 新舊交織的明清文化同步練習一、單選題1.(2017八下·秀洲月考)《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考點的理解。本題要求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無法從材料總獲得的選項就是錯誤選項。從“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中可以得出明朝科舉考試延續了前代的基礎,但稍變了唐宋的考試方法。從“專取四子樹......五經命題試士”中可以看出四書五經是明朝科舉考試的命范圍。而明朝科舉考試的答題問卷在本段材料中不能獲取。本題是逆向選擇題,要求選出錯誤選項。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A。【點評】要求學生掌握明清時期科舉考試的變化。2.小明自主學習了“科舉制的演變”這一專題,他的學習筆記中錯誤的是( )A.誕生于隋煬帝時期 B.唐朝時期逐漸完善C.明朝實行八股取士 D.新文化運動后廢除【答案】D【知識點】科舉制的創立;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科舉制的演變過程。科舉制誕生于隋朝,到唐朝逐步被完善,發展到明清時期就演變為八股取士了,在百日維新時被廢除。故答案是D。【點評】知道科舉制的演變過程。3.“讀書人,最不齊,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這段材料主要諷刺批判了( )A.焚書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C.獨尊儒術 D.清代的文字獄【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考點的理解。這段話的意思是讀書人只會做爛醉如泥的八股文,或者搖頭晃腦地拽文,實際上并沒有什么本事;卻欺騙了高官,當作圣門的高徒和人才給招來;這是朝廷和百姓的不幸。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理解明清八股取士的弊端。4.明清時期實行的文字獄和八股取士帶來的直接影響是()A.抑制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B.妨礙了科學技術的進步C.加速了封建制度的發展 D.鉗制了思想文化的發展【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清時期實行的文字獄和八股取士帶來的直接影響。明朝的八股取士使讀書人只知埋頭攻讀經書不講求實際學問,清朝的文字獄造成社會恐怖,從而禁錮了思想,摧殘了人才。其—兩者的實質都是文化專制政策,A不是文字獄和八股取士帶來的后果;B、C、D三項都是其帶來的嚴重后果,而妨礙科學技術的進步則造成生產力不能快速提高,從而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是最嚴重的后果;直接后果就是鉗制了思想文化的發展。故答案是D。【點評】知道明清時期實行的文字獄和八股取士帶來的直接影響。5.(2017八下·常山月考)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的根本目的都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壓制知識分子C.鞏固封建統治 D.統一思想【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古代帝王在思想上加強控制的根本目的。秦始皇“焚書坑儒”,漢武帝“罷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興文字獄都是為了防止人民的反抗,壓制人們的思想,統一思想,故ABD都是目的,但是根本目的卻是加強思想控制以達到鞏固封建統治的目的。故答案選擇C。【點評】知道古代帝王在思想上加強控制的根本目的。6.某同學就“八股取士”作了如下解釋,請你找出其中不正確的是( )A.答卷的行文格式由八個部分組成B.考生答題時可以發表自己的見解C.題目只能選自四書五經D.考中的考生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了對八股取士的了解。八股取士是明清時期的科舉考試形式。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不能有自己的見解,答卷文體分為八個部分。故答案是B。【點評】了解八股取士的概況。7.清代詩人龔自珍有首詩:“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該詩直接抨擊的是清朝的( )A.經濟凋敝 B.文化專制C.君主專制 D.官場腐敗【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舊交織的明清文化考點的理解。“萬馬齊喑究可哀”形容臣民不敢說話,這是明清統治者采取文字獄來家庭文化專制的結果。“不拘一格降人才”是對明清八股取士的批判。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B。【點評】要求學生理解清朝的文化專制。8.清朝加強思想文化專制的主要措施是( )A.大興文字獄 B.廢除丞相C.增設軍機處 D.采用三省六部制【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清朝加強思想文化專制的措施。廢除丞相、采用三省六部制分別是明朝、隋唐時期統治者加強政治上統治的措施,BD首先排除;增設軍機處是清朝統治者加強政治上統治的措施,不符合題意,故答案是A。【點評】知道清朝加強思想文化專制的措施。9.“八股取士”起源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八股取士的起源。明清時期,仍然采取科舉考試的形式選拔人才,但考試的內容和形式發生了很大變化。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分為八個部分,叫做“八股文”。故八股取士起源于明朝,答案是C。【點評】知道八股取士的起源。10.文字獄自古就有,而到達頂峰是在( )A.秦朝 B.明朝 C.清朝 D.唐朝【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清朝文字獄的準確認識。回顧已學知識可知文字獄是指封建社會統治者迫害知識分子的一種冤獄。文字獄歷朝皆有,以清時期最為嚴重。清朝的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經常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歪曲解釋,借題發揮,羅織罪狀,制造了大量的冤案。清朝的文字獄規模大,次數多,造 成了社會恐怖,摧殘了人才,禁錮讀書人的思想,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故選C。【點評】知道文字獄達到頂峰的時間。11.(2017八下·常山月考)明朝時期絲制品中“云錦”最為名貴,素有“寸錦寸金”的說法,如果要想了解當時云錦的制造工藝,可以在當時的工藝百科全書中查到,該書是( )A.《齊民要術》 B.《本草綱目》C.《天工開物》 D.《徐霞客游記》【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清時期古典科技巨著的相關知識。《齊民要術》為農書,故A不選;《本草綱目》是藥物學巨著,故B不選;《徐霞客游記》是中國地理名著,故D不選;而云錦的制造屬于手工業生產技術,《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與手工業生產技術,被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故選答案 C【點評】知道明清文化的表現。12.下列有關明清時期的科學技術的描述正確的有( )①涌現出一批取得重大成就的杰出科學家②開始顯露近代科學研究的特點③領先于西方近代科技 ④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A.②③④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晚明科學的特征。晚明涌現的科技群英,重視實驗,注重運用數理方法,開始顯露近代科學研究的特點,但從整體上看,明清的科學技術與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遠為遜色,中國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來越大。故③說法有誤排除,選擇C。【點評】知道晚明科學的特征。13.世界上最早的有關巖溶地貌的記載的文獻是( )A.《天工開物》 B.《農政全書》C.《徐霞客游記》 D.《本草綱目》【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明朝時期的科學巨作。《天工開物》是總結古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不符合題意;《農政全書》是總結歷代農學成就的,不符合題意;《本草綱目》是涉及醫學、藥物學、生物學等領域的,不符合題意。正確的是C。【點評】知道明朝時期的科學巨作所涉及的內容。14.下列關于《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都是深入民間實踐調查的著作 B.都是明代的科學著作C.都是總結性的科學著作 D.都是農學著作【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主要考查明清文化的相關知識。根據所學,《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著作,不是農學著作,故答案選D。其余選項是兩部著作的共同點。【點評】知道《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的異同點。15.強調人力與自然相配合,還提出井下架設支板以防塌方,加強煤礦安全生產的科學家是( )A.賈思勰 B.李時珍 C.宋應星 D.徐光啟【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了對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考點的掌握。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一書中介紹了明代的采礦技術。他提出井下架支板以防塌方,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C。【點評】要求學生掌握宋應星及其著作《天工開物》。16.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說:“如果以為選擇原理是近代發現,那就未免和事實相差太遠了……早在1300 年前,在一部古代的中國(農業)百科全書中已經有關于選擇原理的明確記述。”這部百科全書是( ) A.《墨子》 B.《齊民要術》C.《天工開物》 D.《農政全書》【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根據八下教材《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學巨匠》一課介紹,農業百科全書是《農政全書》。《墨子》是戰國時期的,《齊民要術》是北朝的,這兩本書與1300年不符合,《天工開物》是工藝百科全書。選D。【點評】本題掌握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17.下列圖片選自同一本著作,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這些圖片出自( ) A.《水經注》 B.《齊民要術》C.《天工開物》 D.《本草綱目》【答案】C【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我國古代各科學名著的相關知識。《水經注》是地理學著作;《齊民要術》是農學著作;《本草綱目》是醫學藥物學著作。《天工開物》是農學、手工業的著作。聯系題目圖中農耕、織布、煉水銀朱砂的內容,可知此書應該是《天工開物》選C。【點評】掌握我國古代各科學名著的相關知識18.有這樣一本神奇的書,法國著名的漢學教授儒蓮稱其為“技術百科全書”,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把它稱為“中國的狄德羅”──宋應星所作的“17世紀工藝百科全書”,它是( )A.《天工開物》 B.《本草綱目》C.《資治通鑒》 D.《齊民要術》【答案】A【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根據八下教材《群星璀璨的晚明科學巨匠》一課介紹,《天工開物》是有“17世界中國工藝百科全書”之稱,選A。《本草綱目》是醫學藥物學著作;《齊民要術》是農業著作,是北朝時的書;《資治通鑒》是史學著作,是宋朝的書。【點評】本題掌握明朝中后期的科技成就19.如圖,下列哪一本書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藥學巨典”?( )A. B. C. D. 【答案】D【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考查的是《本草綱目》。《水經注》是北魏酈道元所著的一本地理名著。《史記》是西漢司馬遷所著的一本史書。《天工開物》是明末宋應星編著的一本總結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本草綱目》是明朝李時珍寫成的一本涉及醫學、藥物學、生物學等諸多科學領域的書。故符合題意的是D。【點評】知道《本草綱目》的概況。20.下列選項關聯錯誤的一組是( ) A.司馬遷──《史記》 B.宋應星──《齊民要術》C.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D.酈道元──《水經注》【答案】B【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此題是一道綜合題,考查中國文化與作者之間的對應關系。《史記》作者司馬遷;《齊民要術》作者賈思勰,而宋應星編著的是《天工開物》;《清明上河圖》作者張擇端;《水經注》作者酈道元。故答案是B。【點評】知道中國文化的概況。二、問答題21.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美國大美百科全書中說:“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所采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材料二:明清思想家顧炎武曾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回答:(1)材料一中所說的考試制度始于何時?在此之前,官員的選拔依據主要是什么?(2)你認為科舉制度產生了哪些積極的影響?(3)材料二中,顧炎武為什么要抨擊科舉制度?【答案】(1)隋朝。門第的高低。(2)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3)因為明朝實行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已經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我國科舉制度的史實,分析不同時代,科舉考試的不同影響。科舉制度始于隋代,科舉制之前是依照門第高低選官的九品中正制。在隋唐時期,科舉制改善了用人制度,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科舉制促進了教育事業的發展,士人用功讀書的風氣盛行;科舉制也促進了文學藝術的發展。在明清時期,因為實行八股取士,科舉制度已經成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點評】本題掌握我國科舉制度的史實,分析不同時代,科舉考試的不同影響。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他 幾次參加科舉考試,都落了榜,以后他決心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醫學中。他一面行醫,一面研讀大量古代醫學書籍,發現其中有不少錯誤,決心寫一部比較完 善的藥物學著作。為此,他走出家門,虛心求教。有時,他為了采到一種藥材,經常爬到陡峭的崖壁上,并親口品嘗,以試藥效。經過27個春秋的研究,終于完成了一部藥物學巨著。這部書有一百九十多萬字,收入藥物一千八百多種,醫方一萬多個。”(1)“他”是誰?(2)“他”完成的藥物學巨著是什么?(3)我們應該學習他的什么精神?【答案】(1)李時珍(2)《本草綱目》(3)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親自品嘗藥物的獻身精神,不恥下問的謙遜態度,27年成書的堅韌毅力。【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朝中期的科學成就。1、2兩小題為基礎題。通過材料不難發現是李時珍和她所著的《本草綱目》。3小題是情感價值觀的題目,應當學習李時珍救死扶傷的崇高醫德,不盲從古訓的創新勇氣,刻苦鉆研的堅強意志,廣泛實地考察的科學方法,親自品嘗藥物的獻身精神,不恥下問的謙遜態度,27年成書的堅韌毅力。【點評】本題掌握明朝中期的科學成就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明初,南方的戲文已經擴布到東南沿海各省,及至明萬歷年間,已經成為廣布全國的戲曲腔調,其中的昆曲更因士大夫階層的垂青而流傳更廣。材料二:明末東南著名文人張岱自稱一生“好精舍,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從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時期人們的主要娛樂形式是什么?并分析其盛行的原因。【答案】觀賞戲曲;原因是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鎮的繁榮。【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代世俗文化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其興盛的原因。本題為基礎題,從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明清時期人們的主要娛樂形式是觀賞戲曲。其興盛的原因是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鎮的繁榮。【點評】掌握明清世俗文化發展的相關史實及其興盛的原因24.明清之際是一個“天崩地解”的時代,“一些最敏銳的心靈”進行了一場痛定思痛的反思,期望為時的社會尋找某種解決問題的方案。(1)“一些最敏銳的心靈”主要是指哪些思想家?(2)他們為什么要進行反思?(3)他們思考了哪些重要問題?【答案】(1)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2)明朝滅亡,清朝建立,受時事影響,檢討明朝滅亡的原因(3)李贄:認為追求物質享受乃是自然稟賦,每個人都可以順其自然之性,“各從所好,各騁所長”,使個性得到自由發展。顧炎武:批判科舉制,認為“八股之害,等于焚書。”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大害”,主張立“天下之法”;還主張“工商皆本”,手工業、商業跟農業一樣,都是為了滿足社會的基本需求。王夫之:主張“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也。”,提倡讓富民放手經營工商業。【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和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中的代表思想家有李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他們反思的原因是明朝滅亡,清朝建立,受時事影響,檢討明朝滅亡的原因。列舉他們代表思想:李贄認為追求物質享受乃是自然稟賦,每個人都可以順其自然之性,“各從所好,各騁所長”,使個性得到自由發展。顧炎武批判科舉制,認為“八股之害,等于焚書。”黃宗羲認為君主專制是“天下大害”,主張立“天下之法”;還主張“工商皆本”,手工業、商業跟農業一樣,都是為了滿足社會的基本需求。王夫之:主張“大賈富民者,國之司命也。”,提倡讓富民放手經營工商業。【點評】掌握明清之際的進步思潮和代表人物及主要觀點25.請把下列人物與其成就連接成線A.李時珍 a.《本草綱目》 ①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B.徐光啟 b.《天工開物》 ②農業百科全書C.宋應星 c.《農政全書》 ③比較完善的藥物學巨著【答案】A —— a —— ③,B —— c —— ②,C —— b —— ①【知識點】新舊交替的明清文化【解析】【分析】本題考查明代在科學上取得重要貢獻的人物及其著作。李時珍著作是《本草綱目》,是一部比較完善的藥物學巨著;徐光啟著作是《農政全書》,是農業的百科全書,宋應星著作是《天工開物》,是一部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點評】掌握明代在科學上取得重要貢獻的人物及其著作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第二課 新舊交織的明清文化同步練習(學生版).docx 人教新課標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 第二課 新舊交織的明清文化同步練習(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