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7課明朝的滅亡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1.(2021·黑龍江牡丹江·七年級期末)下列對明朝滅亡的方式,表述正確的是( )A.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B.努爾哈赤率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C.崇禎皇帝降清,明朝滅亡D.黃巢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2.(2021·湖北武漢·七年級期末)明朝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傳十六帝,統治長達276年。在歷史上,標志著大明王朝統治被推翻的歷史事件是A.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 B.皇太極改國號為清C.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 D.李自成率軍攻占北京3.(2021·西藏林芝·七年級期末)土地和賦稅問題是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均田免賦”口號的提出是出自( )A.陳勝、吳廣起義 B.東漢黃巾起義C.明朝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運動4.(2021·山東日照·七年級期末)在中國歷史上,哪兩個少數民族建立過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①回族 ②滿洲 ③黨項族 ④蒙古族 ⑤契丹族A.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⑤5.(2021·安徽阜陽·七年級期末)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一統的政權,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統治長達276年。明朝政權滅亡的標志是( )A.明末爆發反抗朝廷的農民起義 B.清軍入山海關C.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占北京城 D.清朝遷都北京6.(2021·遼寧盤錦·七年級期末)推翻明朝統治的是A.吳三桂領導的明朝叛軍 B.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C.黃巢領導的起義軍 D.項羽領導的起義軍7.(2021·黑龍江牡丹江·七年級期末)見如下圖的圖示,這兩種變化是哪一人物所為( )A.努爾哈赤 B.皇太極 C.阿保機 D.成吉思汗8.(2021·山東東營·期末)歸納法是一種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下列對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歸納正確的是( )A.明清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B.隋唐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C.遼宋夏金元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9.(2021·黑龍江牡丹江·七年級期末)1640年,河南發生饑荒,李自成率軍攻破洛陽,殺死福王朱常洵,打開富戶金銀窖藏賑濟貧民,這一事件的直接后果是( )A.建立起大順政權 B.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C.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D.得到廣大饑民的擁護,參軍人數增多10.(2021·寧夏·銀川市第六中學七年級期末)明末農民戰爭把中國農民戰爭的斗爭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這主要表現為( )A.李自成起義軍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B.李自成起義軍活動的范圍非常大C.李自成起義軍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 D.李自成起義軍建立了農民政權評卷人得分二、綜合題11.(2021·陜西漢中·七年級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太宗說:“人民之所以成為盜賊,是因為賦稅繁多,徭役沉重,官吏貪贓枉法。人民在饑寒交迫之下,無暇去顧及禮義廉恥。因此,我應當克制奢侈的行為,節儉開支,輕徭薄賦,使人民不再為衣食擔憂,那么他們自然就不會成為盜賊。”——摘編自錢穆《中國經濟史》材料二: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地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契丹、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唐太宗為“使人民不再為衣食擔憂”在經濟方面采取的 措施。(2)材料二中敘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這一事件產生的歷史影響。(3)材料三中國A是哪位歷史人物?國B人物領導的起義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第17課明朝的滅亡學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_考號:___________評卷人得分一、選擇題1.(2021·黑龍江牡丹江·七年級期末)下列對明朝滅亡的方式,表述正確的是( )A.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B.努爾哈赤率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C.崇禎皇帝降清,明朝滅亡D.黃巢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明朝滅亡【答案】A【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644年4月,百萬大軍在李自成的統一指揮下,對北京城發起猛烈進攻,不到兩天就攻進城內,明朝末帝崇禎在絕望中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了,A項正確;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率軍與明朝交戰,接連取勝,使明朝的北部受到嚴重威脅,排除B項;“崇禎皇帝降清”,表述錯誤,排除C項;黃巢農民起義是唐朝末年的農民起義,排除D項。故選A項。2.(2021·湖北武漢·七年級期末)明朝建于1368年,亡于1644年,傳十六帝,統治長達276年。在歷史上,標志著大明王朝統治被推翻的歷史事件是A.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 B.皇太極改國號為清C.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 D.李自成率軍攻占北京【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可知,1644年4月,李自成率領起義軍占領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統治,D項正確;努爾哈赤1616年統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權; 皇太極1616年改國號為清,以上均與滿清的興起有關,排除AB項;“吳三桂降清,引清軍入關”是在明朝滅亡后,排除C項。故選D項。3.(2021·西藏林芝·七年級期末)土地和賦稅問題是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均田免賦”口號的提出是出自( )A.陳勝、吳廣起義 B.東漢黃巾起義C.明朝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運動【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可知,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賦”口號,得到廣大農民的擁護,C項正確;陳勝、吳廣起義,東漢黃巾起義均沒有提及關于土地和賦稅問題的口號,排除AB項;太平天國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即平均分配土地的主張,沒有關于賦稅問題的內容,排除D項。故選C項。4.(2021·山東日照·七年級期末)在中國歷史上,哪兩個少數民族建立過統一全國的封建王朝①回族 ②滿洲 ③黨項族 ④蒙古族 ⑤契丹族A.②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⑤【答案】A【詳解】依據所學知識,1271年蒙古族忽必烈建立元朝,1276年元滅南宋,1279年,統一全國。1616年女真族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努爾哈赤死后,皇太極繼承汗位,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建立清朝,1644年清軍入關,逐步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②④符合題意,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5.(2021·安徽阜陽·七年級期末)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大一統的政權,歷經十二世、十六位皇帝,統治長達276年。明朝政權滅亡的標志是( )A.明末爆發反抗朝廷的農民起義 B.清軍入山海關C.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攻占北京城 D.清朝遷都北京【答案】C【詳解】1644年,李自成率軍攻入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接著,李自成揮師北上,直抵北京。1644年4月,百萬大軍在李自成的統一指揮下,對北京城發起猛烈進攻,不到兩天就攻進城內,明朝末帝崇禎在絕望中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了。選項C符合題意。故排除ABD,C項正確。故選C項。6.(2021·遼寧盤錦·七年級期末)推翻明朝統治的是A.吳三桂領導的明朝叛軍 B.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C.黃巢領導的起義軍 D.項羽領導的起義軍【答案】B【詳解】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進北京城,崇禎帝在絕望中自縊,明王朝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了,B項正確;吳三桂是明末山海關守將,在明朝滅亡后引清軍入關,夾擊李自成農民軍,排除A項;黃巢領導起義是在唐朝末年,項羽領導起義是在秦朝末年,排除CD項。故選B項。7.(2021·黑龍江牡丹江·七年級期末)見如下圖的圖示,這兩種變化是哪一人物所為( )A.努爾哈赤 B.皇太極 C.阿保機 D.成吉思汗【答案】B【詳解】根據題干信息“女真為滿洲;后金為清朝”,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7世紀初建州女真部逐漸強大,其首領努爾哈赤統一了海西四部,1616年建立后金政權,至1636年,皇太極改女真族號為滿洲,女真一詞就此停止使用,后來滿洲人又融納了蒙古族、漢族、朝鮮族等民族,逐漸形成了今天的滿族。1644年,滿族建立的清朝入主中原,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少數民族統一的王朝。B項正確;努爾哈赤建立的是后金政權,排除A項;阿保機建立的是遼政權,排除C項;成吉思汗統一的是蒙古各部,排除D項。故選B項。8.(2021·山東東營·期末)歸納法是一種有效的歷史學習方法,下列對中國古代歷史發展的階段特征歸納正確的是( )A.明清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 B.隋唐時期: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C.遼宋夏金元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 D.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內容可知,明清時期的歷史發展階段特征是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D項正確;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是在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排除A項;早期國家與社會變革是在夏商周時期,排除B項;繁榮與開放的時代是指隋唐時期,排除C項。故選D項。9.(2021·黑龍江牡丹江·七年級期末)1640年,河南發生饑荒,李自成率軍攻破洛陽,殺死福王朱常洵,打開富戶金銀窖藏賑濟貧民,這一事件的直接后果是( )A.建立起大順政權 B.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C.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D.得到廣大饑民的擁護,參軍人數增多【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1640年,河南發生饑荒,李自成率軍攻破洛陽,殺死福王朱常洵,打開富戶金銀窖藏賑濟貧民”可知,李自成救濟貧民,賑濟災民,獲得了廣大饑民的擁護,參軍人數增多,擴充了起義部隊,D項正確;1643年建立大順政權,排除A項;李自成起義是時間是1629年,起義后不久久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排除B項;1644年推翻明朝的統治,排除C項。故選D項。10.(2021·寧夏·銀川市第六中學七年級期末)明末農民戰爭把中國農民戰爭的斗爭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這主要表現為( )A.李自成起義軍推翻了明朝的統治 B.李自成起義軍活動的范圍非常大C.李自成起義軍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 D.李自成起義軍建立了農民政權【答案】C【詳解】依據所學可知,明末土地兼并嚴重,賦稅沉重,民不聊生,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受到廣大農民的熱烈歡迎;“均田免糧”口號已經觸及到封建土地所有制,標志著農民起義已經達到了一個新的水平,大大豐富了古代農民起義的內容,C項正確;歷史上項羽、劉邦推翻了秦朝的統治,故“李自成起義軍推翻了明朝的統治”與“把中國農民戰爭的斗爭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不符,排除A項;“李自成起義軍活動的范圍非常大”與題干“把中國農民戰爭的斗爭水平推到了新的高度”不符,排除B項;歷史上秦末陳勝、吳廣起義、唐末黃巢起義等都建立政權,排除D項。故選C項。評卷人得分二、綜合題11.(2021·陜西漢中·七年級期末)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唐太宗說:“人民之所以成為盜賊,是因為賦稅繁多,徭役沉重,官吏貪贓枉法。人民在饑寒交迫之下,無暇去顧及禮義廉恥。因此,我應當克制奢侈的行為,節儉開支,輕徭薄賦,使人民不再為衣食擔憂,那么他們自然就不會成為盜賊。”——摘編自錢穆《中國經濟史》材料二:公元755年12月16日,身兼范陽、平盧、河東三地節度使的安祿山趁唐朝內部空虛腐敗,聯合契丹、突厥等民族組成共15萬士兵,號稱20萬,以“憂國之危”、奉密詔討伐楊國忠為借口在范陽起兵。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唐太宗為“使人民不再為衣食擔憂”在經濟方面采取的 措施。(2)材料二中敘述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這一事件產生的歷史影響。(3)材料三中國A是哪位歷史人物?國B人物領導的起義取得了怎樣的成果 【答案】(1)節儉開支,輕徭薄賦。(2)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3)黃巢;推翻了明王朝的統治。【解析】【詳解】(1)唐太宗時期,為了減輕人民的勞役負擔,鼓勵發展農業生產,采取節儉開支和輕徭薄賦的政策。(2)755 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安史之亂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3) 唐朝后期,統治腐敗,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無以為生,導致黃巢起義,圖A是黃巢;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 導致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1644 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城內,末帝崇禎自縊。統治長達 276 年的明王朝被農民起義推翻。(共25張PPT)明朝曾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繁榮,文化昌盛。然而,種種社會矛盾,使它逐步走向衰亡。明朝是如何衰敗的?又是怎樣被農民起義推翻的?現在就讓我們一起探究明朝的滅亡。課堂導入七年級下冊精品明朝的滅亡2022背講考七年級下冊第17課課堂導入評價目標評價任務中考演練創新思維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評價目標背講考-七年級下冊同步備課精品系列壹貳叁了解明朝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的表現。了解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的概況。掌握李自成起義的原因、經過及結果。評價任務一根據課本自主學習,快速準確記憶重點問題(4分鐘)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①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②皇室內部:勾心斗角,紛爭不已③大臣們:結黨營私,爭權奪利(1)朝政混亂,法紀松弛,各級官吏貪贓枉法,對民眾百般盤剝(2)經濟上:土地兼并嚴重(3)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深刻的社會危機,引發了農民起義材料一:帝(明熹宗)性機巧,好親斧鋸漆之事,積歲不倦。每引繩削墨時,忠賢輩輒奏事。帝厭之,謬曰:“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明史·魏忠賢傳》材料二:東林黨爭是指明末東林黨與閹黨以及其他派別之間的斗爭,“言事者益裁量執政,執政日與枝柱,水火薄射,訖于明亡。”東林黨是明末以江南士人為主的政治集團。在東林黨之外,還有浙黨、齊黨、楚黨、昆黨、宣黨等,東林黨爭幾乎是東林黨與全國朋黨集團之爭。政治: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政治:內部勾心斗角,大臣結黨營私。根據這些圖片和材料,你能得出什么信息?材料一:(嘉靖初年)近年以來,皇親侯伯,憑借寵昵,奏討無節,其所賜地土,多事受人投獻,將民間產業奪而有之······如指揮僉事沈傳、吳讓受健民馮仲名投獻,進討滄州、靜海縣地六千五百余頃。——《明經世文編》材料二:富者動連阡陌,貧者地鮮立錐。饑寒切身,亂之生業,職此之由。——《明清史料》1.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貪贓枉法。2.地主階級兼并土地,農民流離失所3.朝廷不斷加派賦稅,民眾不堪重負,階級矛盾尖銳根據這些圖片和材料,分析政治腐敗的結果?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常聞鬼哭。材料一:蜀昔有沃野之說,然惟成都府屬,自灌抵彭十一州縣開堰灌田故名焉。今為王府有者什七,軍屯什二,民間僅什一而已。——《明神宗實錄》材料二:富者動連阡陌,貧者地鮮立錐。饑寒切身,亂之生也,職此之由。——《清明史料》土地兼并嚴重。農民流離失所,加深了政治腐敗和社會危機。根據這些圖片和材料,你能得出什么信息?假如您生活在當時會怎么辦?評價任務二根據課本自主學習,快速準確記憶重點問題(4分鐘)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李自成李自成起義軍進入中原以后,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隊伍很快發展到100多萬人。李起義軍英勇作戰,縱橫于河南、湖廣等10余省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1644年4月,李自成率軍攻進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禎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被農民起義推翻式的代表,農民的平均主義思想和反對封建壓迫的斗爭,只是為了維持其小農經濟的地位,而不是為了徹底廢除封建制度。領導人物口號發展建立政權推翻明朝的統治材料一: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殆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山中石塊而食。(1628年陜北遭受災荒的情形)—《陜西通志》材料二:(明朝末年)舊征未完,新餉已催,額內難緩,額外復急。村無吠犬,尚敲催追之門;樹有啼鵲,盡灑鞭撲之血。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燐,夜夜常聞鬼哭。 —— 《豫變紀略》(1)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異常尖銳。——根本原因(2)陜北連年災荒,官府催征如故。——直接原因合作探究 農民起義爆發的原因陜北起義進軍中原,均田免賦1644年,攻克西安,建立大順1644年,攻克北京,推翻明朝合作探究 李自成起義的經過土地兼并均田:平均土地沉重賦稅免賦 :減免賦稅內容內容針對作用:把對土地的要求作為一個口號明確提出來,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是第一次,標志著中國農民斗爭進入了一個新階段。解讀“均田免賦”材料:當時流行著這樣的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存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合作探究 廣大民眾為什么歡迎和擁護李自成的起義軍?(5)建立政權,以作號召。(1)明末政治的腐敗,社會的黑暗,土地兼并嚴重,農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社會矛盾尖銳。(2)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深得民心。(3)李自成規定了嚴明的軍紀,不許枉殺一人。(4)向貧苦民眾發放錢糧。在中國農民戰爭的歷史上,它第一次把對土地的要求作為一個口號明確提出來,標志著中國農民斗爭進入一個新階段。起義結果:1644年4月,起義軍攻進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禎自縊,統治267年的明朝滅亡。明朝滅亡后,在明軍與清軍聯合夾擊下,李自成在山海關交戰失利,轉戰各地,最終失敗。崇禎皇帝自縊處(煤山,今景山)起義結果評價任務三根據課本自主學習,快速準確記憶重點問題(4分鐘)要求:迅速準確記憶、同桌小組互相提問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1、滿族(女真)的崛起和清朝的建立①明朝后期,活動于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不斷發展壯大。②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③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名為滿洲;1636年,改國號為清。2、清兵入關:明朝滅亡后,正當李自成力圖統一全國時,駐守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清兵和吳三桂聯合夾擊李自成。李自成在山海關交戰失利,退回北京,隨即離京西行,轉戰各地,最后失敗。3、李自成兵敗軍隊1616年(萬歷四十四年),女真族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立“大金”政權,史稱后金。1619年,薩爾滸之戰努爾哈赤大敗明軍。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努爾哈赤皇太極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01明朝后期,活動于我國東北地區的女真族不斷發展壯大。女真女真崛起01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02后金建立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八旗制度是一種社會組織形式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清兵入關皇太極努爾哈赤03清兵入關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明朝滅亡以后,駐守山海關的吳三桂降清,開門引清兵入關,聯合夾擊李自成,李自成失利,退回北京,隨即又離京西行,轉戰各地,最后失敗。03清兵入關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曾深得民心的李自成,為什么會兵敗?攻入北京前提出“均田免賦”軍紀嚴明發錢發糧攻入北京后“以李自成為首的起義軍將領卻被暫時的勝利沖昏了頭腦……幾十萬大軍屯駐于京城中享樂……”——《中國古代史》(1)農民階級的局限性。(2)清兵和漢族官僚地主的聯合進攻。(3)沒有統籌全局的觀念和政治智慧,沒有高瞻遠矚的政治謀劃。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崇禎帝的無奈李自成的不甘努爾哈赤的努力皇太極的進取共同見證著明末清初的歷史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2021·山東青島·三模)土地和賦稅問題是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均田免賦”口號的提出是出自( )A.陳勝、吳廣起義 B.東漢黃巾起義C.明朝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運動(2021·吉林長春·模擬預測)明朝末年,政治腐敗日益嚴重,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民眾不堪重負,怨聲載道,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當時陜西北部一帶連年大旱,莊稼顆粒無收,饑民遍野,官府不顧民眾死活,催征如故。以上描述反映了明末農民起義發生的A.原因 B.經過 C.結果 D.影響CA中考演練(2021·安徽·模擬預測)明末,陜北連年遭遇災荒。崇禎元年,延安府“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百姓食盡蓬草,再剝樹皮;年終,剝光樹皮,不得已吃山中石,而地方官員仍然催租索賦農民遂紛紛舉行起義。由此可見,李自成起義爆發的根本原因是A.自然災害頻繁影響生產 B.政治腐朽社會矛盾激化C.農民反抗意識逐漸覺醒 D.外族入侵民族危機加重(2021·北京豐臺·二模)明朝末年流行著這樣的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該歌謠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陳勝、吳廣起義 B.岳飛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李自成起義BD中考演練明朝的滅亡內在因素外在因素政治:政治日益腐敗經濟:土地兼并嚴重社會動蕩不安李自成起義滿洲興起原因過程 1.陜北起義2.進入中原,提出“均田免賦”口號3.1644年在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4.1644年攻入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明朝被推翻結果:失敗(原因之一:吳三桂率領明軍與清軍聯合夾擊后不斷潰敗)根本原因:政治腐敗,賦稅苛重直接原因:陜北連年災荒奠基人:努爾哈赤(1616年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建立者:皇太極(1635年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改國號為清)創新思維第17課明朝的滅亡知識點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1.政治腐敗:明代中后期,①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機構癱瘓,政事乏力。②皇室內部又鉤心斗角,紛爭不已,③大臣結黨營私,爭權奪利。2.社會動蕩:①朝政的混亂,造成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貪贓枉法,對民眾百般盤剝。②皇室、貴族等瘋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3.矛盾加劇:①財政危機嚴重,國家不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尖銳;②陜西北部連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知識點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直接原因:陜西北部連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過程:①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制定嚴明軍紀。②1643年,李自成率軍攻入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③揮師北上,1644年,攻進北京城內,末帝崇禎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被農民起義推翻。1.(2021·遼寧葫蘆島·七年級期末)土地和賦稅是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均田免賦”口號是下列哪次農民起義中提出的A.陳勝、吳廣起義 B.黃巾起義 C.李自成起義 D.黃巢起義2.(2021·遼寧丹東·七年級期末)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以后,提出的口號是A.休養生息 B.輕徭薄賦C.平均地權 D.均田免賦3.(2021·廣東深圳·七年級期末)明朝末年流行這樣的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明末人們愿意“開了城門迎闖王”的主要原因是A.闖王治軍嚴明;人數眾多 B.闖王軍隊戰斗力強悍C.明朝流民眾多,匪患橫行 D.明朝的統治不得人心4.(2021·吉林長春·七年級期末)明史記載: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鳴鐘集百官,無至者。(崇禎)乃復登煤山。書衣襟為遺詔,以帛自縊于山亭,帝遂崩。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A.李自成率軍攻入西安 B.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C.吳三桂引清軍攻入北京 D.皇太極率領清軍攻入北京5.(2021·吉林長春·七年級期末)下列關于如圖人物的說法錯誤的是A.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 B.建立大齊政權C.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 D.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知識點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1.滿洲興起:①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②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改國號為清。2.清軍入關:明朝滅亡后,明將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與清軍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在山海關交戰失利,轉戰各地,最后失敗。【知識延伸】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運動6.(2021·河南平頂山·七年級期末)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權,定國號為A.前金 B.后金 C.大金 D.清7.(2021·河南南陽·七年級期末)將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②清兵入關③皇太極改女真族名為滿洲 ④努爾哈赤建立后金A.④②①③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8.(2021·河南省直轄縣級單位·七年級期末)1644年4月,百萬大軍在李自成的統一指揮下,不到兩天就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禎在絕望中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最終被農民起義軍推翻。下列各項與明朝滅亡關系最密切的是A.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B.明朝土地兼并嚴重C.鄭成功收復臺灣 D.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9.(2021·重慶開州·七年級期末)學會區分歷史史實和歷史結論,是歷史學習的目標之一。下列表述屬于歷史史實的是A.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B.元朝的建立為統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C.開元盛世是唐朝鼎盛時期D.李自成發動起義10.(2021·山東臨沂·七年級期末)它是中國明末時期由女真人在中國東北地區建立的政權,其國號為金,為區別于金朝,稱之為后金。該王朝的建立者是( )A.阿骨打 B.努爾哈赤 C.成吉思汗 D.皇太極第17課明朝的滅亡知識點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1.政治腐敗:明代中后期,①皇帝沉迷享樂,疏于朝政,機構癱瘓,政事乏力。②皇室內部又鉤心斗角,紛爭不已,③大臣結黨營私,爭權奪利。2.社會動蕩:①朝政的混亂,造成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下降,官吏貪贓枉法,對民眾百般盤剝。②皇室、貴族等瘋狂兼并土地,致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3.矛盾加劇:①財政危機嚴重,國家不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尖銳;②陜西北部連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知識點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根本原因: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異常尖銳。直接原因:陜西北部連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過程:①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制定嚴明軍紀。②1643年,李自成率軍攻入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③揮師北上,1644年,攻進北京城內,末帝崇禎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被農民起義推翻。1.(2021·遼寧葫蘆島·七年級期末)土地和賦稅是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均田免賦”口號是下列哪次農民起義中提出的A.陳勝、吳廣起義 B.黃巾起義 C.李自成起義 D.黃巢起義【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均田免賦”是李自成起義的口號,C項正確;陳勝、吳廣起義的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A項排除;黃巾起義的口號是“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B項排除;黃巢起義的口號是“天補均平”,D項排除。故選C。2.(2021·遼寧丹東·七年級期末)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以后,提出的口號是A.休養生息 B.輕徭薄賦C.平均地權 D.均田免賦【答案】D【詳解】根據所學,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進入中原后,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制定嚴明軍紀。1643年,李自成率軍攻入西安,建立政權,國號大順。D項正確;ABC項的口號在李自成的農民起義中并沒有提出,排除ABC項。故選D項。3.(2021·廣東深圳·七年級期末)明朝末年流行這樣的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明末人們愿意“開了城門迎闖王”的主要原因是A.闖王治軍嚴明;人數眾多 B.闖王軍隊戰斗力強悍C.明朝流民眾多,匪患橫行 D.明朝的統治不得人心【答案】D【詳解】根據明朝末年流行這樣的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可以看出,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階級矛盾異常尖銳。說明明朝的統治不得人心,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民眾的態度,不是軍隊紀律,排除A項;材料不能體現戰斗力,排除B項;材料反映的不是匪患橫行,而是民眾的態度,排除C項。故選D項。4.(2021·吉林長春·七年級期末)明史記載:十九日丁未,天未明,皇城不守,鳴鐘集百官,無至者。(崇禎)乃復登煤山。書衣襟為遺詔,以帛自縊于山亭,帝遂崩。這里“皇城不守”的原因是( )A.李自成率軍攻入西安 B.李自成率軍攻入北京C.吳三桂引清軍攻入北京 D.皇太極率領清軍攻入北京【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644年,李自成農民軍攻進北京城,崇禎帝在絕望中自縊,統治長達276(1368年-1644年)的明王朝,最終被農民起義推翻,B項正確,排除A項;CD項發生在明朝滅亡后,排除CD項。故選B項。5.(2021·吉林長春·七年級期末)下列關于如圖人物的說法錯誤的是A.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 B.建立大齊政權C.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 D.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圖中人物是闖王李自成。李自成建立了大順政權,大齊政權是唐朝黃巢起義時建立的政權,B項符合題意;李自成起義軍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這與題意不符,排除A項;李自成起義軍攻入北京推翻了明朝,這與題意不符,排除C項;李自成是農民起義軍的領袖,這與題意不符,排除D項。故選B項。知識點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1.滿洲興起:①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大金,史稱后金。②1635年,皇太極改族名為滿洲;1636年,改國號為清。2.清軍入關:明朝滅亡后,明將吳三桂降清,引清兵入關,與清軍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在山海關交戰失利,轉戰各地,最后失敗。【知識延伸】中國歷史上的農民運動6.(2021·河南平頂山·七年級期末)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權,定國號為A.前金 B.后金 C.大金 D.清【答案】C【詳解】據所學可知,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政權,定國號為“大金”,史稱“后金”,C項正確;A項的稱呼歷史上不存在,排除A項;歷史上稱努爾哈赤建立的“大金”為“后金”,是源于1115年女真族完顏部阿骨打建立的奴隸制國家“大金”而言,排除B項;“清”是皇太極即位后更改的國號,排除D項。故選C項。7.(2021·河南南陽·七年級期末)將下列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項是( )①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②清兵入關③皇太極改女真族名為滿洲 ④努爾哈赤建立后金A.④②①③ B.①②④③ C.④③①② D.④①③②【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稱皇帝,改國號清;1644年,清軍入關;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為滿洲;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正確的順序是④③①②,C項正確;ABD項排列順序錯誤,排除ABD項。故選C項。8.(2021·河南省直轄縣級單位·七年級期末)1644年4月,百萬大軍在李自成的統一指揮下,不到兩天就攻入北京城,明朝末帝崇禎在絕望中自縊,統治長達276年的明王朝,最終被農民起義軍推翻。下列各項與明朝滅亡關系最密切的是A.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B.明朝土地兼并嚴重C.鄭成功收復臺灣 D.努爾哈赤統一女真各部【答案】B【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末年政治腐敗,朝政的混亂,造成中央對社會的控制力不斷下降,土地兼并嚴重,致使大量農民流離失所。災難深重的廣大農民再也無法忍受下去,紛紛舉行起義,反抗朝廷的統治。在各支農民起義軍中,李自成的隊伍發展迅速,成為起義的主力軍。B項正確;1644年,明朝滅亡以后,正當李自成力圖推進全國統一的時候,駐守重鎮山海關的明軍將領吳三桂降清,引清軍人關,排除A項;鄭成功收復臺灣,與明朝滅亡沒有聯系,排除C項;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女真各部,建立大金,不符合題意,排除D項。故選B項。9.(2021·重慶開州·七年級期末)學會區分歷史史實和歷史結論,是歷史學習的目標之一。下列表述屬于歷史史實的是A.紫禁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B.元朝的建立為統多民族國家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C.開元盛世是唐朝鼎盛時期D.李自成發動起義【答案】D【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歷史史實,是指歷史事實,也就是指已經發生過的客觀進程,它包括了歷史上各種人物和各種事件,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實在。明朝末年,李自成發動起義,屬于歷史史實。D項正確;歷史結論,指的是人對歷史現象或歷史事件所作出的一種主觀認識,可知ABC項屬于歷史結論,不符合題意,可排除。故選D。10.(2021·山東臨沂·七年級期末)它是中國明末時期由女真人在中國東北地區建立的政權,其國號為金,為區別于金朝,稱之為后金。該王朝的建立者是( )A.阿骨打 B.努爾哈赤 C.成吉思汗 D.皇太極【答案】B【詳解】1616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建國稱汗,國號為“金”,為與南宋時期完顏氏金朝相區別,史稱“后金”,故選B;1115年完顏阿骨打建立金朝,排除A;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排除C;1636年皇太極改原有國號“后金”為“清”,排除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17課明朝的滅亡(考)-【當堂考試】(學生版).docx 第17課明朝的滅亡(考)-【當堂考試】(教師版).docx 第17課明朝的滅亡(背)-【背誦清單+對點訓練】(學生版).docx 第17課明朝的滅亡(背)-【背誦清單+對點訓練】(教師版).docx 第17課明朝的滅亡(講)-七年級歷史下冊同步教學精品課件(部編版).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