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54張PPT。知母親河黃河————“幾”字形長江————“v+W”形考點9:比較長江和黃河的概況。(c)經過省區: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豫、魯(共9個)注入 海全長 千米,我國第 長河。青海省巴顏喀拉山二渤5400發源于:經過省區:青、藏、川、云、渝、鄂、湘、贛 、皖、蘇、滬 (共11個)注入 海,全長 千米,我國第 大河。6300一東唐古拉山脈各拉丹冬雪峰發源于:黃河、長江共同經過的省區是:青海和四川黃河、長江流經的地形區分別是?寧夏平原河套平原華北平原青藏高原云貴高原黃土高原橫斷山脈長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黃河、長江如何分段?上游上游中游中游下游下游長江主要有哪些支流?黃河主要有哪些支流?青 藏 高 原寧夏平原河套平原黃土高原華 北 平 原上游特征:峽谷多,落差大,水力資源豐富走進黃河內蒙古高原中游特征:含沙量大下游特征:水流緩慢、泥沙沉積,形成“地上河”巴顏喀拉山青銅峽劉家峽龍羊峽為什么這里會建有這么多的水電站?小浪底塞上江南---寧夏平原:黃河上游景觀,盡管黃河還位于內蒙古高原上,海拔較高,但由于高原表面地勢平緩,起伏很小,黃河水流流速減緩,從上游帶來的泥沙在此淤積,形成了肥沃的平原,同時由于水流減緩,河網發育良好,便于發展灌溉農業。壺口瀑布:黃河中游景觀。此處的黃河正好位于第二級階梯前沿,地勢驟減,水流落差很大,造就了氣勢磅礴的瀑布奇觀。 開封附近的“懸河”:黃河下游景觀,位于第三級階梯面內,此處地勢平坦,河水流速緩慢,從黃土高原上帶來的泥沙在此大量淤積,使河床不斷抬升,兩岸人民又不斷筑堤,一般比兩岸地面高出4~6米,甚至十幾米,形成今天的“地上懸河”。長江主要支流示意圖上游:中游:下游:落差大,峽谷多、水力資源豐富河道曲折,河湖眾多,水流緩慢江闊水深,少支流,水流緩慢葛洲壩與三峽工程長江的作用: 長江在航運、發電、灌溉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三峽大壩都江堰長江是中國最重要的內河航運大動脈,有“黃金水道”之稱。一擔河水六斗泥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條河流。據觀測,黃河每年輸入海洋的泥沙達16億噸。如果把這些泥沙筑成高寬各1米的長堤,其長度是從地球到月球距離的3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黃河的水土流失嗎?其危害有哪些?一般河流黃河下游出現“地上河”的原因是什么?其危害是什么?土質疏松暴 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地勢低平流速減慢泥沙淤積河床→地上河“地上河”的成因:怎么辦? 據歷史記載,自公元前602年到新中國成立前2000多年中,黃河下游因洪水決口泛濫達1500多次,平均3年2次,下游少道26次,其中較大而長時期的改道有9次,曾有7個入海口,涉及范圍北至津沽,南達淮河,約25萬平方公里,淮河和海河也成了黃河的受害者。每次決口泛濫,都造成“江河橫溢,人為魚鱉”的凄慘景象。例如1933年黃河發大水,下游決漫堤72處,使河北、山東、河南三省67個縣受災而積達12000平方公里,364萬人流離失所,無家可歸,18000多人被奪去了生命。 黃河目前面臨的問題: 水土流失和地上懸河解決的主要措施:(治黃的關鍵在治沙)中上游地區植樹造林、退耕還林,加強水土保持;興建水庫加固堤壩,疏浚河道黃河、長江概況比較表知識梳理1、長江和黃河的干流都: A、流經的省級行政區是青海和西藏 B、含沙量很大,汛期很長 C、多支流、多湖泊 D、流經我國第一、二、三地勢階梯2、“人在水上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觀應該位于: A、黃河下游 B、長江下游 C、黃河中游 D、珠江下游DA【例1】 (2012·杭州) 下圖是我國某地區略圖,結合所 學知識,回答以下問題。 (1)下列對人類活動的描述,與甲區 域相符的是 ( ) A. 早穿皮襖午穿紗,圍著火爐 吃西瓜 B. 搖櫓撐船訪親友,吊腳樓里 敘家常 C. 藍藍天上白云飄,地上羊群 馬兒跑 D. 冬暖夏涼住窯洞,層層梯田勤勞動D(2)圖示區域的西部和北部,氣候干旱,屬于我國傳統 牧區。而素有“塞上江南”美譽的寧夏平原,溝渠 縱橫、林網交織,是我國西北地區重要的農耕區。 試分析寧夏平原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 答案 黃河水灌溉;黃河泥沙沉積,土壤肥沃;光 照強或(地勢相對較低)熱量條件好。 (3)請舉出甲區域和乙區域最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各一 例子。 答案 甲:水土流失嚴重或森林減少、生物多樣性 被破壞;乙:土地荒漠化或過度放牧、草場退化。 (4)分析甲區域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提出解決的 辦法。 答案 原因:森林破壞、毀林開荒、黃土疏松、夏季 多暴雨。 方法: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增加森林覆蓋率(如植樹 造林、退耕還林、禁止毀林開荒、加快防護林建設、 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結合,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 生態移民等)。點撥 由于黃土比較疏松,因而易于開挖窯洞。其它三種現象分別出現在新疆、南方和內蒙。所以第(1)小題選D。第(2)小題是分析寧夏平原成為“塞上江南”的原因,與黃河有關的:一是黃河泥沙的沉積,使寧夏平原土地肥沃,二是有黃河水的灌溉。第(3)小題中甲處是渭水流域,其存在的主要問題是水土流失嚴重,乙處是騰格里沙漠,其存在的問題是歷史上由于過度開墾,導致土地荒漠化。第(4)小題渭水流域水土流失嚴重的人為原因是森林破壞、毀林開荒,自然原因是黃土疏松、夏季多暴雨。解決辦法是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增加森林覆蓋率。1. (2012·株洲) 俗話說“跳進黃河洗不清”,說明黃 河含沙量十分嚴重。黃河的泥沙主要來自 ( ) A. 華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內蒙古高原 D. 黃土高原D重點訓練2. 某中學開展“關愛母親河”綜合實踐活動。活動 小組通過實地考察、數據分析、活動總結等,對 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數據分析(1)活動小組將搜集到的數據繪制成圖形(上圖)進行分 析,由此可以直觀的看出:黃河徑流量和泥沙量有 兩同時增加的河段,其中增加最快的是_____游的 黃土高原地區,因為這里土質_____(疏松或堅實), 夏季___________集中,植被稀少,造成泥沙和雨 水一起匯入黃河。中疏松暴雨(雨水)實地考察(2)暑假里,活動小組成員組團到黃土高原地區進行了實地 考察。在去延安的途中和到了延安之后,同學們都發現 地表植被生長茂密,與他們想象的有很大反差。你知道 當地人們采取了哪些治理措施嗎?(至少兩條) 答案 植樹種草;退耕還林 還草;合理安排農業生產; 移民建鎮(打壩淤地;修梯 田)等等。(答出兩點即可) 活動總結(3)在總結會上,同學們都說自己參加“關愛母親河” 綜合實踐活動收獲不小。你認為同學們有哪些收 獲。(至少說出兩條) 答案 同學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培養, 也使自己所學的書本知識得到了一次社會實踐,提 高了環保意識和保護環境的自覺性。 【例2】 閱讀下圖,回答問題。 材料一:長江自漢至清2000年間共約發生洪水災害200 多次,平均10年一次,而且近代有日益加劇的趨勢。長 江中下游僅1931~1949年的18年間,荊江地區被淹5次, 漢江中下游被淹11次。 材料二:洞庭湖歷史圍墾示意圖(1)材料一說明了長江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洪災(2)材料二又反映了長江流域存在什么問題? 圍湖造田(3)說出材料二問題與材料一問題的內在聯系。 圍湖造田,縮小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湖泊面積,從而減 小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湖泊的蓄洪能力,加劇了長江中 下游地區洪災發生的機率,也加重了洪災的程度。(4)針對材料二問題,請你為材料一問題的解決提出合理 建議。 退耕還湖點撥 本題材料一反映了長江洪災的情況,材料二反映了圍湖造田的情況。圍湖造田縮小了湖泊面積,從而減小了湖泊的蓄洪能力,而湖泊的縮小是長江洪災發生或加劇的重要原因,因而要解決長江的洪澇災害問題,就中游而言,重要的一項舉措就是退耕還湖。3. (2012·泉州) 以下關于長江沿岸開發利用與保護 方式較合理的是 ( ) A. 上游——伐林墾草種糧 B. 中游——填湖造地建房 C. 下游——建壩截流發電 D. 沿江——穿山越省旅游D重點訓練4. 進入20世紀以來,洞庭湖變得越來越淺,其主要 的人為原因是 ( ) A. 氣候變化,降水減少 B. 氣候變化,降水增多 C. 圍湖造田 D. 植被被破壞D【例3】 讀下圖長江水系簡圖,回答問題。圖中長江 四條支流中位于長江中游的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④D點撥 題目的要求是支流位于長江中游,這就首先要弄清長江的中游在哪里。因為長江上游與中游的分界點是宜昌,中游與下游的分界在湖口,所以中游位于宜昌與湖口之間。這樣在圖上找到宜昌與湖口以后,就可以確定位于長江中游的支流是:①漢江;④贛江。所以選D。【例4】 黃河上游與中游的分界點是 ( ) A. 海口 B. 孟津 C. 湖口 D. 河口點撥 海口是海南省的行政中心,與之無關;孟津是黃河中游與下游的分界點,湖口則是長江中游與下游的分界點,河口是黃河上游與中游的分界點。所以選D。D1. (2012·泉州) 從下圖可知長江發源于 ( ) A. 青藏高原 B. 黃土高原 C. 云貴高原 D. 內蒙古高原A中考演練2. (2012·泉州) 黃河的“地上河”景觀主要出現在 ( ) A. 河流源頭 B. 上游 C. 中游 D. 下游 D3. 右圖河流A的名稱及注入的海洋分別是 ( ) A. 黃河 渤海 B. 長江 渤海 C. 黃河 黃海 D. 長江 黃海A4. (2012·麗水)圖中兩條大河都流經的省級行政區是( )A. 青、藏 B. 青、蜀C. 青、甘 D. 青、渝B5. 某中學開展“關愛母親河”綜合實踐活動,活動小組通過數據 分析、實地考察、實驗探究等活動,對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問題進行了調查研究。(1)數據分析:根據表格,黃河流經________游黃土高原,含沙量明顯增加。原因是黃土高原土層________(疏松或堅實),植被________,一遇暴雨,大量泥沙與雨水一起匯入黃河。 答案:中 疏松 破壞嚴重(2)實地考察:黃河下游素有“ ”之稱。原因是黃河進入下游平原,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河水流速_______(加快或減慢),攜帶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_______。 答案:地上河 減慢 抬高(3)實驗探究:水土流失與地表植被的關系。觀察下圖,甲、乙、丙中沙土最多的是________。結論:同等降雨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____。因此,為了保持水土,可采取的生態建設措施是________。答案:丙 少 植樹種草 6. 讀《長江干流部分剖面圖》,完成下列題目。(12分)(1)長江發源于唐古拉山脈主峰________雪峰,注入________, 全長________千米,是中國的第一大河。估算長江從發源地到出海口,總落差約____________米。(4分) 答案:各拉丹冬 東海 6300多 6600多(2)從剖面圖中得知,從________到________河段的水能資源最豐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答案:唐古拉山 宜賓 因為長江各段中,從源頭至宜賓的落差最大(3)水能屬于什么性質的資源?有什么優點?(3分) 答案:可再生資源。具有清潔、無污染的優點。(4)你認為長江水能資源的開發應注意什么問題? (寫出兩點即可)(2分) 答案:應注意環境保護,注意水生物洄游不被阻斷。 (言之有理即可)1、長江和黃河的干流都: A、流經的省級行政區是青海和西藏 B、含沙量很大,汛期很長 C、多支流、多湖泊 D、流經我國第一、二、三地勢階梯2、“人在水上走,船在天上行”的景觀應該位于: A、黃河下游 B、長江下游 C、黃河中游 D、珠江下游DA3、根據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據新華網報道:入冬以來,華北、黃淮、江淮、江漢等地降水偏少,我國出現大范圍干旱。冀、晉、魯、豫、皖、鄂、陜等地部分地區旱情已達重旱或特旱。上述材料中所涉及的省份哪些是黃河流經的省級行政區?哪些是長江流經的省級行政區?材料二:河南開封附近是有名的“地上河”,河床高出開封鐵塔處13米。1、黃河“地上河”主要分布在黃河的哪一段?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黃河治理的關鍵是什么?針對“地上河”現象,有何治理措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