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導學案【學習目標】1.了解李時珍和《本草綱目》、宋應星和《天工開物》、徐光啟和《農政全書》的概況;2.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長城基本情況;3.明朝古典小說的思想藝術特點。【知識框架】【自主學習】一、科技名著(填寫下表)著作 《天工開物》作者 李時珍 徐光啟朝代 明 明 明類型內容 藥物、藥方、藥物形態圖 農業、手工業生產經驗、技術 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評價 總結性的藥物學著作 明末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二、明長城(1)概況:東起 ,西至 ,總長萬余里(2)目的: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起到 的作用。(3)評價:①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長城,規模最大、布局合理②長城鞏固了 ,使沿線居民能夠安居樂業,成為各民族交往的 ③長城是古代勞動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 的民族精神。三、北京城時間:北京城的主體是在 的基礎上,由明朝第三個皇帝 在位時逐漸擴建和改造的。布局:① =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四重;②平面呈 字形。體現了 。特點: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 建筑群,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 。四、小說(填寫下表)書名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游記》作者朝代 明初 明初 明內容 魏蜀吳三國歷史的矛盾沖突 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漢反抗官府的武裝斗爭 師徒四人取經的艱難歷程地位 我國 的開山之作 第一部以 為題材的小說 一部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五、藝術1.董其昌:明朝著名的 家。董的書法以 造詣最高,他對自己的楷書,特別是小楷也相當自負。他的書法綜合了晉、唐、宋、元各家的書風,自成一體,其書風飄逸空靈,風華自足。兼有“ ”之美。2.徐渭:多才多藝,在詩文、戲劇、書畫等各方面都獨樹一幟,與 、 并稱“明代三才子”。他是中國“潑墨大寫意畫派”創始人、“ ”之鼻祖。3.湯顯祖:明朝后期最富盛名的 家。代表作:《 》,有力的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禮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合作探究】1.簡述明代的科技著作有哪些影響?(1)《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7世紀初傳入日本和朝鮮,以后又陸續被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2)《天工開物》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后來傳到國外,被譯成日文等多種文字。(3)《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業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2.試分析明清時期科技逐漸落后于世界的原因有哪些?①君主專制空前強化,不夠重視科技;②科舉制日益僵化,束縛了知識分子的思想;③缺少物質基礎和動力;④嚴格限制對外貿易和交往。【練習鞏固】1.中國傳統中醫文化博大精深。2020年,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可以為我們提供醫療和防治借鑒的中醫學著作是( )A.《傷寒雜病論》《本草綱目》 B.《齊民要術》《農政全書》C.《天工開物》《夢溪筆談》 D.《牡丹亭》《西游記》2.下列四幅圖片記錄了我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方面的一些生產活動場景,它們可能出自( )A.《齊民要術》 B.《夢溪筆談》C.《農政全書》 D.《天工開物》3.中國古代某部書中附有120多幅插圖,包含有《乃?!?谷物)、《乃服》(紡織)、《彰施》(染色)、《作咸》(制鹽)、《陶埏》(陶瓷)、《殺青》(造紙)、《佳兵》(兵器)等18篇。這部書應是( )A.《天工開物》 B.《徐霞客游記》C.《農政全書》 D.《本草綱目》4.它是明末的農業科學巨著,被譽為中國古代“五大農書”之一,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這部農學巨著是( )A.《本草綱目》 B.《農政全書》C.《天工開物》 D.《幾何原本》5.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曾說:“我到過世界許多地方,中國的萬里長城是最美的?!遍L城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自秦朝以來,歷代不斷整修。其中明長城的起止點是( )A.東起遼東,西至臨洮B.東起山海關,西至臨洮C.東起嘉峪關,西至山海關D.東起鴨綠江邊,西至嘉峪關6.1420年,北京城基本建成。其中紫禁城建筑總面積16萬余平方米,有各類殿宇等近9000間,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它的主要設計者是( )A.李春 B.畢昇 C.沈括 D.蒯祥7.明代北京城的結構由外向里的正確順序是( )①皇城②宮城③內城④外城A.④①②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②①8.《三國志》中說曹操“廣納賢士,善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而《三國演義》說曹操是“亂世之奸雄”。以下關于史書與歷史小說的評論,正確的是( )A.歷史小說與史書基本一樣 B.史書通常以歷史小說為依據C.史書帶有強烈的個人感彩 D.歷史小說的人物經過藝術加工9.比較是學習歷史的一種重要方法。右圖所示的兩部名著的共同點是( )A.都成書于元末明初 B.都揭露了封建統治者的腐朽沒落C.都是神話小說 D.都反映了明朝封建專制制度的殘酷10.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 1956年郭沫若以題詞作紀念,寫道:“醫中之圣,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藥物說明,廣羅博采,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br/>材料三 下邊是某校七年級學生的“記錄考察筆記”(部分)考察對象:八達嶺長城 地點:北京市延慶區軍都山關溝古道北口。 景點級別:AAAAA級。 周邊歷史文物:京張鐵路青龍橋車站、木化石群。 歷史沿革:建于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共1300多里,是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的精華。該段長城地勢險峻,居高臨下,是明代重要的軍事關隘和首都北京的重要屏障,抗倭名將戚繼光曾被調來北方,指揮長城防務。 我的感受: ①萬里長城是我國乃至世界上最宏偉的古代建筑之一,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②八達嶺段長城景觀宏偉、設施比較完善、文化歷史內涵非常深厚。 待改進的問題: ①一部分來登長城的游客不了解長城的作用及由來,導游講解的較為籠統。 ②景區門口的八達嶺長城簡介,未提及北京長城文化帶。 ③景區一些路段環境較差,存在亂扔廢棄物的情況。(1)圖A所示為________。①六朝古都南京②唐朝都城長安③元朝都城大都④明朝都城北京(2)圖A中央的宮城又稱為什么?圖A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體現了什么時代特征?(3)材料一中圖B《天工開物》的作者是誰?該作品能否用于研究明朝時期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產生這一新的社會現象?請說明理由。(4)材料二是郭沫若對哪一歷史人物及其作品的評價?其作品是一部怎樣的巨著?(5)材料三中長城上亂扔廢棄物的現象令人痛心。根據材料三,談談你的感想。根據考察筆記中的內容及所學,結合自身實際,提出一條宣傳北京長城文化帶的可行性建議。(要求:符合學生身份,切實可行,4分)參考答案1.A 2.D 3.A 4.B 5.D 6.D 7.C 8.D 9.A10.(1)④(2)紫禁城(或故宮)。布局嚴整,整個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城墻高大雄偉,街道寬廣筆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體現了當時皇權至上的時代特征。(3)宋應星。能;這部書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4)李時珍。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5)感想:長城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征,作為新世紀的青年學生,我們應該把合理開發與遺產保護結合起來,既要開發長城的旅游、人文資源,創造經濟、精神效益,又要切實地保護長城不受侵害,提高公民保護遺產的意識,設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等。建議:制作宣傳網頁、建立微信公眾號、制作手抄報、做景點義務講解員等。(言之有理即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