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1.1.2關于世界觀的學說 教學設計【學習目標】1. 知識目標:(1)哲學的含義;(2)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含義;(3)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4)哲學與方法論的關系;(5)哲學與具體科學知識的關系。2. 能力目標:(1)通過世界觀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2)通過對哲學與世界觀、方法論、具體知識三對關系的分析,培養辯證思維的能;(3)通過對身邊生活事例、哲理故事、哲學家觀點的體悟,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通過世界觀與方法論關系的學習,讓學生體會到樹立科學世界觀的重要性;(2)通過哲學與具體科學知識關系的學習,懂得哲學的指導意義,從而使學生熱愛哲學,喜歡哲學,自覺樹立科學的世界觀。【課標要求】內容目標提示與建議思考日常生活富有哲理的事例,感悟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能夠開啟人的智慧。◆許多充滿智慧、富有哲理的故事,表明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教學重難點】1. 本框重點:(1)哲學的含義;(2)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3)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2. 本框難點:(1)世界觀的含義;(2)哲學的含義。【教學方法】啟發式、討論法、例證法、圖示法。【教學過程】導入:(多媒體課件展示圖片)在我們去西藏旅游的路上,會看到很多善男信女上山朝拜。甚至有七十多歲的老頭老太太。是什么原因使這些人們這么虔誠?學生回答略。教師引導:支配他們行為的是潛藏在這些人心中的一個對人與世界的看法,因為在她的心目中,“神”支配著她一家人的命運。命運乃由上天、神靈主宰,這是他們的世界觀。那么,到底什么是世界觀,什么是哲學呢?這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首先了解一下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展示教學目標。(以課件的形式展示這一框題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明確這一節課的學習目標、任務。)處理預習學案。教師對于學生收交的預習學案、完成預習學案的情況在課堂上給予客觀公正的評價。并展示這一框題的預習檢測答案。小組內討論: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預習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問題答案,并標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準備展示。(教師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問題給予點撥)課堂探究:過渡:如何理解哲學上的世界觀?請同學們自主完成活動一,并由兩個小組學生代表分別展示答案并給分析。時間要求五分鐘完成。(用課件展示要求)活動一:【考考你】下列屬于世界觀的有( )(1) 近年來,全球變暖的趨勢日益明顯 (2) 暖冬對農作物的生長產生影響(3) 人類活動是造成全球變暖的重要因素 (4) 世界的發展有其內在的客觀規律(5) 世界是神創造的 (6) 天地萬物的生成是彼此獨立、互不相干的(7) 水往低處流 (8) 世界上只有尚未認識之物而沒有不可認識之物學生活動,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分組討論。(用課件展示答案):⑷ ⑸ ⑹ ⑻ 教師點撥: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即人們對事物共同特征進行概括和抽象出來的看法和觀點,而不是對具體事物的看法和觀點。 教師總結:世界觀人人都有。人們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在同各種事物打交道的過程中,必然會對世界有所認識,形成對世界的一些看法和觀點,也就有了一定的世界觀。正是由于每個人的世界觀來源于自身的實踐和體驗,沒有加以論證和系統化,具有具體、直觀、形象的特點,我們稱它為樸素的世界觀。又由于每個人的立場、知識結構和思維習慣等有差異,其所處的境遇、生活的經歷及其對事物的體驗不盡相同,形成的世界觀也會各不相同,甚至是彼此對立的。活動二:讀材料,回答問題哲學家周國平先生說,好奇心是人的理性的開端,人人都有好奇心,人人都可能是哲學家。而德國哲學家黑格爾又說,每個人都可以大談哲學,但并非每個人都是哲學家。問題探究:請同學們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教師總結:周國平的話指出,每個人都會在生活實踐中自覺或不自覺地形成對世界的一定看法和觀點,即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在這一點上,哲學家與普通人是共通的。黑格爾的話指出,世界觀雖然跟哲學有關,但尚不等于哲學過渡: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學家。哲學和世界觀的關系是怎樣的呢?請看屏幕世界觀 哲學區別含義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特點零散、自發形成的系統化、理論化存在人人都有不是人人都有聯系A. 哲學與世界觀的研究對象都是整個世界?B.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錯誤傾向A.反對把哲學簡單化,把零散的、不自覺的世界觀當作哲學學說?B.反對把哲學神秘化,認為哲學只是哲學家的事情提示哲學與世界觀都有科學和非科學之分問題情境 :課件展示兩組高三學生考前迎考圖片。過渡:“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這句古話在當代社會似乎也能加以“應驗”:6月6日——就在2010年高考前一天,平常清靜的寺院卻迎來了一撥接一撥的“小香客”:許下心愿,預祝自己高考“順利”。但更多的同學在教室里認真復習積極迎考。你贊同哪些人的做法?人的思想觀念與其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之間有什么關系? 學生分析討論略。教師總結:(1)思想是行動的先導,世界觀同時為人們提供方法論指導,具有不同思想觀念的人,在做人做事上往往會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方式。(2)人的思想觀念決定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為人處世的方式方法反映著人的思想觀念。過渡:哲學、世界觀、方法論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讓學生參與活動三。活動三:【辨析】(1)哲學就是世界觀。( )(2)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3)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科學。( )(4)世界觀和方法論相互決定、相互體現。( )(5)哲學是科學的科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 )教師點撥、總結:哲學是系統化的世界觀,有科學的和非科學之分。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不能表達為世界觀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是相互決定、相互體現的,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方法論體現了世界觀。請看屏幕 問題情境 :思索:哲學作為一門學問,和我們平時所學的物理學、化學、經濟學一樣么?如果說不一樣,區別在哪里?如果說它們不同,那么它們之間是否毫無聯系?探究引導:具體科學和哲學的關系具體科學與哲學具體科學哲學區別對象任務解釋世界某一 的 、個別個性解釋整個世界變化發展的最 規律、一般 、 特性作用為人們 和 提供 方法指導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 指導聯系①哲學以具體科學為 ,是具體科學知識的 ,隨著具體科學的發展而 。②哲學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 和 的指導。③哲學與具體科學是 與個別、 與個性的關系,而不是 與部分的關系。讓學生參與活動四,加深對二者關系的理解。活動四: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愛因斯坦說:“哲學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材料二:愛因斯坦曾經說:“哲學要是不同科學接觸,就會變成一個空架子;科學要是沒有哲學,就是原始的混亂的東西。利用本框的有關知識對于愛因斯坦兩則材料的觀點分別談談認識。點評學生的回答并展示答案。活動四答案:(1)哲學為各門具體科學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因此,哲學可以被認為是全部科學研究之母。(2)材料二的觀點揭示了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一方面,哲學是對各門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研究的是萬事萬物的共同性質和共同規律規律,它需要以具體科學為基礎,離開了具體科學,哲學就會變成一個空架子。 另一方面,哲學是世界觀的學說,也是方法論的學說,為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所以科學沒有哲學,就是原始混亂的東西。【體驗高考】,完成后小組合作解決疑難問題。(4分鐘完成)(教師用課件展示答案),學生對于不理解的問題可以提出來由其他小組成員給予解決,無法解決的,教師給予點撥和解答。1.(2011·江蘇大聯考25)“一個科學家,他首先必須有一個科學的人生觀、宇宙觀,必須掌握一個研究科學的科學方法!這樣,他才能在任何時候都不致迷失道路;這樣,他在科學研究上的一切辛勤勞動,才不會白費,才能真正對人類、對自己的祖國做出有益的貢獻。”錢學森這段話告訴我們( )A.哲學是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B.科學家的研究活動具有自覺接受哲學指導的性質C.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指導D.具體科學的進步推動著哲學的發展 2.(2010·江蘇24.)“雙百”人物具有崇高的社會理想、堅定的道德信念、忠誠的愛國之心和忘我的奉獻精神。這表明 ( )A.理想信念對“雙百”人物的成長起決定作用B.世界觀是人們自覺形成的哲學理論體系C.世界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導作用D.培養道德模范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任務3.(2010·新課標卷、遼寧卷、湖南卷、陜西卷20)“今天科學技術不僅僅是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還是認識客觀世界、改造客觀世界的整個知識體系,而這個體系的最高概括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錢學森關于哲學與科學關系的論斷的合理性在于 ( )①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是最高概括的科學②主張科學是哲學的知識前提,哲學是科學的最高概括③強調離開了哲學世界觀的指導,科學研究就不能取得進展④指出哲學與科學具有一致性,哲學對科學具有方法論的指導作用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4.(2009·上海卷15)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以下屬于哲學層面的意識現象的是( )A.民間的“實惠”思想 B.《老子》的思想C.歐幾里德《幾何原本》的思想 D.《本草綱目》的思想體驗高考答案解析1.C【解析】該題考查哲學與具體科學之間的關系。科學家必須有一個科學的人生觀、宇宙觀才不會迷失方向,這體現了哲學對于具體科學的指導作用,故選C。A、B兩項錯誤,D項表達與題意相反。2.C【解析】本題為綜合考查。《文化生活》與《哲學生活》的結合。AD從文化生活的角度進行分析但是表述錯誤;BC從哲學角度分析,考查世界觀與哲學的關系。世界觀不是人們自覺形成得,B錯誤。3.C【解析】“哲學是科學之科學”的觀點是錯誤的。科學研究需要哲學來做指導,錢學森并沒有主張強調離開了哲學世界觀的指導,科學研究就不能取得進展。4.B 【解析】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A、C、D所述思想分別涉及的是經濟、數學、醫學等具體知識。B所述的《老子》的思想是對世界最一般的本質和最普遍的規律的概括和總結,屬于哲學層面的意識現象。【知識體系構建】讓兩個同學在黑板上展示小組成果。完畢后,教師用課件展示自己構建的知識體系。讓大家共同感受教師的知識體系和自己構建的差距。【當堂達標】一、單項選擇題?要求:限定時間5分鐘,獨立完成后小組內互批,找出問題,并商量解決。1.英國哲學家培根說:哲學是科學的偉大母親。這告訴我們( )A.哲學是具體科學的基礎B.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C.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D.哲學隨具體科學的發展而發展2.(2011·山西大學附屬中學高二下學期第二次月考)愛因斯坦談到自己發現相對論時承認,“對于發現這個中心點所需要的批判思想,就我的情況來說,特別是由于閱讀了戴維·休謨和恩斯特·馬赫的哲學著作而得到決定性的進展”。這句話表明( ) A.哲學是“科學之科學”B.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指導思想和一般方法C.哲學和具體科學講的都是一般的方法論D.戴維·休謨和恩斯特·馬赫的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3.下列關于哲學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A.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B.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C.哲學是理論化、系統化、科學化的世界觀D.哲學是對具體知識的概括和總結4.之所以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哲學家,主要是因為( )A.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世界觀B.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C.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學習自然科學D.不是所有的人都善于參加實踐活動5.學習哲學,既要反對把哲學簡單化,也要反對把哲學神秘化。反對把哲學簡單化,主要是應看到( )A.哲學不等同于自發的世界觀 B.哲學不能創造物質財富C.哲學不等同于自然科學 D.哲學不可能通俗易懂二、非選擇題※6. 有人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學了哲學就一通百通。請對這種觀點加以評析。用課件展示答案:【當堂達標】一、選擇題:1.B【解析】“哲學是科學的偉大母親”體現了哲學對具體科學有指導作用,選B。具體科學是哲學的基礎,A錯誤。哲學有科學與非科學之分,C錯誤。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2.B【解析】本題出錯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不明確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二是不能準確把握材料的意思。認為哲學是“科學之科學”,誤解了哲學和具體科學的關系,A說法錯誤;哲學和具體科學是一般和個別的關系,哲學講的是一般的方法論,具有普遍意義,而具體科學講的是個別的特殊的方法,C說法錯誤;戴維·休謨和恩斯特·馬赫的哲學,雖然在愛因斯坦看來是他自己取得“決定性的進展”的原因,但并不能據此判斷二人的哲學是科學的,D說法錯誤。3.C【解析】注意本題是逆向選擇,哲學并非都是科學化的世界觀,C表述錯誤因而入選。4.B【解析】人人都有世界觀,但哲學家的高明之處在于把自己的世界觀能夠系統化和理論化,這需要具有批判精神和反思精神。5.A【解析】把零散的、自發形成的世界觀當作哲學學說,而沒有看到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了的世界觀,這是把哲學簡單化的錯誤傾向。二、非選擇題,6.【解析】題中觀點看到哲學對于具體科學的作用,但夸大了這種作用,而且把哲學凌駕于具體科學之上,看不到具體科學的作用,是片面的。【答案】① 哲學之所以富有生機和活力,能夠存在和發展,就在于它以不斷豐富的具體科學知識為基礎,從中概括出最一般的結論。離開具體科學知識,哲學就會干涸和枯萎。那種把哲學看作“科學之科學”,認為哲學可以取代具體科學的看法是錯誤的。② 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說,是對具體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哲學為具體科學提供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但哲學有科學非科學之分,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③哲學不能代替具體科學,二者研究的對象是不同的。課堂總結:本節課主要講述了三個概念、三對關系,即世界觀的含義、方法論的含義、哲學的含義,世界觀與方法論的關系、哲學與世界觀的關系、哲學與具體科學的關系。哲學的本義是愛智慧,追求智慧;哲學是關于世界觀的學問,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哲學是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哲學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的學問。小組評價:教師針對學生課堂表現給予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在表現的過程中把各自的表現在黑板上標注出來。最后表現突出的小組給予表揚,鼓勵其他小組向突出的小組學習。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