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專題二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國家根據視頻信息簡單聯系所學知識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23日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于2022年1月1日起施行。家庭教育是教育的開端,關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和家庭的幸福安寧,也關乎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社會穩定。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制定實施,是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的法治體現,也是促進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法治保障。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社會法室主任郭林茂介紹,這部法律通過制度設計采取一系列措施,實現家庭教育由以家規、家訓、家書為載體的傳統模式,向以法治為引領和驅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要內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新模式迭代升級,將家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法治想一下,有關法治的關鍵詞未成年人保護法/六大保護/特殊保護違法行為憲法/依憲治國全面依法治國依法行使權利法治和自由厲行法治法治和德治法律的特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大的職權提取信息-直擊中考人大表決通過“家法”(簡稱)人大行使立法權、法律的特征由家事上升到國事發揮法治與德治作用第一部與家庭教育有關的法律未成年人保護(家庭保護)國家、政府、司法、社區幫助家長全面依法治國罰款、拘留違法行為的類型因家庭條件、能力不同,政府給予幫助公平正義“雙減教育我是出題官:結合我們??嫉念}型,根據所給材料,命制試題提示:常考題型有:1、說明、結論類2、意義類3、原因類4、評析類5、做法類6、綜合類易錯點:只看題目你能想起來嗎?如果不可以,很認真告訴你:你真的該認真背書了。29、法律的作用:30、法律的特征:31、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護的原因:32、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33、保護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線:40、最剛性的社會規則:41、違法的類型:42、犯罪的特征:43、處理糾紛最權威、最正規的手段,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51、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55、憲法的原則、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58、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99、法治的要求:101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104依法行政的核心: 105法治與德治的作用:12.憲法的地位13、為什么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和其他法律的關系)14、公民的基本權利18、權利與義務的關系13、法治與自由的關系?34、法治:作用;要求35、怎樣厲行法治?★易錯點背誦(易錯點29.30.31.32.33.40.41.42.43.51.55.58.99.100.101.104.105.)29.法律的作用:①生活與法律息息相關;②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為我們創造安全健康的環境;③法律與我們每個人如影隨形,相伴一生。我們一生都享有法律規定的各項權利,同時必須履行法律規定的各項義務。30.法律的特征:①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②法律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區別于道德等行為規范的最主要特征);③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31.未成年人受到特殊保護的原因:①身心發育尚不成熟,自我保護能力較弱,辨別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響和不法侵害;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發展事關人類的未來。32.保護未成年人的專門法律: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33.保護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線: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網絡保護、政府保護、司法保護40.最剛性的社會規則:法律。41.違法行為包括: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42.犯罪的特征:①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②刑事違法性(法律標志);③應受刑罰處罰性(必然法律后果)。三個特征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43.處理糾紛和應對侵害最正規、最權威的手段,是維護合法權益的最后屏障:訴訟。51.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55.我國的憲法原則、立法活動的基本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權。58.憲法的核心價值追求:規范國家權力運行以保障公民權利。99.法治的要求:良法之治和善治10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國101.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要求: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104.依法行政的核心:規范政府的行政權105.道德與法律的作用:道德教化作用、法律的規范作用★重點知識點背誦(知識點12.13.23.34.35.)12.我國憲法的地位?①我國憲法是黨的主張和人民意志的統一②公民權利的保障書,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③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④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在國家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和法律效力。13.為什么說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憲法和其他法律的區別)①憲法所規定的內容是國家生活中帶有全局性、根本性的問題,而其他法律所規定的內容通常只是國家生活中的一般性問題。②憲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憲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礎和立法依據,其他法律是根據憲法制定的。③憲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嚴格。23.法治與自由的關系?①法治與自由相互聯系,不可分割。②法治標定了自由的界限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34.法治(1)作用/意義①法治能夠為人們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使人們安全、有尊嚴地生活。②追求和奉行法治已成為現代世界各國的共識。③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解決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2)要求①良法之治 ②善治35.怎樣厲行法治?①國家: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②公民:增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樹立正確的權利義務觀念。③政府: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的能力。④社會:要加強法治宣傳,營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環境。⑤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3.鞏固練習P43 選擇題:1、2、4、5、6、8、10、11、16、18材料題:19(1)、20、21、22(1)【選擇題】1.《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了父母等監護人的育 人“主體責任”,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提供法治保障。這要求公民做到 ( C )A.民主立法,科學立法C.嚴格守法,依法維權B.依法行政,規范有序D.嚴格執法,公正司法C2.《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于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施 行。在現有法律的基礎上,該法進一步細化、完善個人信息保護 應遵循的原則和個人信息處理規則,明確個人信息處理活動中的 權利義務邊界,健全個人信息保護工作機制。此法的出臺并實施( A )A.體現了我國尊重和保障人權的憲法原則B.說明侵犯公民的隱私權一定是犯罪行為C.體現了公民權利和義務完全對等的原則D.可以杜絕個人信息泄露,保護數據安全A4.教育部消息,目前線下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 83.8%,線上校 外培訓機構已壓減 84.1%。此舉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成長,屬于 ( A )A.政府保護 B.司法保護 C.家庭保護 D.學校保護A5.某區婦聯、團委根據《貧困新居民子女義務教育階段幫扶辦 法》,將貧困新居民子女納入日常關愛工作中。這體現了對未成人的 ( A )A.社會保護 B.學校保護 C.家庭保護 D.司法保護A6.針對留守兒童得不到適當照護、缺乏親情關愛的問題,新修訂 的《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因外出務工等原 因在一定期限內不能完全履行監護職責的家長至少每周與未成年 人聯系一次,了解未成年人的生活、學習、心理等情況,并給予 未成年人親情關愛。這說明 ( C )A.法律的修訂完善有助于確保未成年人身心健康B.我國堅持依法治國,從國家層面保護未成年人的所有權益C.我國根據社會實際情況和人民需求不斷推進依法治國D.這一舉措擴大了未成年群體享受的特殊權利C8.2022 年 1 月 10 日,江歌母親江秋蓮訴劉暖曦(曾用名:劉鑫) 生命權糾紛案一審宣判,劉暖曦被判賠償原告江秋蓮 69.6 萬元。江歌母親維護權益的方式屬于A.行政訴訟 B.民事訴訟( B )C.刑事訴訟 D.仲裁調解B10.近日,有部分微博賬號惡意發布宣揚仇恨、制造性別對立、 挑唆矛盾的內容。截至目前,微博站方共處理上述違規內容 9 427 條。這啟示我們中學生使用網絡時要做到 ( A )①自覺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法規②提高媒介素養,學會辨析網 絡信息③在網上為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傳播正能量④建立健 全法律法規,加強對互聯網的監督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11.重慶警方近日偵破一起非法傾倒危險廢物污染環境案,査獲犯罪嫌疑人 7 名,協助生態環境部門妥善處置非法傾倒的廢漆渣13.6 噸。材料中的行為屬于 ( C )A.民事違法行為C.刑事違法行為B.行政違法行為D.一般違法行為C14.浙江杭州市稅務部門通報,網絡主播黃薇(網名:薇婭)偷逃 稅款 6.43 億元、其他少繳稅款 0.6 億元,被追繳稅款、加收滯 納金并處罰款 13.41 億元。這啟示我們 ( A )①依法納稅是公民的基本義務,必須自覺履行②偷稅漏稅屬于 違法行為,要承擔法律責任③不依法納稅都屬于犯罪行為,要 承擔刑事責任④稅收是財政收入的唯一來源,應該主動繳納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A15.2021 年 11 月 3 日,王大中院士捐出國家最高科技獎全部獎勵 金并設立獎學金,鼓勵青年學子奮進努力。這體現了王大中院士 享有的權利有 ( A )A.榮譽權 C.經濟權財產處分權 財產使用權B.政治權 D.文化權財產占有權 財產收益權A16.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張永澤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 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査和監察調查。這體現了國家監 察機關 ( C )①獨立行使行政權,依法懲治職務違法犯罪②監督公職人員行 使公權力,規范權力運行③遏制腐敗行為,保持公權力行使的廉潔性④具有領導和組織其他國家機關工作的權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C17.《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援助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一項 重要法律制度,該法的出臺標志著我國法律援助工作正式進入 “國家法時代”,其每一個條文都在擲地有聲地點明這部立法綻 放著“國家責任、政府義務、公民權利、社會參與”精神的光彩。 該法的價值在于( B)①完善法律體系,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②實行良法之治, 保障人民民主的真實性③維護公民權益,維護公民的物質幫助權④推進依法治國,為提升國家治理能力和水平提供法律支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B18.2021 年 4 月 27 日,深圳市第七次黨代會召開,黨代會報告起 草堅持充分發揮民主,廣泛征集和聽取各方面意見。通過多種方 式,共收集意見建議 600 余條,并充分吸納到報告稿中。這表明( C )①政府拓寬民主渠道、擴大公民的民主權利②社情民意反映制 度是民主決策的有效途徑③中國共產黨堅持為人民服務、對人 民負責④民主監督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特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1)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 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體現了法律的什么特點 體現了人大的什么職權 (2 分)答: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立法權。(評分細則:共 2 分,每個知識點賦 1 分)答: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立法權。20.2021 年 10 月 23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 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這部法律通過制 度設計采取一系列措施,實現家庭教育由以家規、家訓、家書為 載體的傳統模式,向以法治為引領和驅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觀為主要內容、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新模式迭代升級,將家 庭教育由傳統“家事”上升為新時代的重要“國事”。有同學認為:通過德治就能解決“家事”,法治形式變成“國事”小題大做。請你對此觀點進行辨析。(7 分)答:該同學的觀點錯誤,解決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問題不僅需要 德治,也需要法治。(評分細則:共 1 分,判斷正確得 1 分。只判斷,無以下分析不得 分。)答:該同學的觀點錯誤,解決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問題不僅需要德治,也需要法治。①道德具有教化作用,通過弘揚家庭美德教育孩子,可以引導父母正確地開展家庭教育,促進家庭教育的改進和提升②法律具有規范作用,法治是解決社會矛盾、實現社會正義的有效方式。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出臺將法治融入家庭教育,有利于規范父母家庭教育的行為;有利于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保護孩子的合法權益。③道德與法律相輔相成,德治與法治相得益彰。解決家庭教育問題既需要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弘揚家庭美德;也需要發揮法治的規范作用,規范父母教育行為促進孩子健康全面發展。21.2021 年 6 月 1 日,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實施。近年 來,校園欺凌、兒童性侵等相關問題頻頻進入公眾視野,越來越 受到關注。此次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建立校園欺凌防控制度, 對實施欺凌的未成年學生,學校應當根據欺凌行為的性質和程度, 依法加強管教。對嚴重的欺凌行為,學校不得隱瞞,應當及時向 公安機關、教育行政部門報告,并配合相關部門依法處理。(10分)(1)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明確學校要建立學生欺凌防控工作機 制,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提供法治保障,說明了什么 (4 分)答:①黨和國家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給予未成年人特殊保護。②我國貫徹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 立法。答: ①黨和國家重視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給予未成年人特殊保護。②我國貫徹全面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堅持厲行法治,推進科學立法。③法律規范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保護著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創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會環境。④學校要履行學校保護的職責,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為未成年人提供安全的校園環境。(評分細則:共 4 分,每點 2 分,學生能從厲行法治、科學立法、學校保護等方面分析即可,從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2)避免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各方應該怎么做 (6 分)答:①國家和社會: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 核心價值觀;加強對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監督;加強法治 宣傳,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的社會氛圍。②家庭:家長要肩負起對孩子的教育和監護職責,以身作則,用正確的方法引導、教育孩子。③學校:加強法治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培育守法公民; 重視學生的品德養成和人格發展,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凈化校園環境,加強管理、嚴格要求,建立問題學生的跟蹤、幫 助制度。答:①國家: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對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的監督;②社會:加強法治宣傳,營造學法、尊法、守法的社會氛圍。③家庭:家長要肩負起對孩子的教育和監護職責,以身作則,用正確的方法引導、教育孩子。④學校:加強法治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培育守法公民;重視學生的品德養成和人格發展,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凈化校園環境,加強管理、嚴格要求,建立問題學生的跟蹤、幫助制度。⑤未成年人:提高警惕,處理好與同學的關系,盡量結伴而行;遭遇欺凌時,既要勇敢抗爭,又要機智地保護自己,首先保護人身安全,學會利用周圍環境;遭遇欺凌后,不論結果如何,要及時尋求家長和老師的幫助;遭遇欺凌后,積極尋求法律的救助,依法維權。(評分細則:共 6 分,可從國家、家庭、學校、個人等角度作答,每個角度 2 分,任何一個角度最高賦 2 分,從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賦分)作業本:課時13 只做:1、2、3、6、7、8、10、11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二 全面依法治國.pptx 家庭教育促進法 “家事”變“國事”.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