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講 遼夏金元民族政權的并立和統一與宋元時期的文化 學案—2022年高考歷史主干梳理及考點匯編(統編新教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講 遼夏金元民族政權的并立和統一與宋元時期的文化 學案—2022年高考歷史主干梳理及考點匯編(統編新教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6講 遼夏金元民族政權的并立和統一與宋元時期的文化
主干梳理:
一、遼夏金元民族政權的并立和統一
(一)契丹(遼)
1.建國:唐末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統一各部,于916年稱帝,國號契丹,定都上京,后改國號為遼。
2.治國措施
(1)政治:采取“藩漢分治”制度,設置南、北面官制(北面官負責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務,南面官負責以漢人為主的農耕民族事務);皇帝和宮廷定期遷徙;遷徙中的行營是國家政治中心。
(2)經濟:提倡農業,接受農耕生活。
(3)文化:創制契丹文字,接受漢族封建文化。
3.遼宋的關系:遼與北宋長期對峙,大部分時間里維持了和平局面,貿易活躍。
(二)西夏
1.建國:公元1038年,黨項族(黨項族為羌族的一支)首領元昊建立大夏國,定都興慶府,史稱西夏。
2.治國措施
(1)政治:模仿北宋,建立官職(中央機構除漢式官稱外,同時有一套本民族稱謂的官稱)。
(2)選官:推行科舉制,選拔官吏。
(3)文化:仿照漢文楷書,創制西夏文字。
(4)對外關系:名義上先后向北宋、金稱臣,實際上保持事實獨立。
(三)金朝入主中原
1.建立:公元1114年,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舉兵抗遼;1115年,完顏阿骨打稱皇帝建立金朝,定都會寧(也稱上京)。
2.入主中原
(1)建立“猛安謀克”制度(是一種兵農合一的制度):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為加強統治,推行猛安謀克制——猛安謀克既是軍事組織,又是地方行政組織。
(2)滅遼與滅北宋:1125年,金滅遼;1127年滅掉北宋(靖康之變),與南宋對峙。
(3)遷都:公元1153年,金遷都燕京,改燕京為中都,入主中原。
(4)“大定之治”:金世宗(完顏雍,人稱“小堯舜”)推行與民休息政策,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史稱“大定之治”。
(四)蒙古的崛起與元朝統一
1.統一草原與立國:公元1206年,蒙古族首領鐵木真統一草原各部,建立蒙古汗國,被稱為“成吉思汗”。
蒙古統一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孫們發動了大規模的對外戰爭,占領了除日本、東南亞、南印度和西歐以外的整個歐亞大陸,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來最大的帝國。
2.元朝建立與統一
(1)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收服吐蕃、兼并大理。
(2)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元世祖,建立元朝;公元1271年,定國號為大元,定都燕京(1272年),稱大都。
(3)公元1276年占領臨安,南宋滅亡。1279年在廣東新會南崖山擊敗南宋余部,完成統一。
3.鞏固統一
(1)中央:設中書省,中書省是當時最高行政機關,管理全國行政事務;在當時,大都及其周圍地區(山東、山西和河北)由中書省直接管轄;另外,設樞密院,其掌握軍權,為最高軍事管理機關;設御史臺負責監督百官,是最高的監察機關。
(2)地方:設行中書省(地方最高行政機構),是我國省制的開端;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理吐蕃(西藏)地區;設北庭都元帥府和宣慰司,加強對西域(新疆)地區的管理;設立澎湖巡檢司,隸屬福建省,負責經略臺灣。
(3)交通:為鞏固統一,在全國修筑驛道和設立驛站,設急遞鋪。
4.民族關系
(1)回族的形成:大量波斯人和阿拉伯人遷入中國,與其他民族長期雜居、通婚,回族開始形成。
(2)實行“四等人制”:元朝實施的民族差別對待政策,“四等人”依次為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
(3)元朝的滅亡: 民族矛盾逐漸減弱,階級矛盾卻日益嚴重,農民起義爆發,1368年元朝滅亡。
二、宋元時期的文化
(一)儒學的復興
1.背景
(1)經濟上:經濟的發展,科學進步,引發理學家對自然界及社會的思考。
(2)政治上:宋代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要求統一思想;同時重文輕武的政策,提供了文化環境。
(3)文化上:儒學的發展出現了危機,從三國到五代,儒家學說日益僵化,社會影響總體來說不及佛教和道教。
(4)實踐上:唐宋時期,出現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潮流。
2.復興:從北宋中期起,一批學者掀起了儒學復興運動。他們挖掘儒家經書的思想內涵,強調學術為現實服務,特別是希望充分發揮儒學在強化社會倫理道德秩序、樹立基本價值觀方面的作用。他們提出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口號。
3.理學
(1)代表人物:北宋時期的程顥、程頤兄弟和南宋的朱熹,因此這一學派也被稱為“程朱理學”。
(2)主要思想主張(客觀唯心主義):“理”是世界萬物的本原,是自然界和社會的根本原則;理是儒家的倫理道德(“人倫者,天理也”“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主張“存天理,滅人欲”,達到“圣人”的精神境界;求理方法為“格物致知”。
(3)理學的地位和影響
①地位:從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學受到官方尊崇,在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
②積極影響:提高了人的道德修養和社會責任,是對儒學的更新與豐富;對于促進中國古代文化、教育進一步發展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塑造中華民族性格特征,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
③消極影響:壓制扼殺自然欲求,進一步禁錮人們思想。
(二)文學藝術
1.宋詞
(1)背景:兩宋城市生活豐富多彩,娛樂場所需要大量的歌詞。
(2)特點:唐朝后期出現的一種新詩體——詞,到宋朝進入鼎盛時期。詞的句子長短不等,用來配樂歌唱,根據樂譜分為不同的詞牌,各有固定格式。
(3)成就:士大夫的著名詞作在社會上廣泛流傳。作家以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和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
2.元曲
(1)內容:包括散曲和雜劇。
(2)特點
①散曲是一種比詞更靈活、更通俗的長短句配樂詩歌體裁,更加適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②將成套的散曲連綴在一起歌唱,輔以音樂、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來表達一個完整的故事情節,就形成了雜劇。
(3)代表人物:關漢卿、王實甫等。
(4)地位:元雜劇標志著我國古代戲曲藝術的成熟。
 3.話本:宋元時期,城市中說書演出非常盛行。說書底本即話本,實際是早期的白話小說。
4.書法:宋元兩朝,書法名家輩出,與唐朝相比更加追求個性,不拘法度。
5.繪畫
(1)分類:山水畫、花鳥畫、人物畫。
(2)主要成就:以山水畫成就最為突出,其特點是不強調寫實,注重意境和筆墨情趣。
(三)科技
1.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三大發明在宋朝基本成熟
(1)概況
①雕版印刷已經相當普及,北宋工匠畢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
②火藥大量制造并用于軍事,由燃燒型火器逐步發展為爆炸型火器。
③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用人工磁化的方法造出了指南針,并且廣泛應用于航海。
(2)地位:三大發明為人類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2.北宋的沈括和元朝的郭守敬在科技領域取得了多方面成就
(1)北宋科學家沈括
①成就:《夢溪筆談》。
②地位:《夢溪筆談》是我國科學發展史上一份珍貴遺產,在世界科學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
①成就:設計和監制多種天文觀測儀器,主持全國范圍的天文測量,編定《授時歷》。
②地位: 郭守敬天文實測數據在當時領先世界。
(四)少數民族文字
1.契丹族:遼契丹大字、小字。
2.女真族:女真文字。
3.黨項族:西夏文。
4.蒙古族:畏兀體蒙古文、八思巴字(漢語拼音化的最早嘗試)。
【考點】 元朝時期民族關系的特點及其原因
(1)特點:元朝民族關系具有濃厚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色彩與急速的民族大交融并存的特點。
(2)原因
①政治上,“四等人制”的形成使元朝法律有著其階級性獨具的特點,在軍事征服過程中,根據征服的先后順序和投降與否而給予被征服人民不同的政治地位。
②元朝少數民族屬于游牧文化,生產力落后,面對農耕文化的先進文明成果及生產力,有著天然的自卑感,通過設置等級制度來強調自己的政治權利優越,從而得到一些平衡。
③鞏固和加強統治的需要。
【考點】 唐代中書省與元朝中書省的區別
(1)唐代的中書省是中央決策機構之一,掌管國家政令的草擬。
(2)元代的中書省上承天子,下總百司,是全國最高行政機構。
【考點】 理學特點
(1)儒學進一步思辨化。
(2)強調倫理道德為其思想核心。
(3)吸收了佛道大量的思想主張。
【考點】 宋代理學對傳統儒家思想的新發展
(1)“理”是程朱理學的核心,既指自然的普遍法則,也指人類社會的原則;既是人類社會的等級秩序和社會道德規范,亦是天理在人間的具體體現。
(2)理學把儒家傳統的“天人合一”思想用“天人一理”的形式表達出來,“天”的主體地位也被“理”取代了。
(3)理學的形成標志著儒家思想的成熟。理學對我國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學思想都產生了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受到后世歷代封建王朝的尊崇,并逐步演變為中國古代后期占統治地位的思想。
【考點】 宋元時期文化發展的特點及地位
(1)特點
①在科學技術、教育、文學、藝術、史學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②遼、西夏、金同漢族文化交融,既保留了本民族文化傳統,又有各自的特點。
③三大發明世界領先。
(2)地位:宋元文化上承隋唐,下啟明清,是封建文化高度繁榮時期。
【考點】 宋代經濟發展的影響
(1)衣:兩宋時期,麻布仍是主要衣料,南宋時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漸增多。不同行業、不同社會階層的人穿衣有很大區別。元朝時,棉布成為人們的主要衣料。
(2)食:宋代,北方人以面食為主,南方人以米飯為主。北方人多以羊肉為肉食,南方人多吃豬肉、魚肉。宋代開始普遍食用植物油。飲酒之風已十分盛行。東京等地燒煤已很普遍。
(3)?。核未r民多住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住瓦頂平房;貴族官僚住園林式建筑。高腳家具廣泛流行,內地人已完全改變了席地而坐的習慣。
(4)行:宋代富人多乘各式各樣的轎子或馬車;一般百姓以牛車、驢車為交通工具,也騎馬、騾、驢。南方水路縱橫,輕舟小船是最好的代步工具。
(5)東京是北宋最繁華的城市。有夜市、曉市,還有專門娛樂的“瓦子”,里面的勾欄還可以進行舞臺演出。南宋臨安的娛樂場所叫“瓦舍”。市內的攤點叫行或團。喝茶品茶是宋代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茶館是商人交流信息、商談生意的好去處。
(6)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就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元旦、寒食、冬至是宋代的三大節日。
【考點】 宋代經濟發展,尤其是經濟重心實現南移對今天經濟建設的啟示
(1)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經濟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經濟的發展都是在北方戰亂而南方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完成的。
(2)生產力的進步是經濟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及時引進、運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于經濟建設中是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保證。
(3)統治者對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經濟的發展必須得到統治者的重視。
(4)自然環境對經濟的發展影響巨大,經濟重心南移是自然環境與整個社會生產力之間辯證發展的必然結果。在我國經濟建設的過程中,應注意經濟開發與保護生態平衡的辯證統一,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考點】 宋朝商業發展的特點
(1)商品市場形式多樣:為大眾服務成為宋朝商業的主流,基層市場蓬勃涌現。宋與遼、夏、金各政權之間的經濟往來十分密切,不僅官方設置榷場進行互市交易,民間貿易也相當活躍。
(2)城市商業經濟發達:《清明上河圖》描繪了北宋東京的繁華,南宋臨安市場活躍,交易頻繁,娛樂活動豐富多彩。
(3)對外貿易發達:以海上絲綢之路為主要渠道的對外貿易發達,是古代商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并推動沿海港口城市興盛。
(4)貨幣種類不斷豐富:在貨幣流通領域,北宋錢幣年鑄造量大大提高,并開始出現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第四單元
明清時期(1368~1840年)是中國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轉型的階段,其整體特征主要表現在:
政治上: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強化;統一多民族國家得到鞏固和發展,奠定了國家疆域的基礎。
經濟上:一方面,農耕經濟高度發達,商品經濟空前活躍,經濟總量仍居世界前列;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緩慢發展。另一方面,重農抑商及閉關自守政策阻礙了新經濟因素發展,中國較西方相比,開始落后于時代發展潮流。
思想文化上:總體特征為承古萌新。一方面傳統思想文化仍占統治地位,呈現出強烈的專制色彩;另一方面出現了反專制的民主思想;文化藝術繁榮興盛,古典小說和戲曲(京劇)成為文學藝術主流;傳統科技依然領先,出現總結性科學巨著,但繼而轉為停滯;出現西學東漸,但未產生近代科學。
這一時期世界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新航路開辟后,世界逐漸連為一體,歐洲開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新興工業文明取代傳統農業文明,已成為世界大勢所趨。但中國傳統的經濟結構和專制體制的束縛,生產力的發展日益受到阻礙;統治者故步自封,閉關自守,扼殺了中國跟上世界潮流的機會,埋下了近代中國落后挨打的伏筆。
第 97 頁 共 97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丰市| 和硕县| 郸城县| 浏阳市| 伊春市| 盐边县| 桓仁| 都昌县| 隆德县| 丹东市| 巩留县| 府谷县| 长岭县| 克什克腾旗| 永胜县| 吉安县| 贡嘎县| 宁阳县| 密云县| 双鸭山市| 盐亭县| 墨竹工卡县| 滦平县| 重庆市| 锡林浩特市| 文化| 大渡口区| 阳谷县| 庆元县| 彭泽县| 曲沃县| 盐津县| 黔南| 三门峡市| 高青县| 潞城市| 恩平市| 玛沁县| 尚志市| 济南市| 瑞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