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22講 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一、文藝復興(14世紀中葉~17世紀)1.背景(1)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與發展。(2)天主教的教會神學禁錮人們思想。(3)新興貴族、資產階級的扶持。(4)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深厚。(5)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聚集。(6)黑死病的影響,人們對宗教信仰的反思與懷疑。2.實質:創立符合新興資產階級需要的新文化。3.主要成就(1)興起:14世紀中期,意大利,文學三杰——但丁《神曲》、彼得拉克《歌集》、薄伽丘《十日談》。(2)全盛:15世紀,意大利,藝術三杰——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3)擴展:16世紀,英國,莎士比亞。4.精神內核:人文主義。5.意義(1)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彰顯人性、人文主義得以復蘇。(2)豐富了人類文化寶庫,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3)推動了教育的發展,促進人們日常行為方式文明化。(4)為新航路的開辟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二、宗教改革(16世紀)1.背景(1)經濟:天主教會嚴重阻礙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2)政治:天主教會的專制、貪婪與腐敗,引起社會的不滿。(3)思想:文藝復興宣揚了人文主義。2.過程(1)德國:馬丁·路德改革。①序幕:1517 年,馬丁· 路德撰寫《九十五條論綱》。②主張: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③結果:形成了路德新教,揭開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2)西歐其他國家:瑞士的加爾文教和英國的國教。3.影響(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展了人文主義,沖擊了教會的神權統治。(2)促進了新教國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3)推進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三、近代科學的興起(16世紀~17 世紀)1.背景: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影響;歐洲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2.主要人物及成就:哥白尼“日心說”《天體運行論》、伽利略(近代科學之父)“把實驗引進力學”、牛頓經典力學、1687年《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3.意義(1)科學革命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2)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現自然規律的科學方法。(3)科學革命促進了思想解放(啟蒙運動)和社會進步。四、啟蒙運動 (17、18世紀)1.背景(1)17、18世紀資本主義經濟不斷發展,資產階級力量日益壯大,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2)近代自然科學突飛猛進的發展。(3)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人們思想的解放。2.興起和發展(1)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霍布斯、洛克等。(2)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3)18世紀后期,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英國的亞當·斯密,德國的康德等。3.精神內核:理性主義。4.影響(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為資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爭和法國大革命。(2)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第 97 頁 共 97 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