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中考復習要點第三單元 第二次世界大戰第6課 二戰的爆發與擴大一、1938年,德國吞并奧地利。二、慕尼黑陰謀:1.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國首腦在德國慕尼黑舉行會議,強行把蘇臺德區割讓給德國。2.影響:英、法的綏靖政策縱容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慕尼黑會議后不到半年,德國吞并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三、二戰開始爆發標志: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導致二戰全面爆發。不到一個月波蘭滅亡。四、二戰規模擴大:1、德國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標志著二戰開始擴大化:1941年6月22日,德軍在北起波羅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三路突然襲擊蘇聯,蘇聯衛國戰爭開始。莫斯科保衛戰:1941年9月至1942年春,德軍攻擊莫斯科。莫斯科軍民在斯大林指揮下,取得莫斯科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2、太平洋戰爭:(1)爆發原因:1940年,日本拋出大東亞共榮圈計劃,直接威脅美、英在太平洋地區的利益,日、美、英矛盾日益尖銳。(2)太平洋戰爭開始,標志是珍珠港事件: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在太平洋上最大的軍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擴大到最大規模。五、《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1、背景:德意日不斷擴大侵略,全世界受法西斯侵略和威脅的國家需要聯合起來對付共同的敵人法西斯。2、目的:徹底打敗法西斯。3、時間:1942年1月。 地點:華盛頓。參加國:美、英、蘇、中等26國。4、內容:《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各國保證全力對法西斯國家作戰,決不單獨同敵人停戰議和。5、意義: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建立,使戰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最后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之一。第7課 世界 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和勝利一、二戰的轉折:1、太平洋戰場:1942年夏,二戰出現了有利于盟軍的重大變化.1942年6月,美軍出奇制勝,在太平洋戰場上取得中途島海戰的勝利,日軍在太平洋戰場陷于被動局面。2、北非戰場:1942年,英軍在北非戰場的阿拉曼戰役的勝利,使德、意法西斯軍隊喪失了在北非戰場的主動權。3、蘇德戰場: 1942-1943年,蘇軍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給德國法西斯以致命打擊,成為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二戰的轉折點。二、重大會議:1、德黑蘭會議:在二戰發生重大轉折的形勢下,為了盡快擊潰德國法西斯,1943年,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在伊朗的德黑蘭舉行德黑蘭會議。確定對德作戰方針,決定1944年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2、雅爾塔會議:1945年初,美英盟軍和蘇軍分別從西東兩面攻入德國境內.在德國敗局已定的形勢下,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雅爾塔會議制定了最后擊敗德國的計劃,決定戰后德國由蘇美英等國分區占領,蘇聯在歐戰結束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會議還討論了組建聯合國的有關問題。三、諾曼底登陸戰役:1944年6月,在美國將軍艾森豪威爾的指揮下,英、美盟軍100多萬人從英國出發,強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的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使法西斯德國陷于盟軍的兩面夾擊之中。四、二戰的勝利結束:1、柏林戰役:1945年4月,蘇軍同美軍在易北河畔會師。幾天后,蘇聯紅軍攻克柏林,希特勒自殺,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歐洲戰爭結束。2、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因素:(1)1945年8月,美國先后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2)蘇聯出兵中國東北和朝鮮,消滅日本關東軍;(3)中國及亞洲其他國家的抗日武裝展開全面反攻。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東京灣的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舉行日本投降簽字儀式。二戰結束。五、“二戰”的性質:是一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損失最慘重的一場戰爭。六、“二戰”的影響: (1)給人類造成空前破環和災難;(2)摧毀了法西斯勢力;(3)削弱了除美國以外的其他帝國主義國家,有利于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4)大戰期間先進科學技術的出現,為戰后新科技革命的興起奠定了基礎;(5)戰爭教育了人民,追求和平、反對戰爭成為人們的普遍愿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